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87646发布日期:2019-04-23 20:0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定子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层叠铁芯是马达的零件,通过将加工成规定形状的多个电磁钢板(加工体)层叠并将它们紧固而形成。马达具有由层叠铁芯构成的转子(rotor)及定子(stator),并经过在转子上安装轴的工序、在定子上卷绕线圈的工序等而完成。构成定子的层叠铁芯的多个电磁钢板例如通过利用模具对板状的定子材料(被加工板)进行冲裁加工而获得(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1983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定子的层叠铁芯有时根据切槽的配置等而形成为在俯视视角下呈长方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电磁钢板形成为长方形。在此,在电磁钢板为长方形的情况下,与电磁钢板为正方形的情况相比,因冲裁加工而产生的电磁钢板内的应力的平衡变差。由此,有可能导致电磁钢板变形,定子的性能劣化。

(二)技术方案

因此,在构成定子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中,本发明对能够抑制由电磁钢板(加工体)的变形而导致的定子的性能劣化的定子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观点的定子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具有:向模具提供被加工板的工序;通过模具对被加工板进行冲裁加工而获得长方形状的加工体的工序;以及通过层叠多个加工体并对它们进行紧固而获得层叠铁芯的工序,获得加工体的工序具有:沿着被加工板中的成为加工体的区域即加工体形成区域的长边,在加工体形成区域的外侧形成切缝的切缝形成工序;将加工体形成区域的中央部冲裁成圆形的内径冲切工序;以及在切缝形成工序和内径冲切工序后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的加工体冲切工序。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定子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由电磁钢板(加工体)的变形而导致的定子的性能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构成定子的层叠铁芯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包含于图1所示的层叠铁芯的加工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冲裁装置的一例的概要图。

图4的(a)~(h)是表示冲裁加工的整体排样的俯视图。

图5的(a)、(b)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排样中的图4的(a)、(b)的俯视图。

图6的(a)、(b)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排样中的图4的(c)、(d)的俯视图。

图7的(a)、(b)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排样中的图4的(e)、(f)的俯视图。

图8的(a)、(b)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排样中的图4的(g)、(h)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切缝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0的(a)~(c)是表示变形例的切缝的一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内容限定。

<实施方式的概要>[1]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定子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具有:向模具提供被加工板的工序;通过模具对被加工板进行冲裁加工而获得长方形状的加工体的工序;以及通过层叠多个加工体并对它们进行紧固而获得层叠铁芯的工序,获得加工体的工序具有:沿着被加工板中的成为加工体的区域即加工体形成区域的长边,在加工体形成区域的外侧形成切缝的切缝形成工序;将加工体形成区域的中央部冲裁成圆形的内径冲切工序;以及在切缝形成工序和内径冲切工序后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的加工体冲切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定子的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中,在加工体形成区域的中央部形成转子的配置区域之后,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而获得长方形状的加工体。在此,关于定子的层叠铁芯,例如有时切槽在一个方向上对置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形成切槽的区域(在一个方向上对置的区域)扩大,因此加工体形成为长方形状。即使在加工体为长方形的情况下,也会由于上述的转子的配置区域(加工体形成区域的中央部)通常为正圆形,从而在加工体中形成有宽度较窄的区域(沿着长边的区域)和宽度较宽的区域(形成有切槽的区域,且是沿着短边的区域)。由此,因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而在加工体形成区域产生的应力的平衡变差,在宽度较窄的区域(沿着长边的区域)容易产生变形。具体而言,对于该宽度较窄的区域(沿着长边的区域)来说,当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时,容易导致向预先冲裁的中央部(转子的配置区域)方向变形。关于这方面,在本制造方法中,在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之前的工序中,沿着加工体形成区域的长边在加工体形成区域的外侧形成有切缝。由此,加工体冲切工序是在宽度较窄的区域(沿着长边的区域)的内侧(作为转子的配置区域而被冲裁的区域)和外侧(形成有切缝的区域)都进行了冲裁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能够抑制宽度较窄的区域(沿着长边的区域)向特定的方向(例如内侧)变形。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制造方法,能够抑制由加工体的变形而导致的定子的性能劣化。

