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站反射膜增发电量结构及其增发电量试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49195发布日期:2018-12-05 17:1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电站反射膜增发电量结构及其增发电量试验方法,属于光伏发电机组领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继风力发电后另外一个被寄予厚望以代替传统发电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为推动光伏发电的发展,加快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国内相继开工并已建成了若干兆瓦级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示范工程。

真空紫外反射镜在太阳物理、宇宙物理、生命科学、同步辐射等高科技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能力的快速提升,国内相关行业对真空紫外(vuv)光学元件的需求越来越多。对vuv反射镜制作工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光伏电站增发电量结构,提高光伏电站整体发电量和增加光伏热电企业收益。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电站反射膜增发电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反射膜和支架;所述光伏组件和反射膜均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光伏组件与反射膜相邻布置;所述光伏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光伏组件依次相连形成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所述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的一端安装有一号逆变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光伏组件与反射膜之间的夹角为90度。

进一步而言,所述反射膜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进一步而言,还包括环境温度测点,所述环境温度测点与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相邻布置。

进一步而言,还包括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所述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的一端安装有二号逆变器,所述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与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相邻布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设置有2条以上。

一种如上所述的光伏电站反射膜增发电量结构的增发电量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1接收来自反射膜2的反射光谱,使用一号逆变器41采集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1的发电量;使用二号逆变器42采集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2的发电量;同时,多点统计采集环境温度测点5的数据;光伏电站反射膜效果的分析算法为:(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1的发电量+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2的发电量)/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2的发电量;通过光伏电站反射膜效果的分析算法来计算试验结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光伏电站布置反射膜,增发电量,大幅度降低初期投资。

2、提供了光伏电站反射膜增发电量的背板温度区间。

3、提供了光伏电站反射膜增发电量与组件背板温度的数值关系,为电站的效益计算提供了依据。

4、可以间接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反射膜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电站反射膜效果与环境温度关系曲线图。

图中:光伏组件1、反射膜2、支架3、一号逆变器41、二号逆变器42、环境温度测点5、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1、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电站反射膜增发电量结构包括光伏组件1、反射膜2和支架3。

反射膜2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光伏组件1和反射膜2均安装在支架3上,光伏组件1与反射膜2相邻布置,光伏组件1与反射膜2之间的夹角为90度。光伏组件1设置有多个,多个光伏组件1依次相连形成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1,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1的一端安装有一号逆变器41。

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2条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2,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2的一端安装有二号逆变器42,且均与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1相邻布置、朝向的角度相同;此外,还设置有环境温度测点5。

某电站为工商企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1的发电量统计、附近的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2的发电量统计和计算过程如下:

8月11日-8月17日部分试验数据

8月18日-8月24日部分试验数据

8月25日-8月31日部分试验数据

9月2日-9月8日部分试验数据

9月9日-9月15日部分试验数据

上表中,第一列是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1的实时功率。第二列和第三列是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2的功率,第四列是每一时刻每块组件反射膜增发电量。

试验地点各时间段内环境温度均值

参见图3,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光伏电站反射膜效果与环境稳定关系曲线,并自动生成推导公式:y=-0.232x+28.875,r2=0.6712

其中:y为环境温度均值(℃);

x为增发电量百分比(%);

r为相关系数。

通过选取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1的发电量和附近的没有加装反射膜的光伏发电组串12的发电量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试验中保证其他参数影响不变,将反射膜增发电量作为唯一的自变量进行计算,通过对比模型数据,计算两个组串的原始发电量偏差,统计实验持续期间对应的环境温度数值,生成光伏电站反射膜效果与环境温度关系曲线。

通过设计实验模型,测量出光伏电站反射膜效果,提取实验数据,提出了光伏电站反射膜效果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曲线。

由此可知,反射膜增发电量的效果明显,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光伏电站的反射膜增发电量百分比逐渐提高。

通过上述阐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实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