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效率为85%的多输出辅助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5357发布日期:2019-05-24 21:1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效率为85%的多输出辅助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辅助电源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效率为85%的多输出辅助电源。



背景技术:

辅助电源是指航空器上产生电能,并为地面维修、检测、机内照明及起动发动机提供电能的装置。

目前市场上的辅助电源一般情况下电源的转换效率较低且体型较大,不利于实现高功率密度,需要较多的组件数才能实现系统的保护,而且在宽工作输出电压范围(100至425v直流)内没有合适的辅助电源。

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效率为85%的多输出辅助电源,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效率为85%的多输出辅助电源,包括恒压恒流模块、连接器模块、变压器模块和稳压电路;所述连接器模块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和变压器模块连接,所述变压器模块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和恒压恒流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恒压恒流模块包括集成电路u1、场效应管q2、电容c13-c14和固定电阻r7-r9、r11-r13。

优选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管脚3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管脚1,所述场效应管q2的管脚3分别与所述固定电阻r8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1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固定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管脚4和电容c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4的第二端和集成电路u1的管脚5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管脚2分别与所述固定电阻r9的第一端和电容c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固定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电阻r12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1的管脚6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管脚1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变压器模块包括变压器t2、二极管d3、二极管d5、二极管d8-d9、铁心线圈l1和电容c3、c5-c6、c8-c11;所述连接器模块包括连接器j1。

优选地,所述变压器t2的抽头13-14接地、抽头10-11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管脚1-2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管脚3分别与所述电容c5-c6的第一端、电容c8的第一端和铁芯线圈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铁芯线圈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9的第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和连接器j1的端口13-14连接,所述电容c5-c6的第二端、电容c8-c9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5的正极均接地,所述变压器t2的抽头8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0-c11的第一端、二极管d9负极和连接器j1的端口10连接,所述电容c10-c11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9的正极均接地;所述连接器j1的端口3-4和端口11-12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d2、d4、d6-d7、电容c1-c2、电容c4、电容c7和固定电阻r2、固定电阻r4-r5。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j1的端口1分别与所述电容c1-c2的第一端、固定电阻r2的第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和变压器t2的抽头1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抽头3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场效应管q2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变压器t2的抽头5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固定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电容c4的第一端、电容c7的第一端、二极管d6的负极和连接器j1的端口5连接,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电容c7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6的正极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管脚2、电容c13的第一端和固定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4的第二端,所述固定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的第二端。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能够在400vdc满载情况下具有高于85%的峰值电源转换效率,能够为宽工作电压工作,在待机状态下功耗小于100mw,尺寸小巧(40mm×40mm),可实现高功率密度解决方案,通过最少的组件数来实现系统保护,电路简单,使用元器件少,降低了制造成本,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效率为85%的多输出辅助电源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效率为85%的多输出辅助电源变压器模块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效率为85%的多输出辅助电源恒压恒流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效率为85%的多输出辅助电源连接器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效率为85%的多输出辅助电源稳压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

一种效率为85%的多输出辅助电源,包括恒压恒流模块、连接器模块、变压器模块和稳压电路;所述连接器模块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和变压器模块连接,所述变压器模块分别与所述稳压电路和恒压恒流模块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恒压恒流模块包括集成电路u1、场效应管q2、电容c13-c14和固定电阻r7-r9、r11-r13。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成电路u1的管脚3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管脚1,所述场效应管q2的管脚3分别与所述固定电阻r8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1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固定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管脚4和电容c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4的第二端和集成电路u1的管脚5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管脚2分别与所述固定电阻r9的第一端和电容c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固定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电阻r12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1的管脚6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管脚1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变压器模块包括变压器t2、二极管d3、二极管d5、二极管d8-d9、铁心线圈l1和电容c3、c5-c6、c8-c11;所述连接器模块包括连接器j1。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变压器t2的抽头13-14接地、抽头10-11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管脚1-2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管脚3分别与所述电容c5-c6的第一端、电容c8的第一端和铁芯线圈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铁芯线圈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9的第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和连接器j1的端口13-14连接,所述电容c5-c6的第二端、电容c8-c9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5的正极均接地,所述变压器t2的抽头8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0-c11的第一端、二极管d9负极和连接器j1的端口10连接,所述电容c10-c11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9的正极均接地;所述连接器j1的端口3-4和端口11-12均接地。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稳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d2、d4、d6-d7、电容c1-c2、电容c4、电容c7和固定电阻r2、固定电阻r4-r5。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器j1的端口1分别与所述电容c1-c2的第一端、固定电阻r2的第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和变压器t2的抽头1连接,所述变压器t2的抽头3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场效应管q2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变压器t2的抽头5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固定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电容c4的第一端、电容c7的第一端、二极管d6的负极和连接器j1的端口5连接,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电容c7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6的正极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管脚2、电容c13的第一端和固定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4的第二端,所述固定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的第二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