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无人机的滑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966发布日期:2018-08-29 00:5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导滑轮,具体是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滑动机构,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人机专用引导滑轮是一种挂载在八旋翼无人机上的设备。其主要作用为:利用投放和定位将引导滑轮挂在超高压、特高压带电导线上,辅助带电作业人员实现进入等电位。

现有技术中,带电作业施工人员进入等电位工作是通过攀登输电线路杆塔,然后,再移动到需要工作的导线地段。这样的工作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有很多的不稳定性因素。比如,攀登杆塔的风险性,从杆塔移动到等电位的技术难度和不安全性,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是极具威胁性的。此外,当前带电作业进出等电位主要采取从杆塔上利用吊篮秋千法、软梯荡入式,但是由于受到杆塔塔窗的限制,许多紧凑型杆塔,或塔窗组合间隙不满足要求,进而不能使用该方法,局限性较大。另外,还包括耐张杆塔受到绝缘子的限制无法测零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滑动机构,能够解决杆塔组合间隙不满足带电作业要求,人员无法进入等电位的问题,通过无人机专用引导滑轮挂软梯,实现地面爬软梯进入等电位,适用于所有输电线路杆塔,并且不需要工作人员登塔。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滑动机构,包括:平衡件;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包括第一转动端和第二转动端;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包括第三转动端和第四转动端;第一悬挂本体,所述第一悬挂本体包括第一悬挂端和第二悬挂端;所述第一悬挂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悬挂端和所述平衡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轮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端和所述平衡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轮通过所述第二转动端第一悬挂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悬挂端上固定有一衔接件;第二悬挂本体,所述第二悬挂本体的截面成U型结构,包括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和顶部连接壁,所述第二悬挂本体通过所述顶部连接壁和所述衔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通过所述第三转动端和所述第一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轮通过所述第四转动端和所述第二内侧壁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悬挂本体的内部固定有用于钢丝绳滑动的滑道。

可选的,所述平衡件的截面呈L型。

可选的,第一臂;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固定连接,以构成截面呈L型的所述平衡件;其中,所述第一滑轮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端和所述第一臂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悬挂端上固定有支撑杆。

可选的,所述衔接件的截面呈正方形。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截面呈三角形。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轮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臂相互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二滑轮的轴线和所述第一内侧壁相互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二滑轮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内侧壁相互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轮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滑轮的轴线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应用于无人机的滑动机构,应用于无人机的投放系统,能够通过无人机精准定位,直接用引导滑轮将软梯或其他工具运送至指定位置,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也降低了等电位带电作业的风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激光定点投放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悬挂本体上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挂本体,2、平衡件,3、衔接件,4、第二悬挂本体,5、支撑杆,6、第一滑轮,7、第二滑轮,8、第一弹簧,9、锁销,10、第一滑轮,11、第二弹簧,12、钢丝绳,13、第二滑轮,14、右弹簧,15、第三滑轮,16、左弹簧,17、投放第二悬挂本体,18、摄像头,19、激光头,20、绝缘挂绳,21、连接板,22、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悬挂本体1,所述第一悬挂本体1包括第一悬挂端(上端)和第二悬挂端(下端);所述第一悬挂本体通过所述第一悬挂端和具有平衡和支撑作用的平衡件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轮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端和所述平衡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轮通过所述第二转动端第一悬挂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悬挂端上固定有截面呈正方形的衔接件3;

其中,衔接件3下端连接有第二悬挂本体4。

在平衡件2和悬挂本体1之间安装有第一滑轮6,所述第二悬挂本体4的下端安装有能够转动的第二滑轮7。其中,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7的轴线是平行的,这样能够保证该引导滑轮能够平稳的运动。

通过图5可知,在第一悬挂本体1的上端开有圆柱形内腔,在该内腔的下端安装有竖直的第一弹簧8以及与所述第一弹簧8配合的限位杆,该限位杆是限制在第一滑轮中电缆的高度,并且是通过限位杆与竖直的第一弹簧8相互配合。位于该圆柱形内腔右侧设置有锁销9,所述锁销9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水平第二弹簧11。

如图2所示:在所述悬挂本体1内安装有滑道,滑道上布置有钢丝绳12。滑道包括第一滚轮10、第二滚轮13和第三滚轮15;所述第一滚轮10、第二滚轮13和第三滚轮15在所述第一悬挂本体1内腔中且不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通过图2可知,滑道为固定滑道,主要是起导向作用。所述钢丝绳12的一端穿过水平的第二弹簧11与所述锁销9连接,从而使得通过控制钢丝绳12,就能够让锁销9水平运动。所述钢丝绳12另一端与所述衔接件3连接。

所述衔接件3内部对称安装有竖直且具有减震作用的右弹簧14和左弹簧16上,在右弹簧14和左弹簧16之间安装有与所述钢丝绳12连接的立柱,所述立柱下端露出所述衔接件3外壳并位于所述第二悬挂本体4的空腔中。

一种带有无人机专用引导滑轮的投放系统,包括挂载于无人机上的激光定点投放器、与所述激光定点投放器连接的连接装置以及所述的应用于无人机的滑动机构。

如图3所示:所述激光定点投放器包括位于其外壳上的投放第二悬挂本体17、摄像头18和激光头19。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通孔;所述通孔连接有绝缘挂绳20;所述连接板21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锁扣22。

所述激光定点投放器的投放第二悬挂本体17与所述连接装置的绝缘挂绳20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锁扣22与所述引导滑轮上的锁销9连接且相互配合。

工作过程:首先,将带有内置摄像头18和激光头19的激光定点投放器挂载在无人机上,利用激光定点投放器上的投放第二悬挂本体17与连接装置的绝缘挂绳21连接;其次,将连接板21的锁扣22与引导滑轮的锁销9连接,从而组合好带有无人机专用引导滑轮的投放系统;然后,无人机升空后,到达指定位置,操控无人机,将引导滑轮放置在导线的指定位置;最后,放置完成后,在导线下方扯动牵引绳,拉动立柱带动左弹簧16和右弹簧14,通过钢丝绳12传动,松开锁销9,实现连接装置与引导滑轮的分离。之后通过第二悬挂本体上的牵引绳以及第二滑轮滑轮,将需要运送到导线上的软梯以及其他物体运送上去。

在运送完成后,等待工作人员进入等电位工作。工作完毕后,需要取下引导滑轮时,将牵引绳与投放第二悬挂本体17连接,之后无人机起飞,通过投放器带动牵引绳取下滑轮,在旁边开阔地带,引导滑轮接近地面时将引导滑轮投放下来,最后无人机降落,完成整个工作过程

另外,无人机飞至旁边开阔地带,在连接板21距离地面较近时,利用飞控,打开投放器投放第二悬挂本体,绝缘挂绳20及连接板21自由降落,之后无人机降落。在无人机降落前使连接板与投放装置分离,是避免无人机降落时,连接板上用来连接投放器的绝缘绳与桨叶或其他机构发生缠绕,引起意外。

在挂线过程中可以通过摄像头的回传图像和激光定位准确的将引导滑轮挂在高压电缆上,投放第二悬挂本体的主要作用是在飞机降落前先将连接装置投放到地面,防止落地时连接装置的绝缘绳会缠绕在飞机的螺旋桨上。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做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