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2486发布日期:2019-02-15 23:11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铁电气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控制中心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是对全线车站台式电气设备、线型电气设备等的温度异常、剩余电流引起的火灾进行可靠监视及预警、报警。地铁车站里面的各种设备结构复杂、节点分散,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对于消除火灾隐患具有明显的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完善,在国内的地铁建设中,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由于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涉及的电器元件较多、线路施工复杂,如何进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以便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保障整个施工有序的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是每一位施工人员应当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如何合理有序地进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方法,通过该施工方法能够合理安排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中的各道作业工序,保障整个施工有序的进行,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施工设计图,测放出配管位置并进行配管安装;

b、清理安装后的线管,在线管内穿入导线并进行导线连接;

c、安装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并进行线路连接;

d、对安装完成后的监控系统进行调试。

本发明通过先根据施工设计图测放出配管位置并进行配管安装,然后在配管内穿线并进行导线连接施工,最后在安装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并进行调试,该施工方法能够合理安排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中的各道作业工序,达到与土建及装修交叉施工的有效结合,保障整个施工有序的进行,减少重复施工,大量节约工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a中,在进行线管敷设前,根据配管测放位置进行划线、开槽,从而保障配管安装位置正确、整齐美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a中,在线管敷设时,采用支架和管码对线管进行固定,从而保障配管安装稳固可靠。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a中,配管安装包括暗敷配管安装和明敷配管安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配管安装时在明敷配管的外表面涂刷防火漆,以提高配管的防火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b中,在进行清理线管时,将干布绑在钢丝上并穿入线管内来回拖动。通过拉动钢丝带动干布在管内移动,从而将管内的杂物和水分清除干净。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b中,在线管内穿入导线时,先在线管内穿入引线钢丝,再将导线与引线钢丝一端相连。通过在线管内穿入引线钢丝,并将导线与引线钢丝一端相连,拉动引线钢丝另一端,带动导线在线管内移动,从而将导线穿入线管内,有利于提高穿线效率,可避免导线在管内打结。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b中,在进行导线连接时,多股铜芯线导线采用锡焊法进行连接,以提高该类导线的连接可靠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c中,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安装包括电气火灾监控主机安装、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安装以及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安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d中,在进行系统调试前,采用检查仪器对各探测器进行逐个试验,以确保各探测器安装正确可用,然后再开始整个系统的调试,有利于提高调试效率。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先根据施工设计图测放出配管位置并进行配管安装,然后在配管内穿线并进行导线连接施工,最后在安装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并进行调试,该施工方法能够合理安排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中的各道作业工序,达到与土建及装修交叉施工的有效结合,保障整个施工有序的进行,减少重复施工,大量节约工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2、通过在线管内穿入引线钢丝,并将导线与引线钢丝一端相连,拉动引线钢丝另一端,带动导线在线管内移动,从而将导线穿入线管内,有利于提高穿线效率,可避免导线在管内打结;

3、通过在系统调试前,采用检查仪器对各探测器进行逐个试验,以确保各探测器安装正确可用,然后再开始整个系统的调试,有利于提高调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配管施工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管内穿线和导线连接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方法;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施工设计图,测放出配管位置并进行配管安装;

b、清理安装后的线管,在线管内穿入导线并进行导线连接;

c、安装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并进行线路连接;

