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垒叠汇聚粘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2384发布日期:2019-01-29 16:5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多线垒叠汇聚粘贴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汇聚线束,并将线束垒叠后通过胶带粘贴固定在地面的装置。



背景技术:

工厂车间经常需要临时布线,线束随意布置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线束凌乱也不便于管理。通常会人工将线束汇聚后,再通过胶带将汇聚后的线束粘贴固定在地面上,需要多人配合完成,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低,且汇聚固定后的线束存在弯曲不直的情况,影响地面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多线垒叠汇聚粘贴机,能将凌乱摆放的线束自动汇聚后,同时将汇聚后的线束粘贴固定在地面上,自动化程度高,并能节约人力资源,确保汇聚固定后的线束直而不弯。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线垒叠汇聚粘贴机,包括主外壳和扶手架,所述扶手架的根部安装在主外壳顶部靠后位置处,且扶手架的上端相对根部朝后方逐渐倾斜;所述主外壳的顶部居中位置处通过横向设置的胶带安装轴安装有能转动的胶带卷,并通过胶带卷罩罩住;所述主外壳的底部居中位置处开有前后贯通的汇聚槽,所述汇聚槽的前部宽度逐渐变大形成汇聚口,汇聚槽的后部横截面一致且这部分的横截面上小下大,所述胶带卷的外侧端穿过主外壳的内腔后再从汇聚槽的尾端水平穿出,主外壳内安装有胶带张紧导向轮;在所述汇聚槽前部与后部的交界位置处左右间隔设置有两个线束导向轮使线束汇聚在一起,汇聚槽靠近尾端位置处左右间隔设置有两个胶带压轮,将从汇聚槽尾端出来的胶带压紧粘贴在地面上,所述胶带的宽度为汇聚槽后部的横截面最大位置处宽度的三倍以上;

所述主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支架,在主外壳顶部设置有戳针按钮,在主外壳内腔中设置有一列左右间隔排列的胶带戳孔针,胶带戳孔针的上端通过联动杆与戳针按钮的下端固连在一起,联动杆上套装有圆柱螺旋弹簧,圆柱螺旋弹簧的下端抵在安装支架上,上端抵在戳针按钮上,通过按动戳针按钮压缩回位弹簧,使胶带戳孔针下行将胶带戳出一列撕裂弱化线。

使用方法:将多线垒叠汇聚粘贴机置于地面上,并将要汇聚的所有线束由前向后穿过汇聚槽,从汇聚槽尾端穿出的线束汇聚后并通过粘胶粘贴在地面上。推动多线垒叠汇聚粘贴机往前平移,线束沿着推移路线自动汇聚成一束,并在推移的过程中,由于粘胶的端头已经固定在地面上,胶带卷会转动,从而将汇聚后的线束沿推移路线自动压紧粘贴在地面上。线束收拢完成后,按动戳针按钮,胶带戳孔针下行将胶带戳出一列撕裂弱化线,继续向前推移多线垒叠汇聚粘贴机一段距离后,撕裂弱化线露出,用脚踩撕裂弱化线后端的胶带,胶带自动从撕裂弱化线的位置处断开。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扶手架为伸缩杆,扶手架的上端设置有横杆,横杆上套装有防滑胶套。可伸缩的扶手架,满足不同身高的操作者使用;防滑胶套能防止打滑,推动多线垒叠汇聚粘贴机往前移动时,更能确保汇聚粘贴后的线束直而不弯。

进一步,所述胶带张紧导向轮共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主外壳的胶带入口位置处并位于胶带上方,另一个设置在主外壳的胶带入口与胶带出口之间并位于胶带下方。巧妙布置两个胶带张紧导向轮,使胶带压轮同时充当胶带张紧导向轮的功能,优化布置,节约成本,减少占用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多线垒叠汇聚粘贴机能将凌乱摆放的线束自动汇聚后进行垒叠,同时将垒叠后的线束粘贴固定在地面上,自动化程度高,一人即可操作完成,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确保汇聚固定后的线束直而不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2局部剖切后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戳针按钮、联动杆和胶带戳孔针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汇聚槽内线束与线束导向轮、胶带压轮、胶带的位置状态。

