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电线脱落的电线挂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5188发布日期:2018-09-28 20:4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电线脱落的电线挂钩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中需要涉及大量的电线走向布局,为了防止电线串位,需要设置限位件对电线进行固定,现有的限位件一般都是卡箍之类的,安装不方便,后期维护困难,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电线脱落的新型电线挂钩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电线脱落的电线挂钩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止电线脱落的电线挂钩结构,包括:

第一卡腔,一端具有一入口,另一端具有一开口,入口朝第一卡腔内呈渐缩状态,入口可扩张,入口常态下的横截面宽度皆小于电线外径;

第二卡腔,与第一卡腔的开口连通,开口朝第二卡腔内呈渐缩状态。

所述开口常态下的横截面宽度皆小于电线外径。

所述第一卡腔及第二卡腔整体截面呈类长方形,具有左侧板、底板、右侧板、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底板两侧分别与左侧板的下端及右侧板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一端与右侧板上端连接,另一端朝第一卡腔内倾斜,第一导向板与左侧板之间的间隙为入口,所述第二导向板一端与左侧板连接,另一端朝第二卡腔内倾斜,第二导向板位于第一导向板及底板之间,第二导向板与右侧板之间的间隙为开口。

所述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皆具有弹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正向设置时,即第一卡腔位于第二卡腔上方,电线从入口进入第一卡腔后,可以继续通过开口滑入第二卡腔,被第二卡腔限制位置后,电线很难逆向通过开口及入口滑出;反向设置时,即第一卡腔位于第二卡腔下方,电线从入口进入第一卡腔后可以被第一卡腔限位,还可以通过人手动继续带动电线从开口处进入第二卡腔,通过开口后电线会被第二卡腔限位,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电线很难通过开口到达第一卡腔,同样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电线很难从入口出去;如此,位于第二卡腔内的电线需要开口和入口才能出来,非常困难,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电线进行稳定的限位,结构简单巧妙,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向设置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反向设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止电线脱落的电线挂钩结构,包括:

第一卡腔1,一端具有一入口2,另一端具有一开口3,入口2朝第一卡腔1内呈渐缩状态,入口2可扩张,入口2常态下的横截面宽度皆小于电线4外径;

第二卡腔5,与第一卡腔1的开口3连通,开口3朝第二卡腔5内呈渐缩状态。

所述开口3常态下的横截面宽度皆小于电线4外径。正向设置时,即第一卡腔1位于第二卡腔5上方,电线4从入口2进入第一卡腔1后,可以继续通过开口3滑入第二卡腔5,被第二卡腔5限制位置后,电线4很难逆向通过开口3及入口2滑出;反向设置时,即第一卡腔1位于第二卡腔5下方,电线4从入口2进入第一卡腔1后可以被第一卡腔1限位,还可以通过人手动继续带动电线4从开口3处进入第二卡腔5,通过开口3后电线4会被第二卡腔5限位,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电线4很难通过开口3到达第一卡腔1,同样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电线4很难从入口2出去;如此,位于第二卡腔5内的电线4需要开口3和入口2才能出来,非常困难,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电线4进行稳定的限位,结构简单巧妙,非常实用。

如图所示,所述第一卡腔1及第二卡腔5整体截面呈类长方形,具有左侧板6、底板7、右侧板9、第一导向板10及第二导向板8,底板7两侧分别与左侧板6的下端及右侧板9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10一端与右侧板9上端连接,另一端朝第一卡腔1内倾斜,第一导向板10与左侧板6之间的间隙为入口2,所述第二导向板8一端与左侧板6连接,另一端朝第二卡腔5内倾斜,第二导向板8位于第一导向板10及底板7之间,第二导向板8与右侧板9之间的间隙为开口3。上述结构的第一卡腔1及第二卡腔5结构简单巧妙,电线4想从第二卡腔5脱出需要按序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外力,这种条件除非认为可以实现,意外受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可见该结构的第一卡腔1及第二卡腔5可以实现对电线4的稳定限位。为了方便电线4滑入,第一导向板10及第二导向板8皆具有弹性。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