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转子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4508发布日期:2019-01-22 23:06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转子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转子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许多外转子电机,使用一个含油轴承支承转子,由于转轴只有一个支点,转子在转动过程中的同轴度无法保证,会造成质量缺陷,同时含油轴承的含油量较少,在使用过程中含油轴承磨损或存油消耗完后,无法给转轴提供连续润滑,最终会导致轴承磨损严重。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外转子电机的转子支承结构,可以确保转子旋转时的同轴度,同时可以持续的提供润滑油进行润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转子支承结构,解决现有的转子支撑结构在旋转时同轴度不高,不可以持续润滑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转子支承结构,包括电机支架,于所述电机支架内转动的穿设有至少两个含油轴承;于所述电机支架的开口的一侧转动的设有转子;

所述转子包括圆杆状的转轴,所述转轴转动的穿设于所述含油轴承内;于所述含油轴承和所述转轴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润滑油。

优选的,所述电机支架包括第一端板,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的方向于其边缘处设有第一挡板,于所述第一挡板的远离所述第一端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挡板;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圆角;

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的方向于其中心处设置有导向管,于所述导向管和所述第一端板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壁是内凹的曲面;

所述导向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台阶面,所述导向管的靠近所述转子的一端的外直径比其远离所述转子的一端外直径小;沿着所述导向管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传动孔;

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所述导向管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优选的,于所述传动孔两端分别转动的穿设有一个所述含油轴承。

优选的,所述转子包括外壳,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卡紧有固定架,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上固定有磁铁;所述固定架的端部和所述外壳的端部对齐。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第二端板,于所述第二端板的中心处设有固定座;于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固定座内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是通孔;

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端板的方向于其边缘处设有侧板,所述侧板围成圆筒状;所述固定座和所述侧板处于所述第二端板的同侧;

于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第二端板的一端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圆环状。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含油轴承内且端部伸出所述电机支架;安装后,所述固定座、两个所述含油轴承和所述转轴轴对齐。

一种润滑方法,用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转子支承结构:

步骤1:操作者将润滑油填充于所述储藏腔内;

步骤2:电机启动后,所述转轴在所述含油轴承内孔旋转,渗透到所述转轴和所述含油轴承的缝隙内的润滑油起到润滑作用;

步骤3:当所述转轴和所述含油轴承的缝隙内的润滑油消耗尽时,储藏于所述储藏腔内的润滑油继续渗透到所述转轴和所述含油轴承的缝隙内继续润滑。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在使用时,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轴承内,多个所述轴承同时支撑所述转轴;在多个所述轴承轴向对齐时,可以确保所述转轴旋转时的同轴度,确保旋转过程中不会造成跑偏磨损,提高所述转轴的使用质量和效率;

于所述轴承和所述转轴围成的空间内储藏有润滑油,在所述转轴旋转过程中,润滑油会渗透到所述轴承和所述转轴的缝隙内,可以持续的进行润滑,起到很好的润滑效果,减小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无刷电机转子支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支架;101-第一端板;102-第一挡板;103-第二挡板;104-导向管;105- 连接部;106-传动孔;2-含油轴承;3-转子;31-外壳;311-第二端板;312-安装孔;313- 固定座;314-侧板;315-第一凹槽;32-固定架;33-转轴;34-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的直流无刷电机转子支承结构,包括电机支架1,于所述电机支架1内转动的穿设有两个含油轴承2;于所述电机支架1的开口的一侧转动的设有转子3;

所述转子3包括圆杆状的转轴33,所述转轴33转动的穿设于所述含油轴承2内;于所述含油轴承2和所述转轴33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润滑油。

所述电机支架1包括第一端板101,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101的方向于其边缘处设有第一挡板102,于所述第一挡板102的远离所述第一端板101的一端设有第二挡板103;于所述第一挡板102和所述第二挡板103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圆角;

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101的方向于其中心处设置有导向管104,于所述导向管104 和所述第一端板101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部105,所述连接部105的外壁是内凹的曲面;

所述导向管104的外壁上设置有台阶面,所述导向管104的靠近所述转子3的一端的外直径比其远离所述转子3的一端外直径小;沿着所述导向管104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传动孔 106;

