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7577发布日期:2018-11-14 01:1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光伏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花房通常是指敞开或半敞开结构、为花提供遮阴避雨的房子,可根据天气气候等情况,实时洒水、施肥,为了合理资源资源,故在花房上安装有光伏,光伏产生的电供花房照明、取暖和测温湿器使用,目前的光伏花房主要由立柱,檩条托,压块部装及横梁连接件组成,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然而现有光伏花房的光伏组装部件安装在支架部件上均采用螺栓连接,为了安装稳定,在螺栓上又将螺母螺旋上,由于支架部件的斜撑杆为凹型结构,故安装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去安装稳定,此方法耗时耗力,从而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进而使用不可靠,且也不能弥补斜撑杆与光伏组装部件的承载组件生产带来的瑕疵,从而影响安装不牢固的情况发生,进而使用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其可实现便于安装人员安装与固定支架部件与光伏组装部件,使用简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可有效提高光伏单元安装的效率,且可弥补支架部件的斜撑杆和光伏组装部件的承载组件生产带来的瑕疵,又可增加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所述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光伏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转换模块相连接;所述光伏单元通过调节件固定在基础件顶端;转换模块,通过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采集模块进行连接,所述转换模块将来自所述采集模块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和分配模块;存储模块,其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所述接收端与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所述转换模块输出的电能;分配模块,设置于所述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单元和末端设备,所述调控单元与所述末端设备相连接,且所述调控单元可接受所述发送端以及所述转换模块所输送的电;以及,监控模块,与所述存储模块、所述转换模块以及所述调控单元进行连接,接受并检测所述所述存储模块、所述转换模块以及所述调控单元的电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设置的第一卡合组件,可替代螺栓和螺母,同时可实现便于安装人员安装与固定支架部件与光伏组装部件,使用简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可有效提高光伏安装的效率,且组装组件分别与支架部件、光伏组装部件连接的间隙之间设置的第二卡合组件,可弥补支架部件的斜撑杆和光伏组装部件的承载组件生产带来的瑕疵,又可增加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能,使用可靠,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光伏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支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连接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连接部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栓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栓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螺栓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12b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的整体结构反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块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块的反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实施板块无间隙时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结构实施板块有间隙时装置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包括采集模块100、转换模块200、存储模块300以及分配模块400,采集模块100,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a和控制单元b,控制单元b的一端与光伏单元相连接,另一端与转换模块200相连接;光伏单元通过调节件101a固定在基础件m顶端;转换模块200,通过控制单元b与采集模块100进行连接,转换模块200将来自采集模块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300和分配模块400;存储模块300,其包括接收端301和发送端302,接收端301与转换模块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转换模块200输出的电能;分配模块400,设置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单元401和末端设备402,调控单元401与末端设备402相连接,且调控单元401可接受发送端302以及转换模块200所输送的电能;以及,监控模块500,与存储模块300、转换模块200以及调控单元401进行连接,接受并检测存储模块300、转换模块200以及调控单元401的电能。

