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槽12极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六层套迭绕组嵌放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5927发布日期:2018-11-14 01:08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气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39槽12极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六层套迭绕组嵌放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应用场合,受空间和所驱动负载特性限制,对永磁同步电机的体积和重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时,为达到减小空间的目的,定子绕组端部的轴向长度尽可能设计的短一些;为达到降低定转子轭部铁心厚度减重,电机极对数选取的较多。

虽然,分数槽集中绕组端部轴向长度很短,分数槽集中绕组电枢反应磁动势谐波分量却很丰富,且幅值很高;电机转速较高时,表贴式结构永磁转子的永磁体上会产生很高的涡流和磁滞损耗,造成电机效率低,严重时甚至出现永磁体退磁现象。

此时可以采用每极每相所占槽数为分数槽的如39槽12极这种槽/极数配合,对于39槽12极,若按照传统的60°相带分相方法对三相绕组进行分相,所得到的三相绕组对称性较差;绕组端部轴向长度相对较长;而且永磁电动势的谐波较多,需要采用新的分相方法和新的嵌线工艺措施来保障定子绕组端部轴向长度很短,以及三相绕组尽可能对称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适用于39槽12极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六层套迭绕组嵌放连接方法,六层套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三相绕组均为一条并联支路,均按照特定顺序不断地嵌放和连接而成;39槽12极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上有n、s相间的12个永磁磁极,共6对永磁磁极,定子空间上均匀分布有39个槽;39个槽中嵌放六层套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所有线圈的匝数相同,所有线圈节距都为3槽;每一层套中都取线圈号与槽号相同,每个线圈的下层边处的线圈引线端称为该线圈的首端,每个线圈的上层边处的线圈引线端称为该线圈的尾端;每层套内39个线圈的嵌放规律是相同的,线圈与线圈间的连接规律是不同的;所述六层套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三相绕组嵌放和连接的顺序是:先嵌放和连接第1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再依次嵌放和连接第2、3、4、5和6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每一层套内三相双层迭绕组的每相绕组都由13个线圈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串联而成;再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六层套内三相双层迭绕组的每相绕组分别串联在一起,电机每相绕组都由78个线圈串联而成;三相绕组永磁基波电动势幅值之差与三相绕组永磁基波电动势幅值平均值之比为0.044%,三相绕组永磁基波电动势幅值接近;每相绕组永磁基波电动势相位角与三相对称时其理想的相位角偏差最大为0.04°,三相绕组永磁基波电动势相位依次之间的相差接近于120°;三相绕组的尾端连接在一起,构成y接三相绕组,三相绕组是近似对称的;三相绕组的首端由三根导线引出,工作时与电机驱动控制器的三相电压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讲,本发明中,每层套内39个线圈的嵌放规律是相同的,六层套内各个线圈的嵌放方式是相同的,分别如下:先将该层套线圈1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中,将该层套线圈2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中,将该层套线圈3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中;将该层套线圈4的下层边嵌放到槽4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的上层边嵌放到槽4中;将该层套线圈5的下层边嵌放到槽5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的上层边嵌放到槽5中;将该层套线圈6的下层边嵌放到槽6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中;将该层套线圈7的下层边嵌放到槽7中,再将该层套线圈4的上层边嵌放到槽7中;将该层套线圈8的下层边嵌放到槽8中,再将该层套线圈5的上层边嵌放到槽8中;将该层套线圈9的下层边嵌放到槽9中,再将该层套线圈6的上层边嵌放到槽9中;将该层套线圈10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0中,再将该层套线圈7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0中;将该层套线圈11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1中,再将该层套线圈8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1中;将该层套线圈12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2中,再将该层套线圈9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2中;将该层套线圈13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3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0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3中;将该层套线圈14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4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1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4中;将该层套线圈15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5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2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5中;将该层套线圈16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6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3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6中;将该层套线圈17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7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4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7中;将该层套线圈18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8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5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8中;将该层套线圈19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9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6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9中;将该层套线圈20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0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7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0中;将该层套线圈21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1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8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1中;将该层套线圈22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2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9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2中;将该层套线圈23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3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0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3中;将该层套线圈24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4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1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4中;将该层套线圈25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5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2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5中;将该层套线圈26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6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3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6中;将该层套线圈27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7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4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7中;将该层套线圈28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8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5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8中;将该层套线圈29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9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6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9中;将该层套线圈30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0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7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0中;将该层套线圈31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1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8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1中;将该层套线圈32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2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9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2中;将该层套线圈33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3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0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3中;将该层套线圈34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4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1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4中;将该层套线圈35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5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2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5中;将该层套线圈36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6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3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6中;将该层套线圈37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7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4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7中;将该层套线圈38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8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5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8中;将该层套线圈39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9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6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9中;最后,将该层套线圈37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中,将该层套线圈38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中,将该层套线圈39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中,至此,完成了该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嵌放。

