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接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3310发布日期:2018-11-27 23:16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并网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日益成熟,分布式发电在电网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且逐渐成为大电网的有效补充,分布式电源、负荷以及储能装置构成微网,众多分布式电源、负荷以及储能装置的类型不同,包含直流或交流,电压等级、容量也不相同,如何将上述单元经济、有效地接入,进行统一管理是较难解决的问题。

并网接口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装置。

但是,现有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各种对应接口件。壳体一侧开口且在开口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有盖板,上述的接口件就位于壳体与盖板之间的腔体。

可以看出,虽然在紧固件的作用下盖板能稳定连接在壳体上,但是,检修拆卸时显得十分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装卸方便且稳定性高的并网接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固连有接线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和导向筒,上述壳体侧部开口,上述导向筒外端与端盖相固连,导向筒内端嵌于壳体内且导向筒与壳体内部相匹配,上述端盖抵靠在壳体开口端,所述导向筒与壳体之间具有能使两者定位连接的连接结构。

导向筒由于与壳体内部相匹配,因此,导向筒能稳定连接在壳体内。同时,端盖抵靠在壳体端口处后最终实现了端盖稳定的扣合在壳体开口端,在壳体内部形成的腔体能稳定安装对应的接线件。

接线件为各种普通的电源加入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处为壳体结构,因此,说明书中不再赘述普通的接线件结构。

当然,导向筒与壳体连接后,在连接结构的作用下能保证端盖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的并网接口装置中,所述导向筒内端具有平滑过度的导入部。

在上述的并网接口装置中,所述的导入部为导向筒端部的倒角。

在上述的并网接口装置中,所述的导入部为导向筒端部的圆角。

在导入部的作用下能使导向筒稳定嵌于壳体内。

在上述的并网接口装置中,所述端盖和导向筒为一体式结构且为塑料材料。

在上述的并网接口装置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导向筒侧部凹入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内具有压板和弹性件,在上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压板具有部分伸出导向筒并抵靠在壳体内侧的趋势。

在上述的并网接口装置中,所述弹性件包括板体一、板体二和弹簧,上述板体一和板体二均呈长板状,上述板体一内端铰接在定位座上,板体一外端与板体二外端相铰接,板体二内端铰接在压板上,上述板体一和板体二形成V形的弹簧座,上述弹簧位于弹簧座内且弹簧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板体一和板体二上。

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板体一与板体二之间形成的V形弹簧座,其V形开口端具有扩大的趋势。也就是说,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使板体二推挤压板,保证压板始终抵靠在壳体内侧。

在上述的并网接口装置中,所述弹簧的一端固连在板体一中部,弹簧的另一端固连在板体二中部。

这样的结构能保证板体二能稳定受到弹簧的弹性作用力。

在上述的并网接口装置中,所述压板包括铸铁材料的本体和固连在本体外侧的柔性接触垫。

在上述的并网接口装置中,所述接触垫为橡胶材料。

铸铁材料的本体具备足够强度且耐磨性比较高,同时,橡胶材料的接触垫能避免压板与壳体刚性接触,而且,还能增加接触垫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定位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并网接口装置由于在连接结构的作用下连接筒与壳体能稳定连接,由于连接筒和端盖是一体结构,最终保证端盖稳定连接在壳体端口处,其连接稳定性。

同时,施加外力拉动端盖就能将端盖与壳体分离,因此,装卸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并网接口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接线件;3、端盖;4、导向筒;4a、导入部;4b、定位座;5、压板;5a、本体;5b、接触垫;6、板体一;7、板体二;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固连有接线件2,还包括端盖3和导向筒4,上述壳体1侧部开口,上述导向筒4外端与端盖3相固连,导向筒4内端嵌于壳体1内且导向筒4与壳体1内部相匹配,上述端盖3抵靠在壳体1开口端,所述导向筒4与壳体1之间具有能使两者定位连接的连接结构。

所述导向筒4内端具有平滑过度的导入部4a。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入部4a为导向筒4端部的倒角。根据实际情况,所述的导入部4a为导向筒4端部的圆角也是可行的。

所述端盖3和导向筒4为一体式结构且为塑料材料。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导向筒4侧部凹入的定位座4b,所述定位座4b内具有压板5和弹性件,在上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压板5具有部分伸出导向筒4并抵靠在壳体1内侧的趋势。

所述弹性件包括板体一6、板体二7和弹簧8,上述板体一6和板体二7均呈长板状,上述板体一6内端铰接在定位座4b上,板体一6外端与板体二7外端相铰接,板体二7内端铰接在压板5上,上述板体一6和板体二7形成V形的弹簧座,上述弹簧8位于弹簧座内且弹簧8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板体一6和板体二7上。

所述弹簧8的一端固连在板体一6中部,弹簧8的另一端固连在板体二7中部。

所述压板5包括铸铁材料的本体5a和固连在本体5a外侧的柔性接触垫5b。

所述接触垫5b为橡胶材料。

导向筒由于与壳体内部相匹配,因此,导向筒能稳定连接在壳体内。同时,端盖抵靠在壳体端口处后最终实现了端盖稳定的扣合在壳体开口端,在壳体内部形成的腔体能稳定安装对应的接线件。

接线件为各种普通的电源加入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处为壳体结构,因此,说明书中不再赘述普通的接线件结构。

当然,导向筒与壳体连接后,在连接结构的作用下能保证端盖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