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移动发电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2850发布日期:2018-11-07 08:3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铁路移动发电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发电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移动发电装备。

背景技术

集装箱的种类较多,按其用途可分为通用集装箱、通风箱、干散货箱、保温箱、隔热箱、平台箱、罐式箱和特种箱等,发电箱是特种集装箱的一种,一般在箱内放置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的发动机使用柴油或天燃气做燃料。箱体内部具有隔音降噪层,发电机组的噪音排放指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其车内布置的柴油发电机组对外输出电力,由随车设置的油箱为机组提供燃油。由于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在国内大区域、全天候运用,柴油消耗量比较大,需要有较大容积的油箱。目前,在铁路移动发电装备上设置两个长方形油箱,两个长方形油箱通过连接管路连通,且连接管路铺设在箱内的铁地板上。这种通过增加油箱数量的方式来增大油箱容积,一方面油箱原材料消耗大,另一方面油箱之间通过增加连接管路连通,由于连接管路复杂使得漏点增多。因此,在有限的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内部空间,传统结构形式的油箱占地空间大,已不能满足箱内各部件的安装要求。

随着中国铁路冷链物流的发展,铁路上将大量使用发电装备,由于铁路运行特点,发电装备必须可移动式。而现有的固定式发电装备由于仅运输时起吊一两次,安装到位后基本不会再动,因此,对侧墙强度考虑不足,且对降噪声基本未考虑。

另外,目前集装箱式发电箱上的进气百叶窗一般采用上下结构的百叶窗条总成,上下结构的百叶窗条总成存在进气面积小、防雨效果差等问题;而集装箱式发电箱因内置有柴油机,对进气量要求较大,且柴油机在运行时产生会负压,对雨水存在吸入的作用。因此,如何防止雨水进入箱内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且,由于集装箱式发电箱有限界要求,安装在集装箱式发电箱上的所有部件均不能超出集装箱式发电箱角件,采用常规安装方式安装进气百叶窗时,由于误差极易超出集装箱式发电箱的限界。

同时,普通集装箱加油窗均为外开式加油窗,操作人员从集装箱外部操作,而铁路集装箱因在铁路上运行,其对限界要求十分严格,外开式加油窗在打开时必然超出铁路限界,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外开式加油窗一般安装在侧面端部,打开时超出了角件界限,因此,在铁路运行时容易引起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充分提高箱内空间利用率且稳定性好的铁路移动发电装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包括箱体,及均内置在箱体空腔中的两组柴油发电机组、燃油装置、消防系统、电气装置及两组排风装置,其中,箱体包括箱底架组成、两端端墙组成、两侧侧墙组成及上盖;

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箱底架组成底板上的油箱断面为u型结构,所述油箱包括底部油箱、设置在所述底部油箱顶面左侧且与所述底部油箱连通的左侧油箱及设置在所述底部油箱顶面右侧且与所述底部油箱连通的右侧油箱;所述左侧油箱的内立面、所述右侧油箱的内立面与所述底部油箱顶面围成u型腔;所述油箱的顶板距移动发电箱内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油箱高度的1/3~1/2。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内部的u型空间周围衬有框架,所述油箱周围的外侧板和外端板均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且所述外侧板均由上外侧板和下外侧板拼接而成,所述外端板由下u型板、左上端板和右上端板拼接而成,所述油箱的u型腔内壁由内u型板、左上内侧板和右上内侧板拼接而成;所述油箱的u型空间内设置有若干片防波板,底层所述防波板固定在所述底部油箱的底面上,上层所述防波板卡接在所述框架的横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侧墙组成包括侧墙本体、安装在所述侧墙本体进气百叶窗框内的进气百叶窗、安装在所述侧墙本体上的天线盒、设置在所述侧墙本体加油窗框的加油窗、以及安装在所述侧墙本体进气窗框上的进气装置;

所述侧墙本体包括上侧梁方钢、焊接在所述上侧梁方钢顶面的上侧梁、下侧梁、侧墙板及与所述侧墙板贴合的降噪板,所述侧墙板的上端与所述上侧梁方钢焊接,所述侧墙板的下端与所述下侧梁焊接;

