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快装式护线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0049发布日期:2018-10-23 17:0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金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快装式护线条。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绝缘导线的护线条,其申请号为201520666541.8,申请日为2015.08.31,授权公告号为CN204834207U,授权公告日为2015.12.02,该装置包括护线条本体、至少一个固定线夹、至少一个放电线夹;所述护线条本体为半管状结构,所述护线条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遮蔽所述绝缘导线上的绝缘子的防护板;所述护线条本体通过所述固定线夹和放电线夹固定并遮盖在所述绝缘导线上,且所述放电线夹与所述护线条本体电连接。其不足之处在于:该护线条安装或拆卸不方便,安装或拆卸效率低下,难以应付目前社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且工作可靠的多功能快装式护线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快装式护线条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快装式护线条,包括有上护线条以及与上护线条拼合的下护线条,所述上护线条与下护线条的横截面均呈开口环状,所述上护线条的内壁贴合卡接在下护线条的外壁上,上护线条与下护线条合为的中空通道用于放置待保护的线缆。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操作人员将待保护的线缆放置在下护线条的中空通道内,然后操作人员将上护线条拼合在下护线条上,确保上护线条的内壁贴合卡接在下护线条的外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上护线条与下护线条相配合,从而保护线缆,同时便于上护线条与下护线条分离,因此操作方便,安装快捷,适用于目前社会的需求。

所述上护线条与下护线条的横截面均呈椭圆形的开口环状,便于同时保护多根线缆。

所述椭圆形的开口环状扁长边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便于下护线条放置线缆或便于上护线条卡接在下护线条上。

所述下护线条的内壁上设有将中空通道分割开的隔挡部。隔挡部将各线缆分割开,避免各线缆相互缠绕,消除安全隐患。

所述隔挡部的两侧壁呈圆弧状,便于与待保护的线缆贴合。

所述隔挡部的自由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将隔挡部分成两瓣的开口槽。开口槽将隔挡部分成两瓣,因此使隔挡部的自由端易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待保护的线缆卡接牢固。

与隔挡部对应的上护线条的内壁上设有外凸的条状凸起,条状凸起与开口槽相配合,将两瓣隔挡部的两侧面压合在对应的待保护线缆上,同时承担外界压力,避免中空通道内的线缆直接受压。

所述开口槽根部设有卡接槽,所述条状凸起的自由端设有与卡接槽配合的卡接头。卡接头与卡接槽相配合,将上护线条固定在下护线条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护线条,101条状凸起,102卡接头,2下护线条,201隔挡部,202开口槽,203圆弧状,204卡接槽,3中空通道,4开口环状,5开口,6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为一种多功能快装式护线条,包括有上护线条1以及与上护线条1拼合的下护线条2,上护线条1与下护线条2的横截面均呈椭圆形的开口环状4,便于同时保护多根线缆6,椭圆形的开口环状4扁长边上开设有开口5,开口5便于下护线条2放置线缆6或便于上护线条1卡接在下护线条2上,上护线条1的内壁贴合卡接在下护线条2的外壁上,上护线条1与下护线条2合为的中空通道3用于放置待保护的线缆6,下护线条2的内壁上设有将中空通道3分割开的隔挡部201,隔挡部201将各线缆6分割开,避免各线缆6相互缠绕,消除安全隐患,隔挡部201的两侧壁呈圆弧状203,便于与待保护的线缆6贴合,隔挡部201的自由端端面上开设有将隔挡部201分成两瓣的开口槽202,开口槽202将隔挡部201分成两瓣,因此使隔挡部201的自由端易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待保护的线缆6卡接牢固,与隔挡部201对应的上护线条1的内壁上设有外凸的条状凸起101,条状凸起101与开口槽202相配合,将两瓣隔挡部201的两侧面压合在对应的待保护线缆6上,同时承担外界压力,避免中空通道3内的线缆6直接受压,开口槽202根部设有卡接槽204,条状凸起101的自由端设有与卡接槽204配合的卡接头102,卡接头102与卡接槽204相配合,将上护线条1固定在下护线条2上。

工作时,操作人员将待保护的线缆6依次放置在下护线条2的各中空通道3内,然后操作人员将上护线条1拼合在下护线条2上,确保上护线条1的内壁贴合卡接在下护线条2的外壁上,同时使条状凸起101插接在开口槽202内,将两瓣隔挡部201撑开,确保隔挡部201的圆弧状203侧面贴合在待保护线缆6上,使卡接头102插接在卡接槽204内。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