图7是汇聚槽的后部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5所示,一种多线垒叠汇聚粘贴机,主要由主外壳1、扶手架2、胶带安装轴3、胶带卷4、胶带张紧导向轮5、胶带压轮6、胶带卷罩7、线束导向轮8、安装支架9、戳针按钮10、圆柱螺旋弹簧11、胶带12、胶带戳孔针13组成。

扶手架2的根部安装在主外壳1顶部靠后位置处,扶手架2的上端带有横杆2a,且上端相对根部朝后方逐渐倾斜。设置扶手架2,方便操作者双手握住扶手架2,推动多线垒叠汇聚粘贴机向前移动。扶手架2后倾,符合人机工效,操作起来更加舒适、省力。

主外壳1的顶部居中位置处通过横向设置的胶带安装轴3安装有能转动的胶带卷4。胶带卷4为易耗品,胶带卷4置于主外壳1外,方便更换。为了防止胶带卷4转动过程中卷入异物及灰尘进入,设置胶带卷罩7,用于将胶带卷4罩住。胶带卷罩7与主外壳1通过弹性卡扣安装在一起。

结合图1、图6、图7所示,主外壳1的底部居中位置处开有前后贯通的汇聚槽1a,汇聚槽1a的前部宽度逐渐变大形成汇聚口,汇聚槽1a的后部宽度一致且这部分的横截面上小下大,以确保线束14进入汇聚槽1a后形成垒叠状态。线束14在进入汇聚槽1a之前是分散的,经汇聚槽1a的汇聚口汇聚后垒叠进入汇聚槽1a的后部,减少汇聚后线束横向占用空间。

结合图3—图4所示,胶带卷4的外侧端穿过主外壳1的内腔后再从汇聚槽1a的尾端水平穿出,主外壳1内安装有胶带张紧导向轮5。如图6所示,在汇聚槽1a前部与后部的交界位置处左右间隔设置有两个线束导向轮8使线束汇聚在一起,汇聚槽1a靠近尾端位置处左右间隔设置有两个胶带压轮6,从左右两侧将从汇聚槽1a尾端出来的胶带12压紧粘贴在地面上,由于胶带12的中部正好位于线束14的上方,胶带12只能通过左右两侧与地面粘接,因此两个胶带压轮6左右间隔设置,正好对应胶带12的左右两侧。

胶带的宽度为汇聚槽1a后部的横截面最大位置处宽度的三倍以上。

结合图3—图5所示,主外壳1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支架9,在主外壳1顶部设置有戳针按钮10,在主外壳1内腔中设置有一列左右间隔排列的胶带戳孔针13,胶带戳孔针13的上端通过联动杆15与戳针按钮10的下端固连在一起,联动杆15上套装有圆柱螺旋弹簧11,圆柱螺旋弹簧11的下端抵在安装支架9上,上端抵在戳针按钮10上。通过按动戳针按钮10压缩回位弹簧11,使胶带戳孔针13下行将胶带12戳出一列撕裂弱化线12a。安装支架9挡住回位弹簧11的下端,在安装支架9上开有供联动杆15上下滑动的过孔。戳针按钮10上端带有端头,在主外壳1顶部开有供戳针按钮10杆体通过的圆孔,在主外壳1上最好还设置有沉台,戳针按钮10的端头正好能落入沉台内。胶带戳孔针13下行能在胶带12上戳出一列撕裂弱化线12a,但不会将胶带12完全戳断,待胶带12往后伸出主外壳1,再由操作者的脚踩住撕裂弱化线12a后端的胶带,胶带自动从撕裂弱化线12a的位置处断开。

最好是,扶手架2为伸缩杆,以满足不同身高的操作者使用。横杆2a上套装有防滑胶套2b。

另外,胶带张紧导向轮5共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主外壳1的胶带入口位置处并位于胶带上方,另一个设置在主外壳1的胶带入口与胶带出口之间并位于胶带下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