所述降噪板包括镀锌钢板外壳、铺设在所述镀锌钢板外壳内底面上的无纺布及填充在所述镀锌钢板外壳内部的岩棉;所述降噪板的顶端和底端均开有l型接口,所述降噪板顶端的l型接口与所述上侧梁方钢相配合且所述l型接口的顶端面抵在上侧梁的下表面上,所述降噪板底端的l型接口与所述下侧梁相配合且所述l型接口的底端面抵在铁地板上;且所述降噪板两端的l型接口端面均设置有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百叶窗包括由上边框、左边框、右边框、下边框及后竖直板围合形成的百叶窗框和安装在百叶窗框内部的百叶窗条总成;所述上边框包括上多孔板和上固定板,所述左边框包括左边框本体和安装在所述左边框本体上的左多孔板,所述右边框包括右边框本体和安装在所述右边框本体上的右多孔板,所述下边框包括下固定板和与所述下固定板连接的底部斜连接板,且所述后竖直板、所述下边框与百叶窗条总成之间形成导流腔;

所述百叶窗条总成包括焊接在百叶窗框内侧的一排内百叶窗条和焊接在百叶窗框外侧的一排外百叶窗条,所述内百叶窗条和所述外百叶窗条呈前后交替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后竖直板、所述左边框、所述右边框、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边框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形成框体,所述下边框的底部斜连接板通过过渡弧形板与所述后竖直板的底边相连;

所述百叶窗条总成的左端与所述左边框之间、所述百叶窗条总成的右端与所述右边框之间均留有安装护板的侧部间隙,所述护板包括前竖直护板本体、与所述前竖直护板本体连接的侧挡板及沿所述侧挡板边沿翻折的护板翻边;左侧的所述前竖直护板本体与所述左边框的前边沿相连,左侧的所述侧挡板与所述百叶窗条总成的左端相连,右侧的所述前竖直护板本体与所述右边框的前边沿相连,右侧的所述侧挡板与所述百叶窗条总成的右端相连,且两个所述侧挡板的所述护板翻边呈相对布置;

所述百叶窗框内部的左右两侧各布置有一块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包括焊接在所述后竖直板内壁的焊接板、与所述焊接板相连的竖直挡水板本体及沿所述竖直挡水板本体边沿翻折的挡水板翻边,两个所述挡水板的挡水板翻边呈相对布置;所述挡水板的挡水板翻边与所述护板的护板翻边平齐或者所述挡水板的竖直挡水板本体与所述护板的侧挡板部分重叠形成第二次过滤区。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外百叶窗条的底部开有一百叶窗条缺口,且所述百叶窗条缺口与所述下边框的下固定板之间留有第一间隙;两个所述护板底部均开有护板缺口,且所述护板缺口与所述下边框的下固定板之间留有第二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窗、进气管及连通所述进气窗和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罩,以及位于所述百叶后方且固定在所述窗框背面上的滤网,所述进气窗包括窗框及安装在所述窗框内的若干片百叶,若干片所述百叶沿所述窗框的宽度方向堆叠布置;每片所述百叶包括斜板、设置在所述斜板后边沿的后挡板及设置在所述斜板前边沿的前挡板,所述后挡板与所述前挡板呈相反方向布置;每相邻两片所述百叶中的一片百叶前挡板与另一片百叶后挡板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形成一次气流回旋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罩包括罩壳及内置在所述罩壳中的挡板总成,所述罩壳的前端面与所述窗框的背面固定相连,所述罩壳的后端通气孔与所述进气管固定相连;所述挡板总成包括一个上挡板和一个下挡板,所述所述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有间隙且所述上挡板与所述下挡板部分重叠形成二次气流回旋区域;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均与所述进气窗的所述窗框平行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油窗为内开式加油窗,所述内开式加油窗包括内嵌在所述侧墙本体加油窗框内的加油窗窗框、通过铰链内嵌在所述加油窗窗框洞口内的加油窗窗体及设置在所述加油窗窗体上的门锁;所述铰链的固定端紧固在所述加油窗窗框内表面一侧上、所述铰链的连接端紧固在所述加油窗窗体内表面一侧上,所述门锁的门锁本体紧固在所述加油窗窗体内表面另一侧上、所述门锁的固定座紧固在加油窗窗框内表面另一侧上,且所述加油窗窗框的外表面与所述侧墙外表面平齐;