[2]也可以为,在上述第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中,内径冲切工序在切缝形成工序后进行。如上述那样,在本制造方法中,通过形成切缝来抑制由冲裁加工而导致的加工体的变形,此时不仅在加工体冲切工序之前且是在内径冲切工序之前进行切缝形成,因此也能够对内径冲切工序给予形成切缝所带来的加工体的变形抑制效果。由此,例如通过调节切缝的长度或者宽度等,不仅在加工体冲切工序中而且在内径冲切工序中也能够适当地抑制加工体的变形。

[3]也可以为,在上述第二项所述的制造方法中,在内径冲切工序中,在将加强部件插入于切缝的状态下冲裁中央部。在内径冲切工序之前进行切缝形成的情况下,在内径冲切工序时,沿着加工体形成区域的长边的区域有可能向切缝形成区域侧(外侧)变形。关于这方面,在内径冲切工序中,通过在切缝中插入有加强部件,从而在内径冲切工序中也使得沿着长边的区域不易向切缝形成区域侧(外侧)变形。即,通过向切缝插入加强部件,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由加工体的变形而导致的定子的性能劣化。

[4]也可以为,在上述第一项~第三项所述的制造方法中,在切缝形成工序中,形成在俯视视角下由五条以上的边构成的切缝。在通过模具的冲裁加工而形成切缝时,有时会导致利用模具的冲头冲裁掉的部分(渣)通过切缝而又回到加工体形成区域的表面。由于渣从切缝回到加工体形成区域的表面,从而有可能对之后的层叠加工体的工序产生影响。对此,通过使切缝成为在俯视视角下为五条以上的边那样的复杂的形状,从而使得渣不易通过切缝,因此能够抑制对层叠加工体的工序产生影响。

<实施方式的例示>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要素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层叠铁芯]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层叠铁芯1的结构进行说明。层叠铁芯1是定子(stator)的一部分。定子是在层叠铁芯1安装有绕组而成的。定子与转子(rotor)组合而构成电动机(马达)。层叠铁芯1是大致方筒形,在中央部形成有转子配置空间rs。

层叠铁芯1通过层叠多个电磁钢板es(加工体)而构成。电磁钢板es由定子材料sm(被加工板)(参照图3)通过利用后述的模具进行的冲裁加工而获得。电磁钢板es在俯视视角下是大致长方形状,具有开口11、切槽12、轭部13以及接合部14。

开口11是通过冲裁加工而形成于电磁钢板es的中央部的在俯视视角下为圆形(正圆形)的开口区域。由于形成有开口11,沿着电磁钢板es的长边的区域中的形成有开口11的中央部分的区域为宽度较窄的窄幅区域na。与此相对,沿着电磁钢板es的短边的区域为用于形成切槽12的区域,成为与窄幅区域na相比宽度较宽的宽幅区域wa。

切槽12是通过冲裁加工而形成于开口11的外周的用于配置绕组(未图示)的空间。电磁钢板es具有多个切槽12,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具有六个切槽12。六个切槽12在电磁钢板es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各形成有一半(三个)。即,六个切槽12以在电磁钢板es的长度方向上对置的方式沿着电磁钢板es的短边各形成有三个。

轭部13设置于包含上述的窄幅区域na和宽幅区域wa的电磁钢板es的整体。轭部13中的卷绕线圈的部分作为齿发挥作用。轭部13的宽度和厚度等可根据马达的用途和性能而设定成各种大小。

接合部14是将在上下方向上重合的电磁钢板es彼此接合的部分。电磁钢板es在其四角附近分别具有多个(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是两个)接合部14。接合部14以在电磁钢板es的表面(上表面)呈凹部且在背面(下表面)呈凸部的方式形成。在层叠铁芯1中,通过上侧的电磁钢板es的背面(凸部)与下侧的电磁钢板es的表面(凹部)嵌合,从而上下的电磁钢板es被紧固。此外,在位于层叠体的最下部的电磁钢板es上,接合部14不是成为凸部和凹部,而是成为穿孔,以避免多个层叠铁芯1彼此紧固。

