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电路、功率模块和变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3436发布日期:2018-11-07 08:4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功率电路、功率模块和变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变流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功率电路、功率模块和变流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在大功率的并网型设备如风电变流器中,出于对变流器转换效率的提升,以及散热系统成本的降低,逐渐开始应用t型三电平拓扑。由于封装有完整t型三电平桥臂的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种类较少,市场上一般采用半桥igbt模块和共射极igbt模块拼接成t-npc(ttype-neutralpointclamped,t型中性点箝位型)三电平桥臂的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半桥igbt模块接于直流母线的正负端之间,称为非零电平桥臂,共射极igbt模块与直流母线的中性端电连接,称为零电平桥臂。

由于采用独立的两种igbt模块进行拼接构成t-npc桥臂,在t-npc桥臂工作过程中,电流从非零电平桥臂切换到零电平桥臂工作时,电流切换路径上的杂散电感(或称寄生电感)产生的反电势会叠加到直流母线电压上,造成igbt开关过程的电压应力提高,igbt对于电压应力非常敏感,因此需要尽可能的降低电流切换路径上的杂散电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率电路、功率模块和变流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流切换路径上的杂散电感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率电路,包括:三电平桥臂模块和母线支撑电容模块,三电平桥臂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桥臂;

桥臂的正直流端子通过第一连接电路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电连接;桥臂的负直流端子通过第二连接电路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电连接;桥臂的中性端子分别通过第三连接电路、第四连接电路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电连接;

第一连接电路与第三连接电路的夹角小于预设的角度阈值,和/或,第二连接电路与第四连接电路的夹角小于预设的角度阈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包括:叠层母排,以及本申请第一方面所示的功率电路;

三电平桥臂模块和母线支撑电容模块设置于叠层母排上;

三电平桥臂模块设置于第一区域;

母线支撑电容模块设置于第一区域正对的第二区域;

叠层母排包括:设置有第一连接电路的第一母排、设置有第二连接电路的第二母排、以及设置有第三连接电路和第四连接电路的第三母排。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流器,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所示的功率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连接电路将三电平桥臂模块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对应电连接,并使三电平桥臂模块的电流输入路径和电流输出路径形成的夹角小于预设的角度阈值,使得电流输入路径和电路输出路径几乎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反,使得两路电流的磁场大部分互相抵消,进而使电流传输路径上的杂散电感降低至一个较低的数值,大大减小了三电平桥臂模块中不同桥臂之间切换时所产生的反电势,大大降低了桥臂中的电力电子元器件在开关过程中的电压应力,可以提升桥臂中的电力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整个三电平桥臂模块的稳定性。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现有的一种三电平拓扑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一种单相三电平拓扑电路与负载连接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一种三相三电平拓扑电路与负载连接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相功率模块的结构及电流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单相功率模块的结构及电流路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单相功率模块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相功率模块的结构及电流路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双相功率模块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相功率模块的结构及电流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介绍和解释:

三电平:一种可以输出直流正(dc+)、中性点(np)、直流负(dc-)电位的电力电子技术。

t-npc(ttype-neutralpointclamped,t型中性点箝位型)三电平拓扑电路,简称t型npc,三电平拓扑的一种。

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极晶体管),是一种可控进行快速开关动作的器件。

叠层母排:一种通过将直流母排压合在一起,降低直流环节杂散电感的技术。

杂散电感:导体自身寄生参数,也称寄生电感。

直流支撑电容:在电力电子技术中,一般起到支撑直流母线电压,提供交流侧纹波电流,提供igbt开关暂态能量的作用。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时发现,目前存在一种t-npc三电平拓扑电路,其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具有三电平桥臂、电容组c1和电容组c2,图1中横向绘制的桥臂为横管(零电平桥臂),纵向绘制的桥臂为竖管(非零电平桥臂),电容组c1和电容组c2串联支撑直流母线电压,电容组c1和c2的中点连接到中性点(np),电容组c1和c2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至直流正(dc+)和直流负(dc-)。

