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无线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2787发布日期:2018-12-11 23:1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无线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移动电源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无线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现今,手机已成为人们学习、娱乐、工作的常用工具,由于手机的连续使用时间场,使用场景不一定具有外接电源的条件,因此移动电源,成为了人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的辅助工具。

但同时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手机时,需要支架进行辅助支撑,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不少带有支架功能的移动电源。为了保持移动电源结构的简洁性和整体性,一般支架为可收纳结构,如cn206728093u,但该类移动电源主要适配传统的插接式的充电方式,对于手机的限位等方式无需考虑,而基于目前无线充电逐渐成为手机充电模式的主流,研发能适应无线充电场景的具有支架功能的移动电源,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无线移动电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无线移动电源,包括内部设有容纳腔的外壳、设置于容纳腔内的移动电源电路、内置电池和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通过铰接结构,铰接于外壳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自与铰接结构的铰接点沿外壳边缘向壳体两端延伸;第一支撑臂的上端和第二支撑臂的上端延伸至外壳的上端边沿,并通过一平直部相连;第一支撑臂下端和第二支撑臂的下端,设有一弯折的限位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开启移动电源,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即可对放置在外壳表面的手机进行充电。当需要支撑手机时,所述支架展开,支架上端向外壳后侧翻转,平直部与外壳底部形成支撑机构,移动电源可架设于支撑平面上,所述限位部翻转至外壳的前侧,用户手机架设与限位部,背面贴合于所述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位于所述铰接点的上侧,保证使用支架功能时,手机能有效充电。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下侧,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第二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可分别匹配不同类型的手机。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边框以及设置与边框围蔽区域内的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第三外壳,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位于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位于第二外壳内,所述移动电源电路和内置电池位于第三外壳内,所述第三外壳端面设有接触式供电端子,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下端面均设有与所述接触式供电端子相匹配的接触式接电端子;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端面设有与接触式接点端子匹配的接触式转接端子;同一外壳内的接触式接点端子与接触式转接端子电性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变换,尤其是需要使用支架进行支撑时,需要把实际需要的壳体移动到铰接点上侧,各壳体之间通过接触式的电连接,便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壳体的上端、下端分别对称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滑块,所述边框相对两侧的内表面设有形状与滑块形状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槽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滑槽、第二连接滑槽、第三连接滑槽和第四连接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滑槽和第二连接滑槽之间的间距等于同一外壳上端、下端同侧滑块的间距;所述第三连接滑槽和第四连接滑槽之间的间距等于同一外壳上端、下端同侧滑块的间距。所述滑槽与滑块的配合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位置变换无需拆卸即可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分别设有与第一连接滑槽、第二连接滑槽、第三连接滑槽和第四连接滑槽位置对应的弧形限位凸起。当滑块移动到位时,弧形限位凸起可实现对滑块的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边框的上端部内侧和第三壳体的上端分别设有磁极朝向相反的导引磁性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端设有与边框的导引磁性部磁极朝向相反的定位磁性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端设有与定位磁性部磁极朝向相反的对接磁性部。所述各个磁性部的对应设置,对壳体之间、壳体与边框之间的对接具有一定的导引、辅助功能,使壳体变换位置时,能快速对准到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支撑架的设置能紧密配合外壳,保证移动电源的整体性,而且支架翻转展开时,手机能紧密贴合外壳表面,同时能稳定地支承在移动电源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具有支架功能的无线移动电源的支架收纳状态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具有支架功能的无线移动电源的支架展开状态图;

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具有支架功能的无线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提供的具有支架功能的无线移动电源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配合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提供的具有支架功能的无线移动电源的边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无线移动电源,包括内部设有容纳腔的外壳1a、设置于容纳腔内的移动电源电路、内置电池和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所述移动电源电路、内置电池和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途中未示),还包括支撑架2a,所述支撑架2a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臂2a1和第二支撑臂2a2;所述第一支撑臂2a1和第二支撑臂2a1通过铰接结构3a,铰接于外壳1a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臂2a1、第二支撑臂2a1自与铰接结构3a的铰接点沿外壳边缘向壳体1a两端延伸;第一支撑臂2a1的上端和第二支撑臂2a2的上端延伸至外壳1a的上端边沿,并通过一平直部2a3相连;第一支撑臂2a1下端和第二支撑臂2a2的下端,设有一弯折的限位部2a4。为了保证使用支架功能时,手机能有效充电,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位于所述铰接点的上侧。还包括第二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图中未示),位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下侧,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第二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可分别匹配不同类型的手机。

