温差发电机的导热结构以及温差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450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温差发电机的导热结构以及温差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设备,具体涉及温差发电机的导热结构以及温差发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照明器和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对其也越来越依赖,但在野外活动或在停电等没有电源供应的情况下,这些照明器和电子产品的电源常常因为不能得到电能补充使得它们无法使用。

塞贝克效应是指由于两种不同电导体或半导体的温度差异而引起两种物质间的电压差的热电现象。温差发电片是利用塞贝克效应把热能转化为电能,为了能够在野外等场所产生电能,可以利用温差发电片的这种特性设计出生物质燃料温差发电机。

现有技术中,有通过铜棒进行传热的温差发电机,该种结构中,需要设置很多根铜棒(十几根甚至更多),每根铜棒都需要安装限位,装配和拆卸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克服不足,提出了温差发电机的导热结构以及温差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温差发电机的导热结构,包括:

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侧壁具有凹口,所述凹口的上端延伸至燃烧室的上端面;

竖直设置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插设在凹口上,导热板包括位于燃烧 室内的吸热部,以及穿过所述凹口位于燃烧室外部的发电部,所述吸热部与燃烧室的内侧壁贴靠或间隙配合。

导热板竖直设置且吸热部与燃烧室的内侧壁贴靠或间隙配合,这样设置可以在不影响燃料燃烧的同时进行可靠的传热,导热板插设在凹口上这种结构形式方便导热板的安装和拆卸。

可选的,所述导热板具有至少一组,每组导热板分别与对应的凹口配合;每组导热板均包括两块导热板,两块导热板的吸热部分别位于凹口两侧。

两块导热板同时安装在一个凹口上,且吸热部分别位于凹口两侧,这种结构能够可靠的利用燃烧室内的热能(凹口两侧的),且结构也简单,两块导热板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导热结构的这种形式能够将温差发电机做的比较大。

可选的,每组导热板的两个发电部平行设置,两个发电部相互抵靠或间隙配合。

可选的,所述燃烧室的外侧壁具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位于凹口的两侧,所述导热板通过紧固件与对应的固定条配合。

通过设置固定条能够将导热板固定住,防止导热板上下串动。

可选的,所述燃烧室的下端具有炉排,所述凹口的下端延伸至炉排处,所述吸热部的下端与炉排抵靠。

吸热部的下端与炉排抵靠,能够保证导热板的受力,导热板安装固定可靠。

可选的,所述燃烧室包括矩形的内侧壁,所述导热板为Z型,导热板的发电部为平直结构,导热板的吸热部为L型。

可选的,所述燃烧室包括圆形的内侧壁,所述导热板的发电部为平直结构,导热板的吸热部为与燃烧室内侧壁相适配的弧形结构。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温差发电机,包括上文所述的导热结构。

可选的,温差发电机还包括:

温差发电片,温差发电片的一侧与对应的发电部贴靠配合;

散热装置,设置在温差发电片背向发电部的一侧,散热装置与温差发 电片配合,用于散热。

可选的,温差发电机还包括与所述温差发电片连接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导热板竖直设置且吸热部与燃烧室的内侧壁贴靠或间隙配合,这样设置可以在不影响燃料燃烧的同时进行可靠的传热,导热板插设在凹口上这种结构形式方便导热板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导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导热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1温差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导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温差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鼓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鼓风结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3温差发电机和暖风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温差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温差发电机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A-A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4鼓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4鼓风结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4温差发电机安装暖风输送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4温差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4温差发电机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B-B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燃烧室;2、导热板;3、凹口;4、固定条;5、发电部;6、吸热部;7、炉排;8、散热装置;9、温差发电片;10、散热板;11、散热腔;12、翅片;13、散热风扇;14、隔板;15、送风管路;16、鼓风机;17、通气口;18、通孔;19、缓存盒;20、连接口;21、暖风输送管;22、隔 热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一种温差发电机,其包括导热结构。如图1、2和3所示,导热结构包括:

燃烧室1,燃烧室1的侧壁具有凹口3,凹口3的上端延伸至燃烧室1的上端面;

竖直设置的导热板2,导热板2插设在凹口3上,导热板2包括位于燃烧室1内的吸热部6,以及穿过凹口3位于燃烧室1外部的发电部5,吸热部6与燃烧室1的内侧壁贴靠或间隙配合。

导热板2竖直设置且吸热部6与燃烧室1的内侧壁贴靠或间隙配合,这样设置可以在不影响燃料燃烧的同时进行可靠的传热,导热板2插设在凹口3上这种结构形式方便导热板2的安装和拆卸。

于本实施例中,导热板2具有至少一组,每组导热板2分别与对应的凹口3配合;每组导热板2均包括两块导热板2,两块导热板2的吸热部6分别位于凹口3两侧。两块导热板2同时安装在一个凹口3上,且吸热部6分别位于凹口3两侧,这种结构能够可靠的利用燃烧室1内的热能(凹口3两侧的),且结构也简单,两块导热板2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导热结构的这种形式能够将温差发电机做的比较大。

