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8572发布日期:2019-02-12 21:1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其主要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1、充放电控制板的元器件模组设计不集约,导致封装结构的体积过大,无法兼容功能性和便携性。

2、封装结构不合理,导致充放电控制板容易受潮发生短路,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优化元器件模组的位置,减小充放电控制板的体积,提高便携性;充放电控制板的元器件模组分区设置,便于识别,利于维修、维护及控制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包括:充放电控制板和用以封装充放电控制板在其中的密封壳,密封壳包括装配架以及连接在装配架端侧开口位置的端板,在端板围挡装配架的内部填充有胶体,将充放电控制板密封在其中;充放电控制板上设有多个元器件模组,元器件模组至少包括:设置在充放电控制板一端侧第一区域上的直流输入模组和电池电压输入模组,以及设置在充放电控制板另一端侧第二区域上的电压输出模组和显示控制模组。

其中,装配架在端侧和顶部分别具有开口,其包括底板、与底板一体成型且分别连接在底板相对两端的侧板。

其中,端板包括:端板本体和自端板本体的一侧延伸而出的装配部。

其中,装配部上设有紧固调节用的腰形螺孔。

其中,充放电控制板与底板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元器件模组至少包括:设置在充放电控制板一端侧第一区域上的直流输入模组和电池电压输入模组,以及设置在充放电控制板另一端侧第二区域上的电压输出模组和显示控制模组,优化元器件模组的位置,减小充放电控制板的体积,提高便携性;充放电控制板的元器件模组分区设置,便于识别,利于维修、维护及控制成本。

第二、密封壳包括装配架以及连接在装配架端侧开口位置的端板,在端板围挡装配架的内部填充有胶体,将充放电控制板密封在其中,增强封装结构的密封性,优化充放电控制板的封装结构,防止发生受潮等损坏充放电控制板的情况,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放电控制装置的元器件模组的分区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参见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充放电控制装置的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包括:充放电控制板4和用以封装充放电控制板4在其中的密封壳,密封壳包括装配架1以及连接在装配架1端侧开口位置的端板2。

具体实施时,用以安装充放电控制板的装配架1包括:底板11;与底板11一体成型且分别连接在底板11相对两端的侧板12,侧板12围挡底板11。装配架1在端侧和顶部分别具有开口,端侧的开口为1a,顶部的开口为1b;以及端板2,端板2连接在装配架1位于端侧开口1a位置;其中:在端板2围挡装配架1的内部填充有胶体3,将充放电控制板4密封在其中。

装配架1由三块依次相连的板体连接而成,分别为底板11和分别连接在底板11相对两端的两块对称的侧板12,三块板体可以一体成型,以提高刚度并降低成本。装配架1在端侧的开口为1a,顶部的开口为1b,上述开口为了便于装配端板2和填充胶体3。

进一步的,端板2包括:端板本体21和自端板本体21的一侧延伸而出的装配部22。端板本体21为装配在装配架1位于端侧开口1a位置的板体,装配部22的作用是:将充放电控制板的整体与其它零件进行安装。

两块端板本体21分别装配在装配架1位于端侧开口1a的位置后,此时,端板2围挡装配架1的整体呈中空盒状,将充放电控制板4固定在底板11上,然后在端板2围挡装配架1的内部填充有胶体3,将充放电控制板4密封在其中,如此,能够有效解决充放电控制板4暴露在外部容易受潮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胶体3是一种可由具有流动性的液态转换为固态的常用材料,其也可以设置为能够将端板2围挡装配架1的中空盒状结构进行密封的胶层、密封体等结构。例如:胶层、密封体密封在端板2围挡装配架1后的顶部开口1b的位置,如此,能够实现与上述方案相同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充放电控制板4与底板11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如此使胶体3能够封装在充放电控制板4与底板11之间,减少外部环境对充放电控制板4的影响。

具体实施时,装配部22上设有紧固调节用的腰形螺孔。本实施例中的腰形螺孔包括两种:一种为横向调节用的第一腰形螺孔221,另一种为纵向调节用的第二腰形螺孔22。螺栓分别穿过第一腰形螺孔221和第二腰形螺孔22并锁紧,将充放电控制板的整体与其它零件进行安装。通过设置上述方向不同的腰形螺孔,使能够调整充放电控制板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腰形螺孔221和第二腰形螺孔22设置的数量和位置并不限定,以便于实现装配即可。

优选的,端板2围挡装配架1的整体呈立方状,规则性的整体结构能够减少装配体积,容易实现快速安装。

优选的,充放电控制板4上设有多个元器件模组41和多条电路引出导线42。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元器件模组41和多条电路引出导线42均封装在胶体3中,以增强密封性。

进一步的,元器件模组41至少包括:设置在充放电控制板1一端侧第一区域A上的直流输入模组411和电池电压输入模组412,及设置在充放电控制板4另一端侧第二区域B上的电压输出模组413和显示控制模组414。其中,电池电压输入模组412为24V/18V电池输入模组。

充放电控制板4上元器件模组41的位置布置是否合理是实现充放电控制板4结构集约化的重要因素。本实施例中将元器件模组41划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靠近充放电控制板4的左部端侧,为第一区域A。充放电控制板4的另一端侧为第二区域B。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元器件模组41进行分区设置,便于使用者操作识别,利于维修和维护。同时,能够在实现多个元器件模组41功能的基础上,优化排布,减小体积,提高设备整体的便携性。

本实用新型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元器件模组至少包括:设置在充放电控制板一端侧第一区域上的直流输入模组和电池电压输入模组,以及设置在充放电控制板另一端侧第二区域上的电压输出模组和显示控制模组,优化元器件模组的位置,减小充放电控制板的体积,提高便携性;充放电控制板的元器件模组分区设置,便于识别,利于维修、维护及控制成本。

第二、密封壳包括装配架以及连接在装配架端侧开口位置的端板,在端板围挡装配架的内部填充有胶体,将充放电控制板密封在其中,增强封装结构的密封性,优化充放电控制板的封装结构,防止发生受潮等损坏充放电控制板的情况,延长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