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1889发布日期:2018-09-18 22:52阅读:7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光储充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得以大量运用,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是将光伏组件所发的电供负载使用的同时又将多余的电储存在蓄电池中,方便负载使用。但是传统的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体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携带,那么如何将结构简易化,更为方便的供人们所使用,成了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式光储充一体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移动式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单向DC/DC转换器、储能单元、负载、直流母线,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单向DC/DC转换器与直流母线连接,用于向所述储能单元和所述负载提供直流电;单向 DC/DC转换器,所述单向DC/DC转换器,其输入端与所述光伏组件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直流母线相连,用以把所述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与所述储能单元或所述负载匹配的、稳定的电压的直流电输出;直流母线,所述直流母线分别与所述负载、所述储能单元连接,用于传输所述光伏组件发的直流电或储能单元的储存的直流电;储能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包括BMS系统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用于把所述光伏组件发的直流电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或向所述负载提供直流电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载为若干个负载,若干个负载包括与其一一对应的用电器件和DC/DC变换器,所述用电器件的功率、电压各不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MS系统中包括多个电池管理单元和与电池管理单元一一对应的电池控制单元,所述的电池管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蓄电池的电压、电流的信息数据,所述电池控制单元通过电池管理单元所采样的参数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蓄电池是锂离子动力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中的光伏组件可以为负载直接提供电能,使负载能持续工作,同时将光伏组件输出的多余的直流电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在蓄电池中,当光伏组件的输出的直流电压无法达到负载电压的要求,蓄电池可以输出直流电为负载提供电能,以此对光伏发电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若将该系统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问题上能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其中可以在用电高峰期时,该系统可以自给自足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在用电低峰期时,可以通过充电站进行充电,这也起到了降低充电站区域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该系统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充电宝装置,具有轻量化、小型化、安全性高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图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包括:光伏组件1、单向DC/DC转换器2、储能单元3、负载4、直流母线5,光伏组件1,通过单向DC/DC转换器2与直流母线5连接,用于向储能单元3和负载4提供直流电;单向DC/DC转换器2,其输入端与光伏组件1连接,输出端与直流母线5相连,用以把光伏组件1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与储能单元3或负载4匹配的、稳定的电压的直流电输出;直流母线5,分别与负载4、储能单元3连接,用于传输光伏组件1发的直流电或储能单元3的储存的直流电;储能单元 3,包括BMS系统6和蓄电池11,蓄电池11用于把光伏组件1发的直流电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或向负载4提供直流电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负载4为若干个负载,若干个负载包括与其一一对应的用电器件10和DC/DC变换器9,用电器件10的功率、电压各不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BMS系统6中包括多个电池管理单元7和与电池管理单元7一一对应的电池控制单元8,电池管理单元7用于采集蓄电池11的电压、电流的信息数据,电池控制单元8通过电池管理单元7所采样的参数控制蓄电池11的充放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蓄电池11是锂离子动力电池。

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实现流程图。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光伏组件进行工作发电。

步骤S2,检测直流母线的适配电压,进入步骤S3。

步骤S3,单向DC/DC转换器工作,将步骤S1发电的直流电转换成步骤S2采集的适配电压。

步骤S4,检测直流母线的功率。若直流母线的功率充足,直流母线的电能往蓄电池方向进行充电;若直流母线的功率不充足,则蓄电池给直流母线输送电能。

步骤S5,检测蓄电池电压。若蓄电池处于欠压状态,直流母线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若蓄电池处于足压状态,蓄电池对直流母线进行放电。

步骤S6,蓄电池进行充放电。

步骤S7,检测用电器件适配电压。

步骤S8,DC/DC变换器工作,将直流母线的直流电电压变换成步骤S7采集的适配电压。

步骤S9,用电器件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移动式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实现存在三种情形:

第一种,光伏组件单独为工作中负载提供直流电。光伏组件提供的直流电通过单向 DC/DC转换器转换成负载所需要的直流电,经直流母线到达负载,使负载工作。

第二种,光伏组件可为蓄电池进行充电。光伏组件提供的直流电足以使负载工作且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剩余的电能直接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在蓄电池中;或负载不进行工作,则光伏组件提供的直流电经单向DC/DC转换器转换、直流母线传递到达蓄电池进行储存。

第三种,光伏组件和蓄电池同时工作提供电能给负载。光伏组件所发的直流电达不到负载的功率要求时,则蓄电池经过直流母线到达负载,为负载提供电能。由于蓄电池的电压与负载中用电器件的电压不匹配,因此蓄电池的电能经过DC/DC变换器进行电压变换后,再提供给用电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中的光伏组件可以为负载直接提供电能,使负载能持续工作,同时将光伏组件输出的多余的直流电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在蓄电池中,当光伏组件的输出的直流电压无法达到负载电压的要求,蓄电池可以输出直流电为负载提供电能,以此对光伏发电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若将该系统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问题上能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其中可以在用电高峰期时,该系统可以自给自足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在用电低峰期时,可以通过充电站进行充电,这也起到了降低充电站区域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该系统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充电宝装置,具有轻量化、小型化、安全性高等特点。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改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