所述加油窗窗框洞口周围安装了一圈9字型胶条,所述9字型胶条的中空圆柱部分设置在所述加油窗窗框洞口的外侧,所述9字型胶条的平面部分设置在所述加油窗窗框洞口的内侧且与所述加油窗窗框洞口的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加油窗窗框的底部下横梁上开有若干个漏水孔,对应地,在所述加油窗窗框洞口的底面上且位于所述加油窗窗框的内侧安装有挡水条,所述挡水条的长度与所述加油窗窗框洞口的宽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相对于传统的铁路发电装备中的油箱,本发明的油箱减少了油箱的数量,相应减少了油箱与油箱之间的连通管路,从而使得油箱结构紧凑,减少了油箱的占地空间,可充分利用移动发电装备的空间;油箱骨架采用框架结构,增加了强度和刚度,且耐冲击性能好;由于在油箱的u型空间设置框架,油箱的外侧板、外端板及u型腔内壁均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且外侧板、外端板的上下两部分分别与框架的中间横梁焊接后同时对接焊,工艺性好;且油箱整体高度降低了,从而降低了油箱的重心,稳定性更好;

2)侧梁本体中的上侧梁底面与上侧梁方钢相连,上侧梁方钢连接铁路移动发电箱的端墙角件,极大的提高了侧墙的强度;采用降噪板扣入侧墙板上,解决了铁路移动发电装备降噪的问题;

3)进气百叶窗的百叶窗框为方形结构,克服了传统百叶窗后部开口大占用箱内空间的缺陷,并通过设置多孔板增大进气百叶窗的进风口总面积,克服了由于百叶窗框为长方体形状使得进行面积减小的缺陷,又可对雨水进行过滤以及防止异物进入百叶窗内;通过增加挡水板和护板形成第二次过滤区,使其吸入的雨水冲击在挡水板上并顺着挡水板下流,空气则会经过第二次过滤区绕弯而过再一次形成回旋进风,进一步阻挡雨水进去百叶窗内;

4)进气窗中每相邻两片百叶之间形成一次气流回旋区域,从而分离空气中自带的水和尘,水和尘沿着百叶流出窗外,完成一次过滤,同时窗框背面的滤网可有效阻挡柳絮;进气罩中的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有间隙且两者部分重叠,能够在满足有效进气面积的基础上,还能形成二次气流回旋区域,使得进气的空气呈“s”回旋气流,进一步有效除去进气过程中空气自带的水和尘完成二次过滤,通过二次过滤后的进气空气,其水和尘的含量大大减少,起到了防雨防尘的目的;在保证同样大小进气面积的前提下,采用百叶式进气窗在侧墙上的开口面积比采用旋风滤清器的开口面积小,有利于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在侧墙上布置各种窗的开口;

5)采用内开式加油窗避免了超出铁路限界,加油窗未关闭或者松动时,其在移动发电装备内部运动,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9字型胶条的密封形式很好的解决了内开门的防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铁路移动发电装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油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去掉外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外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外端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侧墙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图6中侧墙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降噪板主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侧视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进气百叶窗的主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侧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2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图1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6中进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进气窗主视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侧视示意图;

图19为图16中进气罩主视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侧视示意图;

图21为图6中加油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加油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1的打开示意图;

图24为图21的关闭示意图;

图25为图21中加油窗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1中加油窗框下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

进气装置10、进气窗11、窗框11a、百叶11b、滤网11c、后挡板11d、前挡板11e、斜板11f、一次气流回旋区域11g;进气罩12、罩壳12a、上挡板12b、下挡板12c、通气孔12d、二次气流回旋区域12e;进气管13;

箱体20、箱底架组成20a、端墙组成20b、侧墙组成20c、上盖20d、底板21、油箱22、底部油箱22a、左侧油箱22b、右侧油箱22c、u型腔22d、顶板22e、左检查通孔22f、右检查通孔22g、外侧板22h、外端板22i、下外侧板22j、上外侧板22k、u型板22l、右上端板22m、左上端板22n、u型板22o、左上内侧板22p、右上内侧板22q、排油孔23、加油口24、左盖板25、右盖板26、框架27、横梁27a、防波板28;

