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潮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6306发布日期:2018-09-08 00:36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潮配电。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一种电设备,配电箱外线先进入柜内主控开关,然后进入分控开关,各分路按其需要设置。如仪表,自控,电动机磁力开关,各种交流接触器等,有的还设高压室与低压室配电箱,设有高压母线,如发电厂等,有的还设有为保主要设备的低周减载。配电箱的主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进行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转换的过程中,进行开合、控制和保护用电设备。配电箱内的部件主要有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操作机构、互感器以及各种保护装置等组成。配电箱的分类方法很多,如通过断路器安装方式可以分为移开式配电箱和固定式配电箱;或按照柜体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敞开式配电箱、金属封闭配电箱、和金属封闭铠装式配电箱;根据电压等级不同又可分为高压配电箱,中压配电箱和低压配电箱等。主要适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石油化工、冶金轧钢、轻工纺织、厂矿企业和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等各种不同场合。

现有技术中的配电箱常常处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如不进行防潮处理,内部元器件容易受潮老化,影响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潮配电箱,通过在配电箱内部安装温度和/或湿度传感器,以及电热网、排风扇和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接受传感器的信号,计算获得控制指令,控制排风扇与电热网的启闭,进而减少配电箱内水气的产生,提高配电箱使用的安全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防潮配电箱,包括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箱体、以及与箱体铰接的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排风扇,所述箱体内侧壁设置电热网,所述电热网上部设置温度和/或湿度传感器,所述箱体底部还设置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受传感器的信号,计算获得控制指令,控制排风扇与电热网的启闭。

优选的,上述配电箱还包括箱盖,箱盖设置于箱体上部。

优选的,箱盖为一块水平板,其边缘设有向下倾斜的倒角。

优选的,所述倒角与水平中心线成50-80°夹角。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铜质板架,所述铜质板架上设置有多个金属盒。

优选的,所述金属盒表面设置有盒盖,所述盒盖与金属盒铰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外侧壁还设置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内填充吸水树脂材料。

更为优选的,所述箱体外侧壁上部还设置有通风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潮配电箱,包括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箱体、以及与箱体铰接的箱门,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排风扇,所述箱体内侧壁设置电热网,所述电热网上部设置温度和/或湿度传感器,所述箱体底部还设置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受传感器的信号,将获得的信号值与预设值进行对比,通过特模糊算法,计算获得控制指令,通过控制指令控制排风扇与电热网的启闭,当湿度和/或温度高于设定值,控制器即开启排风扇和/或电热网,从而降低配电箱内的温度与湿度,提高配电箱使用的安全性。

此外,在箱体顶部安装箱盖,在箱体一侧设置通风窗,在箱体外侧壁设置吸水层,可共同作用,降低箱体受潮的概率,降低箱体内部湿度。将元器件安装在金属盒内,使得元器件之间的安装距离可以减小,防止元器件之间出现相互干扰,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装置图;

图2、本实用新型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箱盖1、箱盖支架2、通风窗2、箱体3、吸水层4、铜质板架5、金属盒6、盒盖61、控制器7、温度传感器71、电热网72、湿度传感器73、排风扇8、箱门9、底座10。

本实施例包括底座10、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箱体3、以及与箱体铰接的箱门9,箱体顶部设置排风扇8,箱体内侧壁设置电热网72,电热网上部一侧设置温度传感器71,另一侧设置湿度传感器73,箱体底部还设置控制器7。在箱体上部还设置箱盖7,箱盖通过箱盖支架2与箱体连接,箱盖为一块水平板,其边缘设有向下倾斜的倒角,倒角与水平中心线成50-80°夹角。

箱体内还设置有铜质板架5,所述铜质板架上设置有多个金属盒6,金属盒表面设置有盒盖61,盒盖与金属盒铰接。箱体外侧壁还设置有吸水层4,吸水层内填充吸水树脂材料。箱体外侧壁上部还设置有通风窗2。

如图2所示,控制器的原理为控制器接受传感器的信号,将获得的信号值与预设值进行对比,通过特模糊算法,计算获得控制指令,通过控制指令控制排风扇与电热网的启闭,当湿度和/或温度高于设定值,控制器即开启排风扇和/或电热网,从而降低配电箱内的温度与湿度,提高配电箱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