具体的,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采集模块100、转换模块200、存储模块300以及分配模块400,四大模块构成了本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的系统,进一步,采集模块100,其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a和控制单元b,控制单元b的输入端与光伏单元a的输出端相连接,且设置的输出端与转换模块200相连接,控制单元b为汇流箱,其起到减少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与逆变器之间的连线;光伏单元a固定在基础件m顶端,基础件m为花房房屋;转换模块200,起到本系统的转化作用,其通过控制单元b与采集模块100进行连接,具体的,转换模块200将来自采集模块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300和分配模块400,优选的,转换模块200为逆变器,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0hz正弦波),其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存储模块300,用于储存电能,其包括接收端301和发送端302,接收端301与转换模块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转换模块200输出的电能,较好的,存储模块300为石墨烯蓄电池,其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其高导电性、高强度、超轻薄等特性;分配模块400,起到本发明合理分配电能的作用,其设置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单元401和末端设备402,调控单元401与末端设备402相连接,且调控单元401可接受发送端302以及转换模块200所输送的电能,本实施例中,调控单元401为配电箱,末端设备402为测温湿器、照明灯以及取暖器等;以及,监控模块500,作为本发明的监控模块,其分别与存储模块300、转换模块200以及调控单元401进行连接,其作用是用于检测存储模块300、转换模块200以及调控单元401的电能变化,防止超载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3和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光伏单元a,其包括支架部件600和光伏组装部件700,且两者通过连接部件800连接,有利于光伏单元a安装。具体的,参见图1,其主体结构包括采集模块100、转换模块200、存储模块300以及分配模块400,四大模块构成了本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的系统,进一步,采集模块100,其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a和控制单元b,控制单元b的输入端与光伏单元a的输出端相连接,且设置的输出端与转换模块200相连接,控制单元b为汇流箱,其起到减少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与逆变器之间的连线;光伏单元a固定在基础件m顶端,基础件m为花房房屋;转换模块200,起到本系统的转化作用,其通过控制单元b与采集模块100进行连接,具体的,转换模块200将来自采集模块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300和分配模块400,优选的,转换模块200为逆变器,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0hz正弦波),其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存储模块300,用于储存电能,其包括接收端301和发送端302,接收端301与转换模块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转换模块200输出的电能,较好的,存储模块300为石墨烯蓄电池,其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其高导电性、高强度、超轻薄等特性;分配模块400,起到本发明合理分配电能的作用,其设置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单元401和末端设备402,调控单元401与末端设备402相连接,且调控单元401可接受发送端302以及转换模块200所输送的电能,本实施例中,调控单元401为配电箱,末端设备402为测温湿器、照明灯以及取暖器等,以及,监控模块500,作为本发明的监控模块,其分别与存储模块300、转换模块200以及调控单元401进行连接,其作用是用于检测存储模块300、转换模块200以及调控单元401的电能变化,防止超载的情况发生。

而光伏单元a,其包括支架部件600和光伏组装部件700,且两者通过连接部件800连接,三者相互配合,可便于安装光伏组装部件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支架部件600,起到本发明承载光伏组装部件700和连接部件800的作用,其包括横向支撑组件601和斜向支撑组件602,斜向支撑组件602设置在横向支撑组件601上,进一步的,支架部件600的横向支撑组件601,区分为第一立体601a和第二立体601b,第二立体601b设置在第一立体601a的顶端,第一立体601a为整个装置的基座,较好的,第一立体601a采用混凝土制成,而斜向支撑组件602,是直接支撑光伏组装部件700的结构,其区分为前撑杆602a、斜撑杆602b和后撑杆602c,前撑杆602a与后撑杆602c的一端通过抱箍均安装在第一立体601a上,而两者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斜撑杆602b的两端,即可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而第二立体601b的另一端设置在斜撑杆602b的中间,对其前撑杆602a、斜撑杆602b和后撑杆602c形成的三角形结构起到加固的作用,较佳的,前撑杆602a、斜撑杆602b、后撑杆602c以及第二立体601b采用不锈钢制成。

光伏组装部件700,是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部件,其设置于支架部件600的斜向支撑组件602上,具体的,其包括光伏体701和承载组件702,光伏体701固定在承载组件702上,而承载组件702设置在斜向支撑组件602的斜撑杆602b上,而连接部件800,起到本发明连接稳定的作用,同时又可弥补支架部件600的斜撑杆602b和光伏组装部件700的承载组件702生产带来的瑕疵,其设置于斜向支撑组件602的斜撑杆602b与承载组件702的连接处。

参照图5~10,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连接部件800,包括第一卡合组件900,实现连接部件800分别与斜撑杆602b、光伏组装部件700的承载组件702相连接的作用。具体的,参见图1,其主体结构包括采集模块100、转换模块200、存储模块300以及分配模块400,四大模块构成了本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的系统,进一步,采集模块100,其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a和控制单元b,控制单元b的输入端与光伏单元a的输出端相连接,且设置的输出端与转换模块200相连接,控制单元b为汇流箱,其起到减少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与逆变器之间的连线;光伏单元a固定在基础件m顶端,基础件m为花房房屋;转换模块200,起到本系统的转化作用,其通过控制单元b与采集模块100进行连接,具体的,转换模块200将来自采集模块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300和分配模块400,优选的,转换模块200为逆变器,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0hz正弦波),其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存储模块300,用于储存电能,其包括接收端301和发送端302,接收端301与转换模块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转换模块200输出的电能,较好的,存储模块300为石墨烯蓄电池,其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其高导电性、高强度、超轻薄等特性;分配模块400,起到本发明合理分配电能的作用,其设置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单元401和末端设备402,调控单元401与末端设备402相连接,且调控单元401可接受发送端302以及转换模块200所输送的电能,本实施例中,调控单元401为配电箱,末端设备402为测温湿器、照明灯以及取暖器等,以及,监控模块500,作为本发明的监控模块,其分别与存储模块300、转换模块200以及调控单元401进行连接,其作用是用于检测存储模块300、转换模块200以及调控单元401的电能变化,防止超载的情况发生。