加油窗30、加油窗窗框3a、加油窗窗体3b、铰链3c、门锁3d、挡水条3e、9字型胶条3f、中空圆柱部分3g、平面部分3h、内板3i、外板3j、下横梁3k、漏水孔3l、u型本体3m、l型加强筋板3n、横板3o、侧板3p、延伸板3q、横梁筋板3r、竖梁筋板3s;

侧墙本体40、上侧梁方钢40a、上侧梁40b、降噪板40c、下侧梁40d、立柱40e、侧墙板40f、镀锌钢板外壳40g、岩棉40h、无纺布40i、l型接口40j、弹片40k;进气百叶窗框41、天线盒42、加油窗框43、进气窗框44;

进气百叶窗50、上边框51、上固定板51a、上多孔板51b、左边框52、左边框本体52a、左多孔板52b、右边框53、右边框本体53a、右多孔板53b、下边框54、下固定板54a、底部斜连接板54b、后竖直板55、过渡弧形板56、导流腔57、内百叶窗条58、外百叶窗条59;

护板60、前竖直护板本体60a、侧挡板60b、护板翻边60c、挡水板61、焊接板61a、竖直挡水板本体61b、挡水板翻边61c、百叶窗条缺口62、护板缺口63、第一间隙64、第二间隙65、第二次过滤区66;

排风装置70、柴油发电机组80、电气装置90、燃油装置100、消防系统1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包括箱体20,及均内置在箱体20空腔中的两组柴油发电机组80、燃油装置100、消防系统110、电气装置90及两组排风装置70;其中,箱体20包括箱底架组成20a、两端端墙组成20b、两侧侧墙组成20c及上盖20d。

结合图2所示通过螺栓固定在箱底架组成20a底板21上的油箱22断面为u型结构,其油箱22包括底部油箱22a、设置在底部油箱22a顶面左侧且与底部油箱22a连通的左侧油箱22b及设置在底部油箱22b顶面右侧且与底部油箱22b连通的右侧油箱22c(左侧、右侧只是为了方便描述并不代表实际的方位,且左侧、右侧按照图中的方向来指示);其中,左侧油箱22b的外立面与底部油箱22a的左侧外立面平齐,右侧油箱22c的外立面与底部油箱22a的右侧外立面平齐,且左侧油箱22b的内立面、右侧油箱22c的内立面与底部油箱22a顶面围成u型腔22d,即左侧油箱22b通过底部油箱22a与右侧油箱22c连通,油箱22的内部空间为u型空间,u型腔22d的底面作为操作人员行走的通道。同时,底部油箱22a的下方位置处且接近底部油箱22a的底面开设有排油孔23,对应地,左侧油箱22b和右侧油箱22c的顶板22e上均开设有加油口24。油箱22的顶板22e距箱体20内顶之间的距离为油箱22高度的1/3~1/2,降低了油箱22的整体高度,但断面为u型结构的油箱容积不仅没减小反而增大了,可充分利用移动发电装备的空间。

下面结合具体参数进一步详细阐述:

油箱的安装环境:移动发电箱外形尺寸:长×宽×高=12192mm×2438mm×2591mm。移动发电箱中安装柴油发电机组、油箱、配电柜。

传统结构:采用两个长方形油箱,其外形尺寸:长×宽×高=3360mm×842mm×1823mm,其中u型部分的尺寸:长×宽×高=3360mm×608mm×1113mm,容积5157mm3。油箱顶部距离发电箱内顶768mm。

本发明结构:采用一个u型油箱外形尺寸:长×宽×高=2952mm×2208mm×1787mm,容积9650mm3。油箱顶部距离发电箱内顶804mm。

另外,为了方便油箱22内的操作,左侧油箱22b的顶板22e上开设有左检查通孔22f,左侧油箱22b的顶板22e上设置有覆盖左检查通孔22f的左盖板25;同理,右侧油箱22c的顶板22e上开设有右检查通孔22g,右侧油箱22c的顶板22e上设置有覆盖右检查通孔22g的右盖板26。

