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散热、吸音和减震功能于一体的电机壳用上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3638发布日期:2018-12-28 19:3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集散热、吸音和减震功能于一体的电机壳用上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零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吸音和减震功能的上盖板。



背景技术:

电机是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机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电动机通电后不启动,电动机转速慢而无力,电动机外壳带电,电动机运转时温升加剧,电动机运行噪声大,电机工作抖动性以及机身过热等问题。

电机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及时排出电机壳体外部,集聚的热量而会造成电机烧坏,使用寿命缩短,而现有的电机散热仅仅是依靠尾部装配连接的风扇散热,但使用过程中风扇散热较弱,给电机的使用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散热、吸音和减震功能于一体的电机壳用上盖板,能够将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出去,还可解决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和噪音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散热、吸音和减震功能于一体的电机壳用上盖板,包括上盖板本体、嵌于所述上盖板本体内壁的衬套以及位于所述上盖板本体和所述衬套之间的散热流道;

所述散热流道为环形冷凝管,所述环形冷凝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上盖板本体的中心通孔处,所述环形冷凝管的出水口偏离所述上盖板的中心通孔处;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道连通,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管道连通;或者所述环形冷凝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上盖板本体的中心通孔处,所述环形冷凝管的进水口偏离所述上盖板的中心通孔处;

所述衬套包括缓冲板和消音板圈,所述消音板圈的下端与所述缓冲板的外端密封连接,所述消音板圈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板本体的上端密封连接;

还包括若干根缓冲连接件,每一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冷凝管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说,还包括智能温控装置,所述智能温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上盖板本体的内壁;所述进水管道上固定有水流控制阀,所述水流控制阀位于进水口的上游,所述出水管道上固定有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位于出水口的下游,所述进水管道与供水箱的出口连通,所述出水管道与供水箱的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说,所述水流控制阀和所述进水口之间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消音板圈的内壁面设有若干吸音孔。

进一步地说,所述消音板圈内填充有吸音棉。

进一步地说,所述上盖板本体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盖板。

进一步地说,所述缓冲连接件为碳素弹簧件或硅铬弹簧件。

进一步地说,所述缓冲板为铝质板。

进一步地说,所述消音板圈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板本体的上端通过铝合金焊料焊接密封。

进一步地说,所述消音板圈的下端与所述缓冲板的外端通过铝合金焊料焊接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1、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盖板本体、嵌于上盖板本体内壁的衬套以及位于上盖板本体和衬套之间的散热流道;

其中,散热流道为环形冷凝管,冷却水从冷凝管的进水口进入后环向(从中部向外部或从外部向中部)流经上盖板本体的整个壁面,提高冷却水与上盖板的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有效将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出去;

另外,衬套包括缓冲板和消音板圈,缓冲板和冷凝管之间设有缓冲连接件,该缓冲连接件能够缓解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具有减震效果,大大减少了震动对电机正常运转的影响;消音板圈的内壁设有若干吸音孔且消音板圈内填充有吸音棉,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能够被吸音孔吸收至吸音棉,降低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智能温控装置,智能温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进水管道上固定有水流控制阀,出水管道上固定有制冷装置,温度传感器可感应上盖板本体的温度,当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会扩大水流控制阀的阀门大小,便于提高冷却水的流量;当实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会缩小水流控制阀的阀门大小,便于降低冷却水的流量;并且从冷凝管出水口流出的水经过制冷装置冷却后回流至供水箱以便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盖板本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盖板本题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上盖板本体1、衬套2、缓冲板21、消音板圈22、散热流道3、进水口 31、出水口32、缓冲连接件6、温度传感器7和控制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集散热、吸音和减震功能于一体的电机壳用上盖板,如图 1-图5所示,包括上盖板本体1、嵌于所述上盖板本体内壁的衬套2以及位于所述上盖板本体和所述衬套之间的散热流道3;

所述散热流道3为环形冷凝管,所述环形冷凝管的进水口31位于所述上盖板本体的中心通孔处,所述环形冷凝管的出水口32偏离所述上盖板的中心通孔处;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道连通,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管道连通;也可以是,所述环形冷凝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上盖板本体的中心通孔处,所述环形冷凝管的进水口偏离所述上盖板的中心通孔处;

所述衬套2包括缓冲板21和消音板圈22,所述消音板圈22的下端与所述缓冲板21的外端密封连接,所述消音板圈22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板本体1 的上端密封连接;

还包括若干根缓冲连接件6,每一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冷凝管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板固定连接。

还包括智能温控装置,所述智能温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7和控制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7与所述控制器8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7和所述控制器8 位于所述上盖板本体的内壁;所述进水管道上固定有水流控制阀,所述水流控制阀位于进水口的上游,所述出水管道上固定有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位于出水口的下游,所述进水管道与供水箱的出口连通,所述出水管道与供水箱的进口连通。

所述水流控制阀和所述进水口之间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消音板圈22的内壁面设有若干吸音孔。

所述消音板圈22内填充有吸音棉。

所述上盖板本体1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盖板。

所述缓冲连接件6为碳素弹簧件或硅铬弹簧件。

所述缓冲板21为铝质板。

所述消音板圈22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板本体的上端通过铝合金焊料焊接密封。

所述消音板圈22的下端与所述缓冲板的外端通过铝合金焊料焊接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盖板本体、嵌于上盖板本体内壁的衬套以及位于上盖板本体和衬套之间的散热流道;

其中,散热流道为环形冷凝管,冷却水从冷凝管的进水口进入后环向(从中部向外部或从外部向中部)流经上盖板本体的整个壁面,提高冷却水与上盖板的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有效将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出去;

另外,衬套包括缓冲板和消音板圈,缓冲板和冷凝管之间设有缓冲连接件,该缓冲连接件能够缓解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具有减震效果,大大减少了震动对电机正常运转的影响;消音板圈的内壁设有若干吸音孔且消音板圈内填充有吸音棉,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能够被吸音孔吸收至吸音棉,降低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智能温控装置,智能温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进水管道上固定有水流控制阀,出水管道上固定有制冷装置,温度传感器可感应上盖板本体的温度,当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会扩大水流控制阀的阀门大小,便于提高冷却水的流量;当实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会缩小水流控制阀的阀门大小,便于降低冷却水的流量;并且从冷凝管出水口流出的水经过制冷装置冷却后回流至供水箱以便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