而光伏单元a,其包括支架部件600和光伏组装部件700,且两者通过连接部件800连接,三者相互配合,可便于安装光伏组装部件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支架部件600,起到本发明承载光伏组装部件700和连接部件800的作用,其包括横向支撑组件601和斜向支撑组件602,斜向支撑组件602设置在横向支撑组件601上,进一步的,支架部件600的横向支撑组件601,区分为第一立体601a和第二立体601b,第二立体601b设置在第一立体601a的顶端,第一立体601a为整个装置的基座,较好的,第一立体601a采用混凝土制成,而斜向支撑组件602,是直接支撑光伏组装部件700的结构,其区分为前撑杆602a、斜撑杆602b和后撑杆602c,前撑杆602a与后撑杆602c的一端通过抱箍均安装在第一立体601a上,而两者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斜撑杆602b的两端,即可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而第二立体601b的另一端设置在斜撑杆602b的中间,对其前撑杆602a、斜撑杆602b和后撑杆602c形成的三角形结构起到加固的作用,较佳的,前撑杆602a、斜撑杆602b、后撑杆602c以及第二立体601b采用不锈钢制成。

而连接部件800,包括第一卡合组件900,其中,第一螺栓柱901为中空的圆柱体,内部设有第一内螺纹r-1,外部设有第一外螺纹r-2,在第一螺栓柱901的一端设有挡位块901b,另一端设有定位凹槽901a,每个定位凹槽901a的两边分别设有两个卡爪定位孔901c,为使得更为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定位凹槽901a以3个为例,故卡爪定位孔901c为6个。第一内螺纹r-1和第一外螺纹r-2的螺纹均自挡位块901b处向设有定位凹槽901a端延伸,且第一外螺纹r-2的设置成的宽度a与定位凹槽901a的槽深b之和不大于第一螺栓柱901的总长c。第一螺栓柱901还包括卡爪901d,卡爪901d两端设有卡爪定位柱901d-1,卡爪901d嵌合在定位凹槽901a中(参照附图,因为定位凹槽901a以3个为例作说明,因此卡爪901d也以3个做阐述),且卡爪定位柱901d-1置于卡爪定位孔901c中,使得卡爪901d可以绕着所述卡爪定位柱901d-1旋转。

第二螺栓柱902设有第二外螺纹r-3,第二外螺纹r-3与第一内螺纹r-1相配合,使得第二螺栓柱902套合在第一螺栓柱901中,此时,第二螺栓柱902的插入端到第一螺栓柱901带有定位凹槽901a一端的距离小于定位凹槽901a的槽深b。第二螺栓柱902与第一螺栓柱901的配合插入端设有尖顶凸起d,当第二螺栓柱902与第一螺栓柱901完全配合时,尖顶凸起d顶起卡爪901d,使得卡爪901d绕着卡爪定位柱901d-1旋转,使得卡爪901d之间张开。

