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5723发布日期:2018-06-28 04:5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便携式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内置有蓄电池的便携式移动电源(Mobile Power),或是各类便携式发电机组,特别是逆变发电机组(Inverter generator)。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站主要包括两大类产品:移动电源和发电机组。移动电源内置蓄电池、逆变器和电控系统,可以从市电、太阳能或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逆变器可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供各种用电器使用,当然也可配置各种电压的直流输出接口。发电机组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控系统构成,能将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交流和直流多种输出接口。便携式电站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家庭或单位备用电源、野外作业、应急用电,灾害救治、户外生活及旅行、游艇及车辆自备电源、移动通讯基站等诸多场合。

常用2kW左右的便携式电站重量一般在20kg以上,搬运和携带还是很不方便。如图1所示,在专利CN200710020726中所代表的现有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发电机组顶部设置与发电机长度方向平行的把手a和把手b,并在把手a和把手b之间设置与发电机长度方向垂直的把手c,当需要搬运发电机2时,可由两人分别抓住把手a和把手b将发电机抬起搬运。不会造成发电机弯斜的最佳抓握点位于发电机重心的正上方,显然把手c不应设置在此处,否则两人搬运发电机时无法在最佳点抓握把手a和把手b,会造成发电机高低弯斜,由于抓握方向与高低弯斜方向一致,抓握费力,严重时会出现手滑脱的危险。但是当只有一个人搬运时,只能通过抓握把手c搬运发电机,由于把手c无法设置在最佳抓握点,即把手c不在发电机重心的正上方,当手握把手c时,发电机势必会出现高低弯斜,而且把手c与发电机长度L方向垂直,也无法通过调整把手c上的抓握点解决前后弯斜的问题,这给搬运带来了额外困难。此外,一个人搬运时手抓握把手c的方向也与发电机长度的方向垂直,而操作者是朝着发电机长度方向前进的,造成抓握发电机的手臂扭曲,手臂这样负重比较费力,搬运很不方便。

除此之外,现有发电机组的把手c由于距离发电机前后端较远,当操作者想从发电机一端抬起发电机时只能借助把手a或把手b的末端,而且必须同时用两只手抬,否则也会造成发电机弯斜,操作很不方便,这也是现有技术的一个缺点。

本实用新型正是着眼于现有便携式电站的不足,为便携式电站提供一种更合理的搬运把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电站。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电站,包括由机壳、容纳于所述机壳内的电能发生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表面的输出面板共同形成的具有长度L、宽度W和高度H的长方体架构,在所述长方体架构中的长度L与宽度W形成的顶部设置有把手装置,所述把手装置由把手A、把手B和把手C组成,所述把手A沿长方体架构的长度L方向设置,所述把手B和把手C分居把手A的两侧并沿长方体架构的宽度W方向设置,所述把手A、把手B和把手C排列成“工”字形并与机壳顶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A设置于机壳顶部中间的凹陷部位,所述把手B和把手C分别设置在机壳顶部的前凹陷部位和后凹陷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包括左机壳、右机壳、前面板、后面板和把手盖,所述把手A与把手盖相连,所述把手盖与左机壳和/或右机壳相连,所述把手B和把手C的一端与左机壳顶部相连,把手B和把手C的另一端与右机壳顶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位的底面设有把手座,所述把手A与把手座通过转轴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把手A绕着转轴转动的行程中至少能放入把手盖上的凹陷部位内,把手A绕着转轴转动至竖直状态时,用于提起机壳。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A转动放入凹陷部位后,把手A的最大突出高度不高于机壳的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A与把手盖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于转轴上,用于提供使把手A自动旋转至凹陷部位的弹性势能。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座和转轴均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B和把手C上分别设有握把B和握把C,所述握把B和握把C均为软质材料,受力时能够变形张开以方便抓握。

进一步的,所述电能发生装置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电控系统,所述发动机连接并驱动发电机输出电能,并在电控系统的控制下通过输出面板输出交流电和/或直流电。

进一步的,所述电能发生装置包括蓄电池和电控系统,通过外界给蓄电池充电,电控系统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换处理后通过输出面板输出交流电和/或直流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便携式电站顶部设置“工”字形排列的把手装置,无论是一人还是两人操作,利用把手装置都能非常方便的搬运电站,搬运更加省力和安全,大大提高了电站的便携性,通过将把手装置设置在机壳顶部的凹陷部位,有效降低了整机高度,方便运输和储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发电机组外形结构图;

图2是本专利便携式电站的外形基本轮廓和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专利便携式电站的外形基本轮廓和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专利应用于移动电源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5是本专利应用于移动电源的实施例俯视图;

图6是本专利应用于发电机组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7是本专利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本专利把手A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专利把手B的剖视图;

图10是本专利应用于移动电源的实施例爆炸图。

图中标号说明:1.便携式电站,2.现有发电机组,201.把手a,202.把手b,203.把手c,3.把手装置,301.把手A,3011.转轴,3012.弹簧,302.把手B,3021.握把B,303.把手C,3031.握把C,4.机壳,401.左机壳,402.右机壳,403.前面板,404.后面板,405.把手盖,4051.凹陷部位,4052.把手座,406.前凹陷部位,407.后凹陷部位,408.顶面,5.输出面板,6.电能发生装置,7.注油口,8.充电输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站主要包括两大类产品:移动电源和发电机组。对于移动电源而言,便携式电站1的电能发生装置6主要包括蓄电池、逆变器和电控系统等,可以从市电、太阳能或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逆变器可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通过输出面板5输出,当然也可在输出面板上配置各种电压的直流输出接口。对于发电机组而言,便携式电站1的电能发生装置6主要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电控系统,能将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于数码发电机而言还包含有逆变器,能在各种转速下将发电机输出的中频交流电转换成电压稳定的工频交流电,在输出面板5上有交流和直流多种输出接口。

