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1709发布日期:2019-04-05 20:1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12kV高压开关柜作为一种广泛应用到城市供电、配电系统的电力设备,其内部环境的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气密性的完备等都会影响其正常运行状态。当开关柜进行检修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外部的潮湿空气进入到柜体内部,从而导致开关柜的内极易发生受潮凝露现象(damp and dew),若开关柜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环境状态,则柜体内部极易发生各种恶性短路故障,包括单相短路、两相短路,甚至是三相短路。此外,长期的受潮凝露会导致柜体内部的绝缘性能逐渐降低,导致各种绝缘缺陷逐渐暴露并最终发展成绝缘击穿、沿面爬电等故障,从而酿成各类恶性接地事故,这严重影响到整个供电和配用电系统的稳定性,并降低了全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水平。

现有技术中对于高压开关柜内部除湿主要包括加热除湿技术和冷凝除湿技术;其中,传统的加热除湿方式通过加热器提高开关柜内的温度,提高空气溶解水分的能力,以达到降低相对湿度的目的,使凝露不易发生;冷凝除湿技术是利用制冷片作为核心部件,冷端产生非常低的温度,使空气中水分冷凝在凝水面,并通过排水孔排出柜外。该方法在环境温度变化缓慢的情况下时可很好地避免产生凝露。

但是,现有技术中除湿设备均布置在开关柜的高压隔离室内,发生故障时一定要进行停电操作才能处理,这无疑增加了计划外的停电时间,增加了工作量和作业风险;而且,冷凝除湿在低温高湿时会容易凝霜,除湿效果几乎为零;加热方法在高温高湿时存在温度过高、加速绝缘老化的弊端;故而,传统除湿方法精细化程度欠缺,基本没有关注到开关柜结构对除湿效果的影响。而事实上,开关柜内空间狭小,内有绝缘件、开关元件、CT/PT、铜排、电缆头等,元件多、形状和材质不一,空间不规则,内部存在空气流通不畅的小空间,柜内各处的温度存在差异等等,若不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则防潮防凝露无法做到全面和彻底。

故而,现有技术中的加热除湿技术具有安装位置、功率大小的限制、空气流通限制,存在防凝露防潮死区,不能完全实现防潮防凝露的缺陷,冷凝除湿技术具有低温高湿时效率很低、有漏水的风险、破坏IP防护等级,防小动物能力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除湿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热除湿技术存在防凝露防潮死区,不能完全实现防潮防凝露的缺陷,以及冷凝除湿技术具有效率很低、有漏水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包括:干燥除湿机构、监控系统、循环进气部、第一出口端、第二出口端和调节阀;

干燥除湿机构位于室内,循环进气部与干燥除湿机构连接,用于将室内的空气输送至干燥除湿机构内;第一出口端的一端与电力设备内部连通,第二出口端的一端与室内环境连通,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的另一端均通过调节阀与干燥除湿机构连接,调节阀用于控制经干燥除湿机构干燥后的空气输送至电力设备内,和\或,用于控制经干燥除湿机构干燥后的空气输送至室内环境中;

监控系统与干燥除湿机构电连接,用于监测室内和电力设备内部的温湿度信息,并对应控制干燥除湿机构的启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还包括室外再生进风部和室外再生排风部;

室外再生进风部和室外再生排风部分别与干燥除湿机构连接,室外再生进风部用于向干燥除湿机构传输干燥空气,以将干燥除湿机构内的水分通过室外再生排风部排出。

进一步地,干燥除湿机构包括除湿转轮、第一输送系统和第二输送系统;

除湿转轮包括吸湿区和再生区;

第一输送系统分别与循环进气部、第一出口端、第二出口端连通,第一输送系统用于将循环进气部的空气输送至除湿转轮的吸湿区处,并将经吸湿区除湿后的干燥空气输送至第一出口端和\或第二出口端处;

第二输送系统分别与室外再生进风部和室外再生排风部连通,第二输送系统用于将室外干燥空气输送至除湿转轮的再生区处,并将再生区的水分通过室外再生排风部排出;

除湿转轮可相对于第一输送系统和第二输送系统自转,以使吸湿区和再生区相互转换。

进一步地,除湿转轮包括驱动部、传动部和转轮主体;

驱动部通过传动部与转轮主体传动连接,以带动转轮主体自转;

转轮主体包括多个吸湿通道,多个吸湿通道呈蜂窝状排布。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第一控制阀位于室外再生进风部的通风管处;第二控制阀位于室外再生排风部的通风管处。

进一步地,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器、室内传感器组和电力设备传感器组;

