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00767发布日期:2020-03-27 20:3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力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新能源发电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新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发电成本的逐年降低,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太阳能资源分布广、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在可再生能源应用中的比重逐渐增大。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因其位于用户附近、配置灵活、可降低网损、能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5kv及以下电网并网分布式新能源运行控制实际表明,制约35kv及以下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主要是电网的允许电压偏差。用户电压偏高或偏低都将影响机器设备、家用电器、照明等的效率和使用寿命。见图2所示,新能源并网公共节点与配电网母线节点,其电压分别为u1、us,两节点之间的架空线路的阻抗为rs+jxs。考虑新能源系统出力p+jq大于节点负荷pl+jql情况,因此出现整体功率向电网返送。见图3所示,假设新能源发电不并网,公共节点电压u0为:新能源发电系统并网后,考虑潮流返送,公共节点电压u1为:因新能源系统接入后引起的公共节点电压变化量为:由上式可知,引起新能源并网公共节点电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来源于配电网母线电压,输电线路的阻抗参数以及新能源发电系统输出的有功、无功功率的影响。考虑110kv及以下各级电网均有新能源接入的可能性,按照电压偏差标准要求所有并入各级电网的用户最终的电压升高都要控制在7%的标称电压以内。如果110kv变电站出线电压设为系统标称电压100%,则整个中压电网(35kv和10kv电网)和低压电网(380v电网)的电压升高总和必须小于7%的标称电压。如何将这7%合理分配到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中是新能源接入容量的关键问题,不同的分配策略对新能源消纳容量有着直接影响。技术实现要素: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和系统提供一种在考虑110kv及以下各级电网均有光伏接入,各级电网消纳分布式光伏能力总合最大为目标,求解各级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根据各条线路上的负荷以及电网的接线方式,确定电网各条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台区最大供电半径;基于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和每种电网各级电压偏差约束指标的分摊方式,对预先建立的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获得每种分摊方式和每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对应的新能源消纳容量;按照最大的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容量对应的分摊方式和并网位置,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电站。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根据各条线路上的负荷以及电网的接线方式,确定电网各条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台区最大供电半径,包括:根据电网各条线路的负荷的最大值以及额定电压,得到各条线路的电流最大值;根据电网各条线路的负荷的最大值以及用电量,得到各条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根据所述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得到经济电流密度;根据各条线路的电流最大值、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额定电压、经济电流密度和电网的接线方式,得到各条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台区最大供电半径。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的建立,包括:采集用户负荷和分布式新能源电站最大发电功率,并采用概率统计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获取的用户负荷进行处理,得到用电负荷曲线;基于所述用电负荷曲线和分布式新能源电站最大发电功率,并结合电网的接线方式、导线截面、台区最大供电半径、预先确定的配变容量和低压配出线回数,以电压不发生越限为约束条件,建立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本发明提供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配变容量和低压配出线回数的确定,包括:根据获取的容载比和预测的寿命周期年负荷量,计算配变总容量;根据各条线路的负荷的最大值、功率因素和变压器第一运行率和变压器第二运行率,得到各条线路的单台配变容量取值范围;根据配变总容量、导线截面以及各条线路的单台配变容量取值范围,选择中压配变容量与其低压配出线回数;其中,所述变压器第一运行率表示变压器运行率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大于阈值时的取值,所述变压器第二运行率表示变压器运行率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小于阈值时的取值。本发明提供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容载比和预测的寿命周期年负荷量,计算配变总容量,如下式所示:sx=rs×px其中,sx表示配变总容量,rs表示容载比,px表示寿命周期年负荷量。本发明提供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容载比和预测的寿命周期年负荷量,计算配变总容量,如下式所示:sx=rs×px其中,sx表示配变总容量,rs表示容载比,px表示寿命周期年负荷量。