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铜线扭形的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2261发布日期:2019-01-04 23:3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子铜线扭形的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定子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子铜线扭形的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定子是发电机或电动机等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定子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旋转磁场。定子绕组是指安装在定子上的绕组,也就是绕在定子上面的铜线。我司在开发车用发电机定子的新产线时,该定子绕组需要采用一种特定形状的矩形铜线(如图8所示),该定子所采用的矩形铜线需要将铜线按照一定角度进行扭形加工,而现有的技术领域未公开如图8所示的矩形铜线扭形加工的相关专用机械工具,所以自行设计了一种定子铜线扭形的机械设备来完成该矩形铜线的扭形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定子铜线扭形状态的定子铜线扭形的机械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子铜线扭形的机械设备,包括内侧扭线模和外侧扭线模,所述内侧扭线模设置有安装段,所述安装段设置有第一穿线槽,所述外侧扭线模套设于安装段上,所述外侧扭线模与安装段之间转动配合,所述外侧扭线模设置有与第一穿线槽相对应的第二穿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扭线模还设置有顶出段,所述顶出段上设置有与第一穿线槽和第二穿线槽分别对应的顶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线槽和第二穿线槽相连通构成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与顶线孔相互贯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线槽和第二穿线槽均设置有限制定子铜线窜动的弯形口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扭线模上设置有轻微自转的内侧锁线盘,所述内侧锁线盘上设置有与第一穿线槽相对应的内锁线槽,所述外侧扭线模上设置有轻微自转的外侧锁线盘,所述外侧锁线盘上设置有与第二穿线槽相对应的外锁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锁线盘上连接有用于外侧锁线盘限位的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锁线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转动复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复位机构包括弹性件和定位键,所述盖板上设置有U型槽,所述弹性件设置于U型槽中,所述外侧锁线盘与U型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缺口,所述定位键一端为圆头型,且圆头型的一端设置于弧形缺口内,另一端连接于弹性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扭线模和外侧扭线模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第一穿线槽和第二穿线槽的高度调整圈。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扭线模连接有提供转动动力的动力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定子铜线扭形的机械设备,将定子铜线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穿线槽和第二穿线槽中,通过转动外侧扭线模带动第一穿线槽远离与其对应的第二穿线槽,从而使得定子铜线的两端承受一定的扭力,定子铜线在受到扭力的情况下,完成一定角度的扭形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侧扭线模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侧扭线模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弯形口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内侧锁线盘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外侧锁线盘结构示意图;

图7是转动复位机构示意图;

图8是定子铜线产品示意图;

图中所示:1-内侧扭线模;11-第一穿线槽;12-安装段;13-顶出段;14-顶线孔;2-外侧扭线模;21-第二穿线槽;23-弯形口部;3-内侧锁线盘;31-内锁线槽;4-外侧锁线盘;41- 外锁线槽;42-弧形缺口;5-定位键;6-弹性件;7-盖板;71-U型槽;8-高度调整圈;9-动力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子铜线扭形的机械设备,包括内侧扭线模1和外侧扭线模2,所述内侧扭线模1设置有安装段12,所述安装段12设置有第一穿线槽11,所述外侧扭线模2套设于安装段12上,所述外侧扭线模2与安装段12之间转动配合,所述外侧扭线模2设置有与第一穿线槽11相对应的第二穿线槽21。

所述第一穿线槽11沿安装段12圆周方向周向排布,所述第二穿线槽21沿外侧扭线模2 圆周方向周向排布,所述转动配合既可以内、外侧扭线模同时转动,还可以其中一个扭线模单独转,但为了结构的简单,安装方便,所述转动配合的一种优选方式为,保持内侧扭线模 1固定不动,所述外侧扭线模2绕安装段12转动,其工作过程为:将定子铜线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中,通过转动外侧扭线模2带动第一穿线槽11远离与其对应的第二穿线槽21,从而使得定子铜线的两端承受一定的扭力,定子铜线在受到扭力的情况下,完成一定角度的扭形动作。所述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可以根据发电机实际状态下的的定子铜线数量进行周向排布,将所有的定子铜线全部插入穿线槽内,可以对定子铜线组进行整体扭形加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定子铜线完成扭形加工后,需要将定子铜线从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取出来,如果直接从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将定子铜线拉出来,容易对定子铜线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变形,因此,所述内侧扭线模1还设置有顶出段13,所述顶出段13上设置有与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分别对应的顶线孔14。所述顶线孔14既可以设置在内侧扭线模1,还可以设置在外侧扭线模2上,但为了方便实现转动配合,优选的方式为所述顶线孔14设置在内侧扭线模1上,顶线孔14分别与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对应贯穿设置,由于定子铜线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因此,可以采用顶出杆之类的顶出部件通过顶线孔14插入,使得顶出部件分别与定子铜线的两插入端接触,通过顶出部件的均匀施力,从而将定子铜线两插入端从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同时顶出来,实现定子铜线的取件工作,从而降低在取件过程中的变形程度。