为了进一步增加油箱22的强度和刚度,结合图3所示,油箱22内部的u型空间周围衬有框架27,油箱22周围的外侧板22h和外端板22i均固定在框架27上,且外侧板22h均由上外侧板22k和下外侧板22j拼接而成,如图4所示,外端板22i由下u型板22l、左上端板22n和右上端板22m拼接而成,如图5所示,油箱22的u型腔22d内壁由内u型板22o、左上内侧板22p和右上内侧板22q拼接而成,如图3所示,从而方便油箱的安装。

为了防止液体在运输过程中形成波浪,在油箱22的u型空间内设置有若干片防波板28,底层防波板28固定在底部油箱22a的底面上,上层防波板28卡接在框架27的横梁27a上。

相对于传统的铁路发电装备中的油箱,该油箱减少了油箱的数量,相应减少了油箱与油箱之间的连通管路,从而使得油箱结构紧凑,减少了油箱的占地空间,可充分利用箱体内部的空间。油箱骨架采用框架结构,增加了强度和刚度,且耐冲击性能好;由于在油箱的u型空间设置框架,油箱的外侧板、外端板及u型腔内壁均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且外侧板、外端板的上下两部分分别与框架的中间横梁焊接后同时对接焊,工艺性好;又由于油箱整体高度降低了,从而降低了油箱的重心,稳定性更好。

如图6、图7所示,侧墙组成20c包括侧墙本体40、安装在侧墙本体40进气百叶窗框41内的进气百叶窗50、安装在侧墙本体40上的天线盒42、设置在侧墙本体40加油窗框43的加油窗30及安装在侧墙本体40进气窗框44上的进气装置10。其中,如图8所示,侧墙本体40包括上侧梁方钢40a、焊接在上侧梁方钢40a顶面的上侧梁40b、下侧梁40d、侧墙板40f、与侧墙板40f贴合的降噪板40c,以及若干根立柱40e,侧墙板40f的上端与上侧梁方钢40a焊接,侧墙板40f的下端与下侧梁40d焊接,若干根立柱40e将上侧梁40b、上侧梁方钢40a及下侧梁40d连接形成整体。本实施例中,上侧梁40b为c型压型件,上侧梁40b顶面开有螺栓孔,便于铁路移动发电箱顶盖的连接,上侧梁40b底面与上侧梁方钢40a相连,上侧梁方钢40a连接铁路移动发电箱的端墙角件,极大的提高了侧墙的强度。

结合图9、图11所示,降噪板40c包括镀锌钢板外壳40g、铺设在镀锌钢板外壳40g内底面上的无纺布40i及填充在镀锌钢板外壳40g内部的岩棉40h;另外,降噪板40c的顶端和底端均开有l型接口40j,降噪板40c顶端的l型接口40j与上侧梁方钢40a相配合且l型接口40j的顶端面抵在上侧梁40b的下表面上,同理,降噪板40c底端的l型接口40j与下侧梁40d相配合且l型接口40j的底端面抵在铁地板上,降噪板40c扣入侧墙板40f上后,降噪板40c的外表面与上侧梁40b和下侧梁40d的外立面平齐;并且降噪板40c两端的l型接口40j端面均设置有弹片40k,方便降噪板40c扣入侧墙板40f上,如图10所示。

如图12、图13、图14所示,进气百叶窗50包括由上边框51、左边框52、右边框53、下边框54及后竖直板55围合形成的百叶窗框和安装在百叶窗框内部的百叶窗条总成,上边框51、左边框52、右边框53、下边框54及后竖直板55上均布置有密封胶条。进气百叶窗外立面均不超出侧墙本体40的上侧梁40b和进气百叶窗框41的外立面,同时,百叶窗条总成外立面不超出百叶窗框外立面,从而避免了安装螺栓等超出外立面;安装前,在各密封胶条上涂密封胶,然后通过螺栓螺母将百叶窗框与铁路移动发电装备侧墙本体40上的进气百叶窗框41连接,密封胶条防止雨水进入。

