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1636发布日期:2018-06-27 02:0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低压配电柜。



背景技术:

低压配电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构成的低压配电装置。

低压配电柜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上的各个领域,低压配电柜内部通通设有电气控制开关、控制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等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到外界,将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严重的将会损坏电气设备;

现有的低压配电柜,均是采用风扇抽出箱体内部的热空气以此来散热,内部气体流动性不足,离风扇较远的区域,其散热效果就较差,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配电柜,散热性能较好,散热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压配电柜,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的内腔,所述箱体由顶板、底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组成,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均具有内壳层和外壳层,所述内壳层和外壳层之间具有隔离间隙,所述内壳层上平均分布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外壳层上平均分布有若干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正投影相互错开,所述顶板的中央位置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处设有竖直向下吹风的第一吹风风扇。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箱体的后侧板与左、右侧板均可以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箱体四个侧板均设置成具有隔离间隙的结构,内壳层上设置第一通气孔,外壳层上设置第二通气孔,且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相互错开,使得灰尘从外部进入第二通气孔后,不易进入第一通气孔中;在箱体顶板的中央位置设置第一通风孔及第一吹风风扇,第一吹风风扇将外界风的空气吹入内腔,从内腔的中部向下挤压内腔中的热空气,使热空气从四个侧板的第一通气孔中排出,以此散热,内腔中的热气体在外部空气的挤压下,整体流动性加强,散热降温效果更加快速;同时在气流的作用下,进一步的避免灰尘从第一通气孔中进入内腔中;采用内、外双壳层的设计,不但可以有效的加强低压配电柜的防尘能力,还可以增强低压配电柜的防撞击、防摔保护能力,有效保护内部电子元器件可以更好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气孔靠近内腔的一端设有弧形引导板,所述弧形引导板连接在第一通气孔的上侧,弧形开口朝下。弧形引导板的设置,避免第一吹风风扇处吹下来的风直接进入第一通气孔中;同时,内部气压在循环时,热气流从下往上贴着侧壁上升的过程中也更加容易被弧形引导板捕捉,从而进入第一通气孔,将热量随内部气压的循环体系排出内腔进行散热。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处设有竖直向上吹风的第二吹风风扇。第二吹风风扇竖直向上吹风,第一吹风风扇竖直向下吹风,而者相对互相吹风,气流产生激烈的碰撞,使内部气体加快速度挤压并从第一通气孔中排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远离内腔的一端设有过滤网。避免灰尘从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中随风扇的抽风而进入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气孔中设有过滤网。进一步的避免灰尘从第一通风孔中进入内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压配电柜,箱体四个侧板均设置成具有隔离间隙的结构,内壳层上设置第一通气孔,外壳层上设置第二通气孔,且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相互错开,使得灰尘从外部进入第二通气孔后,不易进入第一通气孔中;在箱体顶板的中央位置设置第一通风孔及第一吹风风扇,第一吹风风扇将外界风的空气吹入内腔,从内腔的中部向下挤压内腔中的热空气,使热空气从四个侧板的第一通气孔中排出,以此散热,内腔中的热气体在外部空气的挤压下,整体流动性加强,散热降温效果更加快速;同时在气流的作用下,进一步的避免灰尘从第一通气孔中进入内腔中;采用内、外双壳层的设计,不但可以有效的加强低压配电柜的防尘能力,还可以增强低压配电柜的防撞击、防摔保护能力,有效保护内部电子元器件可以更好的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压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区域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低压配电柜,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的内腔,所述箱体由顶板、底板、前侧板(图未示)、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组成,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均具有内壳层1和外壳层2,所述内壳层1和外壳层2之间具有隔离间隙3,所述内壳层1上平均分布有若干第一通气孔4,所述外壳层2上平均分布有若干第二通气孔5,所述第一通气孔4与第二通气孔5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正投影相互错开,所述顶板的中央位置设有第一通风孔6,所述第一通风孔6处设有竖直向下吹风的第一吹风风扇61。

图1中的箭头指示方向,为气体的流动示意路线;第一吹风风扇位于正中央,气体的流动应该是向四个侧面同时挤压流动的,因此还有部分气体是从前侧板或者后侧板中的第一通气孔4中流走,但图1中并未显示这两部分的气体流动示意路线。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箱体的后侧板与左、右侧板均可以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前侧板与左侧板或者右侧板铰接形成箱门;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它的侧板用于合页铰接形成箱门,属于常规安装结构,此处不再复述;箱体四个侧板均设置成具有隔离间隙3的结构,内壳层1上设置第一通气4孔,外壳层2上设置第二通气孔5,且第一通气孔4和第二通气孔5相互错开,使得灰尘从外部进入第二通气孔5后,因为错位的设置而不易进入第一通气孔4中;在箱体顶板的中央位置设置第一通风孔6及第一吹风风扇61,第一吹风风扇61将外界风的空气吹入内腔,外界空气形成气压,从内腔的中部向下挤压内腔中的热空气,使热空气向从四个侧板的第一通气孔4中排出,以此带走热量;同时在气流的作用下,进一步的避免灰尘从第一通气孔4中进入内腔中;采用内、外双壳层的设计,不但可以有效的加强低压配电柜的防尘能力,还可以增强低压配电柜的防撞击、防摔保护能力,有效保护内部电子元器件可以更好的工作。本实施例的一种低压配电柜,第一出风风扇,不断的带入外界的低温气流;挤压出内部的高温气体,从而带走大量的热量,散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气孔4靠近内腔的一端设有弧形引导板41,所述弧形引导板41连接在第一通气孔4的上侧,弧形开口朝下。弧形引导板41的设置,避免第一吹风风扇61吹下来的风直接进入第一通气孔中;同时,内部气压在循环时,热气流从下往上贴着侧壁上升的过程中也更加容易被弧形引导板41捕捉,从而进入第一通气孔4,更加容易使热量随内部气压的循环体系排出内腔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孔6远离内腔的一端设有过滤网7。避免灰尘从第一通风孔6中随风扇的抽风而进入内腔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气孔4中设有过滤网7。进一步的避免灰尘从第一通风孔4中进入内腔。

实施例2,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设有第二通风孔8,所述第二通风孔8处设有竖直向上吹风的第二吹风风扇81。第二吹风风扇81竖直向上吹风,第一吹风风扇61竖直向下吹风,而者相对互相吹风,气流产生激烈的碰撞,使内部气体产生剧烈的挤压和碰撞,加快速度从第一通气孔4中排出,散热速度更快。实施例2的气压流动示意路线并未在图1中显示。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