所述六层套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三相绕组嵌放和连接的步骤如下:

首先,做好每个槽中槽绝缘;随后,进行第1层套内的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嵌放和连接,在嵌放第1层套内每个线圈的同时,依照第1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1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1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然后,进行第2层套内的39个线圈嵌放和连接,在第2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嵌放的同时,还依照第2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2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2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之后,进行第3层套内的39个线圈嵌放和连接,在第3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嵌放的同时,还依照第3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3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3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再后,进行第4层套内的39个线圈嵌放和连接,在第4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嵌放的同时,还依照第4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4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4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接着,进行第5层套内的39个线圈嵌放和连接,在第5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嵌放的同时,还依照第5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5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5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最后,进行第6层套内的39个线圈嵌放和连接,在第6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嵌放的同时,还依照第6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6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6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相邻层套之间同一相绕组支路之间是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串联连接的;至此,电机的六层套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全部嵌放和连接完毕;

在所述嵌放和连接过程中,六层套内各个线圈的嵌放方式是相同的,线圈与线圈间的连接规律是不同的,六层套内线圈与线圈之间的具体的串联连接方式如下:

在第1层套内,属于a相线圈分别是线圈1、4、8、11、14、17、20、21、24、27、30、33和37,第1层套内属于a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以第1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作为a相绕组的总输入端a,从第1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将属于a的所有线圈依次连接在一起,第1层套内线圈1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4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4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8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8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1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11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4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14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7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17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0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20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1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21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4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24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7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27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0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0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3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33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在第1层套内,属于b相线圈分别是线圈3、6、7、10、13、16、19、23、26、29、32、36和39,第1层套内属于b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以第1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作为b相绕组的总输入端b,从第1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开始将属于b的所有线圈依次连接在一起,第1层套内线圈3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7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7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6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6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0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10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3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13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6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16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9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19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6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26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9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29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2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2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36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9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在第1层套内,属于c相线圈分别是线圈2、5、9、12、15、18、22、25、28、31、34、35和38,第1层套内属于c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以第1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作为c相绕组的总输入端c,从第1层套内线圈2开始将属于c的所有线圈依次连接在一起,第1层套内线圈2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5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5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9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9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2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12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5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15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8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18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2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22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5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25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8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28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1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31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5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5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4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4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

在第2层套内,属于a相线圈分别是线圈1、4、7、8、11、14、17、20、24、27、30、33和37,第2层套内属于a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2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1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4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4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7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7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8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8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1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11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4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14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7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17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0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20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4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24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7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27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0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30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3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3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在第2层套内,属于b相线圈分别是线圈3、6、10、13、16、19、23、26、29、32、35、36和39,第2层套内属于b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2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6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6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0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10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3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13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6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16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9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19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6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26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9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29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2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32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5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5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6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9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圈3的首端;在第2层套内,属于c相线圈分别是线圈2、5、9、12、15、18、21、22、25、28、31、34和38,第2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8,第2层套内线圈2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5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5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9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9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2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12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5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15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8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18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2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22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1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21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5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25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8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28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1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1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4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34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

在第3层套内,属于a相线圈分别是线圈1、4、7、11、14、17、20、24、27、30、33、36和37,第3层套内属于a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3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1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4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4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7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7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1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11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4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14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7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17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0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20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4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24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7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27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0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0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3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33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6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在第3层套内,属于b相线圈分别是线圈3、6、10、13、16、19、22、23、26、29、32、35和39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3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3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6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6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0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10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3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13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6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16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9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19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2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22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6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26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9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29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2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2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5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35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9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圈3的首端;在第3层套内,属于c相线圈分别是线圈2、5、8、9、12、15、18、21、25、28、31、34和38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3层内线圈2的尾端连接第2层内线圈38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2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5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5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9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9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8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8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2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12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5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15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8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18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1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21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5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25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8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28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1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31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4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4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

