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箱基础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7750阅读:10627来源:国知局
配电箱基础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箱底座,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配电箱基础底座,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行业大量存在的是混凝土基础底座。由于混凝土基础底座施工需要动用大型工程机械,施工作业面大,地面附着物损毁比较多。且混凝土基础自作需要一定的养护周期,延长了施工时间,造成民事协调难度大。而且传统配电箱基础底座占地面积大、重量重、施工周期长;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不能二次或三次使用,安装繁琐,应用受限。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配电箱基础底座,其强度高、耐腐蚀、抗氧化、重量轻、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造型美观;既降低施工成本,又提高了施工效率;应用范围广;增强了基础底座的牢固性,又具备较强的防盗功能;基础板材连接牢固,且具备防水功能;增大了基础底座内部空间,又减少了基础底座占用面积,且便于散热,保证了运行安全性;解决了传统的混凝土基础底座一次性使用的致命缺陷,可重复利用,且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箱基础底座,包括基础箱体,所述基础箱体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基础连接孔,所述基础连接孔为正方形;所述基础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基础底板,所述基础底板平行于基础箱体的地面设置,所述基础底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为圆形;所述基础底板的厚度为12mm;所述基础箱体与基础底板之间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斜板,所述斜板上设置有电缆进出线孔,所述斜板的厚度为12mm;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斜板与基础底板、基础箱体的底面形成倒梯形结构;所述配电箱设置于基础箱体的顶部,所述基础箱体和配电箱通过联板连接;所述基础箱体设置于地面以上,所述斜板和基础底板设置于地面以下;所述基础箱体的材质采用石墨烯改性树脂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基础底板和斜板的材质均选用石墨烯改性树脂高分子材料制成。

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电缆进出线孔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与基础底板之间的夹角A为70-80°。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箱体为正方体结构,所述基础箱体的边长与基础连接孔的边长比为3:1。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底板的顶面由四周向中间渗水孔方向向下倾斜形成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基础底板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5-20°。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进出线孔上沿孔壁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上以电缆进出线孔的中轴线为中心等角度设置6个紧固槽,所述紧固槽为弧形结构,所述紧固槽用于容纳固定进出的电缆线。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箱体贴紧地面的位置设置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与基础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隔水板包括与密封垫连接的隔板侧壁、倒流槽、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上设置有出口,所述蓄水槽远离出口的一端的槽底壁高于靠近蓄水槽远离出口的一端的槽底壁,所述倒流槽的弧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倒流槽的底部边沿与蓄水槽的一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箱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基础箱体的顶面的长边长度是基础连接孔的边长的3-5倍。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箱基础底座强度高、耐腐蚀、抗氧化、重量轻、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造型美观等特点。是混凝土基础底座的最佳替代品。由于该底座重量轻、运输方便、安装简便,一名施工人员就可以安装,既降低施工成本,又提高了施工效率;可以广泛应用到机井通电、小区配套等工程中。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箱基础底座既具备混凝土基础底座所具有的该强度、耐高温等特性,又可以工厂化加工,大大缩减了施工周期,同时工厂化加工使的配电箱基础底座质量得到了保证,且造型美观大方。本产品顶面采用平面设计,设置通用的安装方孔,与配电箱底部连接,方便电缆进出。配电箱与基础底座的连接采用通用的联板连接。底部设置渗水孔,有效防止基础底座内积水,也有效防止配电箱内凝露的形成。底部的斜面设置,在基础底座埋设完成后,增强了基础底座的牢固性,又具备较强的防盗功能。基础板材采用热熔连接,连接牢固,且具备防水功能。安装便利,整体重量不大于45kg,可大大节约人工成本。本产品成本比传统混凝土基础底座降低了月15%。由于采用板材厚度为12mm,远远低于传统混凝他基础底座的墙面宽度。既增大了基础底座内部空间,又减少了基础底座占用面积,且便于散热,保证了运行安全性。本产品解决了传统的混凝土基础底座一次性使用的致命缺陷,可重复利用,且使用寿命不低于32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配电箱基础底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配电箱基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基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基础底板的截面图;

图5是电缆进出线孔的截面图;

图6是环形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配电箱基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隔水板的截面图;

图中,

1-基础连接孔,2-基础箱体,3-电缆进出线孔,4-基础底板,5-渗水孔,6-斜板,7-配电箱,8-隔水板,31-环形凸起,32-紧固槽,51-倾斜面,81-隔板侧壁,82-倒流槽,83-蓄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配电箱基础底座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箱基础底座,包括基础箱体2,所述基础箱体2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基础连接孔1,所述基础连接孔1为正方形。