直流支撑电容组c1和c2在igbt的开关周期内,不断处于充电或放电状态。当直流支撑电容组c1放电时,存在从dc+流入三电平桥臂,从np流出到电容组c1的通路;当直流支撑电容组c1充电时,存在从np流入到三电平桥臂,从dc+流出到电容组c1的通路。当直流支撑电容组c2放电时,存在从np流入三电平桥臂,从dc-流出到电容组c2的通路;当直流支撑电容组c2充电时,存在从dc-流入到三电平桥臂,从np流出到电容组c2的通路。

当上述三电平拓扑电路连接负载时,其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当横管中靠近np侧的igbt导通时,形成图2中虚线方向所示的电流通路,即为电容组c2的放电电流流动方向。根据前面所述的三电平拓扑电路的电流通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它情况下图2中所示的电路的电流流向,此处不再赘述。

当上述三电平拓扑电路具有三相桥臂且连接负载时,其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三相桥臂指图3中所示的a、b和c三相。当a相桥臂的竖管中交流输出点以上的igbt导通,且b相桥臂的横管中靠近ac侧的igbt导通时,形成如图3中虚线所示的电流通路,此时电容组c1通过该电流通路放电。根据前面所述的三电平拓扑电路的电流通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它情况下图3中所示的电路的电流流向,此处不再赘述。

在以上所述的各电路的电流通路上,电流路径均较长,存在的杂散电感较大,由于igbt处于快速的开关状态,电流路径也在快速的切换,杂散电感的存在将会抑制电流的快速变化,同时生产一个反向电势,叠加到直流电容组的电压上,继而造成igbt关断瞬间的电压升高,造成额外的关断应力。

本申请提供的功率电路、功率模块和变流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电路,如图4所示,该功率电路包括:三电平桥臂模块和母线支撑电容模块,三电平桥臂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桥臂10。该桥臂10包括共射极电路12和半桥电路11。

每个桥臂10的正直流端子dc+均通过第一连接电路21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电连接;每个桥臂10的负直流端子dc-均通过第二连接电路22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电连接;每个桥臂10的中性端子np分别通过第三连接电路23、第四连接电路24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电连接。

根据母线支撑电容模块工作状态的不同,第一连接电路21、第二连接电路22、第三连接电路23和第四连接电路24,均可作为三电平桥臂模块的电流输入路径或电流输出路径。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电路21与第三连接电路23的夹角小于预设的角度阈值,和/或,第二连接电路22与第四连接电路24的夹角小于预设的角度阈值。其中,角度阈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根据杂散电感理论,当两条电流传输路径之间的夹角较小时,其磁场可较大程度的相互抵消,进而使电流传输路径的杂散电感明显降低;且夹角越小,磁场抵消越明显,电流传输路径的杂散电感越低。

本申请实施例一还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4-6,具体介绍如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电路为t-npc三电平拓扑电路。

可选的,桥臂10包括电连接的半桥电路11和共射极电路12;半桥电路11的第一端为所属桥臂10的正直流端子,第二端为所属桥臂10的负直流端子;共射极电路12的第一端与半桥电路11的交流输出端电连接,为所属桥臂10的交流输出端子,第二端为所属桥臂10的中性端子。

可选的,半桥电路11包括串联的第一功率单元和第二功率单元;共射极电路12包括串联的第三功率单元和第四功率单元。其中,第一功率单元的第一端为所属桥臂的正直流端子,第二端为所属桥臂的交流输出端子;第二功率单元的第一端与交流输出端子电连接,第二端为所属桥臂的负直流端子;第三功率单元的第一端与交流输出端子电连接,第二端与第四功率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功率单元的第二端为所属桥臂的中性端子。

可选的,第一功率单元、第二功率单元、第三功率单元和第四功率单元均为igbt。第一功率单元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为第一igbt的集电极、发射极;第二功率单元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为第二igbt的集电极、发射极;第三功率单元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为第三igbt的集电极、发射极;第四功率单元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为第四igbt的发射极、集电极。

可选的,母线支撑电容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组和第二电容组;第一电容组通过第一连接电路21、第三连接电路23,分别与桥臂10的正直流端子、中性端子电连接;第二电容组通过第二连接电路22、第四连接电路24,分别与桥臂10的负直流端子、中性端子电连接。

可选的,第一电容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电容;当第一电容为两个以上时,各个第一电容并联;当第二电容为两上以上时,各个第二电容并联。