控制器分别与室内传感器组、电力设备传感器组、干燥除湿机构、调节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电连接,室内传感器组用于检测室内的温湿度信息,控制器设置有室内温湿度阈值,对应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启闭;

电力设备传感器组用于检测电力设备内的温湿度信息,控制器设置有电力设备温湿度阈值,对应控制所述调节阀的转换。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还包括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

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位于干燥除湿机构与调节阀之间,且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分别与干燥除湿机构与调节阀连接,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干燥除湿机构输出的干燥空气的气压和温度。

进一步地,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气压稳定机构、温度调节机构和箱体;

气压稳定机构和温度调节结构均设置于箱体内;气压稳定机构和温度调节机构均与监控系统电连接,监控系统对应控制气压稳定机构和温度调节结构的启闭。

进一步地,第一出口端包括输送管和出口管;

输送管通过调节阀与干燥除湿机构连接,出口管设置有多个,多个出口管沿着输送管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均匀设置,以通过输送管向多个出口管输送干燥空气;

电力设备包括多个开关柜,每个开关柜均连通一个所述出口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阀;

第三控制阀设置有多个,每个第三控制阀对应一个出口管设置;

第三控制阀与监控系统电连接,监控系统用于控制每个第三控制阀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包括:干燥除湿机构、监控系统、循环进气部、第一出口端、第二出口端和调节阀;干燥除湿机构位于室内,循环进气部与干燥除湿机构连接,用于将室内的空气输送至干燥除湿机构内;调节阀用于控制经干燥除湿机构干燥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出口端输送至电力设备内,和\或,用于控制经干燥除湿机构干燥后的空气通过第二出口端输送至室内环境中。

具体地,空气为从循环进气部进入,经干燥除湿机构吸收水分后,变为干燥空气,从干燥除湿机构出来的干燥气体经过调节阀控制,向电力设备供气,气体从电力设备排风口或缝隙流散到室内,再通过循环进气部进入,形成循环,电力设备和室内空气的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燥;另外,在开关柜不需要用气或气源充足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阀向室内进行供气,以调节室内环境;另外,监控系统与干燥除湿机构电连接,用于监测室内和电力设备内部的温湿度信息,并对应控制干燥除湿机构的启闭;通过监控系统监控气源和配气系统的运行,并能根据电力设备温湿度采集数据来计算凝露点温度和给出控制值,以达到调节电力设备内温湿度的目的,使其远离凝露点;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热除湿技术存在防凝露防潮死区,不能完全实现防潮防凝露的缺陷,以及冷凝除湿技术具有效率很低、有漏水的风险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向柜内输送干燥空气,去除柜内潮湿空气,相当于换气,除湿快速、效率高;除湿能力大,除用于电力设备防凝露防潮外,还可改善配电房室内内的潮湿环境;变分散控制为集中控制,电力设备内无除湿元件,维护时不需要停电,安全性高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位于室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干燥除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转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干燥除湿机构;101-除湿转轮;111-驱动部;121-传动部;131-转轮主体;102-第一输送系统;103-第二输送系统;104- 吸湿区;105-再生区;200-监控系统;201-控制器;202-室内传感器组;203-电力设备传感器组;300-循环进气部;400-第一出口端;401- 输送管;402-出口管;500-第二出口端;600-调节阀;700-室外再生进风部;800-室外再生排风部;900-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110-第三控制阀;120-电力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每个开关柜均连通一个出口管402。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位于室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气为从循环进气部300进入,经干燥除湿机构100吸收水分后,变为干燥空气,从干燥除湿机构100出来的干燥气体经过调节阀600 控制,向电力设备120供气。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干燥除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干燥除湿机构100包括除湿转轮101、第一输送系统102和第二输送系统103。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的转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除湿转轮101包括吸湿区104和再生区105。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包括:干燥除湿机构100、监控系统200、循环进气部300、第一出口端400、第二出口端500和调节阀600;干燥除湿机构100位于室内,循环进气部300 与干燥除湿机构100连接,用于将室内的空气输送至干燥除湿机构 100内;第一出口端400的一端与电力设备120内部连通,第二出口端500的一端与室内环境连通,第一出口端400和第二出口端500 的另一端均通过调节阀600与干燥除湿机构100连接,调节阀600 用于控制经干燥除湿机构100干燥后的空气输送至电力设备120内,和\或,用于控制经干燥除湿机构100干燥后的空气输送至室内环境中;监控系统200与干燥除湿机构100电连接,用于监测室内和电力设备120内部的温湿度信息,并对应控制干燥除湿机构100的启闭。