在第4层套内,属于a相线圈分别是线圈1、4、7、11、14、17、20、23、24、27、30、33和36,第4层套内属于a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4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1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4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4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7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7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1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11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4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14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7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17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0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20的尾端连接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4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24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7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27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0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30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3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3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6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在第4层套内,属于b相线圈分别是线圈3、6、9、10、13、16、19、22、26、29、32、35和39,第4层套内属于b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4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6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6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9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9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0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10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3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13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6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16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9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19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6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26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9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29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2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32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5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5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9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圈3的首端;在第4层套内,属于c相线圈分别是线圈2、5、8、12、15、18、21、25、28、31、34、37和38,第4层套内属于c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4层内线圈2的尾端连接第3层内线圈38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2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5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5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8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8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2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12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5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15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8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18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1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21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5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25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8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28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1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1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4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34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

在第5层套内,属于a相线圈分别是线圈1、4、7、10、11、14、17、20、23、27、30、33和36,第5层套内属于a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5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1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4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4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7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7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1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11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0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10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4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14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7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17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0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20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7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27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0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0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3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33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6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在第5层套内,属于b相线圈分别是线圈3、6、9、13、16、19、22、26、29、32、35、38和39,第5层套内属于b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5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3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6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6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9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9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3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13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6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16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9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19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6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26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9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29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2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2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5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35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9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圈3的首端;在第5层套内,属于c相线圈分别是线圈2、5、8、12、15、18、21、24、25、28、31、34和37,第5层套内属于c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5层内线圈2的尾端连接第4层内线圈38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2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5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5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8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8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2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12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5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15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8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18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1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21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4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24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5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25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8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28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1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31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4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4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

在第6层套内,属于a相线圈分别是线圈1、4、7、10、14、17、20、23、27、30、33、36和39,第6层套内属于a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6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39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1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4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4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7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7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0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10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4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14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7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17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0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20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7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27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0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30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3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33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6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作为第6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第6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同时还是电机a相绕组的尾端x;在第6层套内,属于b相线圈分别是线圈3、6、9、13、16、19、22、25、26、29、32、35和38,第6层套内属于b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6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3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6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6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9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9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3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13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6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16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9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19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2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22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6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26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5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25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9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29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2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32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5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35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作为第6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b5,第6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同时还是电机b相绕组的尾端y;在第6层套内,属于c相线圈分别是线圈2、5、8、11、12、15、18、21、24、28、31、34和37,第6层套内属于c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6层内线圈2的尾端连接第5层内线圈37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2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5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5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8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8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1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11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2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12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5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15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8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18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1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21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4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24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8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28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1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31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4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34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作为第6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第6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同时还是电机c相绕组的尾端z;

将a、b、c三相绕组的尾端x、y和z连接在一起构成构成一个y接三相绕组;三相绕组的首端a、b和c分别由导线引出,工作时与电机驱动控制器的三相电压输出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是一种适用于39槽12极这种槽/极数配合的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六层套迭绕组嵌放和连接方法,利用该方法嵌放和连接制作的39槽12极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端部轴向长度较短,基波绕组系数高,能够改善电机电动势波形,提高电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39槽/12极永磁同步电机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39槽/12极永磁同步电机6层套a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展开及其连接规律图。

图3是39槽/12极永磁同步电机6层套b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展开及其连接规律图。

图4是39槽/12极永磁同步电机6层套c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展开及其连接规律图。

图5是39槽/12极永磁同步电机6层套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展开及其连接规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5对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39槽12极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六层套迭绕组嵌放和连接的实施给予说明。

在图1所示39槽12极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横截面示意图中,定子槽中的数字代表槽号,每一层套每个线圈的线圈号与该线圈的下层边所嵌在槽的槽号相同。