进一步的,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电路21与桥臂10的正直流端子电连接,第二端通过第三连接电路23与桥臂10的中性端子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通过第四连接电路24与桥臂10的中性端子电连接,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电路22与桥臂10的负直流端子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均包括正极端和负极端;第一电容c1的正极端通过第一连接电路21与各个桥臂10的正直流端子电连接,负极端通过第三连接电路23与各个桥臂10的中性端子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正极端通过第四连接电路24与桥臂10的中性端子电连接,负极端通过第二连接电路22与桥臂10的负直流端子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电路的具体原理将在后续部分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一至少具有如下效果:

通过采用连接电路将三电平桥臂模块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对应电连接,并使三电平桥臂模块的电流输入路径和电流输出路径形成的夹角小于预设的角度阈值,使得电流输入路径和电路输出路径几乎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反,使得两路电流的磁场大部分互相抵消,进而使电流传输路径上的寄生电感降低至一个较低的数值,大大减小了三电平桥臂模块中不同桥臂之间切换时所产生的反电势,大大降低了桥臂中的电力电子元器件在开关过程中的电压应力,可以提升桥臂中的电力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整个三电平桥臂模块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该功率模块包括:叠层母排,以及如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任意一种功率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功率电路中的三电平桥臂模块和母线支撑电容模块设置于叠层母排上,三电平桥臂模块设置于第一区域;功率电路中的母线支撑电容模块设置于第一区域正对的第二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叠层母排包括:设置有第一连接电路的第一母排、设置有第二连接电路的第二母排、以及设置有第三连接电路和第四连接电路的第三母排。

本申请实施例二还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介绍如下:

可选地,三电平桥臂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每个三电平桥臂模块均设置于第一区域;每个三电平桥臂模块均包括并联的偶数个桥臂10,偶数个桥臂10中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相对于指定对称点呈中心对称。其中,以图5、图7以及图9为例,指定对称点如图5、图7以及图9中黑色圆点所示。

当三电平桥臂模块的数量为一个时,上述功率模块为具有单相桥臂的功率模块(简称单相功率模块)。如图4至图6所示,其中图4所示电路为三电平桥臂模块中包括一个桥臂10的情形,图5所示电路中三电平桥臂模块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两个桥臂10的情形,两个桥臂10相对于指定对称点呈中心对称。

图6示出了图5所示单相功率模块的电路原理图,且图6中采用带箭头的虚线示出了第二电容c2放电时的电流通路,该虚线上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第二电容c2放电时的电流方向。

当三电平桥臂模块存在偶数个桥臂10时,第一桥臂与第二桥臂并联,以图5所示的两个桥臂为例,具体地,第一桥臂(图5上半部分的桥臂10)中的半桥电路11与第二桥臂(图5上半部分的桥臂10)中的半桥电路并联,第一桥臂中的共射极电路12与第二桥臂中的共射极电路12并联。

当三电平桥臂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时,上述功率模块为具有双相桥臂的功率模块(简称双相功率模块),如图7所示。图8示出了图7所示双相功率的电路原理图。当三电平桥臂模块的数量为三个时,上述功率模块为具有三相桥臂的功率模块(简称三相功率模块),如图9所示。

图7和图9所示的电路中每个三电平桥臂模块均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两个桥臂10,两个桥臂10相对于指定对称点呈中心对称。

由于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呈中心对称,使两个桥臂10距离母线支撑电容模块的电流传输路径基本相等,阻抗接近一致,有利于增强并联的均流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还包括交流母线,桥臂的交流输出端子设置于第一区域中与交流母线对应的位置,交流输出端子与交流母线电连接。

进一步地,交流母线可以是交流汇流母排14。具体地,n相功率模块可包括与n个相位分别对应的n个交流汇流母排14,每个相位的交流输出端子均与该相位对应的交流汇流母排14电连接,每个相位的交流输出端子的输出电流均可通过对应的一个交流汇流母排14汇流引出。其中,n为大于零的整数。可选地,交流汇流母排14与叠层母排13不重合。