结合图15所示,上边框51包括上多孔板51b和上固定板51a,左边框52包括左边框本体52a和安装在左边框本体52a上的左多孔板52b,右边框53包括右边框本体53a和安装在右边框本体53a上的右多孔板53b,下边框54包括下固定板54a和与下固定板54a连接的底部斜连接板54b;后竖直板55、左边框52、右边框53、上固定板51a和下边框54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形成框体,下边框54的底部斜连接板54b通过过渡弧形板56与后竖直板55的底边相连,这种长方体的百叶窗框克服了传统百叶窗后部开口大占用箱内空间的缺陷,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发电装备内部的操作。上固定板51a与后竖直板55之间留有安装上多孔板51b的上间隙,且上边框51的上多孔板51b、左边框52的左多孔板52b和右边框53的右多孔板53b的开孔率均不低于65%、孔径不大于5mm,一方面增大了进气面积,克服了由于百叶窗框为长方体形状使得进行面积减小的缺陷,另一方面可对雨水进行过滤以及防止异物进入百叶窗内。

下边框54的底部斜连接板54b通过过渡弧形板56与后竖直板55的底边相连,对应地,左边框52和右边框53的底部均为弧形面,且弧形面的弧度与过渡弧形板56的弧度相同,使得后竖直板55、下边框54与百叶窗条总成之间形成导流腔57,便于空气从导流腔57的上方进入,导流腔57下方及过渡弧形板56便于向下排出雨水。

再次如图14所示,百叶窗条总成包括焊接在百叶窗框内侧的一排内百叶窗条58和焊接在百叶窗框外侧的一排外百叶窗条59,内百叶窗条58和外百叶窗条59呈前后交替均匀布置,内百叶窗条58和外百叶窗条59的顶端均固定在上边框51的上固定板51a上,内百叶窗条58和外百叶窗条59的底端均固定在下边框54的下固定板54a上,使外百叶窗条59和内百叶窗条58呈竖直方向布置。百叶窗条总成对雨水进行第一次过滤后,并利用回旋进风方式的离心力在导流腔57内将雨水沉淀在后竖直板55的内壁上,然后利用过渡弧形板56向下排出雨水。

再次如图14所示,百叶窗条总成的左端与左边框52之间、百叶窗条总成的右端与右边框53之间均留有安装护板60的侧部间隙,护板60包括前竖直护板本体60a、与前竖直护板本体60a连接的侧挡板60b及沿侧挡板60b边沿翻折的护板翻边60c。左侧的前竖直护板本体60a与左边框52的前边沿相连,左侧的侧挡板60b与百叶窗条总成的左端相连,右侧的前竖直护板本体60a与右边框53的前边沿相连,右侧的侧挡板60b与百叶窗条总成的右端相连,且两个侧挡板60b的护板翻边60c呈相对布置。对应地,百叶窗框内部的左右两侧各布置有一块挡水板61,即一块挡水板61位于左边框52与左边的护板60之间,另一块挡水板61位于右边框53与右边的护板60之间。挡水板61包括焊接在后竖直板55内壁的焊接板61a、与焊接板61a相连的竖直挡水板本体61b及沿竖直挡水板本体61b边沿翻折的挡水板翻边61c,两个挡水板61的挡水板翻边61c呈相对布置。且挡水板61的挡水板翻边61c与护板60的护板翻边60c平齐或者挡水板61的竖直挡水板本体61b与护板60的侧挡板60b部分重叠形成第二次过滤区66。

混杂雨水的空气通过内百叶窗条58、外百叶窗条59进行第一次过滤后,大部分混杂雨水的空气由于围绕百叶窗条总成旋转的离心力经过后竖直板已经沉淀下来,少部分经由一段较长的第二次过滤区66后,已经由于重力作用下降到底部了。此时由于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内柴油发电机组的负压,可能会在百叶窗底部将雨水吸入,本实施例中,在百叶窗框内增设了挡水板61,使其吸入的雨水冲击在挡水板61上,雨水将沉积到挡水板61而下流,空气则会经过第二次过滤区66绕弯而过再一次形成回旋进风,最后再由左侧多孔板52b或右侧多孔板53b过滤进入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内。又由于全国范围无人值守运营,左侧多孔板52b或右侧多孔53b可起到阻挡灰尘及小动物进入铁路移动发电装备内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内百叶窗条58与外百叶窗条59之间的前后距离l3为75~85mm(优选为80mm),相邻内百叶窗条58之间的距离l1为90~100mm,相邻外百叶窗条59之间的距离l2为90~100mm,使百叶窗进风口的总面积大于柴油机进气量的1.8倍。