所述基础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基础底板4,所述基础底板4平行于基础箱体1的地面设置,所述基础底板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渗水孔5,所述渗水孔5为圆形。所述基础底板4的厚度为12mm。

所述基础箱体2与基础底板4之间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斜板6,所述斜板6与基础底板4之间的夹角A为70-80°。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斜板6与基础底板4、基础箱体2的底面形成倒梯形结构。所述斜板6上设置有电缆进出线孔3,所述电缆进出线孔3优选为圆形。所述斜板6的厚度为12mm。

所述基础箱体2设置于地面以上,所述斜板6和基础底板4设置于地面以下。

所述配电箱7设置于基础箱体2的顶部,所述基础箱体2和配电箱7通过联板连接。

所述基础箱体2的材质采用石墨烯改性树脂高分子材料制成。

所述基础底板4和斜板6的材质均选用石墨烯改性树脂高分子材料制成。

实施例2一种配电箱基础底座

如图3-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电箱基础底座,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基础箱体2为正方体结构,配电箱地上部分采用方形设计,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达到设计要求。所述基础箱体2的边长与基础连接孔1的边长比为3:1。

所述基础底板4的顶面由四周向中间渗水孔5方向向下倾斜形成倾斜面51,所述倾斜面51与基础底板4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5-20°,便于水流出。

所述电缆进出线孔3上沿孔壁设置有环形凸起31,所述环形凸起31上以电缆进出线孔3的中轴线为中心等角度设置6个紧固槽32,所述紧固槽32为弧形结构,所述紧固槽32用于容纳固定进出的电缆线。

所述基础箱体2贴紧地面的位置设置有隔水板8,所述隔水板8与基础箱体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隔水板8包括与密封垫连接的隔板侧壁81、倒流槽82、蓄水槽83,所述蓄水槽83上设置有出口,便于水流出,所述蓄水槽83远离出口的一端的槽底壁高于靠近蓄水槽83远离出口的一端的槽底壁,使水流更加顺畅的流出。所述倒流槽82的弧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便于导流。所述倒流槽82的底部边沿与蓄水槽83的一侧壁连接,当雨天或者有水流至基础箱体2的底部时,由倒流槽82将水导入蓄水槽83中,蓄水槽83再将水导出。

实施例3一种配电箱基础底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配电箱基础底座,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基础箱体2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基础箱体2的顶面的长边长度是基础连接孔1的边长的3-5倍。

本实用新型所述配电箱基础底座采用石墨烯改性树脂高分子材料焊制而成,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抗氧化、重量轻、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造型美观等特点。是混凝土基础底座的最佳替代品。由于该底座重量轻、运输方便、安装简便,一名施工人员就可以安装,既降低施工成本,又提高了施工效率;可以广泛应用到机井通电、小区配套等工程中。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箱基础底座既具备混凝土基础底座所具有的该强度、耐高温等特性,又可以工厂化加工,大大缩减了施工周期,同时工厂化加工使的配电箱基础底座质量得到了保证,且造型美观大方。本产品顶面采用平面设计,设置通用的安装方孔,与配电箱底部连接,方便电缆进出。配电箱与基础底座的连接采用通用的联板连接。底部设置渗水孔,有效防止基础底座内积水,也有效防止配电箱内凝露的形成。底部的斜面设置,在基础底座埋设完成后,增强了基础底座的牢固性,又具备较强的防盗功能。基础板材采用热熔连接,连接牢固,且具备防水功能。安装便利,整体重量不大于45kg,可大大节约人工成本。本产品成本比传统混凝土基础底座降低了月15%。由于采用板材厚度为12mm,远远低于传统混凝他基础底座的墙面宽度。既增大了基础底座内部空间,又减少了基础底座占用面积,且便于散热,保证了运行安全性。本产品解决了传统的混凝土基础底座一次性使用的致命缺陷,可重复利用,且使用寿命不低于32年;还能达到下表中各指标,材料密度1.45 g/cm³,材料硬度95°,电气性能15min内不击穿,R≥100MΩ,阻燃值40以上,机械强度Ⅲ级,产品重量35kg,耐高温达120℃,耐低温达-50℃,拉伸强度为50-80mpa,耐老化可达32年,耐酸碱度为3-11,稳定性Ⅲ级。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