如图2至图7所示,便携式电站1的基本轮廓为一个占据长方体空间的形状,其长度L大于或等于宽度W,便携式电站1的电能发生装置6被容纳于机壳4内,电能发生装置6所包含的发动机或蓄电池等均与机壳底部相连,在机壳4的前部设置有输出面板5。对于发电机组而言,在机壳顶部还设置有注油口7;对于移动电源而言,在机壳顶部还设置有充电输入口8。

如图2至10所示,在所述便携式电站1长方体架构中的长度L与宽度W形成的顶部设置有把手装置3,本专利的把手装置3由3个独立的把手构成,分别是:把手A、把手B和把手C。其中把手A沿着便携式电站1长度L方向纵向布置,即把手A的握把方向与便携式电站1的长度L方向一致。把手B和把手C位于把手A的前、后两侧,把手B和把手C沿着便携式电站1宽度W方向横向布置,其把手的握把方向与便携式电站1的长度L方向垂直。这样一来,从便携式电站1的顶部俯视,如图3和图5所示,把手A、把手B和把手C正好排列成“工”字形,这3个把手均与机壳4的顶部相连。

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降低把手装置3的高度,把手A安装在机壳4顶部中间的凹陷部位4051,把手B安装在机壳4顶部的前凹陷部位406,把手C安装在机壳4顶部的后凹陷部位407。

如图4至图10所示,机壳4主要由左机壳401、右机壳402、前面板403、后面板404、把手盖405和下机壳组成,所述把手A与把手盖405相连,把手盖405与右机壳402相连,当然根据需要,把手盖405也可以与左机壳401相连。所述把手B和把手C一端与左机壳401顶部相连,另一端与右机壳402顶部相连。移动电源的蓄电池、逆变器和电控系统与下机壳相连,发电机组的发动机、发电机和逆变器等也与下机壳相连,在本实例中,下机壳还设置有滚轮装置。

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把手A与把手盖405内侧的把手座4052通过转轴3011连接,把手A绕着转轴3011转动后可以放入把手盖405上的凹陷部位4051内(如图4和图5所示),把手A绕着转轴3011转动至竖直状态时可以用来提起便携式电站1(如图6至图9所示)。

如图7至图9所示,为了避免把手装置3增加整机高度,所述把手A绕着转轴3011转动后可以放入凹陷部位4051,凹陷部位4051的深度大于把手A的厚度,故把手A旋转放平后不会高于机壳4的顶面408。

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由于便携式电站1较重,而机壳4及其把手盖405一般都是塑料件,强度较低,为了增加把手A与机壳4之间的连接强度,本专利的把手座(4052)和转轴(3011)均为金属材质。如图8和图10所示,把手盖405位于把手A与把手座4052之间,把手A通过两个转轴3011与把手座4052上两对竖起的耳板相连,把手盖405上还有两个螺钉与把手座4052相连,大大增加了连接强度。

如图8所示,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把手装置3,所述把手A与把手盖405之间设置有弹簧3012,弹簧3012为扭转弹簧,弹簧3012套在转轴3011上,一只弹簧脚扣在把手A上,另一只弹簧脚扣在把手盖405上,在弹簧3012的弹力作用下可使把手A自动向右机壳402一侧旋转,从竖直状态旋转到90度左右即可进入凹陷部位4051。

如图7和图9所示,为了降低把手B和把手C的高度,所述把手B和把手C的握把B和握把C均为软质材料制造,例如钢带、塑料或橡胶等。自由状态下握把B和握把C与机壳4距离虽然很近,但是在使用时一旦承受拉力就能够变形张开,握把B和握把C与机壳4距离会变得很大,操作者可以很方便的抓握。本实施例的把手B和把手C在自由状态时,把手高度低于机壳4的顶面408。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及原理

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是在沿着电站长度L方向(纵向)布置把手A,并在电站两端与其长度L垂直的方向布置把手B和把手C。如图2至图9所示,当有两人搬运电站1时,可由两人分别抓握把手B和把手C,由于把手B和把手C都与电站长度L方向垂直,就算由于两人身高和体力差异造成电站两端高低不同,由于其抓握方向与高低弯斜方向垂直,因而握手处也不会出现滑脱,两人搬运时更省力、更安全。当只有一人搬运电站1时,可抓握把手A提起电站,由于把手A可以方便的设置在电站重心正上方,而且把手A的握把与发电机长度L方向一致,把手A上的抓握点可以根据需要沿着发电机前后移动,能够保证抓握点位于电站重心正上方,通过把手A提起电站时不会造成弯斜,搬运更加方便。此外,一个人搬运时手抓握把手A的方向与发电机长度的方向一致,即抓握方向与操作者的前进方向一致,不会造成抓握发电机的手臂扭曲,搬运更加省力。

除此之外,把手B和把手C位于发电机的前、后端,操作者借助把手B或C用一只手就可以轻易的将发电机一端抬起,抓握省力,也不会造成发电机弯斜,操作非常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便携式电站1顶部设置“工”字形排列的把手装置3,无论是一人还是两人操作,利用把手装置3都能非常方便的搬运电站,搬运更加省力和安全,大大提高了电站的便携性。通过将把手装置3设置在机壳4顶部的凹陷部位,有效降低了整机高度,方便运输和储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价值。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的术语“A”、“B”、“C”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