例如,当功率模块为图4或图5所示的单相功率模块时,该单相功率模块包括一个交流汇流母排14,该单相功率模块的每个交流输出端子均与该交流汇流母排14电连接;当功率模块为图7所示的双相功率模块时,a相、b相的交流输出端子分别与a相、b相的交流汇流母排14电连接;当功率模块为图9所示的三相功率模块时,a相、b相、c相的交流输出端子分别与a相、b相、c相的交流汇流母排14电连接。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可采用62mm封装的igbt模块进行搭建。

可选地,母线支撑电容模块中的第一电容组、第二电容组,分别设置于第二区域中与第一桥臂对应的位置、第二区域中与第二桥臂对应的位置;例如,可使第一电容的两个端子的连线指向第一桥臂方向,使第二电容的两个端子的连线指向第二桥臂。

可选地,第一母排、第二母排、第三母排分别为正母排、负母排、零母排;零母排设置在正母排和负母排之间。

各个桥臂10通过三层叠层母排13与母线电容支撑模块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电连接,利用叠层母排13中相邻层中相反的电流路径产生的磁场抵消,可进一步降低电流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杂散电感。

下面以图4以及图5所示的具有单相桥臂的功率模块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的结构和原理进一步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桥臂10的正直流端子、负直流端子、中性端子分别与直流母线的正电流端、负电流端、中性点电连接。直流母线可以是直流母排,进一步的,直流母排可以是叠层母排。

每个桥臂10的正直流端子、负直流端子,分别通过正母排上的第一连接电路21、负母排上的第二连接电路22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电连接;每个桥臂10的中性端子分别通过零母排上的第三连接电路23、第四连接电路24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电连接。正母排、负母排、零母排分别为直流母线的正电流端、负电流端、中性端。

具体地,桥臂10的正直流端子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中的第一电容c1电连接,负直流端子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中的第二电容c2电连接,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均与中性端子电连接。

各个桥臂10通过三层叠层母排13与母线电容支撑模块电连接,由于叠层母排13相邻层平行,且相邻层中连接电路的电流传输方向相反,因此不同层的电流路径产生的磁场可以相互抵消,从而降低电流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杂散电感。

当第一电容c1放电时,电流沿第一连接电路21,从dc+端子流入到桥臂10,沿第三连接电路23,从np端子流出到第一电容c1;当第一电容c1充电时,电流通路方向相反,在图5中未示出。

当第二电容c2放电时,电流沿第四连接电路24在从np端子流入到桥臂10,沿第二连接电路22从dc-端子流出到第二电容c2的电流通路;当第二电容c2充电时,电流通路方向相反;涉及第二电容c2的电流通路均未在图5中示出。

可选地,上述第一连接电路21、第二连接电路22、第三连接电路23和第四连接电路24,均小于预设的长度阈值;该长度阈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减小各连接电路的长度,实现减小电流的传输路径和切换路径的目的,从而减小电流切换时产生的杂散电感。

可选地,桥臂中半桥电路的第一端作为所属桥臂的正直流端子与正母排电连接,第二端作为所属桥臂的负直流端子与负母排电连接;

桥臂中共射极电路的第一端作为所属桥臂的交流输出端子与半桥电路的交流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端作为所属桥臂的中性端子与零母排电连接。

可选地,半桥电路中的第一功率单元的第一端与正母排电连接,第二端与交流输出端电连接;半桥电路中第二功率单元的第一端与交流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端与负母排电连接;共射极电路中第三功率单元的第一端与交流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端与第四功率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共射极电路中第四功率单元的第二端为与零母排电连接。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电路和功率模块的具体原理作如下介绍:

当第一电容c1放电时,电流沿第一连接电路21,从dc+端子流入到桥臂10,沿第三连接电路23,从np端子流出到第一电容c1,其电流通路如图4中由上至下的前两条虚线以及图5中的虚线所示,其电流方向如图4和图5中相应虚线上的箭头所指的方向所示;当第一电容c1充电时,电流通路方向相反,其电流通路如图4中由上至下的前两条虚线以及图5中的虚线所示,其电流方向未在图4和图5中示出,但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

当第二电容c2放电时,电流沿第四连接电路24在从np端子流入到桥臂10,沿第二连接电路22从dc-端子流出到第二电容c2,其电流通路如图4中由上至下的后两条虚线以及图6中带箭头的虚线所示,其电流方向如图4和图6中相应虚线上的箭头所指的方向所示;当第二电容c2充电时,电流通路方向相反,其电流通路如图4中由上至下的后两条虚线以及图6中带箭头的虚线所示,其电流方向未在图4和图6中示出,但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

