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4635发布日期:2019-05-11 00:1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便捷的充电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目前,对智能终端进行充电通常采用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方式,有线充电是将充电线的一头插入智能终端的固定充电插口,另一端插入供电插座来为智能终端进行充电,而无线充电是在无线充电设备通电后,将智能终端的无线接收线圈所在区域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发射线圈所在区域,方可对智能终端进行无线充电。

但是,有线充电方式由于智能终端的充电插口固定,给用户充电过程中使用智能终端带来不便,例如,用户充电过程中玩游戏,固定位置的充电插线会影响用户的操作。又如,有些智能终端的充电插口既用于充电又用于接入耳机,用户无法通过一个固定插口实现两种不同的需求。而现有的无线充电方式存在当用户在充电过程中拿起智能终端,即智能终端离开无线充电设备时,无线充电过程会自动中断,当用户使用完智能终端继续充电时,还需要再次进行线圈所在区域的对准,操作复杂,降低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能够在用户充电过程中正常使用智能终端,且操作简单,便于携带,提高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该设备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和吸附材料;

所述吸附材料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一面,所述吸附材料将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粘合在智能终端设置有无线接收线圈的后壳处;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侧面开有绕线槽,用于收纳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中的电源线。

进一步的,上述吸附材料为具有粘性的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壳体、无线发射线圈、电磁信号隔绝层和电源线;

所述无线发射线圈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壳体内部,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一面靠近吸附材料,另一面固定于所述电磁信号隔绝层上,用于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产生电磁信号,以使所述智能终端中的无线接收线圈接收所述电磁信号进行无线充电;

所述电磁信号隔绝层,用于隔绝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产生的电磁信号在所述电磁信号隔绝层一侧发射;

所述电源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上,另一端为充电插头,用于与供电插座相连,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供电。

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发射线圈所占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吸附材料所占面积,且设置于所述吸附材料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上述线充电装置背离吸附材料的一面上设置有充电插头凹槽,所述充电插头凹槽用于固定所述电源线的充电插头。

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上的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与智能终端的线圈对准情况。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无线充电装置的一面设置吸附材料,将无线充电装置粘合在智能终端设置有无线接收线圈的后壳处,进而为智能终端进行无线充电。能够在用户充电过程中正常使用智能终端,且无需频繁的对准线圈所在区域,降低了智能终端的充电操作。此外,在无线充电装置的侧面开有收纳无电源线的绕线槽,提高了无线充电设备的便携性,进而提高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使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的使用示意图,可适用于对智能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该无线充电设备10具体包括:无线充电装置101和吸附材料102;

其中,无线充电装置101可以是能够为智能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装置,其内部包含无线充电所需的所有元件,例如,无线发射线圈、电磁信号隔绝层和电路板等。其外壳形状和大小本申请不进行限定,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壳体形状,还可以是其他任何一种外壳形状。优选的,无线充电装置101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立方体形状,其体积尽可能设置的小一些,从而提高无线充电设备10的便携性。

吸附材料102为具有粘性的可重复使用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具有粘性的硅胶材料,该材料失去粘性后,可以通过清洗重新恢复粘性,进而达到重复使用的效果。本申请对吸附材料102不进行限定,可以是本领域任何一种具有粘性的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吸附材料102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101的一面,吸附材料102将无线充电装置101粘合在智能终端11设置有无线接收线圈的后壳111处;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吸附材料102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101的一面上,具体的,为了提高智能终端11与无线充电装置101的粘合性,可以选择将吸附材料102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101面积较大的一面上。且吸附材料102在该面上所占区域越大,与智能终端11粘合时,吸附性越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无线充电装置101和吸附材料102构成的无线充电设备10,可以通过吸附材料102将无线充电设备10与待充电的智能终端11紧密粘合在一起,这样与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在对智能终端11无线充电过程中,用户即使拿起智能终端11使用,也不会中断充电过程,且不用在使用后,再次进行无线充电时,重新对准无线发射天线和无线接收天线的区域。

与现有的有线充电设备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可以解决智能终端11有线充电插口固定给用户带来的不便,例如,现有手机的充电插口通常在手机的下端,而玩游戏时经常需要将手机转为横屏,手握两端进行操作,若用户对手机充电的同时玩游戏,此时充电线的位置正好是用户手握手机的位置,影响了用户的游戏操作。而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本申请的无线充电设备10上的吸附材料102是可重复使用的材料,且若无线充电设备10的电源线影响用户操作时,可以通过将无线充电设备10从智能终端11中取下,将电源线换个方向后重新粘贴到智能终端11上,来避免玩游戏时充电线对操作的影响。

