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及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6934发布日期:2019-01-18 23:19阅读:1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及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opgw光缆,opticalfibercompositeoverheadgroundwires,也称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兼具防雷地线和通信光缆的双重功能。由于opgw光缆具有可靠性高、机械性能优越、经济性较好等诸多显著特点,在山东地区110kv及以上新、改建线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opgw光缆架设在输电线路铁塔顶部,较其他种类光缆更易遭受雷击。由于opgw光缆承载了大量电网生产运行和公司经营管理业务,其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发生多起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老化及施工不规范导致光缆烧蚀中断故障,已引起业内人士高度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其能够提升电力通信网本质安全水平,减轻日常安全运行压力。

本公开的一种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包括:

专用接地线,其与opgw光缆末端与架构进行电气连接;所述专用接地线还在构架顶端和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处分别与opgw光缆引下线与架构进行电气连接,使得opgw光缆在构架顶端、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和opgw光缆末端这三点可靠接地;

所述构架最下端固定点设置于接续盒和余缆架之间,所述接续盒设置在余缆架上方;所述接线盒采用相匹配的抱箍和复合针式绝缘子与架构支承固定;所述余缆架也采用相匹配的抱箍和复合针式绝缘子与架构支承固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opgw光缆引下线上,每间隔预设距离安装一个卡具,以防止opgw光缆与架构发生摆动摩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具包括复合针式绝缘子引下线夹,每个复合针式绝缘子引下线夹与抱箍配合将opgw光缆引下线固定在架构立柱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余缆架中心位置设置有opgw光缆标牌,所述opgw光缆标牌与余缆架固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专用接地线一端为并沟线夹,另一端固定在架构的预留孔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余缆架的直径为1m,余缆架的中心位置离地1.8~2m。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接头盒底座离地2.5~3m。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opgw光缆标牌与余缆架采用螺栓固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余缆架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设在余缆架中心偏上100mm处,固定孔的直径为12mm。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的施工工艺。

本公开的一种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的施工工艺,包括:

opgw光缆优先自靠近电缆沟一侧的架构立柱引下;

利用专用接地线在构架顶端和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处分别与opgw光缆引下线与架构进行电气连接,利用专用接地线与opgw光缆末端与架构进行电气连接,使得opgw光缆在构架顶端、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和opgw光缆末端这三点可靠接地;

采用相匹配的抱箍和复合针式绝缘子将接线盒和余缆架分别与架构支承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公开的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中,opgw光缆引下在构架顶端、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和光缆末端通过匹配的专用接地线与架构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使得opgw光缆在构架顶端、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和opgw光缆末端这三点可靠接地,能够避免opgw光缆门型架引下部分放电烧蚀,提升了电力通信网本质安全水平,减轻日常安全运行压力。

(2)光缆引下采用绝缘抱箍搭配复合针式绝缘子的引下线夹替代传统易老化断裂的带绝缘胶垫的固定卡具,提高了opgw光缆引下装置的使用寿命及利用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1opgw光缆采用专用接地线与架构可靠连接示意图。

图3是卡具结构示意图。

图4是余缆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接线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一种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包括:

专用接地线,其与opgw光缆末端与架构进行电气连接;所述专用接地线还在构架顶端和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处分别与opgw光缆引下线与架构进行电气连接,使得opgw光缆在构架顶端、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和opgw光缆末端这三点可靠接地;

所述构架最下端固定点设置于接续盒和余缆架之间,所述接续盒设置在余缆架上方;所述接线盒采用相匹配的抱箍和复合针式绝缘子与架构支承固定;所述余缆架也采用相匹配的抱箍和复合针式绝缘子与架构支承固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专用接地线一端为并沟线夹,另一端固定在架构的预留孔上。

专用接地线型号采用gwa-150-251,例如:长度2.5m,一端为并沟线夹,另一端为采用m16螺栓固定在架构的预留孔上,如图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专用接地线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opgw光缆引下线上,每间隔预设距离安装一个卡具,以防止opgw光缆与架构发生摆动摩擦。

例如:每隔1.5m~2m安装一个卡具。

对于过横梁处上下应各设置1处加长型线夹固定。

在具体实施中,如图3所示,所述卡具包括复合针式绝缘子引下线夹,每个复合针式绝缘子引下线夹与抱箍配合将opgw光缆引下线固定在架构立柱上。

具体地,可采用镀锌抱箍,以避免腐蚀,影响整个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利用率。

如图4所示,余缆架中心位置设置有opgw光缆标牌,所述opgw光缆标牌与余缆架固定。

opgw光缆标牌与余缆架采用螺栓固定。

在图4中,余缆架通过针式绝缘子与抱箍相连。

余缆架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设在余缆架中心偏上100mm处,固定孔的直径为12mm。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余缆架的直径为1m,余缆架的中心位置离地1.8~2m。

余缆架选取上面的尺寸,一方面能够节省余缆架空间,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保护接地电缆,避免造成人为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余缆架的直径以及中心位置离地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如图5所示,接头盒安装在接头盒安装支架上,接头盒安装支架通过针式绝缘子与抱箍相连。

在具体实施中,接头盒底座离地2.5~3m。这个高度便于后期人工维护。

在本公开的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中,opgw光缆引下在构架顶端、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和光缆末端通过匹配的专用接地线与架构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使得opgw光缆在构架顶端、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和opgw光缆末端这三点可靠接地,能够避免opgw光缆门型架引下部分放电烧蚀,提升了电力通信网本质安全水平,减轻日常安全运行压力。

光缆引下采用绝缘抱箍搭配复合针式绝缘子的引下线夹替代传统易老化断裂的带绝缘胶垫的固定卡具,提高了opgw光缆引下装置的使用寿命及利用率。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的施工工艺。

本公开的一种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的施工工艺,包括:

(1)opgw光缆优先自靠近电缆沟一侧的架构立柱引下;

在具体实施中,opgw光缆应优先自靠近电缆沟一侧的架构立柱引下,opgw光缆、余缆架、接头盒和抱箍均安装在立柱的侧面。

(2)利用专用接地线在构架顶端和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处分别与opgw光缆引下线与架构进行电气连接,利用专用接地线与opgw光缆末端与架构进行电气连接,使得opgw光缆在构架顶端、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和opgw光缆末端这三点可靠接地;

(3)采用相匹配的抱箍和复合针式绝缘子将接线盒和余缆架分别与架构支承固定。

在本公开的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中,opgw光缆引下在构架顶端、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和光缆末端通过匹配的专用接地线与架构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使得opgw光缆在构架顶端、构架最下端固定点和opgw光缆末端这三点可靠接地,能够避免opgw光缆门型架引下部分放电烧蚀,提升了电力通信网本质安全水平,减轻日常安全运行压力。

光缆引下采用绝缘抱箍搭配复合针式绝缘子的引下线夹替代传统易老化断裂的带绝缘胶垫的固定卡具,提高了opgw光缆引下装置的使用寿命及利用率。

本公开的一种变电站架构处opgw光缆引下装置的施工工艺,既能改进传统opgw光缆引下施工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升电力通信网本质安全水平,减轻日常安全运行压力。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