涉及第二电容c2的电流通路均未在图5中示出,参照图4和图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存在对应的电流通路和电流方向,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的,第一连接电路21和第三连接电路23的长度之和,小于预设的第一长度阈值;第二连接电路22和第四连接电路24的长度之和,小于预设的第二长度阈值。第一长度阈值和第二长度阈值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通过设置第一长度阈值,可减小当第一电容c1充电或放电时,由第一连接电路21和第三连接电路23形成的电流输入和输出路径;通过设置第二长度阈值,可减小当第二电容c2充电或放电时,由第二连接电路22和第四连接电路24形成的电流输入和输出路径。由此可减小整个电流传输路径和切换路径,从而减小整个电流切换时产生的杂散电感。

图7至图9所示的双相或三相功率模块的原理与图5、图6中的单相功率模块相似,下面以图7和图8所示的结构和电路原理为例,对双相功率模块的原理稍作说明:在图7和图8所示的双相功率模块中,当第一电容c1放电时,电流沿a相的第一连接电路21,从dc+端子流入到桥臂10,沿b相的第三连接电路23,从np端子流出到第一电容c1,其电流通路如图7和图8中虚线所示,其电流方向如图7和图8中虚线上的箭头所指的方向所示;当第一电容c1充电时,电流通路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其电流通路如图7和图8中虚线所示,其电流方向未在图7和图8中示出,但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第一电容c1充电或放电时,a相三电平桥臂模块的第一连接电路21和b相三电平桥臂模块的第三连接电路23形成了同一电流回路的输入和输出路径,设置a相三电平桥臂模块的第一连接电路21和b相三电平桥臂模块的第三连接电路23的长度之和小于预设的第三长度阈值,同样可减小整个电流传输路径和切换路径,从而减小整个电流切换时产生的杂散电感。

当第二电容c2充电或放电时,其原理与第一电容c1的原理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连接电路将三电平桥臂模块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对应电连接,并使三电平桥臂模块的电流输入路径和电流输出路径形成的夹角小于预设的角度阈值,进而使电流传输路径上的寄生电感降低至一个较低的数值;

2)通过减小各连接电路的长度,可达到减小电流的传输路径和切换路径的目的,从而减小电流切换时产生的杂散电感;

3)通过降低电流传输路径中的杂散电感,可以有效地降低功率单元的判断电压应力;

4)三电平桥臂模块中至少两个桥臂并联,有利实现均流效果;由于三电平桥臂中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呈中心对称,使两部分桥臂距离母线支撑电容模块的电流传输路径基本相等,阻抗接近一致,可增强并联的均流效果。

实施例三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变流器,该变流器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任意一种功率模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还可包括整流电路、滤波电路、控制电路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电路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任意一种功率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三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连接电路将三电平桥臂模块与母线支撑电容模块对应电连接,并使三电平桥臂模块的电流输入路径和电流输出路径形成的夹角小于预设的角度阈值,使得电流输入路径和电路输出路径几乎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反,使得两路电流的磁场大部分互相抵消,进而使电流传输路径上的杂散电感降低至一个较低的数值,大大减小了三电平桥臂模块中不同桥臂之间切换时所产生的反电势,大大降低了桥臂中的电力电子元器件在开关过程中的电压应力,可以提升桥臂中的电力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可以提升桥臂切换时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整个三电平桥臂模块的稳定性。

2)本申请中每相的三电平桥臂模块中,包括并联的偶数个桥臂,并联的偶数个桥臂相比于现有的单个桥臂,有利于平均分担输出电流,提升均流效果,降低每个桥臂传输电流的负担,提升每个桥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桥臂的寿命。

3)本申请中,三电平桥臂模块中偶数个桥臂中的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呈镜像排列,使镜像排列的两部分桥臂10距离母线支撑电容模块的电流传输路径基本相等,阻抗接近一致,可增强并联的均流效果。

4)通过减小各连接电路的长度,可达到减小电流的传输路径和切换路径的目的,从而减小电流切换时产生的杂散电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