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垂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250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垂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架空缆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垂线夹。



背景技术:

悬垂线夹是用来悬挂缆线的一种线夹。

目前,公开号为CN201054484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衬垫式悬垂线夹,包括两瓣相互配合的悬垂线夹本体,悬垂线夹本体由悬挂部件、导线握紧部位和连接部位所组成,悬挂部位上设有连接用的安装孔,导线握紧部位上设有轴向贯通的凹槽,两瓣悬垂线夹本体对合后,凹槽即对合形成用于容纳导线的通孔。其内壁设有橡胶衬垫,用于减小导线与悬垂线夹本体之间的摩擦。

在风力较大的地区,因风力的作用,悬垂线夹与缆线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悬垂线夹与缆线之间产生摩擦力,虽然上述的悬垂线夹能够降低导线与悬垂线夹本体之间的摩擦损耗,但凹槽对合形成的通孔端部仍会与导线之间存在摩擦,长期摩擦导致导线靠近通孔处的外层被磨损,导致内层电线裸露出来,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垂线夹,其具有减小缆线外层被磨损的可能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悬垂线夹,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所述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均设置有线槽,所述线槽的槽壁向线槽的中心轴线内凹,所述线槽两端的口径大于线槽中部的口径,所述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的线槽贴合起来构成一个两端呈喇叭状的通孔,所述上夹持部的一侧设置有上锁耳,所述下夹持部的一端设置有与上锁耳相匹配的下锁耳,所述上夹持部背离上锁耳一侧和下夹持部背离下锁耳一侧之间采用铰接方式连接,所述上锁耳和下锁耳之间通过“U”形锁锁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线缆放在夹持部的线槽内,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贴合后,由线槽组成的通孔的两端呈喇叭状,线缆在通孔内处于绷直状态,线缆的中心轴线与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线缆主要由通孔的中间部分夹持,减小了通孔内的线缆与通孔的两端相接触的可能性,从而减小了线缆被磨损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线槽的横截面设置为弧形,所述上夹持部和所述下夹持部内的线槽均设置为至少两个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需要安装布置一根线缆时,线槽可以同时安装线径相同的至少两根线缆。

进一步设置:所述线槽内活动连接有与线槽相匹配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呈喇叭状,筒体内设有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不同线径的线缆时,预先将小线缆穿插在筒体的圆孔内,筒体放置在与之匹配的线槽内,筒体两端的直径大于筒体中部的直径,减小了筒体在线槽内晃动的可能性,从而小线径线缆与圆孔之间产生摩擦的可能性减小。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夹持部背离上锁耳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下夹持部背离下锁耳一侧设置有第二铰接片,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之间采用销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缆放置在线槽内后,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之间活动连接,可使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贴合在一起。

进一步设置:所述线槽的边缘设置为倒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线缆与线槽的相接触时,减小了线缆与线槽边缘的摩擦,从而减小了线缆被磨损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夹持部的两个线槽中间部位设置有孔,所述下夹持部的两个线槽中间部分设置有与孔相匹配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贴合在一起时,凸块卡嵌在孔内,增加了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之间的稳定性,从而减小了线槽内的线缆与线槽发生相对晃动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夹持部采用绝缘橡胶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轻了悬垂线夹的重量,也减小了连电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锁耳与上夹持部之间整体设计,所述下锁耳与下夹持部之间整体设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整体设计增强了上锁耳和上夹持部之间位置关系的稳定性,增强了下锁耳和下夹持部之间位置关系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线缆放置在由线槽组成的喇叭状的通孔内,减小了线缆与通孔边缘之间产生摩擦的可能性,降低了线缆与悬垂线夹之间的磨损度,在需要安装不同线径的线缆时,在夹持部内放置一个筒体,实现不同线径的线缆的安装,采用橡胶件制成,减小了悬垂线夹本身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来表示悬垂线夹的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来表示悬垂线夹的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贴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持部;11、上夹持部;12、下夹持部;2、线槽;21、槽壁;3、通孔;4、上锁耳;5、下锁耳;6、“U”形锁; 7、筒体;8、圆孔;9、第一铰接座;10、第二铰接座;13、销轴;14、孔;15、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悬垂线夹,如图1和图2所示,由绝缘橡胶件制成,包括夹持部1,夹持部1包括上夹持部11和下夹持部12,上夹持部11和下夹持部12之间铰接,在上夹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铰接座9,在下夹持部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铰接座10,通过销轴13将第一铰接座9和第二铰接座10连接起来,在上夹持部11内设置有两个相邻的线槽2,在下夹持部12内同样设置有两个相邻的线槽2,线槽2的截面为弧形,线槽2的槽壁21向线槽2的中心轴线内凹,线槽2两端的口径相等且大于线槽2中部的口径,线槽2的边缘处设置成倒圆角,当上夹持部11和下夹持部12贴合在一起时,上夹持部11的两个线槽2和下夹持部12的两个线槽2共同组成两个通孔3,通孔3的两端呈喇叭状,在线槽2内嵌设有能够从线槽2内取出的筒体 7,筒体 7与线槽2之间活动连接,筒体 7能够从线槽2内取出来,筒体 7设置成喇叭状,与线槽2组成的通孔3相匹配,在筒体 7内开设有贯穿筒体 7的圆孔8,圆孔8与筒体 7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在上夹持部11的相邻两个线槽2之间设置有孔14,在下夹持部12的相邻两个线槽2之间设置有与孔14相匹配的凸块15,在上夹持部11背离铰接座一侧设置有上锁耳4,在下夹持部12背离铰接耳一侧设置有下锁耳5,上锁耳4与上夹持部11之间为整体设计,下锁耳5与下夹持部12之间为整体设计,上夹持部11与下夹持部12贴合时,上锁耳4与下锁耳5之间通过“U”形锁6进行锁定。

在需要将线缆安装在悬垂线夹内时,将上夹持部11与下夹持部12水平放置在同一平面内,将线缆放置在上夹持部11或者下夹持部12的线槽2内,将上夹持部11与下夹持部12贴合在一起,下夹持部12的凸块15嵌在上夹持部11的孔14内,用“U”形锁6将上锁耳4和下锁耳5锁起来,由于上夹持部11和下夹持部12的线槽2形成喇叭状的通孔3,将线缆安装在里面,线缆本身处于绷直状态且线缆的中心轴线与通孔3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线缆被喇叭状的通孔3的中间部分夹持,线缆与通孔3的两端的边缘部分难以接触,减小了线缆与通孔3边缘之间的摩擦,若要安装两个线径不同的两个线缆时,预先将小线径的线缆穿在喇叭状筒体 7的圆孔8内,将喇叭状的筒体 7嵌设在线槽2内,上夹持部11与下夹持部12贴合在一起,下夹持部12的凸块15嵌在上夹持部11的孔14内,用“U”形锁6将上锁耳4和下锁耳5锁起来。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