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表门加强筋、仪表门及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9155发布日期:2018-09-11 22:58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型材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仪表门加强筋、仪表门及配电柜。



背景技术:

低压配电柜广泛应用于大单机容量的发电厂、大规模石化等行业的低压动力控制中心和电动机控制中心等电力场合。低压配电柜因其柜内安装回路及元件众多,二次控制仪表电缆线要从柜体内引至仪表门上接线,在仪表门的铰接位置二次控制仪表电缆线常常过长而不好处理,需要在仪表门的铰接侧焊接U型过线支架,U型过线支架可以让过长的二次控制仪表电缆线绑在其上面,此外为增加仪表门的强度,仪表门上还需要焊接加强筋,但是仪表门上通常有很多元器件,同时布置U型过线支架以及加强筋会存在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对U型过线支架和加强筋的布置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只此一项就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也不利于仪表门相关配件的标准化生产,如何简化U型过线支架和加强筋的布置方案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仪表门加强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配电柜U型过线支架和加强筋不能方便快捷的布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仪表门加强筋的仪表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仪表门的配电柜。

本实用新型的仪表门加强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仪表门加强筋,加强筋包括条形基体,条形基体的至少一端布置有用于固定电缆线的捆扎臂。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加强筋和U型过线支架是分开设置的,加强筋和U型过线支架各自占据仪表门上一定的空间,当仪表门上元器件过多时,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设计加强筋和U型过线支架的合理布置方案,本方案中通过在加强筋上布置有捆扎臂,实现了加强筋和U型过线支架的一体化设置,简化了U型过线支架和加强筋的布置方案,有益于仪表门及其配件的标准化设置。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条形基体的端部设置有贯通孔,贯通孔的孔沿形成用于固定线缆的捆扎臂。有益效果:贯通孔方便布置,贯通孔之间的连接处自动形成固定线缆的梁,并且通孔的布置减轻了加强筋的重量,降低了对仪表门的重力影响。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贯通孔成对布置,一对贯通孔中间的条形基体构成所述固定线缆的捆扎臂。有益效果:一对贯通孔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在对电缆线固定时,用于固定电缆线的扎带长度不至于过长。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条形基体为U型槽体,贯通孔沿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布置在U型槽体的槽底位置。有益效果:U型槽体为常规类型的加强筋,加工方便,U型槽体的槽底的外侧平面便于贯通孔的布置。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2或3或4的基础上,贯通孔为方形孔。有益效果:方形孔比较规整,方形孔之间捆扎臂的长度能够满足捆扎要求。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U型槽体的两侧槽壁上布置有多个圆形通孔。有益效果:圆形通孔用于辅助电缆线的捆扎固定需要,扎带通过穿过两侧的圆形通孔对电缆线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仪表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仪表门包括门板和加强筋,加强筋沿着仪表门的宽度方向进行布置,加强筋包括条形基体,条形基体靠近仪表门与配电柜铰接的一端布置有用于固定电缆线的捆扎臂。有益效果:加强筋上布置有捆扎臂实现了加强筋和U型过线支架的一体化设置,简化了U型过线支架和加强筋的布置方案,有益于仪表门及其配件的标准化设置,并且过长的电缆线常常位于仪表门和配电柜的连接处位置,捆扎臂布置在靠近仪表门和配电柜的铰接位置替代了原来U型过线支架的作用。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条形基体的端部设置有贯通孔,贯通孔的孔沿形成用于固定线缆的捆扎臂。有益效果:贯通孔方便布置,贯通孔之间的连接处自动形成固定线缆的梁,并且通孔的布置减轻了加强筋的重量,降低了对仪表门的重力影响。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贯通孔成对布置,一对贯通孔中间的条形基体构成所述固定线缆的捆扎臂。有益效果:一对贯通孔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在对电缆线固定时,用于固定电缆线的扎带长度不至于过长。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条形基体为U型槽体,贯通孔沿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布置在U型槽体的槽底位置。有益效果:U型槽体为常规类型的加强筋,加工方便,U型槽体的槽底的外侧平面便于贯通孔的布置。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2或3或4的基础上,贯通孔为方形孔。有益效果:方形孔比较规整,方形孔之间捆扎臂的长度能够满足捆扎要求。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U型槽体的两侧槽壁上布置有多个圆形通孔。有益效果:圆形通孔用于辅助电缆线的捆扎固定需要,扎带通过穿过两侧的圆形通孔对电缆线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配电柜,包括柜体、门板和加强筋,加强筋沿着仪表门的宽度方向进行布置,加强筋包括条形基体,条形基体靠近仪表门与配电柜铰接的一端布置有用于固定电缆线的捆扎臂。有益效果:加强筋上布置有捆扎臂实现了加强筋和U型过线支架的一体化设置,简化了U型过线支架和加强筋的布置方案,有益于仪表门及其配件的标准化设置,并且过长的电缆线常常位于仪表门和配电柜的连接处位置,捆扎臂布置在靠近仪表门和配电柜的铰接位置替代了原来U型过线支架的作用。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条形基体的端部设置有贯通孔,贯通孔的孔沿形成用于固定线缆的捆扎臂。有益效果:贯通孔方便布置,贯通孔之间的连接处自动形成固定线缆的梁,并且通孔的布置减轻了加强筋的重量,降低了对仪表门的重力影响。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贯通孔成对布置,一对贯通孔中间的条形基体构成所述固定线缆的捆扎臂。有益效果:一对贯通孔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在对电缆线固定时,用于固定电缆线的扎带长度不至于过长。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条形基体为U型槽体,贯通孔沿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布置在U型槽体的槽底位置。有益效果:U型槽体为常规类型的加强筋,加工方便,U型槽体的槽底的外侧平面便于贯通孔的布置。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2或3或4的基础上,贯通孔为方形孔。有益效果:方形孔比较规整,方形孔之间捆扎臂的长度能够满足捆扎要求。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U型槽体的两侧槽壁上布置有多个圆形通孔。有益效果:圆形通孔用于辅助电缆线的捆扎固定需要,扎带通过穿过两侧的圆形通孔对电缆线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配电柜的实施例1的加强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配电柜的实施例1的加强筋和线槽装配主视透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加强筋,2-线槽,3-自攻螺钉,4-筋侧固定孔,5-扎带固定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柜的具体实施例1:

