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用潜水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4033发布日期:2018-10-09 20:58阅读:11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用潜水电机,尤其涉及一种井用潜水电机。



背景技术:

常规的整体式电缆线插头组件的插接部位的截面积较大,与大口径泵电机配合时,大口径井泵电机上的油室端面面积足够大,电缆线插头组件能够顺利插接。然而,小口径井泵电机最大外径较小,油室的端面面积也较小,很难在油室上使用整体式电缆线插头组件。因此,现有的井泵电机的最大外径受到限制,难以做到相对小的外径,也影响了井泵的应用范围,对于口径的井来,则不能应用井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井用潜水电机,将插头外插接组件采用独立的引接线组件(分别用于连接电缆中的零线、火线、地线等)方式分别一一插置于油室上,并通过压板固定,使相邻引接线组件紧密排列,减少占用面积,更为适合于小尺寸的油室,使得井用潜水电机的径向尺寸能够大幅减小,提高了井用潜水电机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井用潜水电机,包括油室,分别插置在油室两端的插头外插接组件和插头内插接组件,所述插头外插接组件和插头内插接组件形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外插接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独立的引接线组件和外压板,所述外压板上设置外压穿孔,所述外压穿孔的数量与所述引接线组件的数量一致,所述引接线组件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外压穿孔,并与所述油室上的对应的外端插孔插接,所述外压板压住各所述引接线组件并与所述油室形成固定连接。将插头外插接组件采用独立的引接线组件(分别用于连接电缆中的零线、火线、地线等)方式分别一一插置于油室上,并通过压板固定,使相邻引接线组件紧密排列,减少占用面积,更为适合于小尺寸的油室,使得井用潜水电机的径向尺寸能够大幅减小,提高了井用潜水电机的应用范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具体来说,所述引接线组件包括:

外引接线;

第一护套:所述外引接线插入第一护套的上端;

插针:插入所述第一护套的下端,并与所述外引接线的下端接触形成电连接;

第二护套:所述插针下端插入所述第二护套;

所述外引接线和第一护套之间的间隙、所述插针与所述第一护套之间的间隙、所述插针与所述第二护套之间的间隙均填充环氧树脂层,使所述的外引接线、第一护套、插针和第二护套形成固定连接。

通常情况下,第一护套上设置凸耳,外压板压住凸耳,然后通过连接件使压板固定在油室上,完成插头外插接组件的装配。

所述第一护套(除凸耳外)和第二护套的外径相适配,相邻所述外端插孔的中心距与所述第一护套的外径相匹配。

所述油室上端设置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和深度与所述外压板形状及厚度相匹配,用于容纳所述外压板。

同样的,为了减少插头内插组件的占用面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插头内插接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独立的内插组件和内压板,所述内压板上设置内压穿孔,所述内压穿孔的数量与所述内插组件的数量一致,所述内插组件分别穿过对应的内压穿孔,并与所述油室上的对应内端插孔插接,所述内压板压住各所述内插组件并与所述油室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内端插孔与所述外端插孔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具体来说,所述内插组件包括:

内引接线;

内护套:所述外引接线上端插入内护套的下端;

所述插针插入所述内护套的上端,并与所述内引接线的上端接触形成电连接;

所述内引接线和内护套之间的间隙均填充环氧树脂层,使所述的内引接线和内护套形成固定连接。

为了使内压板能够压住内护套,内压板与内护套的下端面配合,内压板的内表面形成了内护套下端的承托固定面。

为了方便插头外插接组件和插头内插接组件顺利插接,相邻所述内端插孔的中心距与所述内护套的外径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1、将插头外插接组件采用独立的引接线组件(分别用于连接电缆中的零线、火线、地线等)方式分别一一插置于油室上,并通过压板固定,使相邻引接线组件紧密排列,减少占用面积,更为适合于小尺寸的油室,使得井用潜水电机的径向尺寸能够大幅减小,提高了井用潜水电机的应用范围。2、为了与插头外插接组件形成适配关系,插头内插接组件也采用独立的内插组件分别与对应的引接线组件形成一一插接关系。3、通过外压板和内压板分别将引接线组件和内插组件固定到油室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井用潜水电机,包括油室1,分别插置在油室两端的插头外插接组件2和插头内插接组件3,所述插头外插接组件和插头内插接组件形成电连接。

所述插头外插接组件2包括至少两组独立的引接线组件21和外压板22,所述外压板22上设置外压穿孔221,所述外压穿孔221的数量与所述引接线组件21的数量一致,所述引接线组件21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外压穿孔221,并与所述油室1上的对应的外端插孔11插接,所述外压板22压住各所述引接线组件21并与所述油室1形成固定连接。将插头外插接组件采用独立的引接线组件(分别用于连接电缆中的零线、火线、地线等)方式分别一一插置于油室上,并通过压板固定,使相邻引接线组件紧密排列,减少占用面积,更为适合于小尺寸的油室,使得井用潜水电机的径向尺寸能够大幅减小,提高了井用潜水电机的应用范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具体来说,所述引接线组件21包括:

外引接线211;

第一护套212:所述外引接线插入第一护套的上端;

插针213:插入所述第一护套的下端,并与所述外引接线的下端接触形成电连接;

第二护套214:所述插针下端插入所述第二护套;

所述外引接线和第一护套之间的间隙、所述插针与所述第一护套之间的间隙、所述插针与所述第二护套之间的间隙均填充环氧树脂层,使所述的外引接线、第一护套、插针和第二护套形成固定连接。

通常情况下,第一护套上设置凸耳215(为了方便加工及装配,凸耳215与第一护套为一体结构),外压板22压住凸耳215,然后通过连接件使压板固定在油室1上,完成插头外插接组件的装配。第二护套上设置第二凸耳216,用于防止第二护套全部压入油室壁体内。

所述油室上端设置凹槽12,所述凹槽的形状和深度与所述外压板形状及厚度相匹配,用于容纳所述外压板。

所述第一护套212(除凸耳外)和第二护套214的外径相适配,相邻所述外端插孔的中心距与所述第一护套的外径相匹配。

同样的,为了减少插头内插组件的占用面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插头内插接组件3包括至少两组独立的内插组件31和内压板32,所述内压板上设置内压穿孔321,所述内压穿孔的数量与所述内插组件的数量一致,所述内插组件分别穿过对应的内压穿孔321,并与所述油室1上的对应内端插孔插接,所述内压板压住各所述内插组件并与所述油室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内端插孔与所述外端插孔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具体来说,所述内插组件包括:

内引接线311;

内护套312:所述外引接线上端插入内护套的下端;

所述插针213插入所述内护套312的上端,并与所述内引接线311的上端接触形成电连接;

所述内引接线311和内护套312之间的间隙均填充环氧树脂层,使所述的内引接线和内护套形成固定连接。

为了使内压板32能够压住内护套312,内压板与内护套的下端面配合,内压板的内表面形成了内护套下端的承托固定面。

为了方便插头外插接组件和插头内插接组件顺利插接,相邻所述内端插孔的中心距与所述内护套的外径相匹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