本发明提供的第六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基于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和每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式对预先建立的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获得每种分摊方式和每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对应的新能源消纳容量,包括:针对每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式,分别基于每个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位置,采用灵敏度分析法,利用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给定容量的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后,电网各馈线电压升高的值;采用叠加算法,仿真计算设定步长的分布式新能源容量接入电网后,电网各馈线电压升高的值,直到馈线的电压出现越限;采集电压出现越限时接入电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容量作为第一容量,采集电压出现越限前一个步长的分布式新能源容量作为第二容量;根据所述第一容量和第二容量,采用二分法,计算得到给定精度的所述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式下所述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位置对应的最大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容量。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截面及半径确定模块、仿真计算模块和分摊接入模块;所述截面及半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条线路上的负荷以及电网的接线方式,确定电网各条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台区最大供电半径;所述仿真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和每种电网各级电压偏差约束指标的分摊方式,对预先建立的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获得每种分摊方式和每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对应的新能源消纳容量;所述分摊接入模块,用于按照最大的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容量对应的分摊方式和并网位置,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电站。本发明提供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截面及半径确定模块包括:电流最大值单元、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单元、经济电流密度单元和截面及半径单元;所述电流最大值单元,用于根据电网各条线路的负荷的最大值以及额定电压,得到各条线路的电流最大值;所述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单元,用于根据电网各条线路的负荷的最大值以及用电量,得到各条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所述经济电流密度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得到经济电流密度;所述截面及半径单元,用于根据各条线路的电流最大值、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额定电压、经济电流密度和电网的接线方式,得到各条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台区最大供电半径。本发明提供的第八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用于建立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的建模模块,所述建模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和建模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处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负荷和分布式新能源电站最大发电功率,并采用概率统计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获取的用户负荷进行处理,得到用电负荷曲线;所述建模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电负荷曲线和分布式新能源电站最大发电功率,并结合电网的接线方式、导线截面、台区最大供电半径、预先确定的配变容量和低压配出线回数,以电压不发生越限为约束条件,建立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本发明提供的第九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仿真计算模块包括:灵敏度分析单元、叠加计算单元、越限数据采集单元和二分法计算单元;所述灵敏度分析单元,用于针对每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式,分别基于每个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位置,采用灵敏度分析法,利用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给定容量的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后,电网各馈线电压升高的值;所述叠加计算单元,用于采用叠加算法,仿真计算设定步长的分布式新能源容量接入电网后,电网各馈线电压升高的值,直到馈线的电压出现越限;所述越限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出现越限时接入电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容量作为第一容量,采集出现越限前一个步长的分布式新能源容量作为第二容量;所述二分法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容量和第二容量,采用二分法,计算得到给定精度的所述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式下所述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位置对应的最大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容量。