每一层套中都取线圈号与槽号相同,每个线圈的下层边处的线圈引线端称为该线圈的首端,每个线圈的上层边处的线圈引线端称为该线圈的尾端;每层套内39个线圈的嵌放规律是:先将该层套线圈1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中,将该层套线圈2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中,将该层套线圈3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中;将该层套线圈4的下层边嵌放到槽4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的上层边嵌放到槽4中;将该层套线圈5的下层边嵌放到槽5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的上层边嵌放到槽5中;将该层套线圈6的下层边嵌放到槽6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中;将该层套线圈7的下层边嵌放到槽7中,再将该层套线圈4的上层边嵌放到槽7中;将该层套线圈8的下层边嵌放到槽8中,再将该层套线圈5的上层边嵌放到槽8中;将该层套线圈9的下层边嵌放到槽9中,再将该层套线圈6的上层边嵌放到槽9中;将该层套线圈10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0中,再将该层套线圈7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0中;将该层套线圈11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1中,再将该层套线圈8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1中;将该层套线圈12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2中,再将该层套线圈9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2中;将该层套线圈13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3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0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3中;将该层套线圈14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4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1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4中;将该层套线圈15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5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2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5中;将该层套线圈16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6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3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6中;将该层套线圈17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7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4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7中;将该层套线圈18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8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5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8中;将该层套线圈19的下层边嵌放到槽19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6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9中;将该层套线圈20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0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7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0中;将该层套线圈21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1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8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1中;将该层套线圈22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2中,再将该层套线圈19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2中;将该层套线圈23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3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0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3中;将该层套线圈24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4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1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4中;将该层套线圈25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5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2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5中;将该层套线圈26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6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3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6中;将该层套线圈27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7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4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7中;将该层套线圈28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8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5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8中;将该层套线圈29的下层边嵌放到槽29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6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9中;将该层套线圈30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0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7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0中;将该层套线圈31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1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8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1中;将该层套线圈32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2中,再将该层套线圈29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2中;将该层套线圈33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3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0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3中;将该层套线圈34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4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1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4中;将该层套线圈35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5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2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5中;将该层套线圈36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6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3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6中;将该层套线圈37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7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4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7中;将该层套线圈38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8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5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8中;将该层套线圈39的下层边嵌放到槽39中,再将该层套线圈36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9中;最后,将该层套线圈37的上层边嵌放到槽1中,将该层套线圈38的上层边嵌放到槽2中,将该层套线圈39的上层边嵌放到槽3中,至此,完成了该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嵌放;

适用于39槽12极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六层套迭绕组嵌放和连接的实施过程如下。

首先,做好每个槽的槽绝缘。

然后,进行第1层套内的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嵌放和连接,在嵌放每个线圈的同时也进行着同一相线圈之间的连接;在第1层套内,属于a相的线圈1、4、8、11、14、17、20、21、24、27、30、33和37,第1层套内属于a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1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既是第1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也是a相的总输入端a,第1层套内线圈1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4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4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8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8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1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11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4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14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7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17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0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20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1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21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4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24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7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27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0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0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3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33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作为第1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a1,a1也是第2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2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a1是第2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将与第2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连接;在第1层套内,属于b相线圈分别是线圈3、6、7、10、13、16、19、23、26、29、32、36和39,第1层套内属于b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1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既是第1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也是b相的总输入端b,第1层套内线圈3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7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7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6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6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0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10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3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13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6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16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9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19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6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26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9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29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2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2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36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9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作为第1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b1,b1也是第2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2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b1是第2层套内圈3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将与第2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连接;在第1层套内,属于c相线圈分别是线圈2、5、9、12、15、18、22、25、28、31、34、35和38,第1层套内属于c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1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既是第1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也是c相的总输入端c,第1层套内线圈2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5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5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9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9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2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12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5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15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18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18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2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22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5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25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28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28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1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31的尾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5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5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4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4的首端连接第1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第1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作为第1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c1,c1也是第2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2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c1是第2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第1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将与第2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连接;至此,完成了第1层套内的39个线圈的嵌放,并依照第1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1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1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完成了第1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连接;随后,再依照相同方式嵌放第2层套内的39个线圈,并依照第2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2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2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实现第2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连接。

