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排热装置的用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1810发布日期:2019-01-29 17:4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具有排热装置的用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电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电柜中排热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用电柜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故需要设置排热装置,将产生的热量排散出去。现有的排热装置在送入冷风时容易将外界的杂质带入网络柜,由于用电柜工作中内部装置容易产生静电,对杂质进行吸附,容易在用电器散热口处堆积,影响用电器的散热,同时容易进入内部造成用电器线路的腐蚀磨损,影响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鼓风装置安装、更换以及清理都十分不便,降低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排热装置的用电柜,其结构简单合理,减少灰尘杂质进入,避免灰尘的累积,提高用电器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排热装置的用电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门体和后门体,所述壳体上于前门体与后门体之间依次形成有送风腔和容置腔,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负压腔,所述负压腔中形成有进风口,所述负压腔通过进风口与送风腔连通,所述负压腔开口设置,所述开口中还滑动设置有安装抽屉,所述安装抽屉底面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置有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与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包括过滤网、收卷辊和放卷辊,所述收卷滚和放卷辊都转动设置在安装抽屉中,所述收卷辊向安装抽屉外延伸有用于驱动收卷辊转动的握把,所述握把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握把转动的锁定组件,所述收卷滚和放卷辊通过过滤网传动连接,所述过滤网设置在进风口对应位置形成对进风口的遮蔽。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置负压腔,同时负压腔设置成抽屉腔并滑动插设有安装抽屉,并将鼓风装置设置在安装抽屉中,这样插拔的设置,方便鼓风装置的安装、更换以及清理,操作便捷,提高使用效率,通过辊筒收放滤布可以保证在使用中的滤布为清洁的滤布,在当前的滤布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握把驱动收卷辊转动,从而带动放卷辊放出新的洁净的滤布,通过滤布对通过进风口的空气进行有效过滤,吸附粉尘杂质,避免在设备内部形成灰尘飞扬的现象,也有效防止灰尘杂质在用电器处产生堆积,影响用电器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延长用电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握把在不使用时可以锁定,避免握把意外转动,造成滤布使用的浪费,提高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卷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安装抽屉面板上,所述安装抽屉面板上沿轴承周向设置有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周壁上沿周向形成有限位环槽,所述握把一端与收卷辊连接,另一端为工作端,所述工作端弯折指向安装抽屉面板并垂直于锁紧槽设置,所述工作端上还形成有紧固槽,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紧螺钉和旋紧件,所述紧固槽中形成有导向凸筋,所述锁紧螺钉头部活动设置在限位环槽中,所述锁紧螺钉杆部通过锁紧槽向安装抽屉外延伸并与紧固槽插接配合,所述锁紧螺钉杆部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导向凸筋与插接槽插接配合形成对锁紧螺钉运动的导向,所述旋紧件转动设置在紧固槽开口处并与锁紧螺钉螺纹配合。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旋紧件是可以转动的但是限制轴向运动的设置在握把上,可以采用在握把工作端外周壁上设置旋槽,旋紧件内壁上设置有旋紧凸筋,旋紧件通过旋紧凸筋与旋槽的卡接转动设置在握把上,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在需要锁定时,通过对旋紧件的转动,使得锁紧螺钉向紧固槽中移动,使得锁紧螺钉头部抵压限位环槽配合旋紧件实现对安装抽屉面板的夹紧,限制握把的转动,在需要转动时,反向转动旋紧件,使得锁紧螺钉从紧固槽中退出,解除对安装抽屉的夹持,从而实现握把的转动,这种结构简单,利于加工,有效防止握把的误转动,同时可以在各个位置进行转动的锁定,具有良好使用效果,并且操作便捷。并且这种结构还可以当做安装抽屉的把手使用,便于安装抽屉的插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紧件外周壁上于周向设置有抵触凸缘,所述抵触凸缘与安装抽屉的接触面上贴设置有软垫。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置软垫,有效增大在锁定时握把与安装抽屉面板之间的摩擦力,使之转动更为困难,进一步的可以避免使得壳体由于过度挤压发生变形,更为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鼓风装置包括扇叶、扇罩和用于驱动扇叶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扇罩固定连接,所述扇叶与驱动件输出端连接并设置在扇罩中,所述安装槽内壁上沿周向形成有涨紧槽,所述涨紧槽中设置有涨紧气囊,所述涨紧气囊设置在扇罩与涨紧槽之间形成对扇罩的固定。