其中,调节阀600包括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第一调节阀位于第一出口端400的输送管401上,第二调节阀位于第二出口端500 的输气管上,从而可以通过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分别调节第一出口端400和第二出口端500的输气或关闭状态。

或者,调节阀600选用三通阀,通过三通阀不同出口的选择,从而控制第一出口端400或者第二出口端500的输气或关闭状态。

调节阀600为电动调节阀,优选地,调节阀600为电磁阀。

本实施例中,干燥除湿机构100包括转轮除湿机和柜体,转轮除湿机不断向电力设备120内输送干燥的空气,以置换掉电力设备120 内的潮湿空气,该过程本质上相当于一个换气过程;干燥除湿技术具有除湿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安全方便、维护量低的特点。此外,还具有除湿能力大的优势,不仅能够有效防治电力设备120内凝露现象的发生,还可有效改善配电房室内的潮湿环境。

循环进气部300可以为一个进气管道,可以将室内的空气吸入至干燥除湿机构100内。

监控系统200用于监控气源和配气系统的运行,并能根据电力设备120温湿度采集数据来计算凝露点温度和给出控制值,以达到控制电力设备120内温湿度的目的,使其远离凝露点;同时,系统还应实现遥测、遥信、遥调和遥控功能,并实现移动设备上信号应用,以随时查询数据接收预警信息。具体而言,监测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包括服务器、软件、控制器、通信网络,实现对整套装置的智能管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包括:干燥除湿机构100、监控系统200、循环进气部300、第一出口端400、第二出口端500和调节阀600;干燥除湿机构100位于室内,循环进气部300与干燥除湿机构100连接,用于将室内的空气输送至干燥除湿机构100内;调节阀600用于控制经干燥除湿机构100干燥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出口端 400输送至电力设备120内,和\或,用于控制经干燥除湿机构100 干燥后的空气通过第二出口端500输送至室内环境中。

具体地,空气为从循环进气部300进入,经干燥除湿机构100 吸收水分后,变为干燥空气,从干燥除湿机构100出来的干燥气体经过调节阀600控制,向电力设备120供气,气体从电力设备120排风口或缝隙流散到室内,再通过循环进气部300进入,形成循环,电力设备120和室内空气的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燥;另外,在开关柜不需要用气或气源充足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阀600向室内进行供气,以调节室内环境;另外,监控系统200与干燥除湿机构100电连接,用于监测室内和电力设备120内部的温湿度信息,并对应控制干燥除湿机构100的启闭;通过监控系统200监控气源和配气系统的运行,并能根据电力设备120温湿度采集数据来计算凝露点温度和给出控制值,以达到调节电力设备120内温湿度的目的,使其远离凝露点;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热除湿技术存在防凝露防潮死区,不能完全实现防潮防凝露的缺陷,以及冷凝除湿技术具有效率很低、有漏水的风险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向柜内输送干燥空气,去除柜内潮湿空气,相当于换气,除湿快速、效率高;除湿能力大,除用于电力设备120防凝露防潮外,还可改善配电房室内内的潮湿环境;变分散控制为集中控制,电力设备120内无除湿元件,维护时不需要停电,安全性高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还包括室外再生进风部700和室外再生排风部800;室外再生进风部 700和室外再生排风部800分别与干燥除湿机构100连接,室外再生进风部700用于向干燥除湿机构100传输干燥空气,以将干燥除湿机构100内的水分通过室外再生排风部800排出。

优选地,室外再生进风部700和室外再生排风部800可以分别为进气管和出气管,并且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干燥除湿机构100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从而可以将外部空气传输至干燥除湿机构100,并将湿度较大的空气传输至室外。

进一步地,干燥除湿机构100包括除湿转轮101、第一输送系统 102和第二输送系统103;除湿转轮101包括吸湿区104和再生区105;第一输送系统102分别与循环进气部300、第一出口端400、第二出口端500连通,第一输送系统102用于将循环进气部300的空气输送至除湿转轮101的吸湿区104处,并将经吸湿区104除湿后的干燥空气输送至第一出口端400和\或第二出口端500处;第二输送系统103 分别与室外再生进风部700和室外再生排风部800连通,第二输送系统103用于将室外干燥空气输送至除湿转轮101的再生区105处,并将再生区105的水分通过室外再生排风部800排出;除湿转轮101 可相对于第一输送系统102和第二输送系统103自转,以使吸湿区 104和再生区105相互转换。

其中,第一输送系统102包括过滤器和处理风机,通过处理风机的动力驱动,使得循环进气部300输入室内的空气首先经过过滤器,后通过除湿转轮101的吸湿区104进行干燥处理,并将干燥空气传输至电力设备120内部,进行换气。

