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移动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8928发布日期:2019-03-15 19:2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移动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移动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电器及其线路放置在其中的箱子,用来分配电力能源。统称为动力配电中心。它们集中安装在企业的变电站,把电能分配给不同地点的下级配电设备。

在电力、通信、交通、高速路等许多行业内,无可避免的要在道路旁大量使用落地式配电柜,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现有的配电柜一般体积较大,移动不方便,移动操作复杂,但是现实使用时又会不可避免地需要移动配电柜到所需的位置,所以这就需要有一种配电柜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移动,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需要一种方便移动的配电柜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方便移动的配电柜,有效的解决了配电柜无法自由固定位置和移动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箱体下端设有内腔,内腔下端滑动安装有第一直板、第二直板、第三直板和第四直板,第一直板和第四直板下端转动安装有支撑腿,第二直板和第三直板下端安装有万向轮,内腔左右两端均设有竖直的第五直板,第五直板左右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五直板上水平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五直板上设置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均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的左端均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右端均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第三滑槽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构成第一横杆向上或向下移动使得第二横杆向下或向上移动的结构;

第一直板和第四直板上端设有开孔,内腔内水平设有穿过开孔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下端与第一横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直板和第三直板上端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L形板,L形板的上端伸至第二横杆的上侧,第二直板和第三直板上均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二横杆下侧,第二直板和第三直板上均设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下端设有弹簧,弹簧的端部与内腔的下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构思新颖,能够通过气缸29的开合切换电箱的移动模式和固定模式,在万向轮作为支撑点时移动方便、移动操作简单,在支撑腿作为支撑点时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由图1至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1,箱体1下端设有内腔2,内腔2下端滑动安装有第一直板3、第二直板4、第三直板5和第四直板6,第一直板3和第四直板6下端转动安装有支撑腿7,第二直板4和第三直板5下端安装有万向轮8,内腔2左右两端均设有竖直的第五直板9,第五直板9左右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滑槽10和第二滑槽11,第五直板9上水平设置有第三滑槽13,第五直板9上设置有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均与第一滑槽10和第二滑槽11滑动连接,第一横杆14与第二横杆15的左端均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6,第一横杆14和第二横杆15的右端均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7,第三滑槽13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18和第二滑块19,第一滑块18与第一连接杆16转动连接,第二滑块19与第二连接杆17转动连接,构成第一横杆14向上或向下移动使得第二横杆15向下或向上移动的结构;

第一直板3和第四直板6上端设有开孔20,内腔2内水平设有穿过开孔20的第一支撑板21,第一支撑板21的下端与第一横杆14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直板4和第三直板5上端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L形板22,L形板22的上端伸至第二横杆15的上侧,第二直板4和第三直板5上均设有第二支撑板23,第二支撑板23位于第二横杆15下侧,第二直板4和第三直板5上均设有第三支撑板24,第三支撑板24下端设有弹簧25,弹簧25的端部与内腔2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支撑腿7的下端向外侧弯折一定的角度。

所述的内腔2上端设有气缸29,气缸29的动轴与第一支撑板21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箱体1上端转动设有开关门26,开关门26上设有观察窗27和手把28。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控制气缸29带动第一支撑板21向上移动,则第一支撑板21在带动第一横杆14向上移动时带动第一直板3和第四直板6向上移动,则支撑腿7收回箱体1内,同时第二横杆15向下移动则通过第二支撑板23带动第二直板4和第三直板5向下移动,则万向轮8伸出内腔2且万向轮8作为支撑点,此时可推动箱体1移动。

通过控制气缸29带动第一支撑板21向下移动,则第一支撑板21在带动第一横杆14向下移动时第一直板3和第三直板5根据自身重力向下移动,则支撑腿7伸出箱体1且支撑腿7的下端开始接触地面,同时第二横杆15与第二支撑板23向上移动,则气缸29继续向下移动,则第一支撑板21带动第一直板3和第三直板向下移动,使得支撑腿7作为支撑点,此时不易移动电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构思新颖,能够通过气缸29的开合切换电箱的移动模式和固定模式,在万向轮作为支撑点时移动方便、移动操作简单,在支撑腿作为支撑点时稳定性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