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运维式光伏板智能干式清洗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0131发布日期:2018-12-25 20:43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运维式光伏板智能干式清洗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板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运维式光伏板智能干式清洗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分布式光伏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功率或效率除了材料本身影响以外,另一重要因素则是日积月累的灰尘覆盖,积灰若不能及时清理将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带来多重危害:①导致光伏电池板透光率降低,造成光伏系统10%~25%的电功率损失,调查表明,对于1MW光伏系统,如果不采用任何清洁措施,每年因积灰问题而减少的发电量能够达到40万kWh/年,如果每季度清洗一次,电量损失达到22万kWh/年;②破坏了光伏电池板热平衡,导致板面局部过热,产生“热斑效应”;③沉积的积灰具有酸碱特性,与水汽结合生成酸、碱性物将侵蚀钢化玻璃表面,降低光伏电池板使用寿命。所以及时清洗积灰可有效提高分布式光伏系统运行经济性与安全性。

传统的积灰清洗方法是水冲洗,这样的清洗方式的问题在于清洗耗水量大,清洗之后未及时擦干清洗水,会在光伏电池板表面形成水斑,再沉积一层灰尘将会导致二次积灰难以清除;同时清洗水使用之前未对冲洗水进行化学预处理,冲洗水盐碱含量大,将会腐蚀光伏电池板;由于光伏组件没有设置排水系统,在清洗之后造成光伏组件附近地基下陷,导致整列的光伏组件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运维式光伏板智能干式清洗机器人,解决现有太阳能电池板积灰清洗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运维式光伏板智能干式清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该机器人包括壳体、电池组、电机、驱动轮、行走轮和滚刷,所述电池组、电机设在壳体内部,电池组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通过驱动轮与行走轮连接,所述行走轮与光伏板的侧面连接固定滚动,所述滚刷安装在壳体腹面与光伏板相贴。

进一步的,壳体腹面设置有滚刷杆,该滚刷杆的两端可转动式连接在壳体上,所述滚刷套在滚刷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滚刷杆设有两根,所述壳体内设有除尘腔,该除尘腔的除尘口设在壳体腹面、并位于两根滚刷杆之间,所述除尘腔连接有集尘袋,所述除尘风机设在除尘腔内。

进一步的,壳体腹面设置有轮轴,该轮轴的两端可转动式连接在壳体上,轮轴的一端连接电机,轮轴上设置驱动轮。

进一步的,该机器人还包括摄像头、天线、控制电路和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摄像头安装在壳体的前端,该摄像头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无线通信装置连接,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天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装置可用于各地区、各气候类型下光伏板的清洁,使用方便。

2、该装置采用干式清洗光伏板的方式,能够很好解决部分地区缺水、多灰沙的光伏板难以清洁的状况,且节能、节水效果显著,符合我国的循环经济政策,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器人壳体腹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器人集尘袋和除尘风机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机器人控制电路的主控部分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机器人控制电路的一部分外围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机器人控制电路的另一部分外围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机器人控制电路的驱动部分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为摄像头,2为电池组,3为天线,4为无线通讯装置,5为控制电路,6为行走轮,7为驱动轮,8为光伏板,9为滚刷,10为壳体,11为电机,12为滚刷杆,13为除尘口,14为集尘袋,15为除尘风机,16为轮轴,17为滚刷电机,18为滚轮,19为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运维式光伏板智能干式清洗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壳体10、电池组2、电机11、驱动轮7、行走轮6和滚刷9。电池组2、电机11设在壳体内部,电池组2与电机11连接。电机11通过驱动轮7与行走轮6连接。行走轮6与光伏板8的侧面连接固定滚动。滚刷9安装在壳体腹面与光伏板8相贴。

壳体腹面设置有滚刷杆12,该滚刷杆12的两端可转动式连接在壳体上,滚刷9套在滚刷杆12上。本实施例中,滚刷杆12设有两根。在机器人腹面的壳体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轴承19,滚刷杆12穿在轴承19上,在滚刷杆12的一端还连接有滚刷电机17。在滚刷电机17的带动下,滚刷杆12能够转动。

壳体10内设有除尘腔,该除尘腔的除尘口13设在壳体腹面、并位于两根滚刷杆12之间。除尘腔连接有集尘袋14。除尘风机15设在除尘腔内。在机器人运作时,滚刷不断清扫光伏板表面,同时在除尘风机的作用下,光伏板表面清扫出来的垃圾从除尘口13被吸入,并存储到集尘袋14内。

壳体腹面设置有轮轴16,该轮轴16的两端可转动式连接在壳体10上,轮轴16的一端连接电机11,轮轴16上设置驱动轮7。轮轴16上还设有若干滚轮18。行走轮6水平安装在壳体上,行走轮6的上表面设有齿轮,驱动轮7上设有与之匹配的齿轮,当驱动轮沿垂直方西转动时,带动行走轮6做水平方向转动,进行使得整个机器人贴着光伏板8的侧面移动。

该机器人还包括摄像头1、天线3、控制电路5和无线通信装置4。摄像头1安装在壳体10的前端,该摄像头1与控制电路5连接。控制电路5与无线通信装置4连接,无线通信装置4与天线3连接。摄像头1处还可以安装裂纹传感器,该裂纹传感器与控制电路连接。

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如图4~图7所示,其中主控部分的芯片的型号为:MSP430F149。无线通信装置4的型号采用433M无线传输。图7是主控芯片对各电机的驱动部分电路。

信号采集系统集积灰状态、热斑效应和隐裂快速检测于一体,实时监测光伏电池板运行状态,使光伏电池板维持相对清洁状态,从而始终保证分布式光伏系统的高效经济运行。

无线通讯装置4结合摄像头,实现运行状态监测视频实时传输的功能。

滚刷安装于智能机器人腹面与光伏板相贴,旋转滚刷采用Φ0.3尼龙PA材料制作,依靠内部传动装置实现速度可调、位置可调的自动运行,运行方式采用外旋形式,将灰尘向两方卷积,实现干式清洗。

行走轮依靠驱动轮实现速度可控的行走,且行走轮与光伏板侧面相贴,将机器人紧紧卡在光伏板上,不易掉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