接下来,进行第2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嵌放和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与线圈间的具体的连接规律为:在第2层套内,属于a相线圈分别是线圈1、4、7、8、11、14、17、20、24、27、30、33和37,第2层套内属于a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2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a1即第2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2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与第1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a1即第1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4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4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7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7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8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8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1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11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4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14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7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17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0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20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4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24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7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27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0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30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3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3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作为第2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a2,a2也是第3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3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a2是第3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将与第3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连接;在第2层套内,属于b相线圈分别是线圈3、6、10、13、16、19、23、26、29、32、35、36和39,第2层套内属于b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2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b1即第2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与第1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b1即第1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6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6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0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10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3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13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6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16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9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19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6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26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9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29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2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32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5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5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6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9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作为第2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b2,b2也是第3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3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b2是第3层套内圈3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将与第3层套内圈3的首端连接;属于c相线圈分别是线圈2、5、9、12、15、18、21、22、25、28、31、34和38,第2层套内属于c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2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c1即第2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与第1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c1即第1层套内线圈38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5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5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9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9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2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12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5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15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18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18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2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22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1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21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5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25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28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28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1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1的尾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4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34的首端连接第2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第2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作为第2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c2,c2也是第2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3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c2是第3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第2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将与第3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连接。至此,完成了第2层套内的39个线圈的嵌放,并依照第2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2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2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完成了第2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连接,同时也完成了第1层套内与第2层套内分别属于同一相的三相绕组支路的串联连接;随后,再依照相同方式嵌放第3层套内的39个线圈,并依照第3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3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3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实现第3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连接。同时也完成了第3层套内与前两层套内分别属于同一相的三相绕组支路的串联连接。

接下来,再进行第3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嵌放和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与线圈间的具体的连接规律为:在第3层套内,属于a相线圈分别是线圈1、4、7、11、14、17、20、24、27、30、33、36和37,第3层套内属于a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3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a2即第3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与第2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a2即第2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4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4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7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7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1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11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4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14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7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17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0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20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4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24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7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27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0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0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3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33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6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作为第3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a3,a3也是第4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4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a3是第4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将与第4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连接;在第3层套内,属于b相线圈分别是线圈3、6、10、13、16、19、22、23、26、29、32、35和39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3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b2即第3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与第2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b2即第2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6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6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0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10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3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13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6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16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9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19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2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22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6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26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9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29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2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2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5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35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9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作为第3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b3,b3也是第4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4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b3是第4层套内圈3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将与第4层套内圈3的首端连接;在第3层套内,属于c相线圈分别是线圈2、5、8、9、12、15、18、21、25、28、31、34和38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3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c2即第3层内线圈2的尾端,第3层内线圈2的尾端与第2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c2即第2层内线圈38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5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5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9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9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8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8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2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12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5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15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18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18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1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21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5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25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28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28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1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31的尾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4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4的首端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第3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作为第3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c3,c3也是第4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4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c3是第4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第3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将与第4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连接。至此,完成了第3层套内的39个线圈的嵌放,并依照第3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3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3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完成了第3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连接,同时也完成了第3层套内与前两层套内分别属于同一相的三相绕组支路的串联连接;随后,再依照相同方式嵌放第4层套内的39个线圈,并依照第4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4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4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实现第4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连接,同时也完成了第4层套内与前三层套内分别属于同一相的三相绕组支路的串联连接。

接下来,再进行第4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嵌放和连接;第3层套内线圈与线圈间的具体的连接规律为:在第4层套内,属于a相线圈分别是线圈1、4、7、11、14、17、20、23、24、27、30、33和36,第4层套内属于a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4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a3即第4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与第3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a3即第3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4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4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7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7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1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11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4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14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7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17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0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20的尾端连接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4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24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7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27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0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30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3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3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6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作为第4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a4,a4也是第5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5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a4是第5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将与第5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连接;在第4层套内,属于b相线圈分别是线圈3、6、9、10、13、16、19、22、26、29、32、35和39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4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b3即第4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与第3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b3即第3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6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6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9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9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0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10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3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13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6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16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9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19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6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26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9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29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2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32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5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5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9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作为第4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b4,b4也是第5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5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b4是第5层套内圈3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将与第5层套内圈3的首端连接;在第4层套内,属于c相线圈分别是线圈2、5、8、12、15、18、21、25、28、31、34、37和38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4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c3即第4层内线圈2的尾端,第4层内线圈2的尾端与第3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c3即第3层内线圈38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5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5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8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8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2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12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5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15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18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18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1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21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5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25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28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28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1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1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4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34的首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连接第4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第4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作为第4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c4,c4也是第4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5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c4是第5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第4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将与第5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连接。至此,完成了第4层套内的39个线圈的嵌放,并依照第4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4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4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完成了第4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连接,同时也完成了第4层套内与前三层套内分别属于同一相的三相绕组支路的串联连接;随后,再依照相同方式嵌放第5层套内的39个线圈,并依照第5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5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5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实现第5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连接,同时也完成了第5层套内与前四层套内分别属于同一相的三相绕组支路的串联连接。