另外,如图12所示,每个外百叶窗条59的底部开有一百叶窗条缺口62,且百叶窗条缺口62与下边框54的下固定板54a之间留有第一间隙64;两个护板60底部均开有护板缺口63,且护板缺口63与下边框54的下固定板54a之间留有第二间隙65,防止外百叶窗条59及护板60底部积水。

本实施例中进气百叶窗的原理如下:

内百叶窗条58安装在内侧,外百叶窗条59安装在外侧;当风雨来临时,首先风雨将打在外百叶窗条59的c面及内百叶窗条58的d面进行第一次过滤(见图14),此时由于重力作用,大部分雨水将顺着百叶窗条总成向下流动,而空气可随风上升,同时再由箱体内部的柴油发电机组工作时发动机进气压力形成的负压将外部空气经内百叶窗条58和外百叶窗条59横向间隙吸入箱体内,即利用回旋进风方式的离心力将雨水沉淀在后竖直板55上;如少量雨水通过了第一道内百叶窗条58和外百叶窗条59的阻挡时,也会在顺着后竖直板55上升的过程中因重力原因最终回落,当少部分雨水堆积在外百叶窗条59的e面时,由于外百叶窗条59的底部开有百叶窗条缺口62,且百叶窗条缺口62与下固定板54a之间留有第一间隙64,雨水可从百叶窗条缺口62排出。若极少部分雨水突破了第一次过滤区,此时由于所剩雨水较少,重量进一步减轻,箱体内负压将会在雨水沉淀到下部时将其吸入,而此时由于加装了挡水板61以及护板62的f面,形成了第二次过滤区66,混杂雨水的空气将再一次形成回旋进风,雨水将顺着挡水板61下流,最终由护板60与下边框54之间的第二间隙65排出。最后一道防线就是上部及侧部的多孔板,由于开孔直径较小,可阻挡灰尘颗粒及小动物等。

如图16所示,进气装置10包括进气窗11、进气管13及连通进气窗11和进气管13的进气罩12。进气装置的进气窗11内嵌在侧墙本体40的进气窗框44处,且进气窗11的窗框11a外立面不超出进气窗框44的外立面,避免进气窗11安装超出侧墙本体40外侧面角件的外立面,如图21所示。

结合图17、图18所示,进气窗11包括窗框11a、安装在窗框11a内的若干片百叶11b及滤网11c,若干片百叶11b等间距且沿窗框11a的宽度方向(即进气窗11安装到铁路移动发电装备侧墙本体40上后,窗框11a的高度方向)堆叠布置,滤网11c位于百叶11b的后方(即靠近进气罩12的方向)且固定在窗框11a背面上。本实施例中,每片百叶11b包括斜板11f、设置在斜板11f后边沿(即靠近进气罩12的方向)的后挡板11d及设置在斜板11f前边沿的前挡板11e,后挡板11d与前挡板11e平行且呈相反方向布置,即后挡板11d与前挡板11e不在斜板11f的同一侧布置;每片百叶11b的两端固定在窗框11a上,每相邻两片百叶11b中的一片百叶11b前挡板11e与另一片百叶11b后挡板11d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形成一次气流回旋区域11g。

结合图19、图20所示进气罩12包括罩壳12a及内置在罩壳12a中的挡板总成,罩壳12a的前端面与窗框11a的背面固定相连,罩壳12a的后端通气孔12d与进气管13固定相连。其中,挡板总成包括一个上挡板12b和一个下挡板12c(按照窗框11a的高度方向),优选地,上挡板12b和下挡板12c均与进气窗11的窗框11a平行布置,上挡板12b与下挡板12c之间有间隙且上挡板12b与下挡板12c部分重叠形成二次气流回旋区域12e。

当柴油发电机组开始工作时,空气依次通过进气窗11、进气罩12、进气管13进入到柴油发电机组,当空气通过进气窗11时,每相邻两片百叶11b之间形成一次气流回旋区域11g,从而分离空气中自带的水和尘,水和尘沿着百叶11b流出窗外,完成一次过滤,同时窗框11a背面的滤网11c可有效阻挡柳絮;空气通过进气罩12时,由于罩壳12a中的上挡板12b和下挡板12c之间有间隙且两者部分重叠,能够在满足有效进气面积的基础上,还能形成二次气流回旋区域12e,使得进气的空气呈“s”回旋气流,进一步有效除去进气过程中空气自带的水和尘完成二次过滤,通过二次过滤后的进气空气,其水和尘的含量大大减少,起到了防雨防尘的目的。

