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应急电源逆变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069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应急电源逆变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源逆变器是一种能够将直流电转换为和市电相同的交流电,供一般电器使用,是一种方便的电源转换器。目前市场逆变电源产品不是很多,技术参数不稳定,而且价格高,体积大,安装不方便,维修费用高,现有的逆变电源装置,携带不方便,当发生应急情况时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应急电源逆变控制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设备体积小,占地少,操作简便灵活,节约体积,重量轻,防震性能好,便于携带,可应对应急突发状况,大幅度降低成本,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深刻意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型应急电源逆变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接口、整流模块、检测系统、控制主板、IPM模块、变压模块、转化控制模块和交流输出模块,所属的电源输入接口下行与整流模块连接,所述的整流模块两端设有检测系统,整流模块下行与控制主板连接,控制主板下行设有IPM模块,所述的IPM模块下行与变压模块连接,变压模块通过转化控制模块与交流输出模块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反馈模块、保护模块和控制系统,所述的检测模块与整流模块连接,整流模块下行设有反馈模块,反馈模块下行设有保护模块,保护模块下行设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整流模块连接并控制其工作。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保护模块与阈值设定模块连接,所述的阈值设定模块内置电流保护上下限。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控制主板与环境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的环境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控制主板与报警模块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转化控制模块下行设有储能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设备体积小,占地少,操作简便灵活,节约体积,重量轻,防震性能好,便于携带,可应对应急突发状况,大幅度降低成本,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深刻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电流输入接口,2、整流模块,3、控制主板,4、IPM模块,5、变压模块,6、转化控制模块,7、交流输出模块,8、检测模块,9、反馈模块,10、保护模块,11、阈值设定模块,12、电压检测模块,13、电流检测模块,14、温度检测模块,15、报警模块,16、储能模块,17、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应急电源逆变控制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设备体积小,占地少,操作简便灵活,节约体积,重量轻,防震性能好,便于携带,可应对应急突发状况,大幅度降低成本,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深刻意义。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小型应急电源逆变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接口1、整流模块2、检测系统、控制主板3、IPM模块4、变压模块5、转化控制模块6和交流输出模块7,所属的电源输入接口1下行与整流模块2连接,所述的整流模块2两端设有检测系统,整流模块2下行与控制主板3连接,控制主板3下行设有IPM模块4,所述的IPM模块4下行与变压模块5连接,变压模块5通过转化控制模块6与交流输出模块7连接。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8、反馈模块9、保护模块10和控制系统17,所述的检测模块8与整流模块2连接,整流模块2下行设有反馈模块9,反馈模块9下行设有保护模块10,保护模块10下行设有控制系统17,控制系统17与整流模块2连接并控制其工作,所述的检测系统可实时检测整流模块的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实时调控,保证整流的效果。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保护模块10与阈值设定模块11连接,所述的阈值设定模块11内置电流保护上下限,当超过这一设定阈值时,保护模块启动。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控制主板3与环境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的环境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检测模块12、电流检测模块13和温度检测模块14,对电流电压温度等进行实时检测。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控制主板3与报警模块15连接,当外界环境出现异常时报警模块发出警报。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转化控制模块6下行设有储能模块16,可存储电能以便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