第三螺栓柱903的外侧设有第三外螺纹r-4,内部设有第二内螺纹r-5,通过第二内螺纹r-5与第一外螺纹r-2的配合,使得第一螺栓柱901和第三螺栓柱903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时,第二螺栓柱902微微旋进第一螺栓柱901中,但是不完全旋进(使得此时第二螺栓柱902的尖顶凸起d碰不到卡爪901d),第一螺栓柱901完全旋进第三螺栓柱903。将第一螺栓柱901穿过组装组件t-1的第一通孔e-1以及斜撑杆602b或承载组件702的第二通孔e-2,然后旋转第二螺栓柱902,卡爪901d张开,然后旋转第三螺栓柱903,第三螺栓柱903、第一螺栓柱901和第二螺栓柱902一起往后退,此时第二通孔e-2与第一通孔e-1紧靠在一起,即组装组件t-1可与斜撑杆602b或承载组件702连接好,使用两个第一卡合组件900,即可将斜撑杆602b与承载组件702相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参照图11~17,为本发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个实施例的是:连接部件800还包括第二卡合组件1000,通过第二卡合组件1000和第一卡合组件900相互配合,实现组装组件t-1分别与斜撑杆602b或承载组件702间隙连接,也可以无间隙配合,即可弥补斜撑杆602b或承载组件702生产带来的瑕疵,又可增加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能。参见图1,其主体结构包括采集模块100、转换模块200、存储模块300以及分配模块400,四大模块构成了本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的系统,进一步,采集模块100,其用于采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且设置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端部,其包括光伏单元a和控制单元b,控制单元b的输入端与光伏单元a的输出端相连接,且设置的输出端与转换模块200相连接,控制单元b为汇流箱,其起到减少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与逆变器之间的连线;光伏单元a固定在基础件m顶端,基础件m为花房房屋;转换模块200,起到本系统的转化作用,其通过控制单元b与采集模块100进行连接,具体的,转换模块200将来自采集模块100的直流电流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流,且分别传输至存储模块300和分配模块400,优选的,转换模块200为逆变器,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0hz正弦波),其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存储模块300,用于储存电能,其包括接收端301和发送端302,接收端301与转换模块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接受并储存转换模块200输出的电能,较好的,存储模块300为石墨烯蓄电池,其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蓄电池,其高导电性、高强度、超轻薄等特性;分配模块400,起到本发明合理分配电能的作用,其设置于花房光伏并外网发电系统的终端,其包括调控单元401和末端设备402,调控单元401与末端设备402相连接,且调控单元401可接受发送端302以及转换模块200所输送的电能,本实施例中,调控单元401为配电箱,末端设备402为测温湿器、照明灯以及取暖器等,以及,监控模块500,作为本发明的监控模块,其分别与存储模块300、转换模块200以及调控单元401进行连接,其作用是用于检测存储模块300、转换模块200以及调控单元401的电能变化,防止超载的情况发生。

而光伏单元a,其包括支架部件600和光伏组装部件700,且两者通过连接部件800连接,三者相互配合,可便于安装光伏组装部件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支架部件600,起到本发明承载光伏组装部件700和连接部件800的作用,其包括横向支撑组件601和斜向支撑组件602,斜向支撑组件602设置在横向支撑组件601上,进一步的,支架部件600的横向支撑组件601,区分为第一立体601a和第二立体601b,第二立体601b设置在第一立体601a的顶端,第一立体601a为整个装置的基座,较好的,第一立体601a采用混凝土制成,而斜向支撑组件602,是直接支撑光伏组装部件700的结构,其区分为前撑杆602a、斜撑杆602b和后撑杆602c,前撑杆602a与后撑杆602c的一端通过抱箍均安装在第一立体601a上,而两者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斜撑杆602b的两端,即可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而第二立体601b的另一端设置在斜撑杆602b的中间,对其前撑杆602a、斜撑杆602b和后撑杆602c形成的三角形结构起到加固的作用,较佳的,前撑杆602a、斜撑杆602b、后撑杆602c以及第二立体601b采用不锈钢制成。

而连接部件800,包括第一卡合组件900,其中,第一螺栓柱901为中空的圆柱体,内部设有第一内螺纹r-1,外部设有第一外螺纹r-2,在第一螺栓柱901的一端设有挡位块901b,另一端设有定位凹槽901a,每个定位凹槽901a的两边分别设有两个卡爪定位孔901c,为使得更为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定位凹槽901a以3个为例,故卡爪定位孔901c为6个。第一内螺纹r-1和第一外螺纹r-2的螺纹均自挡位块901b处向设有定位凹槽901a端延伸,且第一外螺纹r-2的设置成的宽度a与定位凹槽901a的槽深b之和不大于第一螺栓柱901的总长c。第一螺栓柱901还包括卡爪901d,卡爪901d两端设有卡爪定位柱901d-1,卡爪901d嵌合在定位凹槽901a中(参照附图,因为定位凹槽901a以3个为例作说明,因此卡爪901d也以3个做阐述),且卡爪定位柱901d-1置于卡爪定位孔901c中,使得卡爪901d可以绕着所述卡爪定位柱901d-1旋转,而第二卡合组件1000包括第一卡块1001、第二卡块1002、第三卡块1003和第四卡块1004。第一卡块1001的内侧设有第三内螺纹r-6,第三内螺纹r-6与所述第三外螺纹r-4配合,使得第一卡块1001套设于第三螺栓柱903。第一卡块1001设有第四凸起1001a,第四凸起1001a的形状与第二卡块1002相同。第二卡块1002包括第一嵌合端q-1,第一嵌合端q-1设有第七凹槽1002a,第三卡块1003包括第二嵌合端q-2,第二嵌合端q-2设有第二凸起1003a和第三凹槽1003b,第四卡块1004包括第三嵌合端q-3,第三嵌合端q-3上设有第七凸起1004a。其中,第七凹槽1002a与第二凸起1003a配合,使得第一嵌合端q-1和第二嵌合端q-2贴合,第七凸起1004a和第三凹槽1003b配合,使得第二嵌合端q-2和第三嵌合端q-3贴合。

