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槽面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2550发布日期:2018-12-07 22:0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槽面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槽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线槽面板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线槽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气领域,在优化设备内部线路布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一点问题,其中一个困扰企业装配部门的重要问题便是面板不能牢固安装在线槽上,因线槽本身材质的原因,线槽在实际使用中会产生一定的形变,造成面板在线槽上的安装不牢固,面板和线槽在受内部线路挤压及外部器件摩擦过程中,面板仍有松动和脱落的风险,给设备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面板与线槽间的紧固程度低。此外,当前面板的安装是通过在面板和线槽壁上打孔进行固定安装,安装过程费时费力,不易操作,面板和线槽上的安装孔不可修复,造成面板和线槽重复利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得工作人员在线槽布线及后续线槽调整使用过程中对线槽的拆卸和调整极为不便,阻碍了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槽面板固定结构,解决了面板与线槽间紧固程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槽面板固定结构,包括若干线槽内部支架、线槽、面板,所述线槽内部支架包括支架底板,所述支架底板两侧设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支架底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线槽设有内扣式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卡接在所述内扣式结构上,所述面板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面板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安装在2个所述线槽内部支架上,所述线槽置于所述面板与所述线槽内部支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底板设有底板凹槽、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底板凹槽、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置于所述底板凹槽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底板凹槽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底部设有挡板凹槽,所述挡板凹槽与所述限位槽配合,所述第一挡板底部置于所述底板凹槽内,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底板凹槽形成顶端开口的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凹槽内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凸台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底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相邻两侧分别与所述凸台和所述支架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相邻两侧分别与所述凸台和所述支架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固定板凹槽,所述固定板凹槽与所述限位槽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固定件为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在所述螺纹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位置对应。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槽面板固定结构,通过支架底板两侧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在线槽的内扣式结构上,支架的第一卡接结构对线槽的内扣式结构施加拉力,使线槽内扣式结构的结构稳定,不会在受到内部线路挤压及外部器件摩擦过程中产生形变,降低了面板与线槽之间松动或脱落的风险,面板与线槽间的紧固程度高,通过在支架和面板上设置安装孔,固定件通过安装孔固定支架和面板,安装过程省时省力,易操作,实际安装过程中无需在面板和线槽上打孔,面板和线槽重复利用率高,节省资源,使得工作人员在线槽布线及后续线槽调整使用过程中对线槽的拆卸和调整极为方便,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槽内部支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槽面板固定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槽面板固定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槽面板固定结构第三示意图。

图中:1、线槽内部支架;11、支架底板;111、底板凹槽;112、第一侧板;1121、限位槽;113、第二侧板;12、第一卡接结构;121、第一挡板;1211、挡板凹槽;122、第二挡板;13、凸台;131、第一安装孔;14、第一固定板;15、第二固定板;2、面板;21、第二安装孔;3、线槽;31、内扣式结构;4、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线槽面板固定结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若干线槽内部支架1、线槽3、面板2,线槽内部支架1包括支架底板11,支架底板11两侧设有第一卡接结构12,支架底板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31,线槽3设有内扣式结构31,线槽内部支架1的第一卡接结构12卡接在内扣式结构31上,面板2设有第二安装孔21,面板2通过第二安装孔21和第一安装孔131安装在2个线槽内部支架1上,线槽3置于面板2与线槽内部支架1之间。

如图1-图3所示,优选的,第一安装孔131与第二安装孔21的位置对应。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线槽3的型号和尺寸,设计与线槽3的型号和尺寸相匹配的线槽内部支架1,通过支架底板11两侧的第一卡接结构12卡接在线槽3的内扣式结构31上,线槽内部支架1的第一卡接结构12对线槽3的内扣式结构31施加拉力,使线槽3内扣式结构31的结构稳定,不会在受到内部线路挤压及外部器件摩擦过程中产生形变,降低了面板2与线槽3之间松动或脱落的风险,面板2与线槽3间的紧固程度高,通过在线槽内部支架1和面板2上设置第一安装孔131和第二安装孔21,固定件4通过第一安装孔131和第二安装孔21固定线槽内部支架1和面板2,安装过程省时省力,易操作,实际安装过程中无需在面板2和线槽3上打孔,面板2和线槽3重复利用率高,节省资源,使得工作人员在线槽3布线及后续线槽3调整使用过程中对线槽3的拆卸和调整极为方便,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如图1所示,优选的,支架底板11设有底板凹槽111、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底板凹槽111、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一体成型,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置于底板凹槽111相对的两侧,图1中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分别置于底板凹槽111的前侧和后侧,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分别开设有限位槽1121,限位槽1121的深度小于底板凹槽111的深度,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开设有限位槽1121位置处的侧板高度高于,底板凹槽111位置处的底板高度。

如图1所示,优选的,第一卡接结构12设有第一挡板121、第二挡板122,第一挡板121底部设有挡板凹槽1211,挡板凹槽1211与限位槽1121配合,第一挡板121底部置于底板凹槽111内,第二挡板122与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固定连接,第一挡板121、第二挡板122、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底板凹槽111形成顶端开口的腔体,当线槽内部支架1卡接在线槽3上时,第一卡接结构12卡接在线槽3的内扣式结构31上,具体为第一挡板121卡接在线槽3的内扣式结构31上,对线槽3的内扣式结构31施加拉力。

如图1所示,优选的,底板凹槽内111设有凸台13,凸台13内设有第一安装孔131,凸台13固定安装在支架底板11上,固定件4通过第二安装孔21和凸台13上的第一安装孔131固定线槽内部支架1和面板2,安装过程省时省力。如图1和图3所示,优选的,第一安装孔131为螺纹孔,固定件4为螺钉,螺钉穿过第二安装孔21固定在螺纹孔内。

如图1所示,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5,第一固定板14相邻两侧分别与凸台13和支架底板1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15相邻两侧分别与凸台13和支架底板1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15设有固定板凹槽,固定板凹槽与限位槽1121配合,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5将凸台13牢固的固定在支架底板11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槽面板固定结构,包括若干线槽内部支架、线槽、面板,线槽内部支架包括支架底板,支架底板两侧设有第一卡接结构,支架底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线槽设有内扣式结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在内扣式结构上,面板设有第二安装孔,面板通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安装在2个线槽内部支架上,线槽置于面板与线槽内部支架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架底板两侧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在线槽的内扣式结构上,支架的第一卡接结构对线槽的内扣式结构施加拉力,使线槽内扣式结构的结构稳定,不会在受到内部线路挤压及外部器件摩擦过程中产生形变,降低了面板与线槽之间松动或脱落的风险,面板与线槽间的紧固程度高,通过在支架和面板上设置安装孔,固定件通过安装孔固定支架和面板,安装过程省时省力,易操作,实际安装过程中无需在面板和线槽上打孔,面板和线槽重复利用率高,节省资源,使得工作人员在线槽布线及后续线槽调整使用过程中对线槽的拆卸和调整极为方便,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