接下来,再进行第5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嵌放和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与线圈间的具体的连接规律为:在第5层套内,属于a相线圈分别是线圈1、4、7、10、11、14、17、20、23、27、30、33和36第5层套内属于a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5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a4即第5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与第4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a4即第4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4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4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7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7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1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11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0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10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4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14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7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17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0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20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7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27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0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0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3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33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6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作为第5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a5,a5也是第6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6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a5是第6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将与第6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连接;在第5层套内,属于b相线圈分别是线圈3、6、9、13、16、19、22、26、29、32、35、38和39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5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b4即第5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与第4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b4即第4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6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6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9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9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3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13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6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16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9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19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6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26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9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29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2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2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5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35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9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作为第5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b5,b5也是第6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6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b5是第6层套内圈3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将与第6层套内圈3的首端连接;在第4层套内,属于c相线圈分别是线圈2、5、8、12、15、18、21、24、25、28、31、34和37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5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c4即第5层内线圈2的尾端,第5层内线圈2的尾端与第4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c4即第4层内线圈38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5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5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8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8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2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12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5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15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18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18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1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21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4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24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5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25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28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28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1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31的尾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4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4的首端连接第5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第5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作为第5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c5,c5也是第6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第6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c3是第6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第5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将与第6层套内线圈2的尾端连接。至此,完成了第5层套内的39个线圈的嵌放,并依照第5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5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5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完成了第5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连接,同时也完成了第5层套内与前四层套内分别属于同一相的三相绕组支路的串联连接;随后,再依照相同方式嵌放第6层套内的39个线圈,并依照第6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6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6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实现第6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连接,同时也完成了第6层套内与前五层套内分别属于同一相的三相绕组支路的串联连接。

接下来,再进行第6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嵌放和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与线圈间的具体的连接规律为:在第6层套内,属于a相线圈分别是线圈1、4、7、10、14、17、20、23、27、30、33、36和39,第6层套内属于a相的所有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6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a5即第6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39的首端与第5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a5即第5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9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1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4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4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7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7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0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10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4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14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7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17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0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20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3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23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7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27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0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30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3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33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6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作为第6层套内a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第6层套内线圈36的首端同时还是电机a相绕组的尾端x;在第6层套内,属于b相线圈分别是线圈3、6、9、13、16、19、22、25、26、29、32、35和38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6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b5即第6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3的首端与第5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b5即第5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6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6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9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9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3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13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6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16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9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19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2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22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6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26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5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25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9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29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2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32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5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35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8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作为第6层套内b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b5,第6层套内线圈38的首端同时还是电机b相绕组的尾端y;在第6层套内,属于c相线圈分别是线圈2、5、8、11、12、15、18、21、24、28、31、34和37之间的连接顺序是:第6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入端c5即第6层内线圈2的尾端,第6层内线圈2的尾端与第5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c5即第5层内线圈37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5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5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8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8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1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11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2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12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5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15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18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18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1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21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4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24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28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28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1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31的尾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4的尾端,第6层套内线圈34的首端连接第6层套内线圈37的首端,第6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作为第6层套内c相绕组支路的引出端,第6层套内线圈37的尾端同时还是电机c相绕组的尾端z。至此,完成了第6层套内的39个线圈的嵌放,并依照第6层套内各个线圈分属三相的规律,按照合成永磁基波电动势最大原则,将第6层套内属于同一相绕组的13个线圈串联连接在一起,形成第6层套内三相绕组支路,完成了第6层套内三相双层短距分布迭绕组的连接,同时也完成了第6层套内与前五层套内分别属于同一相的三相绕组支路的串联连接,同时也完成了电机内六层套内所有分别属于同一相的三相绕组支路的串联连接,形成了a、b、c三相绕组。

最后,将a、b、c三相绕组的尾端x、y和z连接在一起构成构成一个y接三相绕组。三相绕组的首端a、b和c分别由导线引出,工作时与电机驱动控制器的三相电压输出端连接。

本发明提出适用于39槽12极这种槽/极数配合的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六层套迭绕组嵌放和连接方法,利用该方法嵌放和连接制作的39槽12极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端部轴向长度较短,基波绕组系数高,能够改善电机永磁电动势波形,提高电机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