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L形光伏美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004发布日期:2019-01-18 19:3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接式L形光伏美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拼接式L形光伏美变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201720209691.5公开了一种L形光伏美变结构,该结构包括高压室、低压室和变压器室,高压室和低压室固定连接,且二者呈L形状分布,变压器室的相邻的两端面分别对应与高压室和低压室固定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由于高压室右端面与变压器室左端面之间、高压室右端面与低压室左端面之间以及变压器室前端面与低压室后端面之间相互叠加,因此结合处的“墙面”厚度会增加,导致各个端面结合处的散热效果较差。然而高压室、低压室和变压器室中的部分元件器就是要设置在各个室体的结合处,该处较厚“墙面”难于散热,影响用电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拼接式L形光伏美变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拼接式L形光伏美变结构,包括高压室、低压室和变压器室,所述高压室和低压室固定连接,且二者呈L形状分布,变压器室的一端与高压室相连,另一端与低压室相连,所述高压室、低压室以及变压器室共同组成箱变单元,还包括底座和箱顶,所述箱变单元固定于底座上,箱顶固定于箱变单元的顶端;

所述高压室为矩形状结构,在高压室的一侧端面上固定三个均具有水平边和竖直边的第一角钢;三个第一角钢的竖直边固定连接在高压室上,且最外侧的两个第一角钢的竖直边均朝着高压室后端面的方向布置,中间第一角钢的竖直边朝着高压室前端面的方向布置;

所述低压室为具有前端面、后端面和右端面的U形状结构,低压室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高压室上的前侧和中间的两个第一角钢上,在低压室的后端面上固定第二角钢;

所述变压器室为具有后端面和右端面的L形状结构,变压器室后端面与高压室上的后侧第一角钢固定连接,变压器室的右端面与第二角钢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的形状与箱顶的形状均与箱变单元的形状相同,在底座上端面的四周均布若干第一固定板,在箱顶下端面的四周均布若干第二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变压器室的右端面与低压室的后端面之间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中一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高压室与低压室的结合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箱顶中一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高压室与变压器室的结合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避免高压室、低压室以及变压器室三个部件之间连接时,由于“墙面”的相互叠加而导致连接处散热情况差。且结构装卸方便,便于量产,由于减少部分端面,因此相应的制造成本也会降低,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压室、低压室和变压器室的分解结构图。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图。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中箱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拼接式L形光伏美变结构,包括高压室1、低压室2、变压器室3、底座4和箱顶5,高压室1和低压室2固定连接,且二者呈L形状分布,变压器室3的一端与高压室1相连,另一端与低压室2相连,高压室1、低压室2以及变压器室3共同组成箱变单元。箱变单元固定于底座4上,箱顶5固定于箱变单元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室1为矩形状结构,在高压室1的一侧端面上固定三个均具有水平边和竖直边的第一角钢11;三个第一角钢11的竖直边固定连接在高压室1的右端面上,且最外侧的两个第一角钢11的竖直边均朝着高压室1后端面的方向布置,中间第一角钢11的竖直边朝着高压室1前端面的方向布置。

低压室2为具有前端面、后端面和右端面的U形状结构,低压室2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通过螺栓对应固定连接在高压室1上的前侧和中间的两个第一角钢11上,前侧和中间的两个第一角钢11的水平边对低压室2进行前后方向的限位,保证连接稳定性。

在低压室2的后端面上固定第二角钢22。

变压器室3为具有后端面和右端面的L形状结构,变压器室3后端面与高压室1上的后侧第一角钢11固定连接,变压器室3的右端面与第二角钢22固定连接。

底座4的形状与箱顶5的形状均与箱变单元的形状相同,在底座4上端面的四周均布若干第一固定板41,在箱顶5下端面的四周均布若干第二固定板52。

底座4中一所述第一固定板41位于高压室1与低压室2的结合位置处。箱顶5中一所述第二固定板52位于高压室1与变压器室3的结合位置处。位于所述结合位置处的第一固定板41和第二固定板52可以进一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变压器室3的右端面与低压室2的后端面之间设有加强筋6,设置加强筋6保证美变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避免高压室1、低压室2以及变压器室3三个部件之间连接时,由于“墙面”的相互叠加而导致连接处散热情况差。且结构装卸方便,便于量产,由于减少部分端面,因此相应的制造成本也会降低,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