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自动控制器的输出装置的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3552发布日期:2018-08-10 21:28阅读:9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器领域,更涉及涡流自动控制器的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变压器是转化成几组比较低的交流电压,再通过整流后直流输出,且大小为200*190*210,这就使得变压器占电器控制柜内部空间大,不利于电气布局。传统变压器多采用螺丝固定安装,但一旦输入电压波动变化,输出直流电压跟随变化,容易控制不好造成不稳定,且难以满足各种特殊场景的电压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需求、保持直流电压维持不变,控制更稳定的涡流自动控制器的输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涡流自动控制器的输出装置,包括电源通讯部和输出部,所述电源通讯部和输出部电性连接;所述电源通讯部包括控制芯片、整流桥部、两个并联电阻和发光二极管,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与两个并联电阻的一端连接,两个并联电阻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串联,其中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第四引脚与整流桥的一个交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五、第六引脚与整流桥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出部包括处理芯片和三个并联的控制电路,所述三个并联的控制电路分别与处理芯片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电性连接,所述三个并联的控制电路结构相同,包括稳压管、发光二极管、两个并联电阻和三极管 ,所述三极管的输入端与电源通讯部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的一端与稳压管的正极、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稳压管的负极与两个并联电阻、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两个并联电阻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另外两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通讯部和输出部电性连接处串联接入电阻组,所述电阻组包括两组两个并联电阻,其中一组两个并联电阻一端与电源通讯部电性连接,该另一端与另一组的两个并联电阻的一端、输出部的三极管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另一组的两个并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其中一组两个并联电阻一端与电源通讯部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轨卡扣式的壳体和控制器本体,所述壳体大小为150*60*35mm,所述电源通讯部设置在控制器本体的前部、整流部和输出部,整流部设置在控制器本体的右部,输出部设置在控制器本体的后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作方便,实用性强,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极易推广使用。外壳在更换时,一般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这就需要专用工具,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导轨卡扣式进行安装,就可以实现操作方便,灵活替换装卸,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需求、保持直流电压维持不变,控制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电路板上整体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涡流自动控制器的输出装置,包括电源通讯部和输出部,所述电源通讯部和输出部电性连接。其中还包括整流部,所述电源通讯部和整流部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通讯部包括控制芯片、整流桥部、两个并联电阻(即电阻R7和电阻R8)和发光二极管(即发光二极管D5)。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与两个并联电阻的一端连接,两个并联电阻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串联,其中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第四引脚与整流桥的一个交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五、第六引脚与整流桥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桥的整流正极、整流负极与整流部电性连接。

所述输出部包括处理芯片和三个并联的控制电路,所述三个并联的控制电路分别与处理芯片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电性连接,所述三个并联的控制电路结构相同,包括稳压管、发光二极管、两个并联电阻和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输入端与电源通讯部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的一端与稳压管的正极、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稳压管的负极与两个并联电阻、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两个并联电阻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另外两端接地。

所述整流部包括四个并联的极性电容、两个并联电阻(即电阻R1和电阻R2)和发光二极管,所述四个并联的极性电容的正极与正极连接,并与整流部的两个并联电阻的一端、电源处电性连接,所述四个并联的极性电容的负极与负极连接,并与整流部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且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整流部通过将输入交流电压的负半周转到正半周或将正半周转到负半周,且输入交流电压的幅值远大于二极管导通的管压降,所以可将整流二极管的管压降忽略不计,具有高电压,小电流的输出特性,本设计在整流电路后增加并联部,大大保护了整个电路,延长了整个电路的使用寿命。

所述电源通讯部和输出部电性连接处串联接入电阻组,所述电阻组包括两组两个并联电阻,其中一组两个并联电阻一端与电源通讯部电性连接,即这一组并联电阻为电阻R11、电阻R12并联,该这一组并联电阻的另一端与另一组的两个并联电阻(即为图中电阻R13和电阻R14)的一端、输出部的三极管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另一组的两个并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其中一组两个并联电阻一端与电源通讯部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上述三极管用作开关功能。这将大大提供输出效率,减少损害。

还包括导轨卡扣式的壳体和控制器本体,所述壳体大小为150*60*35mm,所述电源通讯部设置在控制器本体的前部、整流部和输出部,整流部设置在控制器本体的右部,输出部设置在控制器本体的后部。充分实现了变压器占电器控制柜内部空间的压缩,不利于电气布局,能大大减少消耗,功率能尽可能的变小了。并且实现了输入电压波动±5%,输出直流电压维持不变,控制更稳定,输出直流电压也采用了无级调压,能满足各种工况的要求。并且需要特殊订制时,本方案都能满足目前所有的电压等级需求。

综上所述,本方案的回转涡流模块由变频器通讯信号输入,交流AC24V输入,通过整流逆变成可任意可变的直流电压,配合各档不同速度分别输出不同大小的直流电压,达到控制回转电机的各个速度。其中整流桥部,能把50Hz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DC36V。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