如图22、图23所示,加油窗30为内开式加油窗,包括内嵌在侧墙本体40加油窗框44内的加油窗窗框3a、通过铰链3c内嵌在加油窗窗框3a洞口内的加油窗窗体3b及设置在加油窗窗体3b上的门锁3d,其中,铰链3c的固定端紧固在加油窗窗框3a内表面一侧上、铰链3c的连接端紧固在加油窗窗体3b内表面一侧上,相对应地,门锁3d的门锁本体紧固在加油窗窗体3b内表面另一侧上、门锁3d的固定座紧固在加油窗窗框3a内表面另一侧上,从而实现加油窗30的内开,即加油窗30只能向移动发电设备内部打开。本实施例中,内、外参照侧墙本体40安装在移动发电装备上的方向,内即移动发电装备的内部,外即移动发电装备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加油窗窗体3b的内部填充有降噪岩棉,加油窗窗体3b内侧面的内板3i采用降噪多孔板,可有效吸收噪音;而加油窗窗体3b的其他五侧面由一块外板3j折弯后其相邻两对接边焊接而成,从而减少了焊接点,具有漏点少不产生焊接变形的优点。外板3j结构为加油窗窗体去除内侧面其余五侧面展开后的结构。并且,内嵌在侧墙内开式窗框洞口内的加油窗窗框3a为保证加油窗安装时不超出角件的限制,加油窗窗框3a的外表面与侧墙本体40外表面平齐;另外,在加油窗窗框3a的底部下横梁3k上开有若干个漏水孔3l,如图26所示,同时在加油窗窗框3a洞口的底面上且位于加油窗窗框3a的内侧安装有挡水条3e,挡水条3e的长度与加油窗窗框3a洞口的宽度相等,若有少量雨水进入加油窗时可有效排出。

另外,如图25所示,加油窗窗框3a包括异型压型件和加强筋总成,异型压型件包括u型本体3m、开设在u型本体3m横板3o上用于安装加油窗窗体3b的洞口、沿u型本体3m两个侧板3p顶端边沿水平向外延伸的延伸板3q,加强筋总成包括两个l型加强筋板3n,一个l型加强筋板3n固定在u型本体3m的一侧,另一个l型加强筋板3n固定在u型本体3m的另一侧,且l型加强筋板3n的横梁筋板3r端部固定在u型本体3m的竖板3p内侧面上,l型加强筋板3n的竖梁筋板3s端部固定在u型本体3m的横板3o上,且加油窗窗框3a的外立面不超出侧墙本体40的上侧梁,从而避免超出侧墙本体40外部的角件。

如图23、24所示,本实施例中用9字型胶条3f替换传统的胶条安装在加油窗窗框3a与加油窗窗体3b之间,即在加油窗窗框3a洞口周围安装了一圈9字型胶条3f,可有效保证加油窗窗体3b的安装定位质量;又由于加油窗窗体3b是内开式窗体,即9字型胶条3f的中空圆柱部分3g设置在加油窗窗框3a洞口的外侧,而9字型胶条3f的平面部分3h设置在加油窗窗框3a洞口的内侧且与加油窗窗框3a洞口的内壁相贴合,加油窗窗体3b与加油窗窗框3a挤压9字型胶条3f时,9字型胶条3f变形后可有效贴紧加油窗窗体3b与加油窗窗框3a(如图24所示),从而起到密封作用。

本实施例中,铰链与门锁均采用标准件,有利于通用性;且铰链的连接端与加油窗窗体内表面之间衬有铰链垫板,同理,门锁的固定座与加油窗窗框的内表面之间衬有门锁垫板。

采用内开式加油窗避免了超出铁路限界,加油窗未关闭或者松动时,其在移动发电装备内部运动,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并且9字型胶条的密封形式很好的解决了内开门的防雨性能。

本实施例中,天线盒42为封闭式天线盒,并在天线盒42的外周涂抹密封胶,防止雨水进入天线盒42内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