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键胶帽及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262发布日期:2018-12-07 22:08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键胶帽及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尤其涉及一种按键胶帽及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作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便携式储能装置,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现有的移动电源,为指示电源内部的电量情况,通常设置有指示灯和按键,当用户按压按键时,可点亮相应数量或位置的指示灯,用以指示电量情况,为了便于按压按键,通常将按键胶帽制成长条形等形状,因按键胶帽的尺寸增加,致使用户按压部位的面积增大,若用户的按压位置偏离线路板上的按键位置,则受按键胶帽变形等影响,按压力不容易传导至按键,导致按键指令不能准确输入,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而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助于按压力的传导,进而提高按压按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按键胶帽以及带有该按键胶帽的移动电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按键胶帽,其包括有呈长条形的胶帽本体,所述胶帽本体的内侧凸出而形成有凸块,所述凸块是包括有横向部和纵向部的十字形凸块,所述横向部沿胶帽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纵向部沿胶帽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圆柱形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横向部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胶帽本体的内侧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一种移动电源,其包括有面壳和后壳,所述面壳和后壳所形成的空腔内设有线路板和充电电池,所述线路板上设有按键,所述面壳上嵌设有按键胶帽,所述按键胶帽包括有呈长条形的胶帽本体,所述胶帽本体的内侧凸出而形成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按键相抵接,所述凸块是包括有横向部和纵向部的十字形凸块,所述横向部沿胶帽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纵向部沿胶帽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圆柱形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横向部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胶帽本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支耳,所述支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面壳的内侧形成有立柱,所述立柱穿过所述通孔且二者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线路板上设有多个电量指示灯,所述面壳的内侧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多个导光柱,所述导光柱与所述电量指示灯一一对齐,且所述导光柱穿过所述面壳。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导光柱之间的连接板上开设有槽口,所述面壳的内侧形成有多个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槽口一一对齐,所述挡板插设于所述槽口内,藉由所述挡板将相邻的两个导光柱分隔。

优选地,所述后壳的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面壳的内侧形成有弧状夹板,所述充电电池夹设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弧状夹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后壳为U形后壳,所述线路板固定连接于面壳的内侧,所述线路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凸出而形成有卡接部,所述后壳的两个侧板的内壁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接部卡合于所述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面壳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后壳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按键胶帽中,在横向部的两端分别设置了加强部,并且加强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横向部的厚度,使得凸块受力时可减少横向部两端的形变,当用户按压按键胶帽时,及时按压位置靠近横向部的两端,因横向部的形变较小,使得按压力可有效地传导至按键,进而提高了键入指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而且满足了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移动电源的立体图。

图2为移动电源的分解图一。

图3为移动电源的分解图二。

图4为按键胶帽的立体图。

图5为连接板与面壳的分解图。

图6为连接板与面壳组装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键胶帽,结合图1至图6所示,其包括有呈长条形的胶帽本体10,所述胶帽本体10的内侧凸出而形成有凸块11,所述凸块11是包括有横向部12和纵向部13的十字形凸块,所述横向部12沿胶帽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纵向部13沿胶帽本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部1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圆柱形的加强部14,所述加强部14的直径大于所述横向部12的厚度。

上述按键胶帽中,在横向部12的两端分别设置了加强部14,并且加强部14的直径大于所述横向部12的厚度,使得凸块11受力时可减少横向部12两端的形变,当用户按压按键胶帽时,及时按压位置靠近横向部12的两端,因横向部12的形变较小,使得按压力可有效地传导至按键,进而提高了键入指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而且满足了市场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胶帽本体10的内侧形成有凹陷部15,所述凸块11位于所述凹陷部15内。

上述按键胶帽可应用于一种移动电源中,所述移动电源包括有面壳1和后壳2,所述面壳1和后壳2所形成的空腔内设有线路板3和充电电池4,所述线路板3上设有按键5,所述面壳1上嵌设有按键胶帽,所述按键胶帽包括有呈长条形的胶帽本体10,所述胶帽本体10的内侧凸出而形成有凸块11,所述凸块11与所述按键5相抵接,所述凸块11是包括有横向部12和纵向部13的十字形凸块,所述横向部12沿胶帽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纵向部13沿胶帽本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部1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圆柱形的加强部14,所述加强部14的直径大于所述横向部12的厚度。基于上述特征,使得按键胶帽的技术效果在移动电源产品上充分体现。

为了将胶帽本体10固定于面壳1的内侧,本实施例中,所述胶帽本体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支耳16,所述支耳16上开设有通孔17,所述面壳1的内侧形成有立柱18,所述立柱18穿过所述通孔17且二者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3上设有多个电量指示灯,所述面壳1的内侧固定有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上形成有多个导光柱21,所述导光柱21与所述电量指示灯一一对齐,且所述导光柱21穿过所述面壳1。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为了解决光线衍射至相邻导光柱所造成的误指示问题,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手段是:相邻的两个导光柱21之间的连接板20上开设有槽口22,所述面壳1的内侧形成有多个挡板23,所述挡板23与所述槽口22一一对齐,所述挡板23插设于所述槽口22内,藉由所述挡板23将相邻的两个导光柱21分隔。进而避免光线在相邻导光柱之间衍射。

为了固定充电电池,所述后壳2的内侧开设有凹槽24,所述面壳1的内侧形成有弧状夹板25,所述充电电池4夹设于所述凹槽24与所述弧状夹板25之间。

实际应用中,因线路板3上的按键要经常受到按压,所以应当将线路板固定于移动电源的壳体内部,为了避免线路板3受到多次按压后发生变形、损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壳2为U形后壳,所述线路板3固定连接于面壳1的内侧,所述线路板3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凸出而形成有卡接部30,所述后壳2的两个侧板的内壁分别开设有卡槽26,所述卡接部30卡合于所述卡槽26内。借助卡接部30和卡槽26的配合作用,使得线路板3更加可靠地固定在移动电源的壳体内,以免因受力而造成不良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面壳1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加强筋27。所述后壳2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加强筋28。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