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智能低压配电JP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5102发布日期:2018-10-16 20:5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智能低压配电JP柜。



背景技术:

智能低压配电JP柜是为适应农村低压配电装置标准化、小型化、户外式的要求而设计的,它集配电、计量、保护、电容无功补偿于一体,给农村安全用电提供了保障。在使用过程中,由于JP柜长期处于室外,同时柜内电器本身发热量较大,造成高温天气来临时柜内温度极高,极易影响柜内电子元件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箱体内部安装风扇、箱体侧壁开设通风口的方式进行降温,但这种简单的设置在高温天气下的降温效果极为有限;现有技术还存在水冷降温、空调降温等,但如此设置不仅挤占了箱体内有限的空间,同时增加了能耗。所以,设置一种能在高温天气下有效降温,同时节约能耗的智能低压配电JP柜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降温,同时节约能耗的组合式智能低压配电JP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智能低压配电JP柜,包括柜体、柜体正面通过合页铰接的柜门,所述柜体包括底板、支脚、内壳和外壳,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内由外至内依次安装第一滤网、风扇和第二滤网,所述内壳的底端焊接在底板上,所述内壳的顶部开设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内安装第三滤网,所述外壳包括防护罩和侧板,所述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侧板的顶端与防护罩的底端焊接、侧板的底端焊接在底板上,所述防护罩下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为若干通孔,所述侧板的下部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内安装百叶窗。

优选的,所述内壳由铝制散热片制成。

优选的,所述外壳由不锈钢隔热板制成,所述外壳的外层涂有隔热涂料。

优选的,所述侧壁空腔的宽度为0.5-1cm。

优选的,所述百叶窗的面积占侧板面积的五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有效降温,同时节约能耗。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冷风由底部风扇吹入内壳内,然后经由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流出,在此过程中,由于内壳顶端空气流速较大、压强较小,可引导外部空气由第二进风口进入柜体内,并通过空腔后从第二出风口流出。本实用新型由于内壳内、外表面的空气均能够进行快速流动,从而便于将内壳内部的热量快速地导出,提高了散热的性能。同时,由于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空腔的存在,在外界温度较高时,又能减缓外界的热量通过热辐射的形式向柜体内入侵,极大的降低了散热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组合式智能低压配电JP柜,包括柜体、柜体正面通过合页1铰接的柜门2,所述柜体包括底板3、支脚4、内壳5和外壳,其中支脚4为对称设置的四个;所述底板3的中部开设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内由外至内依次安装第一滤网6、风扇7和第二滤网8,所述内壳5的底端焊接在底板3上,所述内壳5的顶部开设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内安装第三滤网9,所述外壳包括防护罩10和侧板11。所述内壳5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空腔12,其中侧壁空腔12的宽度为0.5-1cm;所述侧板11的顶端与防护罩10的底端焊接、侧板11的底端焊接在底板3上,所述防护罩10下部的四周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为若干通孔13,所述侧板11的下部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内安装百叶窗14,百叶窗14的面积占侧板11面积的五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冷风由底部风扇7吹入内壳5的中腔后经由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流出中腔,同时由于内壳5顶端空气流速较大、压强较小,可引导外部空气由第二进风口通过空腔12后从第二出风口流出,由此实现内壳5的中腔和空腔12内空气的循环,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冷风由底部风扇7吹入内壳5内,然后经由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流出,在此过程中,由于内壳5顶端空气流速较大、压强较小,可引导外部空气由第二进风口进入柜体内,并通过空腔12后从第二出风口流出。本实用新型由于内壳5内、外表面的空气均能够进行快速流动,从而便于将内壳5内部的热量快速地导出,提高了散热的性能。同时,由于外壳与内壳5之间的空腔12的存在,在外界温度较高时,又能减缓外界的热量通过热辐射的形式向柜体内入侵,极大的降低了散热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5由铝制散热片制成;所述外壳由不锈钢隔热板制成,也可为阻燃聚合物隔热板,所述外壳的外层涂有隔热涂料。内壳5中腔内电器散发的热量可由内壳5导出至空腔12,外壳可阻绝大部分热量。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