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9630发布日期:2018-07-25 00:23阅读:9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供电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无线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指通过非接触的方式传输电能的方法,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传输功率相差较大,小到用于生物移植的几十毫瓦、小型设备的几十瓦功率,大到电动汽车或运动机器人的上千瓦功率以及磁悬浮列车应用的上兆瓦功率。

在很多场合,电子器件的供电采用有线供电或电池供电,导致使用不方便甚至不可能实现。如在智能楼宇中的无线传感器大量植入在材料、墙体中,当电池耗尽时无法更换电池;在野外农业中用于检测农作物生长的无线传感器,更换电池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植入式医疗中植入体内的医疗器件,更换电池可能给人体带来痛苦和风险等。无线供电是解决此问题的途径之一。

现有技术上的无线供电装置,如申请号为CN201620351927.4、授权日期为2016-11-23、名称为一种无线供电的电加热杯,其受电器上设置的受电装置与功能模块多为一体式设计,每种功能模块均需独立设置受电装置,受电器制造成本高且供电灵活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供电装置,采用受电装置与功能模块分离可拆装设计,每种功能模块无需设置独立的受电装置,使受电装置具备通用性,避免重复使用元器部件,降低制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供电装置,包括供电装置及受电装置,还包括导电扣,所述导电扣包括阳扣及阴扣,所述阳扣与所述阴扣相反向设置成一组,所述供电装置上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导电扣,其中一组所述导电扣设置为电源正极输入端口,另一组所述导电扣设置为电源负极输入端口;所述受电装置上也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导电扣,其中一组所述导电扣设置为电源正极输出端口,另一组所述导电扣设置为电源负极输出端口。

作为优选,所述供电装置包括装置底座、装置上盖、控制电路板及发射线圈,所述装置底座外壁设有卡槽,所述发射线圈绕设在所述卡槽上,所述装置底座还设有底座内腔室,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座内腔室内,所述发射线圈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电扣。

作为优选,所述装置上盖对应所述装置底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有凸起内腔室,所述装置底座嵌设在所述凸起内腔室内。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单片机控制器及震荡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受电装置包括受电器上盖、受电器下盖及线圈板,所述线圈板装设在所述受电器上盖与所述受电器下盖盖合后形成的内腔室内,所述线圈板上设有接收线圈及整流电路,所述接收线圈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电扣。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扣设有至少四组,所述导线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导线连接两组导电扣作为电源正极端口,另一组导线连接另外两组导电扣作为电源负极端口。

作为优选,所述导线采用成型的刚性导电钢丝。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扣包括阳扣及阴扣,所述阳扣均设于所述供电装置及所述受电装置的顶面,所述阴扣均设于所述供电装置及所述受电装置的底面。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扣采用标准积层电池的通用电池扣,所述阳扣与所述阴扣间通过铆钉贯穿实现共轴铆接。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设置导电扣,并分别设置电源输入及输出用的正极连接点及负极连接点,使得功能模块与受电装置间的连接简单化,只需通过在功能模块上设置与受电器配合使用的导电扣即可实现电的连接使用,提高了供电装置及受电装置的通用性,并且功能模块无需单独设置受电装置,降低了制造成本;2、导电扣为相互反向设置,通过另一模块上的阳扣或阴扣配合装置上的阴扣或阳扣,使得供电装置及受电装置均能实现积木式层叠使用,供电更为快捷可靠;3、利用线圈互感产生电流的原理,将受电装置靠近供电装置便能产生电流,采用非接触式的供电方式,使得无线供电装置的操作更加方便,并减少了装置拆装时对导电件的磨损,同时也能灵活用于教育研究领域,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无线供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供电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受电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原理图;