此外,虽然是对层叠铁芯1是通过层叠电磁钢板es并对它们通过铆接进行紧固而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紧固电磁钢板es的方法可以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利用焊接、粘接或者树脂材料对多个电磁钢板es彼此进行紧固。从成本和作业效率性的观点出发,以往广泛采用铆接和焊接。另一方面,在使马达的高扭矩和低铁损优先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铆接或焊接而采用树脂材料或粘合剂。另外,也可以在电磁钢板es上设置临时铆接,由此使电磁钢板es彼此紧固,之后,最终从层叠体除去临时铆接而获得层叠铁芯1。此外,所谓的“临时铆接”是表示在使由冲裁加工所制造的多个加工体临时性地成为一体时使用且在制造产品(层叠铁芯)的过程中被去除的铆接。

[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接着,参照图3对层叠铁芯1的制造装置100进行说明。

制造装置100是用于由带状的金属板即定子材料sm(被加工板)来制造层叠铁芯1的装置。制造装置100具有开卷机110、送出装置120、冲裁装置130(模具)以及控制器140。

开卷机110在装设有缠绕成卷状的带状的定子材料sm即卷材111的状态下,将卷材111旋转自如地保持。送出装置120具有从上下夹住定子材料sm的一对辊121、122。一对辊121、122基于来自控制器140的指示信号而旋转和停止,将定子材料sm朝向冲裁装置130沿着一个方向间歇地依次送出。

构成卷材111的定子材料sm的长度例如可以是500m~10000m左右。定子材料sm的厚度例如可以是0.1mm~0.5mm左右。关于定子材料sm的厚度,从获得具有更好的磁特性的层叠铁芯1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是0.1mm~0.3mm左右。定子材料sm的宽度例如可以是50mm~500mm左右。

冲裁装置130基于来自控制器140的指示信号进行工作。冲裁装置130具有:对通过送出装置120间歇地输出的定子材料sm依次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电磁钢板es(加工体)的功能、以及使通过冲裁加工得到的电磁钢板es依次层叠来制造层叠体2(参照图1)的功能。冲裁装置130例如具有:导向孔冲切冲头,其冲裁导向孔p(详细情况后述);切槽冲切冲头,其冲裁切槽12;切缝冲切冲头,其冲裁切缝50(参照图4。详细情况后述);内径冲切冲头,其冲裁开口11;外径冲切冲头,其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ma(详细情况后述);以及导向销等(均未图示)。

控制器140基于例如记录于记录介质(未图示)的程序或者操作员的操作输入等,生成分别用于使送出装置120和冲裁装置130工作的指示信号,并向送出装置120和冲裁装置130发送。

[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接着,对层叠铁芯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层叠铁芯1经过制造作为加工体的电磁钢板es的工艺(下述(a)工序和(b)工序)、以及由多个电磁钢板es来制造层叠铁芯1的工艺(下述(c)工序)进行制造。更具体而言,层叠铁芯1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a)依次输送作为被加工板的定子材料sm,并向作为模具的冲裁装置130提供的工序(向模具提供被加工板的工序)

(b)通过冲裁装置130对定子材料sm进行冲裁加工而获得作为长方形状的加工体的电磁钢板es的工序(获得加工体的工序)

(c)通过层叠多个电磁钢板es并使它们紧固而获得层叠铁芯1的工序(获得层叠铁芯的工序)

在层叠铁芯1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准备卷绕成卷状的带状的卷材111,并将其安装于开卷机110。向冲裁装置130提供从卷材111中抽出的定子材料sm(被加工板)((a)工序)。