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法和系统,利用预先建立的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基于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和每种电网各级电压偏差约束指标的分摊方式,仿真计算每种分摊方式和每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对应的新能源消纳容量,按照最大的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容量对应的分摊方式和并网位置,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可以在各级电网台区接线不变的情况下,指导分布式光伏的有序接入,对台区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意义重大,还可以准确的确定分布式光伏合理的接入位置,使各级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协调配合,各级电压不越线,避免台区大量改造及重复建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法和系统,能够根据需要,后期指导储能等提高接纳能力措施的实施,使整体方案达到最优,经济效益最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光伏发电装置不并网时电压和阻抗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光伏发电装置并网时电压和阻抗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叠加算法计算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电路网络拓扑结构及网络基本参数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系统详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1:根据各条线路上的负荷以及电网的接线方式,确定电网各条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台区最大供电半径;步骤2:基于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和每种电网各级电压偏差约束指标的分摊方式,对预先建立的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获得每种分摊方式和每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对应的新能源消纳容量;步骤3:按照最大的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容量对应的分摊方式和并网位置,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具体的,各级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法包括:步骤101:建立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对110kv、35kv、10kv和380v的各电压等级,采用低压配电网的三类典型接线模式,包括放射式、树干式和混合式。放射式线路通过配变低压侧母线或经配电箱出线后,直接为低压用户供电。此类接线方式的优点是供电可靠性相对较高、维护便利等,缺点在于总体线路较长、线材消耗量大,常用于对供电要求较高的低压用户供电。树干式接线按照低压“主干线—次干线—分支线”的拓扑结构,接线灵活、可以就近增加支线,减少走线距离,但其分支较多,故障定位较为繁琐,一旦出现故障往往影响范围比较大,多用于低压用户规则分布且单个容量较小的场合。混合式接线方式的优点是运行灵活,接线简单,线路金属消耗量少,缺点是主干线故障或检修影响范围较大,适合于负荷容量较大、分布集中或较为重要的低压用户。本实施例中以混合接线为例,对台区的个别重要用户采用放射式,其他分散用户采用树干式。本实施例中以光伏作为新能源的例子,分布式光伏电源建模已经比较成熟,只是要关注分布式光伏接入点的日照历史数据,分布式光伏电源输出功率采用夏季正午12:00-15:00时段,太阳辐照度强,光伏电站满功率发电。一个台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同时率按1考虑,得到分布式光伏电站最大发电功率。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种负荷量测装置的广泛应用,各级电网调度中心和变电站,能够通过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scada),获取大量有关用户的负荷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类型用户的用电负荷曲线,分析用户结构变化对用电负荷的影响;对于380v居民负载的建模,由于大部分低压电网只安装了极少量的测量设备,且几乎没有可以控制的自动化装置,对其运行状态无法估计。传统利用尖端负荷对居民负载的建模在本申请中不适合。对居民负载建模要从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这两个方面考虑,根据家用电器的无功功率,采用概率统计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负载进行建模,该方法所建的负载模型更符合实际的负荷曲线,更能准确地评估低压电网的运行情况以及新能源接入低压网对电网的各项指标的影响。基于用电负荷曲线和分布式新能源电站最大发电功率,并结合电网的接线方式、导线截面、台区最大供电半径、预先确定的配变总容量和低压配出线回数,以电压不发生越限为约束条件,并进一步考虑考虑前级直流-直流dc-dc和后级直流-交流dc-ac装置,建立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步骤102:根据负荷以及电网的接线方式,选取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的参数。步骤102中,主要选取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电网各条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台区最大供电半径,据连接到某一线路上的用户数量来定义负荷,考虑负荷的多样性,在不考虑光伏接入及满足最大负荷供电需求,按照经济输送容量,选择导线截面及计算台区最大供电半径。首先,根据步骤101得到的负荷,确定电网各条线路负荷的最大值。然后根据电网各条线路的负荷的最大值以及额定电压,进一步考虑一般为0.95的功率因数,得到各条线路的电流最大值;根据各条线路的负荷的最大值以及用电量,得到各条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查表得到经济电流密度。再根据各条线路的电流最大值、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额定电压、经济电流密度和电网的接线方式,得到各条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台区最大供电半径。以本实施例中的混合接线为例,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额定电压和电网的接线方式,得到各条线路的导线截面如表1所示。表1中,tmax表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电流一栏下的数字表示最大电流,电压一栏下的数字表示给定电压下的经济电流密度。例如,若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在3000小时h到4000h之间,最大电流在53.2a至76a之间,额定电压为35kv,经济电流密度为3.2a/mm2至4.6a/mm2之间时,需要选取的导线截面是35mm2。