又如,当智能终端11的充电插口既用于充电又用于接入耳机时,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能够在为智能终端11进行充电时,释放智能终端11的充电插口,不但延长了充电插口的寿命,而且满足用户使用该插口的其他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由于无线充电时,只有在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的位置相匹配时,才能达到最佳的充电效果,如果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的位置存在错位,无线接收线圈只能接收到无线发射线圈产生的部分电量,存在电能浪费的情况。因此,在设计无线充电设备10时,可以让无线充电装置101中无线发射线圈所占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吸附材料102所占面积,且设置于吸附材料102的正下方。以使用户在使用无线充电设备10时,根据吸附材料102所在位置即可确定无线发射线圈在无线充电设备10中的具体位置。进而引导用户将无线充电设备10粘贴到智能终端11后壳时,只要将吸附材料102位置与智能终端后壳111的无线接收线圈的位置相匹配,即可保证无线发射线圈位置与无线接收线圈位置相匹配,从而提高了智能终端11无线充电的效率,减少了无线充电设备电能的浪费。

无线充电装置101的侧面开有绕线槽1011,用于收纳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1中的电源线1012。

如图1或图2所示,在无线充电装置101的侧面开有绕线槽1011,该绕线槽1011的深度可以由电源线1012的长度决定。该绕线槽1011可以让电源线1012收纳到无线充电设备10的外壳中,从而使得具有收纳功能的无线充电设备10粘在智能终端的后壳111上。进一步提高无线充电设备10的便捷性,提高用户的充电体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具体操作过程可以是:

用户需要预先将无线充电设备10上的吸附材料102所在位置对准并粘贴到智能终端后壳111上的无线接收线圈所在位置(通常情况下,智能终端11的无线接收线圈设置在智能终端后壳111的中间位置)。当用户要对智能终端11进行充电时,只需要从无线智能设备10的绕线槽1011中将电源线1012展开,并将电源线1012的充电插头插到供电电源上,为无线充电设备10供电,无线充电设备10即可对智能终端11进行无线充电。

进一步地,上述无线充电装置101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壳体、无线发射线圈、电磁信号隔绝层和电源线;

所述无线发射线圈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1壳体内部,所述无线发射线圈的一面靠近吸附材料102,另一面固定于所述电磁信号隔绝层上,用于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产生电磁信号,以使所述智能终端11中的无线接收线圈接收所述电磁信号进行无线充电;

所述电磁信号隔绝层,用于隔绝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产生的电磁信号在所述电磁信号隔绝层一侧发射;

所述电源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无线发射线圈上,另一端为充电插头,用于与供电插座相连,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1供电。

其中,无线充电装置101的无线充电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感应式、磁共振、电场耦合式和无线电波传输等。以电磁感应式为例,无线充电设备10中的无线充电装置101的工作原理可以是: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具体的,无线充电时将充电插头插入供电插座为无线充电装置101供电,另一端连接无线发射线圈,通过无线发射线圈和智能终端11中的无线接收线圈的能量耦合,无线接收线圈接收的电流可以经智能终端11中的转换电路变化成直流电为智能终端11的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无线充电设备10的电源线1012的充电插头在绕线槽1011中不便于收纳,为了更好的收纳电源线1012,提高无线充电设备10的便捷性,如图3所示,上述无线充电装置101背离吸附材料102的一面上设置有充电插头凹槽1013,所述充电插头凹槽1013用于固定所述电源线1012的充电插头。

其中,对电源线1012的充电插头接口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充电插头凹槽1013的形状、深度和大小取决于电源线1012的充电插头接口的形状、高度、和大小。可选的,充电插头凹槽1013可以是磁吸式凹槽,其中设置有磁铁吸片,用于将充电插头吸附在充电插头凹槽1013中,提高了充电插头收纳的稳固性。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10将电源线1012的线缆和充电插头分开收纳,即使在智能终端11运动的情况下,电源线也不容易散落,提高无线充电设备的便携性,延长了无线充电设备10电源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为了让用户实时了解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的位置是否匹配,保证无线充电的效率,上述无线充电设备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01上的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无线充电设备10与智能终端11的线圈对准情况。

该显示模块可以是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10上的显示屏,在显示屏上显示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的位置的匹配程度,当匹配度低于预设阈值时,会提示用户调整无线充电设备10的位置,例如显示屏上会显示“请按照提示重新调整无线充电设备的位置,提高充电效率”。该显示模块还可以是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10上的指示灯,若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的位置的匹配程度小于预设阈值时,指示灯就会闪烁或常亮,以提醒用户无线发射线圈与无线接收线圈的位置不匹配,需要重新无线充电设备10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通过在无线充电装置的一面设置吸附材料,将无线充电装置粘合在智能终端设置有无线接收线圈的后壳处,进而为智能终端进行无线充电。能够在用户充电过程中正常使用智能终端,且无需频繁的对准线圈所在区域,降低了智能终端的充电操作。此外,在无线充电装置的侧面开有收纳无电源线的绕线槽,提高了无线充电设备的便携性,进而提高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