接着,在冲裁装置130中实施定子材料sm的冲裁加工,从而连续地制造形成有开口11、切槽12以及接合部14等的长方形状的电磁钢板es(加工体)((b)工序)。即,在(b)工序中,利用冲裁装置130的各种冲头来冲裁定子材料sm而获得电磁钢板es。在本实施方式的(b)工序中,按顺序包含以下的工序。即,在后述的切缝形成工序和内径冲切工序之后进行加工体冲切工序。另外,内径冲切工序在切缝形成工序后进行。

(b-0)在定子材料sm上形成导向孔p的工序

(b-1)在定子材料sm上的成为电磁钢板es的区域即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形成切槽12的工序

(b-2)沿着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长边,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外侧形成切缝50的工序(切缝形成工序)

(b-3)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四角形成接合部14的工序

(b-4)将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中央部冲裁为圆形而形成开口11的工序(内径冲切工序)

(b-5)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工序(加工体冲切工序)

参照图4~图8对(b)工序进行说明。图4的(a)~(h)是表示冲裁加工的整体排样的俯视图。图5的(a)、(b)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排样中的图4的(a)、(b)的俯视图。图6的(a)、(b)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排样中的图4的(c)、(d)的俯视图。图7的(a)、(b)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排样中的图4的(e)、(f)的俯视图。图8的(a)、(b)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排样中的图4的(g)、(h)的俯视图。

(b-0)工序是在带状的定子材料sm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导向孔p的工序(参照图4的(a)和图5的(a))。导向孔p是供导向销插入的孔,该导向销进行冲裁加工时的定子材料sm的定位。在(b-0)工序中,冲裁装置130的导向孔冲切冲头同时冲裁定子材料sm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而同时形成两个导向孔p。

(b-1)工序是在成为电磁钢板es(冲裁后成为电磁钢板es)的区域即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形成切槽12的工序(参照图4的(b)和图5的(b))。在(b-1)工序中,在以包围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方式形成的四个导向孔p中插入有导向销而定子材料sm被固定的状态下,冲裁装置130的切槽冲切冲头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六个位置(两端部各三个位置),从而形成六个切槽12。

(b-2)工序是沿着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长边,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外侧形成切缝50的工序(参照图的4(c)、(d)以及图6的(a)、(b))。在(b-2)工序中,首先,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一方的长边侧形成切缝50(参照图4的(c)和图6的(a)),接着,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另一方的长边侧形成切缝50(参照图4的(d)和图6的(b))。在(b-2)工序中,在以包围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方式形成的四个导向孔p中插入有导向销而定子材料sm被固定的状态下,冲裁装置130的切缝冲切冲头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两个长边的外侧,从而在两个长边的外侧形成切缝50。

在(b-2)工序中,形成在俯视视角下由五条以上的边构成的切缝5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的(a)、(b)以及图9所示,形成在俯视视角下由八条边构成的切缝50。切缝50由在俯视视角下为长方形状的第一区域50a和在俯视视角下为长方形状的第二区域50b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区域50a的形成于接近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区域,且长度方向的长度与后述的开口11的直径大致相同,所述第二区域50b以在与加工体形成区域ma之间夹持第一区域50a的方式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短边方向上与第一区域50a连续,且与第一区域相比长度方向的长度短(参照图9)。第一区域50a和第二区域50b利用切缝冲切冲头一体地形成。这样,在短边方向上连续形成有在俯视视角下为长方形状的第一区域50a和第二区域50b的切缝50,如上述所述那样在俯视视角下由八条边构成。此外,切缝50至少其一部分形成于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外侧即可,例如,也可以具有加工体形成区域ma内的区域。另外,切缝50只要在俯视视角下为五条以上的边即可,也可以不是八条边。

(b-3)工序是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四角附近分别形成多个(例如两个)接合部14的工序(参照图4的(e)、(f)以及图7的(a)、(b))。如上所述,仅位于最下部的电磁钢板es的接合部14为穿孔,其它的电磁钢板es的接合部14成为在表面呈凹部且在背面呈凸部的形状。因此,(b-3)工序的处理根据是否为最下层的电磁钢板es的工序而不同。

