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叶轮结构的直流无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8871发布日期:2018-09-25 21:0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风叶轮结构的直流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0820164928.3名称为《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永磁直流无刷电机,包括塑封直流无刷电机定子和直流无刷电机转子,直流无刷电机转子由冲压成型的转子连接盘、转子绝缘塑料和转子接口钢板经注塑成型构成一体;塑封直流无刷电机定子由定子绝缘塑料、硅钢片组件与绕线经注塑成型构成一体。直流无刷电机转子采用转子绝缘塑料一次注塑成型和定子硅钢片结构采用分体组合、叠加铆接而成;减少了普通电机定子硅钢片整体冲压造成的材料浪费,降低了材料成本,并且将该直流无刷电机转子塑封;其直流无刷电机转子的永磁铁片有规则地均匀粘接于外转子冲压成型转子连接盘四周,转子底部通过注塑成型将连接钢板注塑成一体,并且一次性注塑连接,保证了与外部接口连接的精度。然而,该直流无刷电机使用寿命较短,驱动效果不理想,因此该装置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风叶轮结构的直流无刷电机,本直流无刷电机具有转动速度快,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风叶轮结构的直流无刷电机,包括支架,定子,能相对定子转动的转子,能通电产生磁场的线圈和控制线圈通电的电路控制板,所述线圈缠绕于定子上,所述线圈、电路控制板与电源构成回路,所述定子固定在支架内,所述转子穿过线圈、定子能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中插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支架与风叶轮相连接,所述风叶轮包括右盘片,左盘片和间隔设置在右盘片与左盘片之间的风叶片,所述左盘片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右盘片与转轴相连接,相邻风叶片之间形成的间隙与左盘片的通孔相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风叶片可优选等间隔地设置在右盘片与左盘片之间,所述风叶片的俯视投影呈弧形。

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的底部可优选能脱卸地设置有定叶轮,所述定叶轮套置在风叶轮侧壁的外部,所述定叶轮的侧边上间隔设置有将空气引向风叶轮的导流片,所述导流片的侧壁呈弧面,所述导流片的弯曲方向与风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同。

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片可优选等间隔地设置在定叶轮的侧边上,相邻导流片侧壁之间形成的通道进口宽而出口窄。

作为改进,所述支架的底部可优选能脱卸地设置有电机罩体,所述电机罩体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电机罩体内外的连通孔,所述定叶轮与风叶轮设置在连通孔上部的电机罩体内腔中。

作为改进,所述定子的中部可优选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的内壁上间隔地向内延伸出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端部形成能穿过转子的定位孔,所述定子设置在限位架中,所述限位架固定在支架内,所述线圈缠绕在支撑臂对应的限位架上,所述限位架上设置有阻止线圈与转子接触的线圈挡板。

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架的上部可优选设置有导电插片,电路控制板上与导电插片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插孔,所述导电插片伸入电路控制板的插孔中而与电路控制板焊接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架的上部可优选设置有插接凸部,所述插接凸部的顶端设置有插槽,所述导电插片能脱卸地插置在插槽中,所述线圈的端部穿过插接凸部与导电插片相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架包括上架体与下架体,所述插接凸部设置在上架体的顶面上,所述下架体的底面上设置有能缠绕导线防止线圈松脱的绕线柱,所述定子设置在上架体与下架体对合后形成的限位架中。

作为改进,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与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螺栓相固定,所述定子卡置在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所述电路控制板连接在上支架的顶面上,所述上支架的底面与下支架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上凹腔与下凹腔,所述上凹腔与下凹腔中分别设置有上轴承与下轴承,所述转轴的一端插入上轴承中,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下轴承与下凹腔而伸出下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转子中插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支架与风叶轮相连接,所述风叶轮包括右盘片、左盘片和间隔设置在右盘片与左盘片之间的风叶片,所述左盘片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右盘片与转轴相连接,相邻风叶片之间形成的间隙与左盘片的通孔相连通,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风叶片固定在右盘片与左盘片之间,右盘片与左盘片能加固风叶片,提高风叶轮的强度,更为坚固耐用,还能减缓风叶片的损坏,延长风叶片的使用寿命;右盘片与转轴相连接,风叶轮与转轴的连接面积更大,连接更为稳定,确保风叶轮平稳转动,使用效果更好;风叶轮能降低电机罩体内的温度,起到冷却电机减缓电机发热的作用;左盘片的中部设置有通孔,从风叶轮侧部进入风叶轮的气流能从通孔中排出,从而在风叶轮下部的电机罩体内形成上下的气流循环,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定叶轮能引导气流沿一个方向向风叶轮流动,有助于在风叶轮周围形成漩涡加快气流的流动速度,提高电机的效率,导流片能阻挡颗粒物进入风叶轮,减少杂质的影响,风叶轮不易损坏,延长风叶轮的使用寿命,定叶轮能脱卸地设置在连接凸台上更换清洗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图4的进一步结构分解图;