表1线路导线截面与经济电流密度对应表为了尽量统一及考虑5-10年的发展,原则上按下表2和表3选取。表2各级电压送电线路选择导线截面表3中低压配电线路选择导线截面各级电压合理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按照下表4选取表4各级电压合理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额定电压(kv)输送容量(mw)输送距离(km)60.1~1.24~15100.2~46~20352.0~1020~5011010~5050~150220100~500100~300进一步,选取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的参数还包括选择配变容量,具体为:首先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得到寿命周期年负荷量,并获取容载比;然后根据下式计算所在地区所需要的总配变容量。sx=rs×px(1)其中,其中,sx表示配变总容量,rs表示容载比,px表示寿命周期年负荷量。然后如下式计算各条线路的单台配变容量取值范围:其中,s表示线路的单台配变容量,pmax表示线路负荷的最大值,cosα表示功率因数,kmin为变压器第一运行率,表示变压器运行率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大于阈值时的取值,kmax为变压器第二运行率,表示变压器运行率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小于阈值时的取值。该阈值可取为3000小时,kmin参考范围为0.6-0.7,kmax参考范围为0.75-1.0。再后,根据配变总容量、导线截面以及各条线路的单台配变容量取值范围,选择中压配变容量与其低压配出线回数。由导线截面,选择中压配变容量与其低压配出线回数如下表5所示。表5中低压线路10kv配变容量与导线截面对应表步骤103:基于选定参数的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各级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式和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仿真计算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容量。步骤103具体包括:设置各种运行方式,利用电力系统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程序,对光伏分别接入110kv、35kv、10kv、380v及混合接入各级电压的方式和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进行排列组合,选择考虑接入光伏对电网影响最严重的运行方式。电压偏差主要考虑电压升高且对电网影响最严重的情况,即夏季正午12:00-15:00时段,太阳辐照度强,光伏电站大功率输出的大光伏小负荷的情况,以此步骤103计算中各电压等级系统接入的负荷都比较低,负荷参数选取最高负荷的10%。步骤103包括:1)基于选定参数的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每种各级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式和每个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位置,采用灵敏度分析法,仿真计算给定容量的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后,电网各馈线电压的升高值。2)采用叠加算法,仿真计算设定步长的分布式新能源容量接入电网后,电网各馈线电压的升高值,直到馈线的电压出现越限。如图4所示的电路叠加定理可知:δvj=δv0,j+δvpvj,其中δv0,j表示接入新能源即光伏电站前的节点j处的电压降,δvpvj表示接入光伏电站引发的电压变化,δvj表示配电网中任意一点j处同时在系统电源和分布式光伏系统作用下的电压降,如下式所示:其中,n表示节点总个数,vn表示距离母线最远的节点n处的电压,图4中的v0表示母线电压,ppv表示光伏系统输出的有功,qpv表示光伏系统输出的无功,pl和ql分别表示未接入光伏系统时,j点处等效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相邻节点之间的线路阻抗大小均为r+jx。3)采集出现越限时接入电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容量作为第一容量,采集出现越限前一个步长的分布式新能源容量作为第二容量;4)根据第一容量和第二容量,采用二分法,计算得到给定精度的最大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容量。步骤104:根据最大的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容量,得到新能源消纳容最大的各级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式和并网位置。根据上述过程经过大量的仿真计算,得出以下结论:35kv电压等级光伏并网,电压偏差控制为7%,最大准入容量在导线截面积最大且光伏线路较短的情况下,而准入容量为0出现在线路末端即远离母线端接入光伏的情况下。说明线路越长引起的电压偏差越大,相应的光伏准入容量就越小。10kv电压等级光伏并网,电压偏差控制为7%,光伏最大准入容量出现在导线截面积最大的情况下,而最小光伏准入容量出现在线路末端接入光伏的情况。380v电压等级光伏并网,电压偏差控制为7%,380v电压等级光伏并网,采用分布式接入,光伏最大准入容量出现在导线截面最大的情况下,而最小光伏准入容量同样是线路末端接入的情况下。上述分布式光伏分别并入单一电压等级电网,电压偏差控制为7%,较高的电压等级电网中的光伏准入容量最大,应优先考虑。35kv线路长度超过25km时,末端不宜接入光伏电站,宜接至变电站母线或线路首段。10kv线路长度超过15km时,末端不宜接入光伏电站,宜接至变电站母线或线路首端即靠近母线端。光伏电站接入线路1/3处,电压最高点在分布式光伏系统接入处,电压最低点在线路末端,线路后半段电压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如果每个节点都有光伏接入,线路后半段电压呈逐渐递增,线路末端最高。线路的截面积对光伏接入容量影响较大,截面积越大,可接入容量较大,但是线路成本也会随之升高,建议使用lgj-150或lgj-120线路,从综合成本上看,效果最好。如图5所示的三个电压等级均有光伏接入的情况,电压偏差设定1%、2%、4%;电压偏差1%、1%、5%;电压偏差1%、3%、3%;电压偏差2%、2%、3%等多种情况,考核分布式光伏最大接入量。下面列出两个最大情况:三个电压等级均有光伏接入的情况,电压偏差设定1%、2%、4%;电压等级35kv10kv380v电压偏差1%2%4%功率因数0.950.950.95负荷1*10mw5*0.8mw50*0.6kw导线截面150mm2150mm2120mm2线路长度15km15km设为变量全电压等级光伏并网装机容量:三个电压等级均有光伏接入的情况,电压偏差设定1%、1%、5%:电压等级35kv10kv380v电压偏差1%1%5%功率因数0.950.950.95负荷1*10mw5*0.8mw50*0.6kw导线截面150mm2150mm2120mm2线路长度15km15km设为变量全电压等级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如果110kv变电站出线电压设为系统标称电压100%,则整个中压电网(35kv和10kv电网)和低压电网(380v电网)的电压三个电压等级均有光伏接入时,电压偏差分别控制在1%、2%、4%时,全网的光伏接入容量最大。