第二输送系统103包括过滤器、加热器和再生风机,通过再生风机的动力驱动,使得室外再生进风部700依次经过过滤器、加热器和除湿转轮101的再生区105,通过外部空气将除湿转轮101的再生区 105的水分通过空气经室外再生排风部800排出至室外。

进一步地,除湿转轮101包括驱动部111、传动部121和转轮主体131;驱动部111通过传动部121与转轮主体131传动连接,以带动转轮主体131自转;转轮主体131包括多个吸湿通道,多个吸湿通道呈蜂窝状排布。

具体过程,除湿区和再生区105位于转轮主体131的两个部分,由于驱动部111通过传动部121可以带动转轮主体131进行自转,由于第一输送系统102和第二输送系统103的传输空气的路径固定,此时转轮主体131上的除湿区和再生区105由于第一输送系统102的加湿和第二输送系统103的去湿的过程,使得转轮主体131的除湿区和再生区105进行循环转化,从而可以使转轮主体131一直具有吸湿能力,以完成持续不断的除湿操作。

其中,驱动部111可以为电机,传动部121可以为皮带传动。

优选地,转轮主体131的吸湿通道可以采用高吸湿能力的硅胶做成蜂窝式结构,进行除湿和去湿的过程。

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系统102和第二输送系统103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位于室外再生进风部700的通风管处;第二控制阀位于室外再生排风部800的通风管处。

优选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电磁阀。

进一步地,监控系统200包括控制器201、室内传感器组202和电力设备传感器组203;控制器201分别与室内传感器组202、电力设备传感器组203、干燥除湿机构100、调节阀600、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电连接,室内传感器组202用于检测室内的温湿度信息,控制器201设置有室内温湿度阈值,对应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启闭;电力设备传感器组203用于检测电力设备120内的温湿度信息,控制器201设置有电力设备温湿度阈值,对应控制所述调节阀 600的转换。

其中,控制器201可以为多种,例如:MCU,计算机,PLC控制器等,较佳地,控制器201为MCU。

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计数器、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 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

室内传感器组202设置有多个室内传感器,多个室内传感器分别位于配电房室内的不同的位置,具体地,多个室内传感器分别位于室内的顶部、干燥除湿机构100的柜体内等方位,实现了室内的多个位置检测。

优选地,室内传感器组202和电力设备传感器组203均为温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还包括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900;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900位于干燥除湿机构100与调节阀600之间,且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900分别与干燥除湿机构100 与调节阀600连接,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900用于调节干燥除湿机构 100输出的干燥空气的气压和温度。

进一步地,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900包括气压稳定机构、温度调节机构和箱体;气压稳定机构和温度调节结构均设置于箱体内;气压稳定机构和温度调节机构均与监控系统200电连接,监控系统200 对应控制气压稳定机构和温度调节结构的启闭。

具体地,气压稳定机构包括气阀,可以通过气阀控制第一出口端 400和第二出口端500输入空气的气压。

优选地,温度调节结构可以采用温度调节阀600;温度调节阀600 可以利用被调介质自身能量,直接对蒸汽、热水、热油与气体等介质的温度实行自动调节和控制,亦可使用在防止对过热或热交换场合。

进一步地,第一出口端400包括输送管401和出口管402;输送管401通过调节阀600与干燥除湿机构100连接,出口管402设置有多个,多个出口管402沿着输送管401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均匀设置,以通过输送管401向多个出口管402输送干燥空气;电力设备120 包括多个开关柜,每个开关柜均连通一个出口管402。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阀 110;第三控制阀110设置有多个,每个第三控制阀110对应一个出口管402设置;第三控制阀110与监控系统200电连接,监控系统 200用于控制每个第三控制阀110的启闭。

优选地,第三控制阀110可以为电磁阀。

电力设备传感器组203设置有多个电力设备传感器,多个电力设备传感器分别位于多个开关柜内部,具体地,通过多个电力设备传感器可以对每一个开关柜内部进行温湿度的检测。

具体地,控制器201依据每个开关柜实时温湿度信息,通过自动控制相关的气阀,实现干燥空气输入控制,还可根据系统指令,实现间歇供气以节能,定点增强供气强制大功率除湿等智能控制策略。

本实施例中,通过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900,干燥空气经过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900进行调节后经电动阀门、管道,然后经过各个开关柜的第三控制阀110,从而将干燥空气进入开关柜内;气压与温度调节装置900可以满足间歇供气、强力供气、节能控制等提出的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