d、对安装完成后的监控系统进行调试。

本发明通过先根据施工设计图测放出配管位置并进行配管安装,然后在配管内穿线并进行导线连接施工,最后在安装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并进行调试,该施工方法能够合理安排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施工中的各道作业工序,达到与土建及装修交叉施工的有效结合,保障整个施工有序的进行,减少重复施工,大量节约工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根据施工设计图,用红外线水平测量仪准确测量出配管的安装位置并作好记录作好记号。在进行线管敷设前,根据配管测放位置进行划线、开槽,从而保障配管安装位置正确、整齐美观。在剔槽埋管施工时,根据施工图纸和所埋管线的尺寸用红外线水平仪测出两条边线并做好标记。用冲击电锤、切割机在所需安装位置开槽、孔、洞。当剔槽位置在混泥土加气块时,开好槽必须先铺一层稀释混泥土。当埋两根sc20钢管时需开槽尺寸为60mm宽*40mm深,当埋一根sc20钢管时需开槽尺寸为30mm宽*40mm深,接线盒开槽尺寸为86mm*86mm*7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在线管敷设时,采用支架和管码对线管进行固定,从而保障配管安装稳固可靠。在吊架安装和管码安装时,根据施工图纸用红外线水平仪测出一条中线并做好标记。在吊架安装位置用冲击电锤沿标记打眼,打眼深为50mm,最后用ф10膨胀螺栓将吊架牢固的固定在安装位置。在管码安装位置用冲击电锤沿标记打眼,打眼深为30mm最后用ф6塑料膨胀和自功螺丝将管码牢固的固定在安装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配管安装包括暗敷配管安装和明敷配管安装。

在暗敷配管安装时,由于导管采用的紧定螺钉连接、入盒(箱)采用爪型螺母锁紧。管路连接时,不应敲打、切断、折断螺帽。管材插入连接套管接触应紧密,管口插入连接套管凹槽时,用紧定螺钉定位后,进行旋紧至螺帽脱落。暗设在混凝土内的管路,由于外力作用,如振捣、踩踏等,很容易造成连接处松动、甚至脱落,就会渗入水分。因此,在施工时,要特别注意管路的固定、封堵、连接等可靠性。

在明敷配管安装时,采用紧定连接方式。由于套接紧定钢导管采用的紧定螺钉连接、入盒(箱)采用爪型螺母锁紧。规程规定,管路连接、管盒连接符合规定时,连接处可不设置接地跨接线。在施工中,需要注意施工质量的检查,一经发现及时纠正。

管路连接时,不应敲打、切断、折断螺帽。管材插入连接套管接触应紧密,管口插入连接套管凹槽时,用紧定螺钉定位后,进行旋紧至螺帽脱落。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与盒(箱)连接时,应一孔一管,不得开长孔,严禁用电气焊开孔,管径与盒(箱)孔应吻合。管与盒(箱)的连接处,应采用爪型螺纹帽盒螺纹管接头锁紧,有爪齿的面接触箱盒。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连接处,管插入连接套管前,插入部分的管端保持清洁,连接处的缝隙应有封堵措施。

另外,在管路进入配电箱、桥架时,为了保证其接地可靠性,宜采用专用接地线(截面积不小于4mm2)将管段与箱内、桥架内专用接地pe线(排)连接,以形成可靠的接地电气通路。

本实施例中,配管安装时在明敷配管的外表面涂刷防火漆,防火漆涂抹均匀,以提高配管的防火性能。管线沿墙体明敷或在吊顶内明敷时需穿墙,必需用大一号的钢管作穿墙套管,套管长度与墙体齐平并用防火泥进行封堵。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在进行清理线管时,将干布绑在钢丝上并穿入线管内来回拖动。通过拉动钢丝带动干布在管内移动,从而将管内的杂物和水分清除干净。特别是对于弯头较多或管路较长的线管,为减少导线与管壁摩擦,应随后向管内吹入滑石粉,以便穿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在线管内穿入导线时,先在线管内穿入引线钢丝,再将导线与引线钢丝一端相连。采用直径为1.2-2.0mm的钢丝,头部弯成封闭的圆圈状,由线管一端逐渐地送入线管内,直到另一端露出头时为止。通过在线管内穿入引线钢丝,并将导线与引线钢丝一端相连,拉动引线钢丝另一端,带动导线在线管内移动,从而将导线穿入线管内,有利于提高穿线效率,可避免导线在管内打结。在穿引线钢丝时,如遇到管接头部位连接不佳或弯头较多及管内存有异物,钢丝滞留在管路中途,可用手转动钢丝,使引线头部在管内转动,钢丝即可前进;否则要在另一端再穿入一根引线钢丝,估计超过原有钢丝端部时,用手转动钢丝,待原有钢丝有动感时,即表明两根钢丝绞在一起,再向外拉钢丝,将原有钢丝带出。

