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太阳能电池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0958发布日期:2018-10-13 00:4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用太阳能电池板支架。



背景技术:

支架是建筑行业的一个术语,具体指对某一物品的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太阳能板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用于安装太阳能板的太阳能支架也需要不断改进,很多太阳能板在安装好之后经常需要调整角度,而往往太阳能板支架在调节角度时,会对太阳能板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且支架的结构较为单一,太阳能电池板支架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现有技术支架的功能性较少,无法自如调节电池板的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太阳能电池板支架,以解决支架的功能性较少,无法自如调节电池板的角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家用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平衡杆、固定杆、第二平衡杆、第二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调节架、活动夹、连接扣、连接面和活动板,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设有调节架并且与调节架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架后端部设有固定杆并且与固定杆进行铆接,所述固定杆底部设有第一平衡杆并且与第一平衡杆锁扣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设有活动夹并且与活动夹进行铆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右方设有第二平衡杆并且通过第二平衡杆与第二支撑杆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中端部设有第一连接杆并且与第一连接杆进行铆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方设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中端部设有活动板并且与活动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面顶部设有第二连接杆并且与第二连接杆相连接,所述活动夹由连接片、活动弹簧、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组成,所述连接片下方设有活动弹簧并且与活动弹簧相连接,所述连接片右下方设有第一夹体并且与连接片进行焊接,所述连接片左下方设有第二夹体,所述连接片与第一支撑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扣由连接件、活动钮、伸缩架、固定件和活动带组成,所述活动板由防滑区、护架、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连接区、连接螺母、第一扣体、连接轴、第二扣体组成,所述防滑区两侧设有护架并且与护架相连接,所述防滑区左侧设有第一调节阀并且与第一调节阀转动连接,所述防滑区右侧设有第二调节阀并且与第二调节阀转动连接,所述防滑区中端部设有连接区,所述防滑区下方设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下方设有第一扣体并且与第一扣体锁扣连接,所述第一扣体下方设有连接轴并且通过连接轴与第二扣体锁扣连接,所述防滑区与连接面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由转阀、连接块和连接孔组成,所述转阀底部设有连接块并且与连接块相连接,所述转阀前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块与防滑区外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为一米三,能够置放较大的太阳能板。

优选的,所述调节架顶部设有导轨,能够令第一支撑杆自由移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两根,且均可拆卸,能够起到平稳固定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连接扣可取出独立使用,增加产品的灵活性。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可进行全方位的摇动,能够进行多角度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活动带均设置有两条,能够绑住其余的物品。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采用不锈钢材质,不易生锈。