实施例二:

参见图3至图5,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无线移动电源,包括内部设有容纳腔的外壳1b、设置于容纳腔内的移动电源电路、内置电池和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所述移动电源电路、内置电池和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途中未示),所述外壳1b包括边框1b4以及设置与边框围蔽区域内的第一外壳1b1、第二外壳1b2和第三外壳1b3,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位于第一外壳内1b1,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位于第二外壳1b2内,所述移动电源电路和内置电池位于第三外壳1b3内,所述第三外壳端面1b3设有接触式供电端子401,所述第一外壳1b1和第二外壳1b2的下端面均设有与所述接触式供电端子401相匹配的接触式接电端子402;所述第一外壳1b1和第二外壳1b2上端面设有与接触式接点端子402匹配的接触式转接端子403;同一外壳内的接触式接点端子402与接触式转接端子403电性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变换,尤其是需要使用支架进行支撑时,需要把实际需要的壳体移动到铰接点上侧,各壳体之间通过接触式的电连接,便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拆卸、连接。所述接触式供电端子401、接触式接电端子402和接触式转接端子403均具有弹性。

参见图4,所述第一外壳1b2和第二壳体1b2的上端、下端分别对称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滑块(所述滑块图中未示),所述边框1b4相对两侧的内表面设有形状与滑块形状相适配的滑槽5;所述滑槽5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滑槽5a第二滑槽5b,所述第一滑槽5a和第二滑槽5b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滑槽501、第二连接滑槽502、第三连接滑槽503和第四连接滑槽504,所述第一连接滑槽501和第二连接滑槽502之间的间距等于同一外壳上端、下端同侧滑块的间距;所述第三连接滑槽503和第四连接滑槽504之间的间距等于同一外壳上端、下端同侧滑块的间距。所述滑槽5与滑块的配合设置,第一壳体1b1和第二壳体1b2的位置变换无需拆卸即可实现。所述第二滑槽5b的内侧,分别设有与第一连接滑槽501、第二连接滑槽502、第三连接滑槽503和第四连接滑槽504位置对应的弧形限位凸起5c。当滑块移动到位时,弧形限位凸起5c可实现对滑块的限位。

还包括支撑架2b,所述支撑架2b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臂2b1和第二支撑臂2b2;所述第一支撑臂2b1和第二支撑臂2b1通过铰接结构3b,铰接于外壳1b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臂2b1、第二支撑臂2b1自与铰接结构3a的铰接点沿外壳边缘向壳体1a两端延伸;第一支撑臂2b1的上端和第二支撑臂2b2的上端延伸至外壳1b的上端边沿,并通过一平直部2b3相连;第一支撑臂2b1下端和第二支撑臂2b2的下端,设有一弯折的限位部2b4。为了保证使用支架功能时,手机能有效充电,支架2b展开时,对应的位于上侧的外壳壳体内的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或第二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位于所述铰接点的上侧。第一壳体1b1和第二壳体位1b2置可根据实际需求变换,尤其是需要使用支架进行支撑时,需要把实际需要的壳体移动到铰接点上侧。

所述边框1b4的上端部内侧和第三壳体1b3的上端分别设有磁极朝向相反的导引磁性部,所述第一壳体1b1和第二壳体1b2上端设有与边框1b4的导引磁性部磁极朝向相反的定位磁性部,所述第一壳体1b1和第二壳体1b2上端设有与定位磁性部磁极朝向相反的对接磁性部。所述各个磁性部的对应设置,对壳体之间、壳体与边框之间的对接具有一定的导引、辅助功能,使壳体变换位置时,能快速对准到位。(所述导引磁性部、定位磁性部、对接磁性部图中未示)。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