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智能汇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5802发布日期:2019-01-22 23:1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智能汇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智能汇流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光伏汇流设备用于连接光伏阵列及逆变器,提供防雷及过流保护,并监测光伏阵列的单串电流、电压及防雷器状态、断路器状态。

现有的光伏智能汇流装置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光伏智能汇流装置在使用中,一般分为两种形态,一种为全钢板制结构,保护性能强,但在检修时需要将防护门打开,操作不便,另一种为防护门采用透明玻璃,便于观察,但防护性能较差,且在后期的使用中透明玻璃的表面容易沾满较多的灰尘,影响观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智能汇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光伏智能汇流装置在使用中,一般分为两种形态,一种为全钢板制结构,保护性能强,但在检修时需要将防护门打开,操作不便,另一种为防护门采用透明玻璃,便于观察,但防护性能较差,且在后期的使用中透明玻璃的表面容易沾满较多的灰尘,影响观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智能汇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装置主体表面的观察机构以及装置主体内部的连接机构,所述观察机构包括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固定有透明玻璃,所述透明玻璃的顶端相对于凹槽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两端设置有滑块,所述凹槽的内壁处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防护板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防护板的底端与防护门的端部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端固定有T型凸起,所述放置板的外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表面固定有T型槽,所述放置板通过T型凸起与T型槽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壳体,所述防护门安装在壳体的表面,所述壳体的底端均匀开设有连接套管。

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顶端设置有凸柱,所述凹槽的内壁处开设有与凸柱相适配的固定孔,所述防护板通过凸柱与固定孔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的表面相对于凸柱的一侧固定有推块。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端固定有顶板,所述壳体的两侧对称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防护块和透明玻璃相结合的方式,在不需要观测时,通过防护板进行防护,且可以通过防护板对透明玻璃的表面进行防尘,在需要观测时,可以打开防护板通过透明玻璃进行观测;设计的放置板可以在安装内部的电子元件时,可以先将需要安装的部件在放置板上进行操作,随后直接安装在壳体内部即可,操作起来十分的简单方便,同时由于壳体使用时间较长,且背部贴于接触面,而放置板可以与壳体后端表面分隔,避免内部的电子元件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正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的放置板连接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防护门;3、壳体;4、连接套管;5、顶板;6、防护板;7、推块;8、透明玻璃;9、固定孔;10、放置板;11、T型凸起;12、T型槽;13、固定槽;14、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伏智能汇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装置主体表面的观察机构以及装置主体内部的连接机构,观察机构包括防护门2,防护门2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侧固定有透明玻璃8,通过透明玻璃8的设置,可以简便的观测壳体内部的电子元件,透明玻璃8的顶端相对于凹槽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板6,通过防护板6的设置,可以对装置主体进行防护,且可以通过防护板6对透明玻璃8的表面进行防尘,防护板6的两端设置有滑块,凹槽的内壁处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防护板6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防护板6的底端与防护门2的端部贯穿连接。

为了便于放置板10简单且稳固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机构包括放置板10,通过放置板10的设置,可以先将需要安装的部件在放置板10上进行操作,随后直接安装在壳体3内部即可,操作起来十分的简单方便,同时由于壳体3使用时间较长,且背部贴于接触面,而放置板10可以与壳体3后端表面分隔,避免内部的电子元件受到损伤,放置板10的底端固定有T型凸起11,放置板10的外侧设置有壳体3,壳体3的内部表面固定有T型槽12,放置板10通过T型凸起11与T型槽12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装置主体包括壳体3,防护门2安装在壳体3的表面,壳体3的底端均匀开设有连接套管4。

为了便于在闭合防护板6时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防护板6的顶端设置有凸柱,凹槽的内壁处开设有与凸柱相适配的固定孔9,防护板6通过凸柱与固定孔9固定连接,防护板6的表面相对于凸柱的一侧固定有推块7。

为了便于防护和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壳体3的顶端固定有顶板5,壳体3的两侧对称固定有固定板1,固定板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伏智能汇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装置主体表面的观察机构以及装置主体内部的连接机构,观察机构包括防护门2,防护门2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侧固定有透明玻璃8,通过透明玻璃8的设置,可以简便的观测壳体内部的电子元件,透明玻璃8的顶端相对于凹槽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板6,通过防护板6的设置,可以对装置主体进行防护,且可以通过防护板6对透明玻璃8的表面进行防尘,防护板6的两端设置有滑块,凹槽的内壁处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防护板6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防护板6的底端与防护门2的端部贯穿连接。

为了便于放置板10简单且稳固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机构包括放置板10,通过放置板10的设置,可以先将需要安装的部件在放置板10上进行操作,随后直接安装在壳体3内部即可,操作起来十分的简单方便,同时由于壳体3使用时间较长,且背部贴于接触面,而放置板10可以与壳体3后端表面分隔,避免内部的电子元件受到损伤,放置板10的底端均匀固定有卡柱14,放置板10的外侧设置有壳体3,壳体3的内部表面均匀开设有固定槽13,放置板10通过卡柱14与固定槽13卡合连接。

为了便于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装置主体包括壳体3,防护门2安装在壳体3的表面,壳体3的底端均匀开设有连接套管4。

为了便于在闭合防护板6时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防护板6的顶端设置有凸柱,凹槽的内壁处开设有与凸柱相适配的固定孔9,防护板6通过凸柱与固定孔9固定连接,防护板6的表面相对于凸柱的一侧固定有推块7。

为了便于防护和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壳体3的顶端固定有顶板5,壳体3的两侧对称固定有固定板1,固定板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需要安装的电子元件固定在放置板10上,随后将放置板10通过底端的T型凸起11安装在壳体3内壁上的T型槽12处,使得放置板10与壳体3的表面产生间隙,防止水汽或外界的腐蚀对电子元件造成的影响,在后期需要进行观测时,通过推块7将防护板6打开,打开的最大限度是推块7与防护门2内侧的凹槽接触并限位,此时可以通过透明玻璃8对壳体3的内部进行观测,当不需要进行观测时,再次通过推块7将防护板6进行滑动,使得防护板6顶端表面的凸柱与固定孔9进行固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