放线前根据施工图,对导线的规格、型号进行核对,发现线径小,绝缘层质量不好的导线应及时退换。放线时为使导线不扭结、不出背扣,可以使用放线架。无放线架时,把线盘平放在地上,把内圈线头抽出,并把导线放得长一些,切不可从外圈抽线头放线,否则会弄乱整盘导线或使导线打成小圈扭结。

当导线数量为2-3根时,将导线端头插入引线钢丝端部圈内折回。如导线数量较多或截面较大,为防止导线端头在管内被卡住,要把导线端部剥出线芯,并斜错排好,与引线钢丝一端缠绕接好,再拉入线管内。

导线穿入线管前,线管管口处应设置有护圈帽;穿线前,应先检查管口是否留毛刺和刃口,以防穿线时损坏导线绝缘层。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于同一管线内。穿入管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的绝缘层不得损坏,导线也不得扭曲。两人穿线时,一人在一端拉钢丝引线,另一人在一端把所有的电线紧捏成一束放入管内,二人动作应协调,并注意不使导线在管口处摩擦损坏绝缘层。当导线穿至中途需增加根数时,可把导线端头剥绝缘层或直接缠绕在其他导线上,继续向管内拉。

导线穿好后,应按要求适当留出余量以便以后接线。接线盒、灯位盒、开关盒内留线长度出盒口不应小于0.15m;配电箱内留线长度为箱的半周长;出户线处导线预留长度为1.5m。但对于一些公用导线,在分支处可不剪断直接通过,只需在接线盒内留出一定余量,这样可省去后来接线中的不必要的接头。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导线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割开导线的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与电气器具的端子可直接连接,但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挂锡后再连接。多股铜芯线导线采用锡焊法进行连接,焊锡应灌得饱满,不得使用酸性焊剂,以提高该类导线的连接可靠性。

导线连接后,要包扎绝缘带,恢复线路绝缘。在包扎绝缘带前,应先检查导线连接处,是否不伤线芯,连接紧密,及是否存有毛刺,有毛刺必须先修平。绝缘带应从完好的绝缘层上包起,先裹入1-2个绝缘带的带幅宽度,开始包扎,在包扎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收紧绝缘带,直线路接头时,最后在绝缘层上缠包1-2圈,再进行回缠。还要注意绝缘带的起始端不能露在外部,终了端应再反方向包扎2-3回,防止松散。连接线中部应多包扎1-2层,使之包扎完的形状呈枣核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c中,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安装包括电气火灾监控主机安装、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安装以及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安装。

电气火灾监控主机安装:当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m~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m~0.2m。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引入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端子板(或排)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应超过2根;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小于200mm的余量;导线应绑扎成束;导线引入线穿管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主电源引入线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的接地(pe)线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内部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不同功能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安装: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在安装前,应测量其监控线路的固有泄漏电流。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在不同的系统接地形式中应按照相应的规定正确接线。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负载侧的n线(即穿过探测器的工作零线)只能作为该路供电的中性线,不得与其他回路共用,并且不能重复接地(即不能与pe线相联);必须严格区分n线和pe线,三相四线制的供电电路工作零线n应进入(穿入)探测器,pe线不能进入探测器。严禁将工作零线n(中性线)作为pe线使用,也严禁将pe线作为工作零线n使用。

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安装: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采用接触式安装时应采用专用的固定件固定。红外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应固定在不可移动的物体上,并与监控对象保持安全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d中,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调试,应先分别对探测器和监控设备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在进行系统调试前,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剩余电流发生器和温度发生揣)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以确保各探测器安装正确可用,然后再开始整个系统的调试,有利于提高调试效率。

检查监控设备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3次后,主电源和备电源应能自动切换。在进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调试时,应分别用主电和备用电源供电,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监控设备进行下列功能检查:监控报警功能;控制输出功能;故障报警功能;自检功能;电源功能。系统在连续运行12h无故障后,按时填写系统调试报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