若要增加电网中的光伏准入容量,需优先考虑较高的电压等级,但因负荷集中在低压侧,光伏接入后正常运行时综合网损会加大。步骤105:按照最大的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容量对应的分摊方式和并网位置,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实施例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系统,由于这些设备解决技术问题的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法相似,重复之处不再赘述。该系统基本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截面及半径确定模块、仿真计算模块和分摊接入模块;其中,截面及半径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条线路上的负荷以及电网的接线方式,确定电网各条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台区最大供电半径;仿真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和每种电网各级电压偏差约束指标的分摊方式,对预先建立的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获得每种分摊方式和每个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位置对应的新能源消纳容量;分摊接入模块,用于按照最大的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容量对应的分摊方式和并网位置,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电站。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系统详细结构如图7所示。其中,截面及半径确定模块包括:电流最大值单元、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单元、经济电流密度单元和截面及半径单元;电流最大值单元,用于根据电网各条线路的负荷的最大值以及额定电压,得到各条线路的电流最大值;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单元,用于根据电网各条线路的负荷的最大值以及用电量,得到各条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经济电流密度单元,用于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得到经济电流密度;截面及半径单元,用于根据各条线路的电流最大值、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额定电压、经济电流密度和电网的接线方式,得到各条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台区最大供电半径。其中,该系统还包括用于建立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的建模模块,建模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和建模单元;数据采集处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负荷和分布式新能源电站最大发电功率,并采用概率统计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获取的用户负荷进行处理,得到用电负荷曲线;建模单元,用于基于用电负荷曲线和分布式新能源电站最大发电功率,并结合电网的接线方式、导线截面、台区最大供电半径、预先确定的配变总容量和低压配出线回数,以电压不发生越限为约束条件,建立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其中,建模模块还包括容量和回数确定单元。容量和回数确定单元包括:配变总容量子单元、取值范围子单元和中压配变容量与回数子单元;配变总容量子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容载比和预测的寿命周期年负荷量,计算配变总容量;取值范围子单元,用于根据各条线路的负荷的最大值、功率因素和变压器第一运行率和变压器第二运行率,得到各条线路的单台配变容量取值范围;中压配变容量与回数子单元,用于根据配变总容量、导线截面以及各条线路的单台配变容量取值范围,选择中压配变容量与其低压配出线回数;其中,变压器第一运行率表示变压器运行率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大于阈值时的取值,变压器第二运行率表示变压器运行率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小于阈值时的取值。其中,根据获取的容载比和预测的寿命周期年负荷量,计算配变总容量,如下式所示:sx=rs×px式中,sx表示配变总容量,rs表示容载比,px表示寿命周期年负荷量;根据各条线路的负荷的最大值、功率因数和变压器第一运行率和变压器第二运行率,得到各条线路的单台配变容量取值范围,如下式所示:式中,s表示线路的单台配变容量,pmax表示线路负荷的最大值,cosα表示功率因数,kmin表示变压器第一运行率,kmax表示变压器第二运行率。其中,仿真计算模块包括:灵敏度分析单元、叠加计算单元、越限数据采集单元和二分法计算单元;灵敏度分析单元,用于针对每种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式,分别基于每个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位置,采用灵敏度分析法,利用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给定容量的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后,电网各馈线电压升高的值;叠加计算单元,用于采用叠加算法,仿真计算设定步长的分布式新能源容量接入电网后,电网各馈线电压升高的值,直到馈线的电压出现越限;越限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电压出现越限时接入电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容量作为第一容量,采集电压出现越限前一个步长的分布式新能源容量作为第二容量;二分法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容量和第二容量,采用二分法,计算得到给定精度的电网电压偏差约束指标分摊方式下分布式新能源电站并网位置对应的最大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容量。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后依然可对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种种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