优选的,所述活动夹采用铝合金材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防滑区采用橡胶材质,增加摩擦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了连接扣,能够取出独立使用,将较小的太阳能板通过活动带将设备进行捆绑,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支撑杆连接,增加支架的固定效果,达到支架的功能性较多的效果,解决了支架的功能性较少的问题,通过设置了活动板,能够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令防滑区能够在连接区的支持下进行全方位的转动,通过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将太阳能板固定,达到自如调节角度的效果,解决了无法自如调节电池板的角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支撑杆-1、调节架-2、第一平衡杆-3、固定杆-4、活动夹-5、连接扣-6、第二平衡杆-7、第二支撑杆-8、第一连接杆-9、连接面-10、活动板-11、第二连接杆-12、连接片-501、活动弹簧-502、第一夹体-503、第二夹体-504、连接件-601、活动钮-602、伸缩架-603、固定件-604、活动带-605、防滑区-1101、护架-1102、第一调节阀-1103、第二调节阀-1104、连接区-1105、连接螺母-1106、第一扣体-1107、连接轴-1108、第二扣体-1109、转阀-11041、连接块-11042、连接孔-110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一种家用太阳能电池板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一平衡杆3、固定杆4、第二平衡杆7、第二支撑杆8、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2、调节架2、活动夹5、连接扣6、连接面10和活动板11,第一支撑杆1底部设有调节架2并且与调节架2滑动连接,调节架2后端部设有固定杆4并且与固定杆4进行铆接,固定杆4底部设有第一平衡杆3并且与第一平衡杆3锁扣连接,第一支撑杆1顶部设有活动夹5并且与活动夹5进行铆接,第一支撑杆1右方设有第二平衡杆7并且通过第二平衡杆7与第二支撑杆8相连接,第二支撑杆8中端部设有第一连接杆9并且与第一连接杆9进行铆接,第一连接杆9上方设有连接面10,连接面10中端部设有活动板11并且与活动板11转动连接,连接面10顶部设有第二连接杆12并且与第二连接杆12相连接,活动夹5由连接片501、活动弹簧502、第一夹体503和第二夹体504组成,连接片501下方设有活动弹簧502并且与活动弹簧502相连接,连接片501右下方设有第一夹体503并且与连接片501进行焊接,连接片501左下方设有第二夹体504,连接片501与第一支撑杆1相连接,连接扣6由连接件601、活动钮602、伸缩架603、固定件604和活动带605组成,活动板11由防滑区1101、护架1102、第一调节阀1103、第二调节阀1104、连接区1105、连接螺母1106、第一扣体1107、连接轴1108、第二扣体1109组成,防滑区1101两侧设有护架1102并且与护架1102相连接,防滑区1101左侧设有第一调节阀1103并且与第一调节阀1103转动连接,防滑区1101右侧设有第二调节阀1104并且与第二调节阀1104转动连接,防滑区1101中端部设有连接区1105,防滑区1101下方设有连接螺母1106,连接螺母1106下方设有第一扣体1107并且与第一扣体1107锁扣连接,第一扣体1107下方设有连接轴1108并且通过连接轴1108与第二扣体1109锁扣连接,防滑区1101与连接面10相连接,第二调节阀1104由转阀11041、连接块11042和连接孔11043组成,转阀11041底部设有连接块11042并且与连接块11042相连接,转阀11041前端设有连接孔11043,连接块11042与防滑区1101外侧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长度为一米三。

其中,所述调节架2顶部设有导轨。

其中,所述固定杆4设置有两根,且均可拆卸。

其中,所述连接扣6可取出独立使用。

其中,所述活动板11可进行全方位的摇动。

其中,所述活动带605均设置有两条。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1采用不锈钢材质,不易生锈。

其中,所述活动夹5采用铝合金材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防滑区1101采用橡胶材质,增加摩擦力。

本专利所述的连接扣6是能够独立取出,同时增加产品稳定性的部件,活动板11是能够令太阳能板进行全方位摇动的部件。

工作原理:使用者首先需要通过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8在调节架2滑动调节高度,然后将太阳能电池板顶部置于连接面10上方,使用活动夹5将太阳能电池板顶部进行固定,使用连接扣6将底部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固定,将太阳能电池板中端部与活动板11进行对接,当使用者需要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时候,通过松动活动夹5和连接扣6,事先调节第一调节阀1103和第二调节阀1104,通过调节太阳能电池板,令太阳能电池板能通过连接螺母1106在连接区1105上摇动同时保证太阳能电池板的平稳,最后当使用者需要支撑较小的太阳能电池板时,可以将连接扣6卸下,通过转动活动钮602,将连接件601与柱体连接,将较小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活动带605与固定件604对接,调节伸缩架603的长度即可,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8是令太阳能电池板两端能够置放的位置,调节架2上方设有导轨能够令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8滑动调整设备整体高度,第一平衡杆3和第二平衡杆7是能够支撑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8和固定杆4之间的平衡,活动夹5是能够连接太阳能电池板顶部,保证太阳能电池板固定的部件,连接扣6能够取出独立使用,将较小的太阳能板通过活动带605将设备进行捆绑,通过连接件601与第一支撑杆1连接,增加支架的固定效果,达到支架的功能性较多的效果,解决了支架的功能性较少的问题,第一连接杆9和第二连接杆12是与太阳能电池板背部连接的区域,活动板11能够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1103和第二调节阀1104,令防滑区1101能够在连接区1105的支持下进行全方位的转动,通过第一扣体1107和第二扣体1109将太阳能板固定,达到自如调节角度的效果,解决了无法自如调节电池板的角度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