需要说明说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螺栓柱903上设有第二凹槽903a,第二凹槽903a上设有第六凹槽903b,第六凹槽903b的长度d、第三外螺纹r-4的长度e以及第二挡板903c厚度g之和,不大于第三螺栓柱903的长度f。第四卡块1004中空的圆环内设有第三凸起1004b,第三凸起1004b与第六凹槽903b相配合,对第四卡块1004限位,使其不能旋转。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卡件c-1和弹性垫c-2,弹性卡件c-1放置在第二凹槽903a中,对第二卡合组件1000进行限位,弹性垫c-2放置在第四卡块1004与斜撑杆602b或承载组件702之间,使得第二卡块1002、第三卡块1003和第四卡块1004之间能被弹性挤压。其中,组装组件t-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e-1,而斜撑杆602b和承载组件702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e-2,第一通孔e-1与第二卡块1002大小相同,两者配合。第二通孔e-2与第一卡块1001大小相同,两者相互卡合,且这本实施例中,第三卡块1003和第四卡块1004的大小与第二卡块1002大小相同,所以第一卡块1001的第四凸起1001a、第二卡块1002、第三卡块1003和第四卡块1004均可以穿过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

在实施的过程中,处于初始状态时,将装置同时穿过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且此时第二螺栓柱902微微旋进第一螺栓柱901中,但是不完全旋进(使得此时第二螺栓柱902的尖顶凸起d碰不到卡爪901d),第一螺栓柱901完全旋进第三螺栓柱903。然后旋转第二螺栓柱902,卡爪901d张开,然后旋转第三螺栓柱903,此时组装组件t-1与斜撑杆602b或承载组件702通过卡爪901d和第一卡块1001之间挤压,使得组装组件t-1与斜撑杆602b或承载组件702两者固定连接,此时组装组件t-1与斜撑杆602b或承载组件702之间无间隙连接。因为在旋转第三螺栓柱903时,第四卡块1004的第三凸起1004b与第六凹槽903b相配合,使得第四卡块1004随着第三螺栓柱903一起旋转,此时第四卡块1004由于第三凸起1004b与第六凹槽903b之间产生的力,迫使第七凸起1004a与第三凹槽1003b脱离配合,因为第四卡块1004上的第三嵌合端q-3凸出于中空的圆环,因而第四卡块1004在旋转后第三嵌合端q-3旋转至第二嵌合端q-2的侧面,此时第三卡块1003和第四卡块1004两者相贴合,实现了组装组件t-1与斜撑杆602b或承载组件702之间有间隙的连接,可弥补斜撑杆602b或承载组件702生产带来的瑕疵,又可增加了两者之间的稳定性能,使用可靠。

较佳的,第四卡块1004设有斜面1004c,当需要拆卸时,反转第三螺栓柱903,使其带动第四卡块1004反转,反转过程中,第三卡块1003顺着斜面1004c往上走,直至第二嵌合端q-2和第三嵌合端q-3贴合,此时第二卡合组件1000均嵌合在组装组件t-1与斜撑杆602b或承载组件702的第一通孔e-1和第二通孔e-2中。再反转第二螺栓柱902,使其远离第一螺栓柱901,当第一螺栓柱901的卡爪901d均闭合后,将该第一卡合组件900从组装组件t-1与斜撑杆602b或承载组件702中抽出,实现拆卸,即设计合理,满足使用需求。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