在定子铜线的顶出过程中,需要对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内的定子铜线每一端均一一对应设置顶出部件,为了减少顶出部件的使用量,因此,所述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相连通构成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与顶线孔14相互贯穿。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 21实际均为口部开口的两个半条形孔,通过两个半条形孔的开口部位组合构成相互连通的全形条形孔,通过条形孔与顶线孔14相互贯穿,仅仅只需对构成后的条形孔设置一个顶出部件,即可对条形孔内的定子铜线两端同时顶出,一个顶出部件承受定子顶线的两端顶出工作,即可以大大减少顶出部件的数量,而且由于顶出部件整体顶出的效果,使得定子铜线受力更加均匀,顶出过程更加平稳。

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实际均为口部开口的两个半条形孔,所以定子铜线在插入后转动扭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从口部开口处窜动跑出的现象,因此,所述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均设置有限制定子铜线窜动的弯形口部23。所述弯形口部 23为内宽口窄,弯形口部23的设置能够防止定子铜线的径向窜动,有效防止剪切现象的产生。

如图5所示,在定子铜线扭形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各定子铜线的形状差异小,一致性高,需要定子铜线处于锁紧状态,因此,所述内侧扭线模1上设置有轻微自转的内侧锁线盘3,所述内侧锁线盘3上设置有与第一穿线槽11相对应的内锁线槽31,所述外侧扭线模2上设置有轻微自转的外侧锁线盘4,所述外侧锁线盘4上设置有与第二穿线槽21相对应的外锁线槽41。所述轻微自转实际上为内侧锁线盘3通过与内侧扭线模1之间的间隙配合实现轻微转动,外侧锁线盘4通过与外侧扭线模2之间的配合实现轻微转动,定子铜线的一端从内锁线槽31插入穿过第一穿线槽11,另一端从外锁线槽41插入穿过第二穿线槽21,在转动扭形的过程中,定子铜线两端同时扭动,由于轻微自转的作用,内锁线槽31和外锁线槽41对定子铜线产生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将定子铜线的两端同时锁紧,防止了线的打滑造成线参差不齐的现象,保证了各定子铜线的形状差异小。

如图6所示,为了对外侧锁线盘4的位置进行一定的限制,因此,所述外侧锁线盘4上连接有用于外侧锁线盘4限位的盖板7。通过盖板7将外侧锁线盘4连接于外侧扭线模2上,保证了外侧锁线盘4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保证了锁紧效果。

为了在定子铜线完成扭形后自动释放所受到的锁紧力,因此,所述外侧锁线盘4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转动复位机构。转动复位机构的设置保证了定子铜线完成扭形后自动释放所受到的锁紧力,从而完成外侧锁线盘4的自动复位。

如图7所示,转动复位机构的一种优选方式为,所述转动复位机构包括弹性件6和定位键5,所述盖板7上设置有U型槽71,所述弹性件6设置于U型槽71中,所述外侧锁线盘4 与U型槽7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缺口42,所述定位键5一端为圆头型,且圆头型的一端设置于弧形缺口42内,另一端连接于弹性件6上。所述外侧锁线盘4上开有弧形缺口42,定位键5圆头端卡在弧形缺口42内,弹性件6压紧定位键5,一起安装在盖板7的U型槽71 中,通过这个结构实现了外侧锁线盘4的轻微自转,提供了锁紧力,当定子铜线扭形过后,停止施力释放定子铜线受到的锁紧力,在弹性片6和定位键5的共同作用下,各转动复位部件回到初始状态,从而实现外侧锁线盘4的自动复位。

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安装时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端面处于齐平状态,所述内侧扭线模1和外侧扭线模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的高度调整圈8,通过调整高度调整圈的尺寸消除安装时内侧扭线模1和外侧扭线模2高度之间的尺寸误差,从而保证第一穿线槽11和第二穿线槽21端面齐平。

如图1所示,为了外侧扭线模2便于转动,所述外侧扭线模2连接有提供转动动力的动力圈9。动力圈9可以外接驱动设备,通过动力圈9带动外侧扭线模2的转动,从而实现外侧扭线模2的转动扭线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