其中:1、供电装置,11、装置上盖,101、阳扣,102阴扣,111、凸起,12、装置底座,13、控制电路板,14、发射线圈,15、导线,2、受电装置,21、受电器上盖,22、受电器下盖,23、线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的一种无线供电装置,包括供电装置1及受电装置2,还包括导电扣,所述导电扣包括阳扣101及阴扣102,所述阳扣101与所述阴扣102相反向设置成一组,所述供电装置1上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导电扣,其中一组所述导电扣设置为电源正极输入端口,另一组所述导电扣设置为电源负极输入端口;所述受电装置2上也设有至少两组所述导电扣,其中一组所述导电扣设置为电源正极输出端口,另一组所述导电扣设置为电源负极输出端口。

所述供电装置1包括装置底座12、装置上盖11、控制电路板13及发射线圈14,所述装置底座12外壁设有卡槽,所述发射线圈14绕设在所述卡槽上,所述装置底座12还设有底座内腔室,所述控制电路板13设置在所述底座内腔室内,所述发射线圈14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13,所述控制电路板13通过导线15连接所述导电扣,所述装置上盖11对应所述装置底座12设有凸起111,所述凸起111设有凸起内腔室,所述装置底座12嵌设在所述凸起内腔室内,所述控制电路板13上设置有单片机控制器及震荡电路。

所述受电装置2包括受电器上盖21、受电器下盖22及线圈板23,所述线圈板23装设在所述受电器上盖21与所述受电器下盖22盖合后形成的内腔室内,所述线圈板23上设有接收线圈及整流电路,所述接收线圈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电扣,所述导电扣设有至少四组,所述导线15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导线连接两组导电扣作为电源正极连接点,另一组导线连接另外两组导电扣作为电源负极连接点,所述导线15采用成型的刚性导电钢丝。

所述导电扣包括阳扣101及阴扣102,所述阳扣101均设于所述供电装置1及所述受电装置2的顶面,所述阴扣102均设于所述供电装置1及所述受电装置2的底面,所述导电扣采用标准积层电池的通用电池扣,所述阳扣101与所述阴扣102间通过铆钉贯穿实现共轴铆接。

所述电源输入端口设有用于与其他构件相固定连接的导电扣,具体而言,所述阳扣101置于所述装置上盖11顶面,所述阴扣102设于所述装置上盖11底面,所述阳扣101与阴扣102通过铆接形成一个两面都能导电的电极,所述阳扣101与阴扣102之间夹有导线15,所述导线15对应导电扣处设有圆环以避开铆钉,所述导线15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13,为方便装配及隐藏,所述导线15采用成型的刚性钢丝,设有一导线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13正极,设有另一导线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13负极,为方便电路连接及固定,每一组所述导线经过并连接二组导电扣,即所述供电装置1设有四组导电扣,其中二组连接电源正极,另外二组连接电源负极。

所述电流输出端口设有用于外接用电器或功能模块的导电扣,具体而言,所述阳扣101置于所述受电器上盖21顶面,所述阴扣102设于所述受电器上盖21底面,所述阳扣101与阴扣102之间夹有导线15并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受电器上盖21设有四组导电扣,其中二组连接输出端口正极,另外二组连接输出端口负极。

所述控制电路板13与所述发射线圈14连接,当所述供电装置1接通电源时,所述发射线圈14产生持续变化的磁场;当所述受电装置2靠近所述发射线圈14时,所述线圈板23产生感应电流,所述感应电流经整流后由所述电流输出端口向外界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设置导电扣,并分别设置电源输入及输出用的正极连接点及负极连接点,使得功能模块与受电装置间的连接简单化,只需通过在功能模块上设置与受电器配合使用的导电扣即可实现电的连接使用,提高了供电装置及受电装置的通用性,并且功能模块无需单独设置受电装置,降低了制造成本;2、导电扣为相互反向设置,通过另一模块上的阳扣或阴扣配合装置上的阴扣或阳扣,使得供电装置及受电装置均能实现积木式层叠使用,供电更为快捷可靠;3、利用线圈互感产生电流的原理,将受电装置靠近供电装置便能产生电流,采用非接触式的供电方式,使得无线供电装置的操作更加方便,并减少了装置拆装时对导电件的磨损,同时也能灵活用于教育研究领域,便于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