图6是图5中未分解部分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图5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图6中未分解部分的结构分解图;

图9是图6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分解图;

图10是图8中未分解部分的结构分解图;

图11是图10中未分解部分的结构分解图;

图12是图4中未分解部分的结构分解图;

图13是图4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分解图;

图14是图10中风叶轮的正面投影图;

图15是图14中沿B-B线的剖面图;

图16是图8中定叶轮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风叶轮结构的直流无刷电机,包括支架2,定子3,能相对定子3转动的转子5,能通电产生磁场的线圈4和控制线圈4通电的电路控制板1,所述线圈4缠绕于定子3上,所述线圈4、电路控制板1与电源构成回路,所述定子3固定在支架2内,所述转子5穿过线圈4、定子3能转动地设置在支架2上,所述转子5中插置有转轴51,所述转轴51的一端穿过支架2与风叶轮7相连接,所述风叶轮7包括右盘片71,左盘片72和间隔设置在右盘片71与左盘片72之间的风叶片73,所述左盘片72 的中部设置有通孔74,所述右盘片71与转轴51相连接,相邻风叶片73之间形成的间隙与左盘片72的通孔74相连通。所述风叶片73等间隔地设置在右盘片71与左盘片72之间,所述风叶片73的俯视投影呈弧形。所述支架的底部能脱卸地设置有定叶轮8,所述定叶轮8套置在风叶轮7侧壁的外部,所述定叶轮8的侧边上间隔设置有将空气引向风叶轮 7的导流片81,所述导流片81的侧壁呈弧面,所述导流片81的弯曲方向与风叶片73的弯曲方向相同。所述导流片81等间隔地设置在定叶轮8的侧边上,相邻导流片81侧壁之间形成的通道进口宽而出口窄。所述支架2的底部能脱卸地设置有电机罩体9,所述电机罩体9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电机罩体内外的连通孔,所述定叶轮8与风叶轮7设置在连通孔上部的电机罩体9内腔中。所述定子3的中部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的内壁上间隔地向内延伸出支撑臂31,所述支撑臂31的端部形成能穿过转子5的定位孔32,所述定子3设置在限位架中,所述限位架固定在支架2内,所述线圈4缠绕在支撑臂31对应的限位架上,所述限位架上设置有阻止线圈4与转子5接触的线圈挡板33。所述限位架的上部设置有导电插片6,电路控制板1上与导电插片6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插孔11,所述导电插片6伸入电路控制板1的插孔11中而与电路控制板1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限位架的上部设置有插接凸部34,所述插接凸部34的顶端设置有插槽,所述导电插片6能脱卸地插置在插槽中,所述线圈4的端部穿过插接凸部34与导电插片6相连接。所述限位架包括上架体35与下架体36,所述插接凸部34设置在上架体35的顶面上,所述下架体36的底面上设置有能缠绕导线防止线圈4松脱的绕线柱37,所述定子3设置在上架体35与下架体36对合后形成的限位架中。

支架2包括上支架与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螺栓相固定,所述定子卡置在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所述电路控制板1连接在上支架的顶面上,所述上支架的底面与下支架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上凹腔21与下凹腔22,所述上凹腔21与下凹腔22中分别设置有上轴承23与下轴承24,所述转轴51的一端插入上轴承23中,所述转轴51的另一端穿过下轴承24与下凹腔22而伸出下支架。所述上支架的周边间隔设置有上凸部25,所述下支架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凸环,所述连接凸环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下凸部26,所述定子的上表面顶触在上凸部25的底面,所述定子的下表面顶触在下凸部26的顶面,用于连接上支架与下支架的螺栓将上凸部25与下凸部26插接在一起。转轴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部,所述转子5的下表面顶触在限位凸部上。所述定子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38,用以固定上支架与下支架的螺栓的杆体卡置在限位凹槽38中。所述支架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凸台 28,所述定叶轮8的内壁卡扣在连接凸台28上。所述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凸起部27,所述电路控制板1的板体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通过螺钉与相应的凸起部27相连接。导电插片6的底部设置有插接部61,所述插接部61插置在插架34顶部的插槽中。所述凸起部27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中心设置有能与连接孔相连接的圆柱通孔,所述圆柱体为三个,三个圆柱体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角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