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端电源构建的中压架空主干配电网建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138发布日期:2019-01-02 22:1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端电源构建的中压架空主干配电网建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供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端电源构建的中压架空主干配电网建设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738—2012)、《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GB 50613-2010)和《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 5118),中压架空主干配电网典型结构有:单辐射接线、单联络接线和多分段适度联络接线。

以上三种标准接线方式,在传统中压配电网建设中,因负荷点的地理分布、道路走向和增长特性等因素,易造成实际网架与规划网架目标发生偏差。虽经逐年滚动修改和纠偏,却最终造成网络结构不清晰、分段不合理、无效联络多的现实,直接影响配电网的转供互带能力低下,用户供电可靠性难以保证。

由于受到用户负荷密度、规划路网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约束,各类“规程”均无法对网架建设时序和网架过渡方式进行明确。为了达到不同区域的供电能力指标,实现配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用户负荷的发展需求。多年来,供电企业始终紧紧围绕“用户负荷发展特性”,“如何完善网架结构,以实现向终期网架的合理过渡和演进”,“如何实现配电网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协调”等这一系列命题开展深入分析和重点研究。

随着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及4月15日国家发改委《关于贯彻中发[2015]9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742号)相继出台。围绕配电网运营的经济性和收益性,我们不得不围绕投资和收益来研究当前配电网架的发展方向,并在建设规模、供电能力、管理投入和收益回报等方面寻求适度平衡。

特别是一些位于农村、新型城镇、新建开发区的供电用户,由于受到电源变电站布点,中压线路供电半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等条件约束,大量主干配电网运行经济性水平不高。重载与轻载,变电站间隔资源被占用与线路负载水平不高等情况并存,直接引发对用户的供电水平和供电能力低下,用户供电可靠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单端电源构建的中压架空主干配电网建设结构,通过两个独立的接线结构构建站内联络关系,以在线路发生故障或电源接入母线发生故障时,仍能较好保证对非故障段的供电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单端电源构建的中压架空主干配电网建设结构,包括:

电源变电站的第一出口母线和第二出口母线,分段断路器、第一出口断路器、第二出口断路器、第一分段开关、第一联络开关;

所述第一出口母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断路器的第一端、所述分段断路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出口母线的一端分别于所述第二出口断路器的第一端、所述分段断路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出口断路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联络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出口断路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段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联络开关和所述分段断路器均为常闭开关,所述第一出口断路器和所述第一分段开关均为常闭开关。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分段开关和第二联络开关;

所述第一出口断路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分段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出口断路器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联络开关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分段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联络开关的第二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二联络开关为常闭开关,所述第二分段开关均为常闭开关。

可选的,依据所述第一联络开关、所述第二联络开关、所述第一分段开关和所述第二分段开关形成两个一级供电段和两个二级供电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端电源构建的中压架空主干配电网建设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中参与联络的两条线路接于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以构建站内联络,两条线路的联络点共有两处,除了由电源变电站一条母线提供电源,还可以通过各级供电段上设置的两台联络开关与另一条母线提供电源的线路形成联络。保证线路发生故障或电源接入母线发生故障时,仍能保证对非故障段的供电能力。

2、由接于1座电源变电站的两条母线分别提供一条线路构建标准两分段两联络整组供电单元,具有结构简单、转供能力强,网架切改灵活等特点,宜作为城市新区、中心乡镇、开发园区等中压架空公用主干配电网过渡期或终期目标网架应用。

3、该结构较标准网架结构更为具体和量化,能够有效结合供电区域电源点和负荷点的分布,以及公路及线路廊道安排开展应用。不仅引导了中压主干电网的有序建设,合理演进,同时极大改善了变电站、开关站中压出线间隔的资源配置,并对配电网运检、调度,及新增负荷的接入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端电源构建的中压架空主干配电网建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出口母线1的一端与第一出口断路器4的第一端、分段断路器3的第一端相连,第二出口母线2的一端分别于第二出口断路器5的第一端、分段断路器3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出口断路器1的第二端与第一联络开关6的第一端相连,第二出口断路器5的第二端与第一分段开关7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联络开关6和所述分段断路器3均为常闭开关,所述第一出口断路器1和所述第一分段开关7均为常闭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一座电源变电站,电源变电站的出口通过第一母线1串联第一出口断路器4,电源变电站的另一出口通过第二母线2串联第二出口断路器5。第一出口断路器4和第二出口断路器5间设有至少一个两分段两联络接线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分段断路器3将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进行分离,作为两个独立的接线结构,可以在第一母线1、第一出口断路器4所在的一整条线路(包括第一联络开关6所处的线路)发生任何故障的情况下,都不会影响第二母线2及其所在的整条线路、第二出口断路器5(包括第一分段开关7所处的线路)的正常使用;反之,在第二母线2所在的线路发生任何故障的情况下,都不会影响第一母线1所在线路的正常供电。因此,通过两个独立的接线结构构建站内联络关系,以在线路发生故障或电源接入母线发生故障时,仍能较好保证对非故障段的供电能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再次扩展如第一分段开关7和第一联络开关6的串联连接结构,例如,还可以包括第二分段开关8和第二联络开关9;第一出口断路器1的第二端与第二分段开关8的第一端相连,第二出口断路器5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联络开关9的第一端相连;第二分段开关8的第二端与第二联络开关9的第二端相连,其中,第二联络开关9为常闭开关,第二分段开关8为常闭开关。因此,依据第一联络开关6、第二联络开关9、第一分段开关7和第二分段开关8可以形成两个一级供电段和两个二级供电段,以及供电段有:A-1、B-1,二级供电段有:A-2、B-2,形成甘字型站内联络网架。一级供电段由第一出口断路器4和第一联络开关6、第二出口断路器5和第二联络开关9所在的供电线路组成,二级供电段由第二出口断路器5和第一分段开关7、第一出口断路器4和第二分段开关8所在的供电线路组成,因此,从线路的构成可以看出,在出口断路器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四条线路之间互不影响供电,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供电的可靠性。

采用这种结构,一级供电段和二级供电段的结构较标准网架结构更为具体和量化,且可以根据每一段的供电和负荷情况能够有效结合供电区域电源点和负荷点的分布,以及公路及线路廊道安排开展应用。不仅引导了中压主干电网的有序建设,合理演进,同时极大改善了变电站、开关站中压出线间隔的资源配置,当供电线路上的用户负荷水平达到边界条件时,本实用新型结构具备扩展为双端电源两分段两联络建设结构或另一种单端电源两分段两联络建设结构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由单端电源构建的双线路式中压架空主干配电网两分段两联络的建设结构的构建结构:以一座电源变电站的不同母线分别接出1条两分段两联络线路,构建站内联络关系,每条母线出口设有一个断路器,两个断路器间设有2个并联的两分段两联络结构,负荷的边界条件:参见表1为中压主干配电网常用线缆允许长期工作负荷情况一览表。

单一供电段故障:正常运行方式时,单条线路的运行负载水平一般不超过最大负载水平的70%(基本接近2/3)。单一供电段负载水平按照相应线缆负载水平的1/3进行约束,即可保证单一供电段故障时,非故障供电段仍安全供电。

系统故障:当发生系统故障,电源变电站单台变压器失电或电源变电站单条母线失电,涉及负荷转供时,单条线路的安全运行约束条件为相应线缆负载水平的1/2。

表1: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