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防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2476发布日期:2018-11-07 21:3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防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防反领域,尤其是一种直流防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组件与光伏汇流箱之间需要设置防反保护装置以防止光伏组件之间形成环流,防反保护装置一般采用防反二极管来实现,一个光伏组件通过一个防反保护装置与光伏汇流箱连接,其中,光伏组件与防反保护装置通过连接接头(如MC4接头)实现快速连接,防反保护装置与光伏汇流箱之间也通过连接接头(如MC4接头)实现快速连接,然而,当防反保护装置发生剧烈震动或者被拉扯时,防反保护装置与光伏组件或者光伏汇流箱之间的连接容易被破坏导致连接断开,致使光伏系统无法继续正常运行;另外,当有多个光伏组件通过各自的防反保护装置与光伏汇流箱连接时,同时具有多个防反保护装置,当其中一个发生异常时,无法快速判断异常的防反保护装置具体是哪一个,导致工作人员的维修工作量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防反装置,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方便固定直流防反装置,以保证光伏系统正常工作;且利用LED状态提示灯可以迅速得知直流防反装置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防反装置,包括引出有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两个接线端的封装体、第一连接接头和第二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用于与光伏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接头用于与光伏汇流箱连接,所述封装体内设置第一防反二极管和第一LED状态提示灯,所述第一连接接头通过第一接线端与第一LED状态提示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LED状态提示灯的负极与所述第一防反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接头通过第二接线端与第一防反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封装体设置有贯穿其表面和底面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呈对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体的底面上设置有散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接头为MC4公接头,所述第二连接接头为MC4 母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体还设置有贯穿其表面和底面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呈对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防反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方便固定直流防反装置,保证光伏组件、直流防反装置和光伏汇流箱的连接正常,保障光伏系统得以正常工作,且利用LED状态提示灯可以迅速得知直流防反装置的工作状态,降低维修工作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防反保护装置因剧烈震动或被拉扯导致与光伏组件或光伏汇流箱的连接中断,致使光伏系统无法继续正常运行;以及发生异常时,无法快速判断异常的防反保护装置具体是哪一个,导致工作人员的维修工作量巨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防反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防反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防反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内部电路示意图;

其中,A-第一接线端;K-第二接线端;第一防反二极管-PD1;B-第二连接接头;C-第一连接接头;D-封装体;E-第一安装孔;F-第二安装孔;G-第三安装孔;H-第四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防反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防反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正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防反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内部电路示意图;一种直流防反装置,包括引出有第一接线端A、第二接线端K两个接线端的封装体D、第一连接接头C和第二连接接头B,第一连接接头C用于与光伏组件连接,第二连接接头B用于与光伏汇流箱连接,封装体D内设置第一防反二极管PD1和第一 LED状态提示灯(未示出),第一连接接头C通过第一接线端A与第一LED状态提示灯的正极连接,第一LED状态提示灯的负极与第一防反二极管PD1的正极连接,第二连接接头B通过第二接线端K与第一防反二极管PD1的负极连接;封装体D设置有贯穿其表面和底面的第一安装孔E和第二安装孔F,第一安装孔E和第二安装孔F呈对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防反装置,通过呈对角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利用安装固定器件(如螺栓)可以方便地固定直流防反装置,保证光伏组件、直流防反装置和光伏汇流箱的连接稳定、正常,保障光伏系统得以正常工作;且利用第一LED状态提示灯可以迅速得知直流防反装置的工作状态,当光伏组件、光伏汇流箱与直流防反装置的连接正常时,第一LED状态提示灯亮起;连接中断时,第一LED状态提示灯不亮起,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维修工作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防反保护装置容易因剧烈震动或被拉扯导致与光伏组件或光伏汇流箱的连接中断,致使光伏系统无法继续正常运行;以及发生异常时,无法快速判断异常的防反保护装置具体是哪一个,导致工作人员的维修工作量巨大的技术问题。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封装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未示出)。本实施例中,封装体的底面采用金属底面,方便快速散热。实际使用时,直流防反装置连接好光伏组件和光伏汇流箱之后,将直流防反装置放置在光伏支架或电缆U型槽内,封装体的底面紧贴光伏支架或者电缆U型槽的平面,用2枚 M5x30mm的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将直流防反装置紧固在光伏支架或电缆U型槽内,实现固定和快速散热,适合于密闭和通风不畅的环境。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接头C为MC4公接头,第二连接接头B为MC4母接头。封装体的长为65mm,宽为34mm,高为26mm。进一步地,封装体D还设置有贯穿其表面和底面的第三安装孔G和第四安装孔H,第三安装孔G和第四安装孔H呈对角设置。本实施例中,增加第三安装孔G和第四安装孔H,方便更加牢固的固定直流防反装置,避免因剧烈震荡或者被拉扯导致直流防反装置与其他设备的连接被破坏,影响光伏系统的正常工作。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