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采用这种安装结构,扇罩可以通过一定连接结构与安装抽屉固定,例如连杆以及螺钉的固定,在通过涨紧气囊将扇罩夹紧固定在安装槽中,这样拆装方便,同时通过气囊的固定可以有效减小鼓风装置的在使用时的震动以及起到降噪的效果,具有良好的缓冲功能,同时结构简单,利于实现操作,使得整体柜体结构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门体上于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吸附灰尘的静电发生器。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有效对壳体中的粉尘进行吸附,避免在用电器上发生堆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门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沿调节杆轴向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抽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抽屉沿鼓风装置径向的剖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抽屉沿收卷辊径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图8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排热装置的用电柜,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门体2,所述壳体1上于两个门体2之间依次形成有送风腔15和容置腔11,所述容置腔11中间隔设置有两个用于放置用电器的托板,所述托板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两托板可沿壳体1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容置腔11中,所述容置腔11中沿壳体1高度方向滑动设置有调节杆4,所述调节杆4穿设在容置腔11中并穿过托板设置,所述调节杆4上设置有第一主动伞齿轮43和与第一主动伞齿轮43朝向相反的第二主动伞齿轮44,所述第一主动伞齿轮43和第二主动伞齿轮44间隔设置,两托板13分别为第一托板12和第二托板13,所述第一托板12上设置有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设置在容置腔11中,所述第一联动件包括第一螺纹杆46和用于与第一主动伞齿轮43啮合传动的第一从动伞齿轮45,所述第一从动伞齿轮45与第一螺纹杆46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杆46穿过第一托板12设置并与第一托板12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托板13上设置有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件转动设置在容置腔11中,所述第二联动件包括第二螺纹杆48和用于与第二主动伞齿轮44啮合传动的第二从动伞齿轮47,所述第二从动伞齿轮47与第二螺纹杆48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螺纹杆48穿过第二托板13设置并与第二托板13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杆4与容置腔11底面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在按压或提拉调节杆4后复位调节杆4的复位件49,所述容置腔11底面上设置有复位槽14,所述调节杆4下端插入复位槽14设置,所述复位件49抵触于调节杆4下端与复位槽14底面之间,所述调节杆4上端穿出壳体1设置,所述调节杆4上端设置有卡接槽41,所述卡接槽41中插设有用于驱动调节杆4转动的活动扳手5。所述卡接槽41截面呈六角型设置,所述卡接槽41中还形成有限位凸柱42,所述活动扳手5一端为连接端51并与卡接槽41卡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端51形状与卡接槽41相适配,所述连接端51端面上对应卡接槽41位置形成有插入槽52,所述插入槽52与限位凸柱42插接配合。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负压腔,所述负压腔中形成有进风口16,所述负压腔通过进风口16与送风腔15连通,所述负压腔开口设置,所述开口中还滑动设置有安装抽屉3,所述安装抽屉3底面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置有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包括扇叶73、扇罩71和用于驱动扇叶73转动的驱动件72,所述驱动件72与扇罩71固定连接,所述扇叶73与驱动件72输出端连接并设置在扇罩71中,所述安装槽内壁上沿周向形成有涨紧槽75,所述涨紧槽75中设置有涨紧气囊74,所述涨紧气囊74设置在扇罩71与涨紧槽75之间形成对扇罩71的固定。所述鼓风装置与进风口16之间设置有滤网35组件。所述滤网35组件包括过滤网35、收卷辊32和放卷辊38,所述放卷辊38和放卷辊38都转动设置在安装抽屉3中,所述收卷辊32向安装抽屉3外延伸有用于驱动收卷辊32转动的握把31,所述握把3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握把31转动的锁定组件,所述放卷辊38和放卷辊38通过过滤网35传动连接,所述过滤网35设置在进风口16对应位置形成对进风口16的遮蔽。所述收卷辊32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安装抽屉3面板上,所述安装抽屉3面板上沿轴承周向设置有锁紧槽36,所述锁紧槽36周壁上沿周向形成有限位环槽37,所述握把31一端与收卷辊32连接,另一端为工作端,所述工作端弯折指向安装抽屉3面板并垂直于锁紧槽36设置,所述工作端上还形成有紧固槽,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紧螺钉34和旋紧件33,所述紧固槽中形成有导向凸筋,所述锁紧螺钉34头部341活动设置在限位环槽37中,所述锁紧螺钉34杆部342通过锁紧槽36向安装抽屉3外延伸并与紧固槽插接配合,所述锁紧螺钉34杆部342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导向凸筋与插接槽插接配合形成对锁紧螺钉34运动的导向,所述旋紧件33转动设置在紧固槽开口处并与锁紧螺钉34螺纹配合。所述旋紧件33外周壁上于周向设置有抵触凸缘,所述抵触凸缘与安装抽屉3的接触面上贴设置有软垫。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比如采用类似工艺、类似结构的等效产品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