在最下层的电磁钢板es的(b-3)工序中,在以包围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方式形成的四个导向孔p中插入有导向销而定子材料sm被固定的状态下,冲裁装置130的冲头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四角附近的对应于接合部14的区域(合计十二个位置的区域),从而形成作为穿孔的接合部14(参照图4的(e)和图7的(a))。另一方面,在不是最下层的电磁钢板es的(b-3)工序中,在以包围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方式形成的四个导向孔p中插入有导向销而定子材料sm被固定的状态下,冲裁装置130的冲头对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四角附近的对应于接合部14的区域(合计十二个位置的区域)进行压制加工,而形成在表面呈凹部且在背面呈凸部的接合部14(参照图4的(f)和图7的(b))。

(b-4)工序是将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中央部冲裁为圆形而形成开口11的工序(参照图4的(g)和图8的(a))。在(b-4)工序中,在以包围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方式形成的四个导向孔p中插入有导向销而定子材料sm被固定并且在两个切缝50中插入有导向销55(加强部件)的状态下,冲裁装置130的内径冲切冲头将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中央部冲裁为圆形。由此,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中央部形成圆形的开口11。这样,在内径冲切工序中,在切缝50中插入有导向销55的状态下冲裁中央部而形成开口11。开口11例如为正圆形状。此外,插入于切缝50的导向销55,例如可以是仅插入切缝5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也可以是插入与第二区域50b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对应的区域,还可以是以与第一区域50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对应的方式插入切缝50的整个区域。另外,也可以在切缝50中作为加强部件插入导向销55以外的部件(能够填满切缝50的空间的例如销状的部件)。

(b-5)工序是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工序(参照图4的(h)和图8的(b))。在(b-5)工序中,在以包围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方式形成的四个导向孔p中插入有导向销而定子材料sm被固定的状态下,冲裁装置130的外径冲切冲头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ma,从而获得作为长方形状的加工体的电磁钢板es。

然后,将经过上述(b-1)工序~(b-5)工序得到的电磁钢板es重叠规定的张数,并通过铆接对它们进行紧固,从而获得层叠铁芯1((c)工序)。

接着,对上述的构成定子的层叠铁芯1的制造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层叠铁芯1的制造方法具有:向冲裁装置130提供作为被加工板的定子材料sm的工序;通过冲裁装置130对定子材料sm进行冲裁加工而获得作为长方形状的加工体的电磁钢板es的工序;以及通过层叠多个电磁钢板es并对它们进行紧固而获得层叠铁芯1的工序,获得电磁钢板es的工序具有:沿着定子材料sm中的成为加工体的区域即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长边,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外侧形成切缝50的切缝形成工序;将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中央部冲裁成圆形的内径冲切工序;以及在切缝形成工序和内径冲切工序后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加工体冲切工序。

在这样的制造方法中,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中央部形成了作为转子的配置区域的开口11之后,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ma而获得长方形状的电磁钢板es。在此,定子的层叠铁芯有时会如本实施方式的层叠铁芯1那样,例如切槽在一个方向上对置配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形成切槽的区域(在一个方向上对置的区域)扩大,因此加工体形成区域ma形成为长方形状。即使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为长方形的情况下,也会由于上述的转子的配置区域(加工体形成区域的中央部)通常为正圆形,从而在加工体中形成有窄幅区域na(沿着长边的区域)和宽幅区域wa(形成有切槽的区域,且是沿着短边的区域)。由此,因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ma而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产生的应力的平衡变差,在窄幅区域na(沿着长边的区域)容易产生变形。具体而言,对于该窄幅区域na(沿着长边的区域)来说,当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ma时,容易导致向预先冲裁的开口11(转子的配置区域)方向变形。