所述配电柜包括门板和柜体,门板和柜体通过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门板上焊接有加强筋,加强筋沿着门板的宽度方向进行布置,如图1~5所示,加强筋1为U型槽体,U型槽体的底面布置有方形孔,方形孔成对布置,一对方形孔之间的两平行边的连接处构成捆扎臂,即扎带固定梁5,加强筋1靠近仪表门铰接处的扎带固定梁5取代了原来过线支架,简化了电缆线的走线安装配件,两对方形孔之间的两侧槽壁连接处布置有用于安装线槽2的孔,线槽2和加强筋1通过自攻螺钉3进行连接,U型槽体两侧槽壁上沿着U型槽体的走向方向布置有用于固定线缆的圆孔,所述圆孔即为筋侧固定孔4。

使用时,把加强筋1焊接在配电柜仪表门的合适位置处,当电缆线较少时,槽底上不需要安装线槽2,从配电柜引出的电缆线沿着加强筋1的走向进行布置,贴在加强筋1槽底的外侧平面上,加强筋1两端的电缆线利用扎带固定在扎带固定梁5上,加强筋1中间段的电缆线通过两侧槽壁上的筋侧固定孔4进行固定。当电缆线较多时,加强筋1上通过自攻螺钉3把适宜长度的线槽2安装在槽底的外侧平面上,电缆线从线槽2穿过,加强筋两端的电缆线通过扎带固定在扎带固定梁5上。

在其它实施例中,加强筋为方管型,工字钢型等型材。

在其它实施例中,槽底上的方形孔采用其他的布置方式,例如等距进行布置或者只布置在加强筋的两端。

在其它实施例中,加强筋的底面上没有布置贯通空,加强筋靠近铰接位置的底面上固定有臂状结构,臂状结构起到和捆扎臂相同的作用。

在其它实施例中,筋侧固定孔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方形、三角形、异型孔等;加强筋上用于构成扎带固定梁的贯通孔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六边形等。

本实用新型的仪表门的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配电柜的实施例中仪表门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的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述配电柜的实施例中加强筋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