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空地线飞车过防震锤转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6568发布日期:2019-01-02 22:14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架空地线飞车过防震锤转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线路维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架空地线飞车过防震锤转力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们使用的架空地线飞车多为可以直接过防震锤的,但检修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很难一次性越过防震锤。使用此飞车过防震锤对检修人员的使用技巧也是一个考验,大部分检修人员将80%的精力和时间都浪费在了过防震锤上,此项目的提出并应用到检修作业中之后,会大大提高检修人员一次性过防震锤的通过率,大大节约检修人员在过防震锤时所浪费的精力和时间。不使用转力装置直接过防震锤在安全性、稳定性、实用性都很难满足现在电网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架空地线飞车过防震锤转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架空地线飞车过防震锤转力装置,包括第一管件、第二管件、第三管件,所述的第一管件的一端设有挂钩,所述的挂钩上具有一个可开合的开口结构,第一管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件的一端连接,第二管件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件的一端连接,第三管件的另一端设有倒T形的脚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挂钩上设有开口部,所述的开口结构设置在开口部上,其包括开口臂、回力弹簧,所述的开口臂的一端铰接在挂钩的开口部的一侧,另一端抵挡在开口部的另一侧,所述的开口臂可往挂钩内部翻转,所述的回力弹簧设置在开口臂的交界处用于提供开口臂闭合开口部的回复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第一管件、第二管件、第三管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脚踏朝向第三管件的一端为平整端面,在平面端面上设有摩擦纹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脚踏朝向第三管件的一端为平整端面,在平面端面上设有橡胶层,在橡胶层表面设有摩擦纹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机械强度高、安全可靠性高、稳定性能好、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的优点。操作中可以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大和缩短作业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架空地线飞车过防震锤转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一种架空地线飞车过防震锤转力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管件1、第二管件2、第三管件3、脚踏4、挂钩5、开口臂7、回力弹簧8、平整端面9、橡胶层1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架空地线飞车过防震锤转力装置,包括第一管件1、第二管件2、第三管件3,所述的第一管件1的一端设有挂钩5,所述的挂钩5上具有一个可开合的开口结构,第一管件1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件2的一端连接,第二管件2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件3的一端连接,第三管件3的另一端设有倒T形的脚踏4。所述的挂钩5上设有开口部6,所述的开口结构设置在开口部6上,其包括开口臂7、回力弹簧8,所述的开口臂7的一端铰接在挂钩5的开口部6的一侧,另一端抵挡在开口部6的另一侧,所述的开口臂7可往挂钩5内部翻转,所述的回力弹簧8设置在开口臂7的交界处用于提供开口臂7闭合开口部6的回复力。所述的第一管件1、第二管件2、第三管件3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脚踏4朝向第三管件3的一端为平整端面9,在平面端面上设有摩擦纹路。所述的第一管件1、第二管件2、第三管件3为直径20mm的钢管。

使用步骤说明:

(1)、人员将拆开的一管件1、第二管件2、第三管件3装进工具包中带上架空地线位置,或组装折叠后装进工具包中带上架空地线位置。

(2)、人员坐飞车出架空地线,到防震锤位置时,将带有挂钩5的一头挂在架空地线防震锤位置。

(4)、人员将脚踩在脚踏上,将身体的大部分力转移到转力装置上后,用手移飞车穿过防震锤。

(5)、过完防震锤后人员可将转力装置留在防震锤处,坐飞车出架空地线到达作业点。

(6)、完成作业后返回到防震锤处时继续上述方法过防震锤,人员回到塔上时,拆出此转力装置,装入工具包,带下铁塔。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平面端面上设有橡胶层10,在橡胶层10表面设有摩擦纹路。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