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1271发布日期:2018-11-09 21:4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数据库在2017年05月17日公告了CN206180706U,一种墙壁式多功能无线充电器,包括后壳、盖装在所述后壳上的前壳、设置在所述前壳内壁上的无线充电单元,所述前壳与后壳形成容纳腔;所述前壳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前端为弧面形的卡爪,所述卡爪的弧面形部分能够从所述前壳上的开口伸出或者在外力作用下回缩到容纳腔内。一方面,充电时,需打开开关使卡爪伸出,充电完成后又需收回卡爪,充电繁琐;另一方面,设置卡爪,须配设转动轴、开关机构等,因此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无线充电装置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固定框,设有开口朝前的装配槽;

无线充电功能模块,包括电源转换模块和连接电源转换模块且设在电源转换模块之前的线圈组件,该无线充电功能模块装接在该装配槽内;及

前盖部分,包括前盖板和由前盖板周缘向后延伸的前周壁,该前周壁顶部开设有贯穿前周壁内外的插入口,该插入口、前周壁及前盖板配合形成有供该待充设备插入的供插槽,该前盖部分固定装接在固定框之前且该无线充电功能模块对应该供插槽。

该固定框和前盖部分都由塑料制成。

该前盖板呈矩形且该前周壁具有一顶壁、一底壁和两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侧壁,该插入口设在顶壁。

该线圈组件至少部分自后往前伸入前盖部分内。

该固定框包括装配部、由装配部前周缘向外延伸的后盖板和由后盖板周缘向前延伸的后周壁,该装配部设有上述的装配槽,该后盖板设有贯穿前后的贯穿孔,该前周壁和后周壁对齐且固定装接在一起。

该装配部开设有内外贯穿的散热孔。

该装配部的装配槽的槽壁凸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筋条。

该线圈组件包括装接板和线圈部分,该线圈部分固定在装接板之前,该线圈部分的轴线沿前后向水平布置。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固定框、无线充电功能模块和前盖部分,前盖部分的前周壁开设插入口,插入口、前周壁及前盖板配合形成有供该待充设备插入的供插槽,因此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且产生如下技术效果:其一,前盖部分既起到前盖作用,又起到供插槽作用,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其二,充电时只需将待充设备插入供插槽即可,使用方便快速;其三,供插槽的设置能避免待充设备脱离槽外,能提高充电过程中待充设备置放的安全性。

线圈组件至少部分自后往前伸入前盖部分内,能缩短固定框前后向距离,本无线充电装置装入墙壁后,减小无线充电装置装入墙壁的深度,使待充设备背部的接受线圈同线圈组件对正且位置可控,以为待充设备保证最大充电效率。

前周壁和后周壁对齐且固定装接在一起,装配方便快速。

装配部的装配槽的槽壁凸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筋条,便于无线充电功能模块装入固定框的装配槽内,增加无线充电模块的定位强度,便于散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3是待充设备插入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示意图之一。

图4是待充设备插入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无线充电装置的无线充电功能模块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6,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固定框1、无线充电功能模块2和前盖部分3,该固定框1和前盖部分3都由塑料制成。

该固定框1,包括装配部11、由装配部11前周缘向外延伸的后盖板12和由后盖板12周缘向前延伸的后周壁13,该装配部11设有开口朝前的装配槽14,该后盖板12设有贯穿前后的贯穿孔121,该装配部11开设有内外贯穿的散热孔,该装配部11的装配槽14的槽壁凸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筋条111。

该无线充电功能模块2,包括电源转换模块21和连接电源转换模块21且设在电源转换模块21之前的线圈组件22,该电源转换模块21装接在该装配槽14内,该装接是指固定装接。本具体实施方式之中:该电源转换模块21如用于将输入的220V交流电转换成5VDC直流电,该线圈组件22用于将5VDC直流电转换成无线充电能量波。一具体结构中:该线圈组件22包括装接板221和线圈部分222,该线圈部分222固定在装接板221之前,该线圈部分222的轴线沿前后向水平布置。

该前盖部分3,包括前盖板31和由前盖板31周缘向后延伸的前周壁32,该前周壁32顶部开设有贯穿前周壁内外的插入口33,该插入口33、前周壁32及前盖板31配合形成有供该待充设备4插入的供插槽34。一具体结构中:该前盖板31呈矩形且该前周壁具有一顶壁、一底壁和两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侧壁,该插入口33设在顶壁。

该前盖部分3固定装接在固定框1之前且该无线充电功能模块2的线圈组件22对应该供插槽34,保证待充设备4背部的接受线圈同本装置的线圈组件对正且位置可控,以为待充设备4保证最大充电效率。本具体实施方式之中,该前周壁32和后周壁13对齐且通过前周壁32和后周壁13固定装接在一起使前盖部分3固定装接在固定框1之前;该线圈组件22至少部分自后往前伸入前盖部分3内。

使用过程中:墙壁上开设有凹槽,固定框1装入凹槽内,另配设螺钉穿过后盖板上的贯穿孔以将固定框固定在凹槽内,固定在墙壁;将无线充电功能模块装入固定框的装配槽内,固定前盖部分和固定框,以将无线充电装置暗装在墙壁内;充电时,该待充设备4能自插入口33插入该供插槽34内,该待充设备4如手机。

该电源转换模块21包括AC-DC开关电源模块、连接AC-DC开关电源模块的DC-DC直流降压模块、连接DC-DC直流降压模块的高频逆变器和MCU控制器。无线充电装置直接接入220V市电,通过内置AC-DC开关电源模块将市电交流电转换为5VDC直流电,又通过DC-DC直流降压模块将5VDC直流电降压后供给MCU控制器使用。MCU控制器工作在待机状态,通过线圈组件每隔一段时间就检测一次线圈前方如10mm范围内有无金属存在,且不输出能量波,避免功率电磁波辐射污染,节约能量。当手机等待充设备4插入供插槽就位后,MCU控制器会通过线圈组件向待充设备4内置的接受控制器发送握手信号,一旦握手信号匹配成功,待充设备4会将内置电池电量信息发送给MCU控制器,MCU控制器控制高频逆变器进入工作状态,将DC直流电转换为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组件向待充设备4的接受线圈传递能量,通过待充设备4内置电源管理电路调制后,为锂电池充电。待充设备4控制器会定期将电池电量信息反馈给MCU控制器,由后者通过调整发射频率来实时调节发射功率,直到电池充满,整个工作过程停止,MCU控制器又转入待机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