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6949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配电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一体化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现有的配电柜大部分采用箱式结构,整个箱体放置在平板或者底座上,调整配电柜的高度时,都是采用在平板或者底座下端铺垫支撑块的方式,支撑块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因此,配电柜无法进行多个高度的调节,且支撑块高度过高时,使得配电柜高度过高,容易造成配电柜倾倒的危险。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配电柜,方便进行配电柜的高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一体化配电柜,包括底板和底架,其特征是:所述底架上固定有定位杆,两个所述定位杆之间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两侧固定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安装在定位杆的定位孔一内,所述轴套安装有支撑板的连接轴的两端,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配电柜本体,所述支撑板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有连杆一一端,所述连杆一另一端铰接连杆二一端,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之间固定有加强杆,所述连杆二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底板上。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板一侧设置有一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放置于定位齿上,所述定位齿铰接在所述底板的固定轴上。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均上设置有一组定位孔二,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定位孔二内。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将支撑板上的支撑杆放置在定位齿的合适的棘齿位置,将支撑板的连接轴两端安装在轴套内,选取合适高度的定位杆的定位孔一,将轴套两侧的定位销安装在定位孔一内,选择连杆一和连杆二合适的定位孔二来固定加强杆,使连杆一和连杆二处于合适的夹角位置,以保持支撑板两端处于同样的高度位置,将配电柜本体放置到支撑板上即可,使得配电柜本体固定在所需高度上,当需要调节配电柜本体的高度时,将配电柜本体从支撑板上取下,调整支撑板到合适的高度后,再将配电柜本体放置到支撑板上即可,本实用新型摆脱了现有配电柜本体高度不方便调节的弊端,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中:1、配电柜本体,2、支撑杆,3、连杆一,3a、定位孔二,4、加强杆,5、连杆二,5a、底板,6、定位齿,7、支撑板,8、底架,9、定位销,10、连接轴,11、定位杆,12、定位孔一,13、轴套,14、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5a和底架8,所述底架8上固定有定位杆11,两个所述定位杆11之间设置有轴套13,所述轴套13两侧固定有定位销9,所述定位销9安装在定位杆11的定位孔一12内,所述轴套13安装有支撑板7的连接轴10的两端,所述支撑板7上s设置有配电柜本体1,所述支撑板7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有连杆一3一端,所述连杆一3另一端铰接连杆二5一端,所述连杆一3和连杆二5之间固定有加强杆4,所述连杆二5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底板5a上。

所述支撑板7一侧设置有一组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放置于定位齿6上,所述定位齿6底部铰接在所述底板5a的固定轴14上,定位齿6上的棘齿对支撑板7起到支撑作用。

所述连杆一3和连杆二5上均设置有一组定位孔二3a,所述加强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图中未示出)固定在所述定位孔二3a内。通过加强杆4两端固定在不同的定位孔二3a内,能够实现连杆一3和连杆二5之间夹角的调整,从而能够调整支撑板7一端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底板5a放置在地面上,将支撑板7上的支撑杆2放置在定位齿6的合适的棘齿位置,将支撑板7的连接轴10两端安装在轴套13内,选取合适高度的定位杆11的定位孔一12,将轴套13两侧的定位销9安装在定位孔一12内,选择连杆一3和连杆二5上合适的定位孔二3a来固定加强杆4,使连杆一3和连杆二5处于合适的夹角位置,以保持支撑板7两端处于同样的高度位置,将配电柜本体1放置到支撑板7上即可,使得配电柜本体1固定在所需高度上,当需要调节配电柜本体1的高度时,将配电柜本体1从支撑板7上取下,通过轴套13、连接轴10、定位齿6、定位销9、连杆一3和连杆二5调整支撑板7到合适的高度后,再将配电柜本体1放置到支撑板7上即可。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