关于这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冲裁加工体形成区域ma之前的工序中,沿着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长边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外侧形成有切缝50。由此,加工体冲切工序是在窄幅区域na(沿着长边的区域)的内侧(形成有开口11的区域)和外侧(形成有切缝50的区域)都进行了冲裁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能够抑制窄幅区域na(沿着长边的区域)向特定的方向(例如内侧)变形。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铁芯1的制造方法中,能够抑制由加工体的变形而导致的定子的性能劣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铁芯1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的内径冲切工序(形成开口11的工序)在切缝形成工序后进行。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铁芯1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形成切缝50来抑制由冲裁加工而导致的加工体的变形,此时不仅是在加工体冲切工序之前且是在内径冲切工序之前进行切缝形成,因此也能对内径冲切工序给予形成切缝50所带来的加工体的变形抑制效果。由此,例如通过调节切缝的长度或者宽度等,不仅在加工体冲切工序中而且在内径冲切工序中也能够适当地抑制加工体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铁芯1的制造方法中,在内径冲切工序中,在将导向销55等加强部件插入于切缝50的状态下冲裁中央部。在内径冲切工序之前进行切缝50的形成的情况下,在内径冲切工序时,沿着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长边的区域(即,切缝50的内侧区域)有可能向切缝50的形成区域侧(外侧)变形。关于这方面,通过在切缝50中插入有导向销55等加强部件的状态下进行内径冲切工序,从而在内径冲切工序中也使得沿着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长边的区域不易向外侧变形。即,通过将加强部件插入切缝50,能够更适当地抑制由加工体的变形而导致的定子的性能劣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铁芯1的制造方法中,在切缝形成工序中,形成在俯视视角下由五条以上的边(例如八条边)构成的切缝50。在通过冲裁装置130的冲裁加工而形成切缝50时,有时会导致利用冲头冲裁掉的部分(渣)通过切缝而又回到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表面(产生除渣冒口(日语:カス上がり))。由于渣从切缝50回到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表面,从而有可能对之后的层叠加工体的工序产生影响。对此,通过使切缝50成为五条以上的边那样的复杂的形状,从而使得渣不易通过切缝50,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除渣冒口,并抑制对层叠加工体的工序产生影响。此外,由于切缝50的中央部尤其容易变形,因此也可以使切缝50的中央部比其它部分宽度较宽地形成,以使得上述的加强部件容易插入切缝50的中央部。另外,虽然作为切缝的一例是对图9所示的切缝50进行了说明,但是切缝也可以是例如图10的(a)~图10的(c)所示的切缝150、250、350。图10的(a)所示的切缝150与切缝50同样地在俯视视角下由八条边构成,且所述切缝150由在俯视视角下为长方形状的第一区域150a和在俯视视角下为长方形状的第二区域150b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区域150a与开口11的直径大致相同,所述第二区域150b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短边方向上与第一区域150a连续且长度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区域短。关于切缝150,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第二区域150b形成于比第一区域150a靠近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一侧,这方面与切缝50不同(在切缝50中,长度方向的长度较长的第一区域50a形成于比第二区域50b靠近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一侧)。图10的(b)所示的切缝250在俯视视角下由六条边构成,且所述切缝250由在俯视视角下为长方形状的第一区域250a和在俯视视角下为梯形的第二区域250b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区域250a与开口11的直径大致相同,所述第二区域250b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短边方向上与第一区域250a连续,且与第一区域250a连续的侧的边为长边而不与第一区域250a连续的侧的边为短边。图10的(c)所示的切缝350与切缝250同样地在俯视视角下由六条边构成,且所述切缝350由在俯视视角下为长方形状的第一区域350a和在俯视视角下为梯形的第二区域350b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区域350a与开口11的直径大致相同,所述第二区域350b在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短边方向上与第一区域350a连续,且与第一区域350a连续的侧的边为长边而不与第一区域350a连续的侧的边为短边。关于切缝350,在俯视视角下为长方形状的第一区域350a形成于比在俯视视角下为梯形的第二区域350b靠近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一侧,这方面与切缝250不同(在切缝250中,在俯视视角下为梯形的第二区域250b形成于比在俯视视角下为长方形状的第一区域250a靠近加工体形成区域ma的一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