所述第一端板101、所述第一挡板102、所述第二挡板103、所述导向管104和所述连接部105一体成型。

于所述传动孔106两端分别转动的穿设有一个所述含油轴承2。

所述转子3包括外壳31,于所述外壳31的内腔卡紧有固定架32,于所述固定架32的内壁上固定有磁铁34;所述固定架32的端部和所述外壳31的端部对齐。

所述外壳31包括第二端板311,于所述第二端板311的中心处设有固定座313;于所述第二端板311和所述固定座313内穿设有安装孔312,所述安装孔312是通孔;

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端板311的方向于其边缘处设有侧板314,所述侧板314围成圆筒状;所述固定座313和所述侧板314处于所述第二端板311的同侧;

于所述侧板314的远离所述第二端板311的一端凹设有第一凹槽315,所述第一凹槽315 为圆环状。

所述转轴3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312内;所述转轴33穿设于所述含油轴承2内且端部伸出所述电机支架1;安装后,所述固定座313、两个所述含油轴承2和所述转轴33轴对齐。

在两个所述含油轴承2、所述转轴33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润滑油,当所述转轴33旋转时,润滑油脂会渗透到所述含油轴承2和所述转轴之间的缝隙内,持续不断的对所述含油轴承和所述转轴进行润滑,确保所述含油轴承2和所述转轴33正常旋转,减小摩擦损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1的直流无刷电机转子支承结构,包括电机支架1,于所述电机支架1内转动的穿设有两个含油轴承4;于所述电机支架1的开口的一侧转动的设有转子3;

所述转子3包括圆杆状的转轴33,所述转轴33转动的穿设于所述含油轴承2内;于所述含油轴承2和所述转轴33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润滑油。

所述电机支架1包括第一端板101,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101的方向于其边缘处设有第一挡板102,于所述第一挡板102的远离所述第一端板101的一端设有第二挡板103;于所述第一挡板102和所述第二挡板103的连接处设有过渡圆角;

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101的方向于其中心处设置有导向管104,于所述导向管104 和所述第一端板101的连接处设有连接部105,所述连接部105的外壁是内凹的曲面;

所述导向管104的外壁上设置有台阶面,所述导向管104的靠近所述转子3的一端的外直径比其远离所述转子3的一端外直径小;沿着所述导向管104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传动孔 106;于所述传动孔106的每个端口处分别转动的设有两个所述含油轴承2;

所述第一端板101、所述第一挡板102、所述第二挡板103、所述导向管104和所述连接部105一体成型。

所述转子3包括外壳31,于所述外壳31的内腔卡紧有固定架32,于所述固定架32的内壁上固定有磁铁34;所述固定架32的端部和所述外壳31的端部对齐。

所述外壳31包括第二端板311,于所述第二端板311的中心处设有固定座313;于所述第二端板311和所述固定座313内穿设有安装孔312,所述安装孔312是通孔;

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端板311的方向于其边缘处设有侧板314,所述侧板314围成圆筒状;所述固定座313和所述侧板314处于所述第二端板311的同侧;

于所述侧板314的远离所述第二端板311的一端凹设有第一凹槽315,所述第一凹槽315 为圆环状。

所述转轴3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312内;所述转轴33穿设于所述含油轴承2内且端部伸出所述电机支架1;安装后,所述固定座313、多个所述含油轴承2和所述转轴33轴对齐。

在使用时,多个所述含油轴承2可以保证旋转时的同轴度,确保所述转轴33的同轴度,减小轴向跑偏造成的摩擦损坏。

实施例3

一种润滑方法,用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转子支承结构,包括步骤:

步骤1:操作者将润滑油填充于所述储藏腔内;

步骤2:电机启动后,所述转轴在所述含油轴承内孔旋转,渗透到所述转轴和所述含油轴承的缝隙内的润滑油起到润滑作用;

步骤3:当所述转轴和所述含油轴承的缝隙内的润滑油消耗尽时,储藏于所述储藏腔内的润滑油继续渗透到所述转轴和所述含油轴承的缝隙内继续润滑。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