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配变检测终端走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7793发布日期:2019-02-12 21:1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配变检测终端走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配变检测终端走线机构。



背景技术:

SDJN-DU-II智能配变终端(含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Q/GDW 614-2011《农网智能型低压配电箱功能规范和技术条件》和Q/GDW 615-2011《农网智能配变终端规范和技术条件》的标准而设计的。要用于农网智能型低压配电箱内,终端采用GPRS/CDMA数据通讯方式,以公共的GSM移动通信网络为载体,辅助以现场RS485总线、红外线等通讯方式,将农网配电箱内的断路器、剩余电流漏电动作断路器、无功补偿投切状态、配电变压器工况、计量电能表等为主要控制管理对象,对相关的用电信息进行监测,实现供用电监测、控制和管理,具有远程抄表、用电异常信息报警、负荷管理与控制等多种功能。该终端是电力企业实现配电变压器工况监测和用电管理现代化的首选设备,也是实现需求侧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终端软件采用先进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硬件采用32位内核CPU,8Mbit静态SRAM和256Mbit NandFLASH大容量数据存储器;通信信道采用高速全双工的工业级GPRS/CDMA模块;终端内置TCP/IP协议,支持各种有无线网络通信方式,支持网络在线升级。

SDJN-DU-II智能配变终端有较多的通信接口,多个通信接口通过导线与外界连接,但是,过多的导线会互相缠绕,影响美观,同时也能导致检修不便,难以找到问题线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导线互相缠绕,影响美观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配变检测终端走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配变检测终端走线机构,包括智能配变检测终端后端面的主走线管路和支路走线管路,支路走线管路与主走线管路垂直,所述主走线管路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一盖板,所述第二侧板可调的安装在智能配变检测终端后端面,第二侧板固定在智能配变检测终端后端面,第一盖板一端与第二侧板铰接,第一盖板另一端与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第一侧板上与支路走线管路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两侧对称的设有支撑架,所述支路走线管路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二盖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可调的安装在智能配变检测终端后端面,第二盖板一端与第三侧板铰接,第二盖板另一端与第四侧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配变检测终端后端面设有第一长条孔,第一长条孔垂直设置,第二侧板下端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一长条孔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支撑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截面均为一段圆弧,且竖直方向截面的圆弧向内,连接部为长条板,第一侧板上与连接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长条孔,连接部与第二长条孔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配变检测终端后端面设有第三长条孔,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下端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三长条孔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路走线管路下端设有喇叭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四侧板上均设有两个连接块,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与连接块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上设有第四长条孔,第三连接板与连接块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配变检测终端后端面设有T形槽,T形槽垂直设置,第二侧板下端设有T形滑块,T形滑块与T形槽配合,T形滑块与T形槽通过定位螺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智能配变检测终端导线互相缠绕,影响美观的问题,在智能配变检测终端后端面设置主走线管路和支路走线管路,智能配变检测终端后端的导线均穿过支路走线管路与主走线管路,支路走线管路与主走线管路起到束线的作用,防止导线互相纠缠,整洁美观,同时方便检修。

2、本实用新型主走线管路和支路走线管路的尺寸均可调整,实用性好。

3、本实用新型在开口两侧对称的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支撑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截面均为一段圆弧能够减少导线在开口处的折弯角度,降低磨损,防止导线断开,增加导线的使用寿命;连接部为长条板,第一侧板上与连接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长条孔,支撑架可沿第二长条孔左右移动,可以根据导线的数量调节开口的大小,实用性好,同时也可根据导线的松紧程度调节两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导线的张力,增加导线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所述支路走线管路下端设有喇叭口,喇叭口能够降低导线进入支路走线管路时的摩擦力,减少折弯角度,增加导向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智能配变检测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走线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支路走线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智能配变检测终端,2、主走线管路,3、支路走线管路,4、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第一盖板,7、开口,8、支撑架,9、第一长条孔,10、第一连接板,11、支撑部,12、连接部,13、第二长条孔,14、第三侧板,15、第四侧板,16、第二盖板,17、第三长条孔,18、第二连接板,19、连接块,20、第三连接板,21、第四长条孔,22、T形槽,23、T形滑块,24、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和图7所示,一种智能配变检测终端走线机构,包括智能配变检测终端1后端面的主走线管路2和支路走线管路3,智能配变检测终端1后端面设有多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上设有不同的通信接口,每个区域对应一个支路走线管路3,支路走线管路3用于收束对应区域上的导线,主走线管路2水平,支路走线管路3与主走线管路2垂直,所述主走线管路2包括第一侧板4、第二侧板5和第一盖板6,所述第二侧板5可调的安装在智能配变检测终端1后端面,第二侧板5固定在智能配变检测终端1后端面,第一盖板6一端与第二侧板5铰接,第一盖板6另一端与第一侧板4可拆卸连接,第一侧板4上与支路走线管路3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7,所述开口7两侧对称的设有支撑架8,所述支路走线管路3包括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和第二盖板16,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可调的安装在智能配变检测终端1后端面,第二盖板16一端与第三侧板14铰接,第二盖板16另一端与第四侧板15可拆卸连接。智能配变检测终端1后端的导线均穿过支路走线管路3与主走线管路2,支路走线管路3与主走线管路2起到束线的作用,防止导线互相纠缠,整洁美观,同时方便检修。

如图3所示,所述智能配变检测终端1后端面设有第一长条孔9,第一长条孔9垂直设置,第二侧板5下端设有第一连接板10,第一连接板10与第一长条孔9通过螺栓连接。第二侧板5可沿第一长条孔9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第一侧板4与第二侧板5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导线的数量进行调节,更好的束紧导线,同时增加实用性。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支撑架8包括支撑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支撑部11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截面均为一段圆弧,且竖直方向截面的圆弧向内,此处所述的向内是指朝向开口7中心的方向,导线从支路走线管路3经过开口7进入到主走线管路2,支撑部11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截面均为一段圆弧能够减少导线在开口处的折弯角度,降低磨损,防止导线断开,增加导线的使用寿命,连接部12为长条板,第一侧板4上与连接部12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长条孔13,连接部12与第二长条孔13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架8可沿第二长条孔13左右移动,可以根据导线的数量调节开口的大小,实用性好,同时也可根据导线的松紧程度调节两支撑架8之间的距离,进而降低导线的张力,增加导线的使用寿命。

所述智能配变检测终端1后端面设有第三长条孔17,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下端设有第二连接板18,第二连接板18与第三长条孔17通过螺栓连接。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可沿第三长条孔17移动,从而调节支路走线管路3的尺寸,增加走线数量,实用性好。

如图1所示,所述支路走线管路3下端设有喇叭口18。喇叭口18能够降低导线进入支路走线管路3时的摩擦力,减少折弯角度,增加导向寿命。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侧板4和第四侧板15上均设有两个连接块19,第一盖板6和第二盖板16与连接块19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三连接板20,第三连接板20上设有第四长条孔21,第三连接板20与连接块19通过螺钉连接。在移动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时,第四侧板15与第二盖板16会沿第四长条孔21移动,移动第二侧板5时,第一侧板4会沿第四长条孔21移动。

实施例二: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智能配变检测终端1后端面设有T形槽22,T形槽22垂直设置,第二侧板5下端设有T形滑块23,T形滑块23与T形槽22配合,T形滑块23与T形槽22通过定位螺钉固定。定位螺钉压紧T形滑块23,T形滑块23可沿T形槽22上下移动。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