于本实施例中,每组导热板2的两个发电部5平行设置,两个发电部5相互抵靠或间隙配合。

于本实施例中,燃烧室1的外侧壁具有固定条4,固定条4位于凹口3的两侧,导热板2通过紧固件与对应的固定条4配合。通过设置固定条4能够将导热板2固定住,防止导热板2上下串动。

于本实施例中,燃烧室1的下端具有炉排7,凹口3的下端延伸至炉排7处,吸热部6的下端与炉排7抵靠。吸热部6的下端与炉排7抵靠,能够保证导热板2的受力,导热板2安装固定可靠。

于本实施例中,燃烧室1包括矩形的内侧壁,导热板2为Z型,导热板2的发电部5为平直结构,导热板2的吸热部6为L型。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温差发电机还包括:

温差发电片9,温差发电片9的一侧与对应的发电部5贴靠配合;

散热装置8,设置在温差发电片9背向发电部5的一侧,散热装置8与温差发电片9配合,用于散热;

控制器,与所述温差发电片9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8包括:

散热板10,与温差发电片9的发电部5贴靠,散热板10内具有散热腔11,散热腔11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间隔布置的多个翅片12,所述翅片12设置在散热腔11内,且与散热腔11邻近温差发电片9的侧壁固定;

散热风扇13,用于向散热腔11内吹风。

实施例2

如图4和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燃烧室1包括圆形的内侧壁,导热板2的发电部5为平直结构,导热板2的吸热部6为与燃烧室1内侧壁相适配的弧形结构。

实施例3

如图8、9、10和11所示,一种温差发电机,包括鼓风结构和散热结构。如图6和7所示,鼓风结构包括:

燃烧室1,燃烧室1的外侧壁具有隔热腔22,燃烧室1的侧壁具有与隔热腔22连通的通气口17;

送风管路15,送风管路15的一端与隔热腔22连通,另一端安装有鼓风机16,鼓风机与外部电源连接,或者与温差发电机的控制电路连接,由温差发电机供电。

通过在燃烧室1的外侧设置隔热腔22能够对该处区域进行隔热,防止高温的燃烧室1侧壁影响温差发电机的其他元件工作;送风管路15与隔热腔22连通,鼓风机16工作时能够向隔热腔22内输送冷空气,并通过通气口17输入燃烧室1内,该冷空气能够与隔热腔22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对输入 燃烧室1的空气进行预热,有效的实现了热的重复利用。通过温差发电机给鼓风机供电,使得在户外等场所没有专门电源进行鼓风时,本申请的鼓风结构也能够进行鼓风操作。

于本实施例中,通气口17有多个,各通气口17分为两个通气区域,其中一个通气区域位于隔热腔22下部,另一个通气区域位于隔热腔22上部。设置成两个通气区域能够实现分段燃烧,能够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于本实施例中,位于下部的通气口17的内径小于位于上部的通气口17的内径。

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在燃烧室外侧的隔板14,隔热腔由隔板14与燃烧室构成,隔热腔22下端开口与送风管路15连通。

如图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温差发电机包括实施例1的导热结构、温差发电片9和控制器,本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包括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8。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热腔22设置在燃烧室1外侧壁与散热装置8之间。隔热腔22设置在燃烧室1外侧壁与散热装置8之间能防止高温的燃烧室1侧壁影响温差发电片9和散热装置8的工作。

如图9和1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导热板2的吸热部6具有与对应通气口17配合的通孔18(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缺口)。导热板2设置与通气口17对应的通孔18或缺口,从而能够方便隔热腔22内的空气进入燃烧室1内。

于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除了包含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8还包括缓存盒19,缓存盒19设置在出风口处,用于接收从出风口排出的热空气,缓存盒19具有连接口20,所述连接口20用于与暖风输送管21可拆卸连接。散热装置8工作时,散热风扇13工作向散热腔11内吹风,空气与翅片12进行换热,散热板10温度降低,空气温度上升,被加热的空气通过出风口进入缓存盒19并从连接口20排出,当需要利用缓存盒19的热空气时,可以将暖风输送管21与连接口20连接,此时暖风输送管21可以向蒙古包、帐篷内输送热的新风。

如图9和1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缓存盒19与对应凹口3两侧的两个散热装置8配合,用于同时接受两个散热腔11的热空气。这种结构形式能够 同时收集两个散热装置8的热风。

于本实施例中,出风口位于散热板10顶部。

实施例4

如图12~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燃烧室1包括圆形的内侧壁,导热板2的发电部5为平直结构,导热板2的吸热部6为与燃烧室1内侧壁相适配的弧形结构。本实施例的导热结构为实施例2的导热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